APP下载

水墨山水影记镜头中的“大道至简”

2022-09-21莫子莫千威

环球人文地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龙脊大道至简漓江

文 图 莫子(莫千威)

读高中的时候,我拥有了人生第一台相机。那时候数码相机还没普及,我对这台胶片单反相机爱不释手,负片、反转片、黑白片,拍了很多,拍同学、拍亲戚朋友,拍身边的景物……当时的拍摄都比较随意,没有专注某个题材,也没有形成风格。

随着慢慢长大,生活渐渐忙碌,跟许多人一样,我有了想要回归自然的冲动。作为土生土长的广西桂林人,漓江开始在我镜头中频繁出现。跟山水待在一起,我似乎能够抛却心中烦闷。

在山水漓江的浸润下,我成为了风光摄影师。中国这么大,东西南北都有不同特点,渐渐地,不管是江南的人文风景,还是西北的壮美山河,都被纳入我的拍摄计划。我梦想着终有一天拍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让镜头语言和摄影作品,替我说出想说的话。

出发:从色彩明丽的风格开始当云雾升腾,就是出片的好时机

每一位摄影师,在最终确认自己的风格之前,都有一个摸索和改变过程。作为自然风光摄影师,我初期的摄影作品风格偏向“艳丽”,用专业术语来讲,就是画面的色彩饱和度较高。

多年前,我用1200万像素的第一代佳能5D拍摄过山间的田野。画面中,一块块稻田呈现深浅不一的绿色和黄色,一直蔓延到山脚下,层次极为丰富。这幅照片被我命名为《在希望的田野上》,直到如今,都是我图库销量较高的作品。或许是因为现代人大都被钢筋水泥包围,回归自然成为了理想的生活状态,人们都喜欢以自然为拍摄对象的作品。

每一幅美丽的作品背后,都有摄影师的精心“计划”。每一次顺利的拍摄,都是因为顺应了大自然的客观规律。每一次出发前,我都会提前做好计划。首先要确定好天气情况。譬如,需要拍日出逆光,就要确认太阳位置;需要拍摄云海,就要看湿度、风向,阴晴。如果毫无准备,怀着撞大运的心情说走就走,成功率会很低。

左页小图,雪后初晴,轻纱般的雾让山丘风光有种清冷凛冽之感。右页上图为河南老君山,山顶寺院如同天上宫阙,下图为广西桂林田园风光。

摄影师对“好天气”的标准和普通人是不同的。对于风光摄影来说,恶劣的天气往往是出片的好时机。我在拍摄云雾中的高山和梯田时就发现,风雨会给景色添彩。特别是雨后初晴时,岚雾在山间缠绕,此时采用长焦距镜头拍摄,会让山峰有层层递进,一阶阶抬升的空间压缩感。记得有一个夏天,我正在山中取景,一场暴雨突然席卷山谷,等到雨后,近处升腾起云雾,我抬头一看,天边出现了火烧云,云霞蔓延开来,映红了远方的山脉,真是绝美风光。还有一年冬天,我站立取景的山巅,寒风呼啸,小型三脚架根本架不住,尝试换了大号脚架来稳定相机,仍被风吹得抖动。我冒险用长达6秒的曝光,想要把雾拍出丝般顺滑的效果,奈何风实在太大,根本拍不清楚。思虑之下,我顶着严寒敞开自己的大衣,为脚架和相机挡风,最终得偿所愿,拍摄到了清晰的雾景。

我常常拍摄广西的龙脊梯田。雨后的龙脊梯田风光绝妙,当雾气漫上山头,梯田的线条若隐若现,如同一幅蛟龙探海图。2018年秋天,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龙脊梯田连续遭遇一个月的阴雨天气,以至于稻子早已成熟,却没法收割,只能隐在雨水和雾气里。我想记录下这一特别的场景,考虑到超广角镜头拍摄远景会显得近大远小,没有气势,所以选择用70mm长焦镜头,竖幅接片拍摄,让雾气缭绕的远景处也有磅礴之感。在秋天龙脊梯田一带很少下雨起雾,这是我难得拍到的一次秋季雾景。

如果要前往较为陌生的地方拍摄,我一定会先做“功课”。首先是搜索相关图片,看看别人的拍摄方式和机位,对场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设想自己要拍出的效果,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怎么做。

