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项目管理研究与实践*

2022-09-20胡美玲陈伟周琴韩晓雪

图书馆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馆员专利项目管理

胡美玲,陈伟,周琴,韩晓雪

0 引言

2020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三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要求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产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作为支持创新的改革举措[1]。由此可见专利分析支撑创新研发的作用加强,专利分析迎来战略发展机遇期。在政策引领和指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馆投身专利分析工作。面对高校日益增长的专利分析需求,专利信息服务不断完善。李志荣等提出服务于科研管理的专利信息服务流程[2]。张善杰等提出引入多用户参与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以获取多方用户的资源支持[3]。李钊等构建专利分析信息生态系统模型[4],为提升专利分析工作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张冬梅等研究专利情报分析的指标体系、分析方法,通过指标从专利数据中获得专利竞争情报[5]。冯冲等以中药领域的专利为研究样本,提出利用专利信息针对特定技术领域进行技术预测的方法[6]。邱洪华等提出基于技术-功效的专利信息分析方法[7],以指导专利分析实践。综上所述,高校和科研院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专利分析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方法和模式,但聚焦于服务模式和分析方法层面。专利分析需求群体逐步扩大,专利分析业务的进一步推广并不顺利,主要困难来自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方法、缺乏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分析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等方面。专利分析工作需要制定适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和执行策略。

1 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项目管理是运用专业的管理技术和工具使项目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目标的管理办法[8]1。Anzalone指出项目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当面对严苛环境和挑战时,需要采用这种灵活的方式解决问题[9]。Barbarayw认为北美高校图书馆在对组织进行调整后组织结构变得扁平化和具有灵活性,提出在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时的建议[10]。Stanley等提出应使用项目管理方法来保证新项目顺利实施,这种尝试不仅是有益而且是必要的[11]。

作为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国内图书馆已经将项目管理运用于数字图书馆开发[12-13]、信息素养教育[14]、自动化系统[15]、阅读推广[16-17]、社会化服务[18]、志愿者服务[19]、绩效考核[20]、参考咨询[21]等业务。项目管理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并使得资源最优化,能收获更好的效果,如使执行过程更加有条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加强合作、调动积极性。专利分析一般是在有限时间内,在人力和资源限制条件下,为需求方提供专利信息分析以满足特定的需求而完成的工作。大部分高校馆专利分析业务处于起步阶段,专利分析对图书馆员来说是创新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难以在短时间内独立承担,需要以项目的形式来合作完成。因此,在高校图书馆进行专利分析的项目化管理具有可行性,并且是一次有益尝试。

区别于普通的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服务,专利分析作为一种时间跨度大、专业化程度高的业务,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难点和问题:第一,专利分析过程复杂,风险因素较多,可能导致分析工作无法按时完成或分析质量不佳。第二,仅采用图书馆常规的职能化管理模式,执行者执行过程中缺乏责任感,难以激发馆员对专利分析工作的热情,任务执行效率无法保障,并且需要一定数量的专岗专设,这对很多高校图书馆来说是难以实现的。综上所述,如何高质量地完成专利分析是很多图书馆开展和推广专利分析业务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针对此,在高校图书馆的专利分析工作中实施项目化管理是一个创新型方案。当前已有文献对专利分析项目的开展方式进行了阐述,但更多是针对服务机构进行服务实践的归纳总结[22]以及如何应用项目管理解决专利分析中的常见问题[23],尚未涉及针对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项目化管理的框架设计以及结合实际案例的项目管理实践。各高校图书馆在具体如何借助项目管理的方法开展专利分析业务方面并无可参考的管理方法和实践经验。因此,专利分析项目化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目标,对于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业务水平的提升以及专利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专利分析和项目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并研究专利分析项目化管理中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流程,以此来提升专利分析效果和项目实施质量。最终,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专利分析项目实践为例,基于实施专利分析项目的具体做法,比较效果、总结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2 专利分析项目化管理的整体设计

