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与策略探析

2022-09-20江芮琳

中国市场 2022年25期
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农民

江芮琳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1 绿色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1.1 绿色金融有利于实现乡村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前提。目前,随着人们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的不断开发,使得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也日益显现。要想农村产业经济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与自然和谐共处,这就需要绿色金融为产业助力。绿色金融在推动产业兴旺上有着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农村绿色农业资金需求。绿色金融可以很好地引导社会闲置资金汇聚到绿色农业的发展上,推动绿色农业走向更宽广的发展平台。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以绿色金融为依托,可以从生产根源上增加农产品的“绿色”元素,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环保等级。这就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大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忧虑,提高销量,增加收入。而且,农产品质量提升,也有利于破除限制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壁垒,赢得更广阔的国际市场,更好地促进农村产业经济发展。

1.2 绿色金融有利于实现乡村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求。据相关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农村产生垃圾约52.2亿吨,其中超过90%为生产性垃圾,我国农村人口人均垃圾产量呈上升趋势,垃圾产量一旦过多,必定会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这就要求从根源重视环保,不只是减少垃圾的产生,而是要全方面减少对环境的侵害。绿色金融在推动构建生态宜居环境上有着重要优势,其可以通过提倡绿色金融理念鼓励农村的生产经营主体对生产的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减少农药化肥用量,有效抑制污染;也可以通过提供绿色信贷、森林碳汇市场化补偿制度等手段,为草原旅游、湿地观光等农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应稳定资金,促进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筑造美丽宜居的乡村生态环境。

1.3 绿色金融有利于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目的。绿色金融有助于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望。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以农民为主要参与者的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只有抓住机会,跟上绿色发展的队伍,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实现更多的收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水平。而绿色金融就为这些农民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支持,让他们拥有了更好地进行绿色发展的经济条件,能够推动更多农民迈入绿色发展领域,让他们可以在充足的资金供应下,放心地利用乡村自然资源优势,结合自己的生产生活,实现绿色发展,提高收益,增加家庭收入,推动生活富裕目标的实现。

2 农村绿色金融发展在乡村振兴中面临的问题

2.1 涉农绿色金融产品较少

我国农村发展绿色金融的一大优势就是农业,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利用好这一优势,涉农绿色金融产品还比较稀缺。据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整体绿色金融供需缺口达8000亿元,农村发展较慢,绿色金融产品供给更少。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缺乏创新力。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给农民们提供的绿色金融服务针对性不强,并没有和农村的经济环境结合起来,只是单纯的提供信贷,缺乏涉农特色。而单一的金融服务与农业的多样性无法适配,也就难以满足农民多元的绿色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农村的一些绿色资产有归属不明的状况,如一些水库、田地等,很难界定其归属,这就使其难以在市场中流通,给绿色产品的开发利用设下了一道难关。

2.2 农民金融知识及技能欠缺

我国农民对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有所欠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消费者金融知识平均得分61.13,比城镇地区低6.41分;金融技能平均得分70.43,比城镇地区低1.31分。农民在金融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使得他们对绿色金融的接受过程、适应周期以及掌握时间较长,所需付出的努力也更多,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绿色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推行与应用。同时,农民对金融了解不够,对金融的掌控度较弱,在整个金融运行体系中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欠缺,容易遭受更多的风险,比如轻易听信他人、陷入金融诈骗的圈套,而事后如何处理也缺乏经验。

2.3 农村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整体的征信体系还不够完整,征信信息准确性差,使得农村的一些金融机构对农民的信用认识不清楚,在绿色金融服务的提供上就会慎之又慎,甚至可能将一些农民拒之门外。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村地区绿色征信成本高。绿色金融的征信信息通常需要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自行进行评估,然而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对象分布零散,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征信过程中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成本对于农村地区一些规模较小的金融机构而言是难以负担的。二是农民办理信贷业务少。总体来说,农民对金融的参与度较低,使得这方面的业务记录少,可供收集用于征信的信息少,导致一部分人征信记录缺失,一部分人则征信记录老旧、更新速度慢。

2.4 农村信息技术相对落后

由于远离经济发达、信息技术发达的地区,同时又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农村在信息技术方面整体处于劣势,有关报告表明我国农村地区在最基本的互联网普及率上已经远远落后城镇地区19.1%。这种落后会导致出现一系列不利于发展的情况。首先,对于农村金融机构,信息技术的滞后性使得农村金融机构接收外界先进知识和技能所需的时间长,不能及时革新,不能为农民推广质量更高的服务,同时,信息技术不发达也很难支撑其整个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不利于绿色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壮大与普及。其次,对于农民,由于长时间难以及时地接触到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得农民自身对外界产生陌生感与距离感,加大了农民接受新兴事物的难度,不利于绿色金融在农民群体中的推广。

