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尼埃病患者外周血IL-10、IL-4、IFN-γ、IL-17水平的研究王汝嬿1

2022-09-20韩晓丽屈永涛李色郭明丽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外周血细胞因子机制

韩晓丽 屈永涛 李色 郭明丽

1 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眩晕疾病科,山东大学(济南 250000); 2 河北省人民医院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一种特发性内耳疾病,表现为间断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耳胀满感,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目前治疗多为经验性治疗和对症处理,没有针对病因的策略,导致临床症状反复发作。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发现变态反应与MD有一定关系,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与变应原特异性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中Th1和Th2平衡失调有关,系Th2细胞反应增强所致。Th1细胞分泌的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是巨噬细胞活化必不可少的细胞因子,同时能够抑制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诱导的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lin E,IgE)的合成,从而抑制体内IgE的产生。Th2细胞分泌的IL-4会促进B淋巴细胞抗体IgE的产生。近几年,随着对白介素-17(IL-17)、白介素(IL-10)与Ⅰ型变态反应的深入研究,提出了Th17/Treg细胞模式的理论,发现二者的相互关系可影响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展与转归。IL-10主要是由CD4+T细胞中的Foxp3+Treg细胞产生,并提出IL-10是最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之一,可限制炎症性Th细胞产生的免疫病理学反应,维持组织稳态[1]。IL-17主要由Th17细胞分泌,主要生物学效应是参与炎症反应。本研究拟通过比较MD患者与耳科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IL-10、IL-4、IFN-γ、IL-17、tIgE的水平,并计算IL-4/IFN-γ和IL-17/IL-10比值,反应Th1/Th2、Th17/Treg细胞平衡状态,初步探讨其在MD发病中的作用,为MD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分组 MD组纳入标准:①符合《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的临床诊断标准[2];②1个月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物及镇静药物;③2周内无急性感染;④无其他重大疾病及重大手术史,无其他慢性疾病病史,有糖尿病、高血压等者病情控制稳定。排除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聋伴眩晕等眩晕相关性疾病。患者在眩晕发作48 h内进行外周静脉血采集及相关检查。

耳科正常对照组纳入标准:满足MD组纳入标准②~④,且所有受试者不伴耳、鼻疾病,无眩晕疾病及过敏疾病史。

根据上述标准,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确诊的31例MD患者为研究对象(MD组),男12例,女19例;年龄33~77岁,平均55.03±10.35岁;耳科正常对照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0~69岁,平均51.33±10.76岁;两组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研究对象入组前均告知其研究目的及意义,在其充分知情和自愿的前提下签署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的知情同意书。

1.2血清IL-4、IFN-γ、IL-10、IL-17、总IgE(tIgE)检测 采用促凝真空采血管,抽取受试者合格的晨起外周血5 ml,放置于室温2~4 h,待其自然凝固后,放置于离心机中,转速为3 600 r/min,离心10 min后收集血清2 mL,放置于EP管内。登记编号信息后置于-80 ℃冰箱冷藏保存,用于检测血清中IL-4、IFN-γ、IL-10、IL-17、tIgE浓度,并计算IL-4/IFN-γ、IL-17/IL-10比值。

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样本的处理、实验步骤及最终浓度计算,均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先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两者均满足者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连续变量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正态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描述,非正态分布数据以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MD组和对照组血清tIgE比较 31例MD患者中16例(51.61%)tIgE升高,对照组18例受试者中3例(16.67%)tIgE升高,两组tIgE升高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5)。

2.2MD组与对照组血清IL-4、IFN-γ、IL-17、IL-10及IL-4/IFN-γ、IL-17/IL-10水平比较 MD组和对照组之间外周血IL-4(P=0.65>0.05)、IFN-γ(P=0.16>0.05)、IL-17(P=0.14>0.05)、IL-10(P=0.33>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间外周血中IL-4、IFN-γ、IL-10、IL-17水平比较[pg/L,M(P25,P75)]