项目管理框架包括项目管理要素和项目管理流程[24]。项目管理要素由管理的规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组成[16],基于不同管理对象的特质进行具体分类。项目管理流程是项目管理实践的全过程,可根据管理内容和环境变化进行实时优化调整。管理要素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之中,是管理流程顺利执行的理论保障。在管理流程执行过程中,管理要素依托管理流程进行实践,使之更加具体化、更具实践性,同时不断自我优化。最终,管理要素在与管理流程的结合中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完善。专利分析项目化管理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框架实现管理要素和管理流程的有机融合。管理要素包含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的组织、目标、风险、质量以及沟通等内容,管理流程制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以时间为坐标的执行进度和阶段性任务。不同管理要素与项目执行的各个阶段交叉融合,实现时间、空间、对象等多维度覆盖的管理内涵,确保专利分析工作顺利、高效执行。

图1 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项目化管理整体结构

3 项目化管理要素

图书馆专利分析项目化管理,以项目管理体系为基准,分解为组织管理、目标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沟通管理[8]25。这五个管理要素包含了专利分析项目化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组织管理是基础,目标管理、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是重点,沟通管理是保障。

3.1 组织管理

专利分析团队基于项目需求和工作目标成立,在传统的职能化管理架构基础上,嵌入项目化管理模式,构建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扁平化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项目团队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分析馆员、技术专家以及分析专家。各个角色责任明晰、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完成项目各个环节的任务。其中,项目负责人负责统筹协调,对外调配人力资源和软硬件资源,对内根据项目计划把握项目进程,监督和落实项目成员按时完成各自在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同时,根据项目执行情况对人员和任务进行优化调整。分析馆员是专利分析项目的主要执行者,主要完成执行阶段和收尾阶段的工作任务。此外,项目团队中还包括技术专家和分析专家。技术专家的主要任务是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包括前期技术边界的确定、中期技术细节问题的答疑以及后期分析结果的把关等。分析专家的主要任务是为专利分析过程提供指导和经验,一般由资深专利分析人才担任。组织架构中的角色设置代表了工作中的分工,在实际执行中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灵活调配,例如具备丰富专利分析经验的项目负责人可以兼任分析专家或分析馆员。

图2 项目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组织架构

上述组织架构将传统的上下级指派式的纵向管理模式变成了扁平化的横向管理模式,实现了图书馆内职能化到任务化、纵向到横向的组织管理模式的转变,优化了管理路径。该组织架构使得各个角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既具有结构灵活、反应迅速的优势,又能够更好地协调多方资源,权衡责任与利益,还能够提升项目团队的执行力和服务能效。在此架构下,将项目成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通过绩效考核优化,加强激励政策,提升整个服务的原动力,有益于促进团队的发展壮大。

3.2 目标管理

3.2.1 任务目标管理

高校科研创新大部分环节存在情报需求,而专利分析工作可以从专利角度提供一定的情报信息。需要注意的是,科研人员的需求可能是多样化的,而图书馆专利分析业务不是“万金油”,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有所为的基础上做到瞄准需求、精准服务。

高校科研过程包括立项、技术研发、成果管理等阶段。不同阶段对专利分析的需求不同,专利分析需要根据科研进度来定位分析目标。立项阶段,科研人员主要的需求是寻找学科热点和前沿方向,因此,需要通过专利分析辅助科研人员锁定热点或前沿的专利布局方向,分析全球专利保护的重点领域,评估课题的创新程度。项目研发阶段,科研人员首先需要了解专利竞争情报从而优化自身专利策略。专利分析的重点在于针对技术竞争态势和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专利纠纷进行预警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其次,挖掘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模式,辅助课题组进行专利布局规划,形成完善的专利组合来保护核心技术,从而提升专利质量。成果管理阶段,科研人员的需求是促进研发成果的转移转化。此阶段的分析可以聚焦于专利的技术相关性、市场相关性以寻求可转化对象并推荐给科研人员,促进专利成果的转移转化。

针对目标管理,分析馆员首先需要明确科研人员对于该技术所处的研究进度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定位到服务的项目或种类,从而确定任务目标,制定项目规划和方案,精准匹配服务。任务目标管理的工作重点在于紧扣科研人员的需求,不能简单地套用专利分析模板或者根据自己主观理解去做分析,否则会导致专利分析结果过于宏观或者主观,无法聚焦到科研人员实际需求点上,使整个专利分析结果成为空中楼阁。因此,必要时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来调研需求,根据需求定制服务菜单供服务对象选择,既可以避免盲目也可以预先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项目方案。