左页为龙脊梯田秋天雾景,梯田之上,既有雾气升腾,又有瑶寨袅袅炊烟。右页上图是一阶阶黄绿相间的“天梯”,下图摄于张家界武陵源,阳光洒在石柱上,温度上升,雪渐渐融化蒸腾起雾,更显大自然的奇妙。

正是在这样一次次动脑筋、做计划,并且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朋友,大家凌晨登山,星夜畅聊,边喝啤酒边拍摄。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古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心境。自驾去远方拍摄,我也会提前约上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时候,影友们就会一起做攻略,这是一个人拍摄时体会不到的乐趣。

瓶颈期和进阶之路在构图上学做减法

刚开始拍风光的时候,恨不得把眼前所有场景收入镜头。如果镜头不够广,就采用接片,朝霞晚霞、天空地面统统360度装在镜头里。这样拍了一段时间,越来越觉得没意思。我开始不满意以前的照片,但对今后该怎么拍也感到迷茫。这就是典型的瓶颈期。于是,我停下拍摄的脚步,把时间用于思考和欣赏他人的照片。那段时间,我通过各种渠道看了很多国内国外顶级风光摄影师的作品后顿悟,他们的构图有个共同的特点:做减法,做提炼。

走出瓶颈期的我,再度面对风景的时候,不再激动不已地盲拍一通,而是先冷静观察,找到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再决定怎么拍。走过这段历程的我,明白了带着摄影视角去观察景与景之间的透视关系,渐渐地在构图方面取得很大进步。

山中独特的景色无处不在,有时悬崖、林木、飞鸟都能成为点睛之笔。左页摄于安徽黄山,作品名为《叠翠》;右页摄于江西道教仙山三清山,名为《浮云不共此山齐》,山峰高耸,天上白云也不敢与它比个高低。

山在我的作品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我常拍山,重峦叠嶂的大场景本就非常壮观,但当我换个角度,去聚焦其中局部的细节,竟发现了一些平常没有注意到的奇妙之处。我曾在拍摄黄山时,偶然发现一小片区域山色层叠,林木青翠缀在山间,随着悬崖边缘的线条向上递进变化,于是这幅作品便有了相应的名字《叠翠》。我也拍摄过江西的三清山,整幅作品只留下几座尖尖的山头穿透云雾,这是用极其简洁的画面,表现它的清奇神秘,以符合这座道教仙山的意象。我也常拍广西桂林,漓江蜿蜒,群峰错落,是一幅浑然天成又经典的山水画卷。但有一次我抛却其他场景,只聚焦相公山的几座山巅,画面中霞光和云雾萦绕其中,于是便有了和平时不同的别样诗意。这个时候,我已经不执着于拍摄群山的壮美,在我的镜头中,一两座山峰、一连串山峦的线条,就可以构成一幅景。

有一次在云南,天还未亮,我便守候在哈尼梯田。黎明破晓前,四周还被黑暗包裹,忽然,早晨第一缕阳光划破黑夜,投射在梯田之上,照亮了一小片水面。那一刻,那一束光亮,就像希望本身,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一次极其奇妙的体验,一直鲜活地存在我的记忆中。

慢慢地,我的摄影风格更简洁,颜色饱和度低了,反差也不那么高。摄影是由心而发,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趋向和处世哲学会不由自主地通过画面表达出来。摄影风格的转变,由“喧嚣”过渡到“平静内敛”,其实也是我心路历程的写照。

除了前期的拍摄,一张完整的摄影作品,也需要后期的调整,这两个环节都需要摄影师的思考和表达来主导。后期是属于摄影师的二次创作,能够完善前期无法完成的创意,把照片升华成一张更精彩的作品。具体来讲,有很多方法:二次构图,把画面中不想重点表现的部分压暗,把需要表现的部分提亮;或是把杂乱的颜色统一起来,增加颜色的饱和度或者明度。比如在雨天拍摄的片子,有种宁静空灵的氛围,很适合做清冷的色调,这就需要后期调整照片来实现。或者同一张照片包含明暗、冷暖两个色调,我会用蒙版做局部光效调整,让冷暖对比更明显。

但是,后期也是有思想有态度的,不能违背自然和逻辑思维天马行空。调整一张照片,我会随时查看直方图,或许眼睛会疲劳、显示器会不准,但直方图就像大海中的灯塔,时刻提醒你,要建立在客观景物的基础上调整照片。