MD组IL-4/IFN-γ(P<0.01)、IL-17/IL-10值IL-4/IFN-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外周血中IL-4/IFN-γ、IL-17/IL-10比较

3 讨论

Ⅰ型变态反应与MD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Egami等[3]在用豚鼠制做Ⅰ型变态反应介导的膜迷路积水模型中发现,接受H1受体拮抗剂处理组的组织切片中,在激发过敏反应时未观察到嗜碱性粒细胞浸润及显著膜迷路积水现象;之后Møller等[4]发现人内淋巴囊组织上皮层有组胺H1受体表达。本研究检测了MD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清中tIgE水平,结果显示MD组患者外周血清tIgE升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Derebery等(2000)、Keles等(2004)研究结果一致,因此,推测Ⅰ型变态反应是部分MD患者重要的发病机制,其机制可能为位于内淋巴囊周围的肥大细胞在IgE介导下脱颗粒,内淋巴囊组织内组胺及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增加,造成局部炎性反应,从而影响了内淋巴囊的吸收和滤过功能,从而引起膜迷路积水[5]。

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与变应原特异性Th1和Th2细胞的平衡失调有关,系Th2细胞反应增强所致,其中Th2细胞分泌的IL-4能够促进IgE合成,Th1细胞分泌的IFN-γ 能够抑制IL-4所诱导的IgE合成,Th1和Th2细胞之间通过细胞因子复杂的调节关系共同调控IgE的合成,当他们失去平衡时,可能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研究结果中MD组与对照组外周血IL-4、IFN-γ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IL-4/IFN-γ 值明显低于MD组(P<0.05),可能的原因,一是MD的调控机制复杂,系Ⅰ型变态反应与其他免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是本组样本量较少,不排除存在偏差,还需大样本实验验证。本研究IL-4/IFN-γ 的结果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中Th1/Th2细胞失衡的理论相符,因此,推测MD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IL-4/IFN-γ失衡有密切的关系,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

很多学者对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cell,Treg)分别表达的细胞因子IL-17、IL-10在各种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其在Ⅰ型变态反应中的作用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IL-17的主要生物学效应是参与炎症反应[6,7]。IL-10是最重要的抗炎细胞因子之一,可限制炎症性Th细胞产生的免疫病理学反应,维持组织稳态[1]。有研究表明,Treg细胞或者其分泌的IL-10在调节Th2细胞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维持免疫耐受方面起着重要作用[8~1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reg细胞及其分泌的IL-10水平可以提示疾病的转归。但也有不同观点,Dehnavi等[11]发现,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免疫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外周单核细胞中检测的IL-10的基因表达减少。Salmani等[12]发现AR患者经免疫治疗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但IL-17的基因表达显著增加;目前IL-10、IL-17与Ⅰ型变态反应的关系还在探索之中,且对其的产生条件及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间外周血中IL-10、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IL-10、IL-17的作用机制在不同个体中的表达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MD组与对照组外周血各细胞因子之间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另外,MD的发病机制复杂,不单是I型变态反应所致,或有更为复杂的机制。

苗青等[13]在探讨花粉症患者在发作期和非发作期外周血Th17/Treg平衡变化及临床意义时发现,发作期内存在Th17/Treg 细胞免疫失衡。本研究用IL-17/IL-10间接评估Th17/Treg平衡状态,结果显示MD组IL-17/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推测IL-17、IL-10共同作用在M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影响MD的发展。潘滔等[7]发现MD伴发变态反应患者的 Treg细胞水平、Treg/Th17比值均明显高于不伴变态反应者,但没有研究MD患者不同时期Treg/Th17比值变化。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各组间未按照伴发变态反应与不伴发变态反应再次分组,因此,还需要更多的样本进行详细分组,观察Treg、Th17在MD发病中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外周血细胞因子机制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皮革机制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
细胞因子在慢性肾缺血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