3.2.2 时间目标管理

专利分析项目一般耗时较长,这会降低需求方对项目的期待值,导致项目效果和满意度大打折扣,从而影响项目团队口碑和分析项目的持续开展。时间目标管理在项目化管理中贯穿始终,影响着需求方和其他参与者对项目的整体印象,决定了项目团队的整体风貌。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是为了方便管理而将项目工作进行分解,是项目计划中避免遗漏重要工作风险的最好保护措施[25]。由于实施阶段工作量最大,因此项目团队基于工作分解结构将实施阶段的工作拆分成多个更具体的任务和步骤,制定出项目执行进度时间目标管理计划。开展之前项目团队需要对具体实施的工作内容进行评估并确定实施的周期。时间周期具体由技术范围和分析维度等多种因素决定。

时间目标管理计划通过甘特图呈现,如图3所示,以时间轴为主线,多个任务串行、并行或交错执行,实现时间目标规划和管理。不同项目具体的环节和每一环节所需时间可根据实施周期和工作量进行灵活调节。时间目标管理计划的保障执行,明确了每个环节工作的起始和截止时间,能够极大增强项目成员的时间观念,避免散漫和拖延,也能够使参与方时刻了解项目团队的执行进度。

图3 专利分析项目时间目标管理甘特图

3.3 风险管理

专利分析过程存在不确定因素,如分析馆员对需求把握不准确导致分析结果太泛、工具使用不熟悉导致时间超出预期、各角色人员配合不到位导致项目无法顺利执行。任何环节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都可能会使得项目执行陷入困境,最终导致分析结果和预期出现较大偏差。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这要求项目团队注意识别风险并加以规避或控制,因此风险管理对项目能否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风险管理需要从整个分析项目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技术、管理、人员、规范等方面,分析不确定因素并给出应对措施或调控策略来规避风险或降低危害程度,具体见表1。专利分析项目主要风险来自技术风险、人员风险和管理风险。针对技术风险和人员风险,需要设置技术专家和专利分析专家,为项目执行提供参考和指导,对分析馆员进行定期培训,最大程度地对风险进行规避。同时,项目执行期内要控制好管理风险,以此保障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开展,按时完成项目任务。

表1 专利分析项目的风险识别和调控措施

3.4 质量管理

项目团队不仅要关注专利分析进度,在保障进度的前提下还需考虑专利分析质量。专利分析质量是衡量项目成功与否的标准,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是指专利分析能够对科研切实起到促进作用,优化技术路线,提升研发起点。服务质量是产品质量保证的根本,决定项目团队对专利分析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项目质量管理目的在于保障项目成果成功交付,分析内容能对科研起到一定的助力,同时服务质量能够持续改进,达到让科研人员满意的效果。对应于此,项目质量管理包含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26]三方面内容。

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规定了项目中由谁及何时使用哪些程序和相关资源[22],包括人员规划、任务和时间节点规划以及经费规划等。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质量规划在每个重要节点甚至是定期的工作阶段都是需要被不断审查和更新,以匹配当前的项目进度,适应下一步的项目执行流程。

质量保证是指为保证项目和服务能满足质量要求而实施的有计划性和系统性的评估和改进,使需求方建立对项目质量的信任,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首先要建立对应的管理程序,针对管理程序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考虑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给出多种并存方案来提升整个实施方案的可靠性。同时,制定明确的责任分配制度,依托相应的审核和监督机制来确保程序的实施。其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执行流程,确保技术路线和执行过程不会超出预设边界。此外,质量保证重点要优化执行力的问题,这需要参与人员和需求方同步努力,确保项目中问题和困难可以顺利解决和克服,以实现与质量规划对应和同步。

质量控制是对整个项目每个阶段任务完成质量的实际情况进行监督,判断实际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并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予以改进[10]。专利分析项目中采用因果关系法找出影响专利分析项目结果的各种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在实际执行专利分析项目过程中着重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并为之制定对策。质量控制包含了项目全流程的人员、程序和机制、工具以及监督等方面,构成了质量管理的主脉络,具体如图4所示。质量控制贯穿整个质量管理过程,需要形成动态的策略和方案优化来应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各种变化,持续进行质量改进。