3 完善农村绿色金融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策略

3.1 农村金融机构

3.1.1 加快研发涉农绿色金融产品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深入了解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特色与自然资源状况,实地调研当地的绿色产业,了解其性质、需求和难处,为其设计研发合适的绿色金融产品。比如,在完善当地的绿色贷款服务上,针对当地农民因为担保难而无法贷款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创新,发展一些特色农作物抵押贷款、生产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信贷产品等,为进行绿色发展的主体提供融资便利。各金融机构除了通过自身努力创新产品服务外,还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与其他的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尝试共同建立“绿色担保+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的联动机制,推出新型产品服务,推动形成支持农村绿色发展的金融产品线,以便更好地与乡村振兴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需求相匹配。

3.1.2 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注重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打造管理方面和技术方面的人才。一个愿意革新的管理人才对一个金融机构能否持续下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注重对管理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开展金融领域的讲座,让他们了解新兴事物,认识到革新的重要性,以防出现安逸心理,缺乏前进动力。技术方面的人才是绿色金融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村金融机构应注重对其的能力考察,严格筛选才可入职。还可以引进外面的先进人才为技术研发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促使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创意。同时,可以派本机构的优秀人才去外地学习,以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总而言之,金融机构应该使内部人才各安其位,各尽其才,共同推动绿色金融业务深化发展。

3.1.3 建立绿色金融服务站点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到各村建立一些绿色金融服务站点,主动拉近与农民的距离。一方面,可以向农民宣传绿色金融理念。在公告栏上张贴绿色金融知识及政策福利,还可以在屏幕上播放动画视频,更生动形象地展示农村绿色金融的相关内容,吸引更多人驻足观看,以提升绿色金融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提供咨询业务。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应当尽职尽责,耐心地给有困惑的、持怀疑态度的农民进行解释,让他们能够学习到新的东西。而且服务站点的工作人员还可以给有需要的农民出谋划策,站在他们的利益角度,为他们推荐合适的绿色金融产品,以提高农民在绿色金融服务中的体验感,推动绿色金融在农民群体中走得更深更广。

3.2 当地政府部门

3.2.1 构建完善的体制机制环境

当地政府部门应当根据中央发布的文件,结合当地特殊性,尽快为绿色金融的发展创造一个完善的体制机制环境。首先,政府部门可以联合当地金融机构研究出一套更具针对性的绿色金融考核与评价方式,以免各金融机构评价方式不一,给业务开展带来不便。其次,建立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绿色金融运行机制。当地政府应明确自身与市场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中各自应扮演的角色,鼓励市场当中的主体积极参与并遵守市场规则,反映自身真实需求,促进合理价格的形成,也可以推动供给方有效创新。同时,政府在必要时可为市场提供规范、保障。最后,完善监管机制。政府应设立监管部门,明确监管内容,同时以惩罚机制作为最终手段,引导绿色金融健康发展。监管既要关注绿色金融产品,也要关注资金具体去向与使用情况,同时仔细审查企业环境信息的真实性,防止出现圈钱行为。

3.2.2 实施优惠财税政策支持发展

实施合理的财税政策对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绿色金融有着显著的激励作用。当地政府部门在利用财税政策支持绿色金融发展时要兼顾两个主体。一是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本身就具有高风险性和不稳定性,现在又受绿色框架的约束,短期来看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性必然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必须在财税上给予贴补,比如可以给予当地金融机构一定的贷款贴息,更好地提高其在发展绿色金融上的积极性。二是农民。政府部门应充分考虑到农民生产经营的弱质性,为其提供适度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为当地绿色农业发展减轻压力,让它们可以存活下来,扩大规模,也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更多可发展的业务对象,有助于其走向更长远的发展道路。

3.2.3 建立绿色金融信息公开平台

目前,我国农村绿色金融发展还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动绿色金融信息公开平台的建立。平台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在平台上定期发布绿色金融相关政策。这有助于当地有绿色金融需求的人及时、便捷地了解到关于绿色金融的国家政策,抓住机会,享受政策福利,使自己获得更大发展。二是展现绿色金融发展成果。可以在平台上公布绿色金融的数据等,用数据向大众证实绿色金融带来的利处,吸引更多人参与绿色金融,同时这些数据也有利于研究者对绿色金融进行更深的探索。三是实时更新绿色项目和企业最新融资需求等,连接供需双方,既有利于金融机构和农民了解当地绿色产业状况,又为这些绿色产业解决自身需求提供了一个高效方便的平台。

3.3 涉农经济主体

涉农经济主体应抓住绿色金融发展机遇,使自己更好的发展。首先,树立绿色金融理念,自觉爱护环境,积极接触金融,学习相关政策,对绿色金融有初步掌握。其次,主动提升自己的知识及技能,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知识,还可以主动咨询金融机构,告知他们自己的疑惑,让自己获得显著进步。最后,学以致用,将自己所经营的绿色产业等与绿色金融联系起来,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学会利用绿色金融工具为自己的生产经营提供方便,自己致富的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与乡村生态的改善。

猜你喜欢

金融机构金融农民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P2P金融解读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