漓江山水成为一卷“黑白水墨画”

最近两三年,我开始尝试黑白的摄影风格,主要拍摄漓江山水。这并不是跟风,或者为黑白而黑白,究其原因,或是因为随着生活阅历的积累,生活方式的改变,我自己越来越追求简单的东西。

黑白风格的构图,仍是在做减法。重点就是要寻找到整个画面的兴趣点和精彩之处,注重其中点线面的关系,再通过技术手段去表现。中国传统国画艺术的表现手法中,有一种叫留白,所谓“道以无为大”,以小见大,以少见多。当漓江山水与黑白画面结合,我突然抓住了心中一直追寻的“大道至简”的感觉。

左页,雨后初晴,缥缈云烟萦绕山间。右页上图摄于雨后的龙脊梯田,梯田的形状隐在雾气里,如同探海的蛟龙露出脊背;下图是云南哈尼梯田的第一缕阳光。

从黑白风格看山峦湖泊,风光入画,浸染了水墨意境。左页为2018年“山竹”台风后拍摄的云海山峰图景。右页上图一,越城岭是南岭山脉的一部分,凭借伟岸的身躯,挡住北来的冷空气;图二,黄山松在风中更显孤高。下图,山峦在云雾中起伏。

很多摄影人来桂林,都拍过很美的漓江渔火片,但是要拍出新意却很难,难的是思维而非技术。漓江的老渔翁大多是当地的船上人,常年与江河为伴,但如今漓江已经禁渔,老渔翁的捕鱼技能不再是为了生计,而变成了漓江上的表演项目。我专用黑白色调来拍摄漓江渔景,画面中,天地、山河之间模糊了界限,载着渔翁的船只浮在水面,如同进入无人之境。修竹问渔归,镜头中,画面前景恰好有几杆摇曳的修竹,增强了画面的透视感和节奏感。

作为土生土长的桂林人,我看过无数个桂林的四季阴晴,还是最喜欢它的雨季。雨水让线条变得更加柔和,让风光意境变得空灵悠远。倘若拍摄成水墨黑白的效果,画面中的渔翁和山之后,还可以营造出几重影子,就像是被雨水晕染了一遍。

水墨风景的构图需不断做减法,注意留白,以小见大,以少见多,营造轻盈空灵之感。有时需用对比呼应的构图方法让画面富有层次感,内容更加丰富,比如在一幅场景中,竹、树、桥作前景,山作远景。

我走过无数次漓江,爬过无数次漓江边的山。最令人感到惊喜的一次,是2020年的8月27日。当时已经连续下了几天的雨,我预计第二天会有云海出没,于是与影友约好凌晨三点爬山。谁料想爬到山顶一看,那云海太广了,整个江面和山头都被遮盖得严严实实。虽是冲着云海来的,但江和山才是拍摄的主角,一时之间,我心里只有失望,连相机都不想拿出来,便坐下闲聊只等天亮再下山。谁知就在我们准备下山的时候,天边突然风起云涌,那云如跑马一般四散开来,也吹散了心中的失落,我赶紧架好脚架拿出相机记录下这惊喜的一刻。

摄影过程中,时常遇到这样需要耐心等待的境况。有一次在三清山也是如此。当时因为漫天大雾里什么也看不清,我和影友便在山上住了几天,等待着云开雾散。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疾风吹开迷雾,三清山秀美的峰柱展现在眼前,大家一阵欢呼,能看见这一幕,再等上几天也值了!一幅好作品的诞生,有时的确需要一些运气和等待。

若不是喜欢摄影,我不会凌晨爬到山顶看满天星空,看日出云海;若不是喜欢摄影,我不会行走在原始森林和峡谷中拍摄生态风光。摄影是一扇门,让我能走进和平日生活不一样的风景。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我的作品在做减法,我的内心也在做减法,减去生活中的繁琐,获得内心的平静与愉悦。时间原本是不可留的,记忆也终将消逝,但按下快门的同时,两者得以保存在相机里,我想这就是摄影对我而言,最大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龙脊大道至简漓江
赏龙脊记
漓江真美
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
大道至简
漓江之美
大道至简 上出小学语文的本味
还我们美丽的漓江
漓江夕色
三步导读法:让语文教学“大道至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