图4 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项目质量控制因果分析图

3.5 沟通管理

沟通管理是各方面管理的纽带,哥伦布州立社区学院的Massis认为沟通管理是决定项目管理最终成功的至关重要的因素[27]。专利分析需要各个角色和成员之间密切配合,任何一方沟通不畅或信息不对称都可能导致项目无法顺利完成或者分析效果不佳。专利分析的项目干系人主要包括项目团队成员(服务方)和科研人员(需求方)。因此,沟通管理既包括服务方与需求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外部沟通),也包括项目团队成员内部之间的协调配合(内部沟通),还包括以问卷或调研等形式的信息反馈(反馈沟通)。良好的沟通管理能够保障信息的有效传递,营造和谐的氛围,使项目执行得更加流畅,实现最佳的服务效果。

3.5.1 外部沟通

高校部分科研人员专利意识不够强,有时无法准确描述其需求。因此,项目团队要与需求方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了解其所处的研究阶段和具体诉求,进行梳理并形成明确需求,进而定位到项目目标。

外部沟通的重点在于沟通需求的同时与需求方协商好项目团队能做的工作和解决的问题。切记大包大揽,在立项之前给科研人员很高的期待而最后却无法落实,使得项目虎头蛇尾,大大降低了服务的效果和满意度。因此,双方首先应在项目目标上通过沟通达成共识,然后在项目执行中通过进一步沟通相互配合工作。这个过程对于新开展专利分析业务的服务团队至关重要,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因为信息沟通不畅而导致的服务内容出现偏差、服务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5.2 内部沟通

项目团队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分析馆员、技术专家和分析专家。多角色之间需要通过沟通实现良好的协调配合以推进项目执行。分析馆员之间的沟通,目的在于保障信息通畅、标准统一、配合协调,避免重复劳动。分析馆员与技术专家进行定期沟通,保障检索的技术边界完整清晰,分析内容和结果符合技术发展趋势。同时,分析馆员与分析专家及时沟通,解决专利分析具体执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困难,保障项目能够按计划执行。在整个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建立专利分析项目实时沟通平台,方便各个成员随时进行交流和同步项目进展,保障信息畅通、高效传递。

3.5.3 反馈沟通

反馈沟通是内部沟通和外部沟通的补充,形成了沟通的闭环。反馈沟通针对服务对象开展,通常在项目收尾阶段或项目结束以后,采用问卷调查或回访等形式实现。反馈沟通往往被忽略,原因在于项目团队认为项目已经按时交付,后面的回访便不是必须流程了。然而,项目结束后的服务调查回访或满意度调研通常会让被服务者感受到项目团队的专业化程度和对项目的重视程度,提升了服务延续性的同时也提升了项目团队的口碑和影响力,对保证项目的完整度具有重要意义。

4 项目管理流程实践:“金属熔丝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专利布局分析”项目

专利分析项目管理流程是嵌入管理要素后形成的规范化管理过程,着重于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实践过程进行指导,以期提升项目执行效率,最优化地实现项目目标。图书馆专利分析项目管理流程根据进程可分为4个阶段:启动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需要注意的是项目执行流程并不固定和唯一,可以根据具体项目的复杂程度进行调整。本文以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西交大馆”)完成的“金属熔丝增材制造关键技术专利布局分析”项目为例,从整个项目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实践角度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

图5 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专利分析项目管理流程

4.1 启动阶段

本项目中科研团队的需求是想全面了解增材制造关键技术领域国内外主要创新主体的专利申请和布局情况,定位相关技术专利布局的密集区和空白区,再对标本团队已申请的专利,优化专利布局策略。通过充分的需求沟通,项目团队精准定位出科研团队在该技术领域处于研发阶段的中后期,匹配的服务是:通过专利分析帮助科研团队明确关键技术点的国内外专利布局态势以及重点申请人的专利布局情况,辅助科研团队进行专利布局优化。因此,整个项目目标定位在专利布局分析。

在组织管理方面,项目团队有6名成员,包括1名项目负责人兼分析专家、3名专职专利分析馆员以及2名技术专家。项目团队成立后,深入调研金属熔丝增材制造关键技术的完整背景和发展现状,与科研人员商定好项目所需的时间和成果呈现形式,确定目标任务,签署项目委托书。

4.2 规划阶段

西交大馆制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管理制度》,涵盖了专利信息分析流程、人员管理、档案管理以及专利分析的质量标准等内容,为专利分析提供计划性和系统性保障。

项目团队基于WBS方法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制定任务清单和工作计划书。任务清单将每个分解后的主要任务进行分工,确认每个成员具体的角色和职责,如参与检索人员(包括分析馆员和技术专家)、查全查准人员(分析馆员)、专利分析过程中的绘图和数据处理人员(分析馆员)以及分析报告撰写和校对人员(分析馆员和分析专家)。工作计划书涵盖了任务分解后各阶段细化的时间节点和各个阶段的交付成果,对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进行了充分考虑及风险评估,并给出相应的应对预案。例如,专利检索是基于对技术核心和技术边界的全面把握,拟定检索式并进行不断的检验和完善以保证查全率和查准率的过程。该过程耗时较多,可能会出现在规划的时间节点内无法达到相应的查全查准标准,或检索结果偏离目标的情况,因此,针对该阶段设置技术专家进行适时的检验和把关,并给予较宽裕的时间预算。

任务清单和工作计划书确保了项目的完备性和执行的可操作性。除此之外,在本项目的规划阶段还设计了专利分析所涉及的所有文档模板,制定了文档管理规范。例如,技术背景调研表帮助分析馆员引导科研人员进行相关技术背景的描述。技术分解表便于对技术总体和分支进行全面的梳理,厘清检索和撰写思路。本项目中还制定了金属熔丝增材制造技术的检索要素表、检索过程文档、查全查准过程文档以及沟通反馈表等。以上文档的设计和制定有助于项目的规范化执行,提高效率的同时规范的文档可以作为支撑材料,对项目执行过程和项目成果的获得进行佐证,辅助项目验收。

4.3 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包括技术深度调研、技术分解、数据采集、专利分析以及报告撰写等环节。本阶段需要严格按照工作计划书中的时间任务目标和任务清单中的人员分工执行任务,实施多任务串行、并行或交错执行流程,根据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列出风险清单便于进行风险控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负责人监督制,实时核查实际执行进度是否与执行计划匹配。若项目没有按照计划执行,召开组会进行实时的内部沟通,尽快找出原因,参考风险清单及时进行风险控制并重新调整计划,直至项目按时完成。例如,在本项目执行过程中3名分析馆员同时进行数据标引,原计划利用Innojoy专利数据库平台进行专利数据统计。然而,在完成了3组数据功能和效果的标引后,发现该平台功能还不完善,无法按照原计划将3组标引数据合并后进行统计。最终参考风险清单中的技术风险调控措施,使用PatentSight数据库中的分析统计功能结合Excel绘图功能实现了3组数据的合并和统计,顺利完成了专利分析中功效矩阵分析模块的内容。该技术风险的出现导致数据处理阶段耗时超出原计划安排,因此在报告撰写阶段为了追赶进度,项目负责人决定原计划由2人完成的报告最终由3位分析馆员同时开展报告撰写和校核。

在风险防控的基础上,项目团队还需重视质量管理。在本项目执行中,项目团队根据需求方的档期制定沟通计划和各个阶段的沟通反馈表,通过专业的需求沟通建立信任感,提升其配合意向和协作程度。同时,制定分析馆员定期培训制度实现分析馆员持续性的学习;制定定期组会制度确保信息的及时共享。在人员管理上实行“老带新”组合搭配,培养团队的规范意识,提升专利分析质量。此外,参与项目的馆员在绩效考核时会有一定的加成,激发馆员对于专利分析工作的积极性,保障整个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

在专利分析报告撰写完成后实行专家审核。技术专家对报告结论进行把握,确保分析的技术内容与该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相符,保证专利分析的合理性和报告的质量。分析专家对项目成果,包括分析报告、项目保存的文档以及项目总结报告等内容进行审核,保证整个分析项目规范性和分析内容的可回溯性。

4.4 收尾阶段

项目实施阶段结束后对整个项目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形成项目总结报告,包括项目的主要任务、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完成情况以及实施成效等内容。通过举办需求方和职能管理部门参加的评审和验收会,实现项目的交付和汇总。会上主要介绍项目实施情况、实际成效以及经验和不足等内容。会后根据需求方和管理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记录总结,调整和完善后予以回复。最后,为提升服务的延续性和满意度,项目组在项目结束两月之内,进行项目效果的回访和后续服务意向调研。所有流程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执行过程的所有规范文档和过程文档进行汇总和整理,为后续的项目提供参考。

4.5 实证对比和经验建议

项目化管理应用于高校专利分析业务克服了传统专利分析服务模式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问题,使得整个分析过程更加具有计划性和条理性,增强了整个专利分析业务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加强了人员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实现了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完成分析任务,满足科研人员的信息需求这一目标。下面将西交大馆实施的基于项目化管理的专利分析服务与传统专利分析服务进行对比。传统的专利分析服务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演化而来。启动阶段馆员与需求方沟通,了解具体需求;实施阶段通常在技术调研后,对数据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随后撰写分析报告;最终,将报告交付给需求方。与传统专利分析服务相比,基于项目管理的专利分析流程实现了服务的规范化,流程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在执行效率和服务效果上均有所进步。下面通过服务周期、人员配置、服务环节以及服务反馈等几个维度将两者进行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项目管理下的专利分析服务与传统专利分析服务对比

虽然以上对比表中两个专利分析服务的分析对象不同,但服务内容和产出报告等成果具有相似性,因而具有可比性。西交大馆通过理论和初步实践证明,项目化管理方法可以提升专利分析的执行效率和服务效果,有效提升服务满意度。在项目化管理实施中,总结出五个经验。

(1)组织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高校图书馆实施项目管理,分析馆员包括专职分析馆员和兼职分析馆员,兼职分析馆员都有自己所属职能部门的业务,这无疑增加了组织管理难度。因此,需要根据馆员所属职能部门和馆员的自身能力,结合图书馆部门层级设置细化组织布局,制定适合于本馆的组织管理模式,减少冗余,提升效率。

(2)制定规范文档时需要以项目管理理论为依据,符合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服务特点。例如,高校图书馆的专利服务专业知识性强、分析需求类目多,需要对专利分析过程中所用图表、报告、条例等文档进行规范化精细化制定及储存,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用和溯源。

(3)针对具体科研人员的工作档期,在项目实施开始阶段制定针对性沟通反馈计划,有效保障沟通反馈效率。将需要沟通的问题梳理成表格或问卷等规范文档,以实现高效沟通,必要时设置阶段性成果分享环节,保持科研人员对项目成果的期待。

(4)引导图书馆员不断积累项目管理知识和经验。项目管理对于很多馆员来说是新生事物,其作为新的方法融入业务之中,对于馆员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因此,可以在馆内开展定期培训或“老带新”计划,促进馆员学习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并结合实践来寻求专利分析业务的不断突破和可持续发展。

(5)高校图书馆应当根据自身能力正确定位专利分析类目,与需求方沟通好能够实现的目标和成果,不应为了开展业务而大包大揽,给科研人员很高的期待却无法完成,最终使得专利分析业务高开低走。

5 结语

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业务正经历着服务面扩大、服务内容深入、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以及服务效果优化的需求升级,项目化管理方法的引入促使上述需求得以实现。文章剖析了在专利分析业务中进行项目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基于项目管理理论从项目管理要素和项目管理流程两个维度构建了面向高校图书馆的专利分析项目化管理框架,并对项目中的管理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项目管理流程的实例进行验证。文章创新地提出了在专利分析业务的管理流程中融入管理要素。管理要素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之中,对管理流程起到指导作用;管理流程覆盖项目实施的全周期,融合管理要素进行管理实践。

西交大馆实践了文章提出的新框架,并在专利分析项目中进行验证。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项目化管理模式能够优化整合人力与物力资源,通过精准的目标管理、完善的风险控制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使得分析过程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同时,项目化管理模式具备组织灵活、响应快速、自我优化等特性,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业务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服务能效的提升。在项目管理模式的驱动下,高校图书馆专利分析业务将进入更加活跃的阶段,本文提出的融合管理要素和管理流程的理论框架,将促使分析馆员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跨部门专利服务人才团队的合作默契度持续增强,最终推动专利分析质量升级。未来基于项目化管理的专利分析服务应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条件和环境,用成长的思维应对专利分析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面对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和日趋复杂的新任务,项目化管理方法也应趋于定制化,针对不同需求快速响应,采用灵活的项目管理策略促进专利服务业务的升级和发展。

猜你喜欢

馆员专利项目管理
专利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集合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的应用
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未来如何更高效地进行工程项目管理
专利文摘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