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钢琴作品《蝴蝶》研究

2022-09-20徐佳祥

戏剧之家 2022年26期
关键词:舞会乐句踏板

徐佳祥

(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蝴蝶》由十二个不同情节、不同风格的钢琴小品组成,其创作来源是舒曼曾读过的一部小说《少不更事的年代》。小说的最后一章叫做《幼虫之舞》,描述了一场假面舞会。在舞会上,巴尔特和布尔特兄弟俩同时爱上了姑娘维娜,舒曼由此联想到许多蝴蝶从虫蛹相继飞出。《蝴蝶》以优美的散文形式呈现,音乐本身运用了类似波兰舞曲、圆舞曲等风格。可以说《蝴蝶》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用音乐扩大了文字的表现力,让人们身临其境。《蝴蝶》由引子和十二个小品组成,与舒曼所给的提示相结合,恰当合理的演奏处理及技巧运用可以使听众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作品,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

一、引子部分

引子一共六小节,前四小节是向上的旋律,像是在为舞会的开始敲响钟声。演奏者在弹第一个音时,尽量让观众沉浸在“舞会”的气氛中,第一个音要落实,仿佛钟声落地,告诉人们舞会即将开始。演奏前大脑要想象出第一个音的实际演奏效果。在向上的旋律中,演奏者一定要连贯,不要踩踏板。在手指、手腕的准备方面,在拇指触键前,演奏者要进行一个小呼吸同时手腕放松,然后手腕带动指尖慢触键的落下。前两小节演奏者要稍作渐强,到三四小节再稍作呼吸,后两个小节则是上一部分的回音,这里演奏时可以稍作处理,采用弱音踏板,在引子结束时,演奏者采用休止符的延长记号为第一部分做准备。

二、第一部分(化装舞会)

圆舞曲风格,3/4 拍。乐曲的第一个乐句一开始使用八度旋律,八小节。在两个休止符的酝酿后主题出现,轻快而华丽。注意谱面所给的指法3—4—5,要求高声部旋律的连贯性,旋律是流动的八度音阶。因此,演奏者要注重高声部的旋律,同时也要注意拇指所负责的根音。旋律暗示着舞会的开始,每个人都戴着“面具”登场。前八小节基本相似,不同的是1—4 小节是由弱—渐强—弱,演奏者注意一定要收住,而4—8 小节则是弱—渐强—强的彻底释放。两个乐句要形成对比,并且要注意左手三拍的圆舞曲结构一定要遵守强—弱—弱的风格,低音的强一定要突出。

第二个乐句中,前四小节主要的演奏手法为“落提”,与第一乐句形成对比,描写两种不同的舞步。最后的四小节与第一乐句相似,但不同的是最后一个重音要与下一部分进行衔接,因此在演绎上演奏者要完全释放,情绪上趋于饱满。

三、第二部分(巴尔特)

2/4 拍,急板,本部分共十二个小节。头四小节是一个短促的琶音,演奏时需要注意对齐,以及旋律走向的连线,仿佛坐过山车,忽上忽下,给人一种豪迈自由的男主形象。不同的是开场即为ff,演奏者要弹出渐强的感觉。连贯过程中,演奏者可踩一次踏板。最后结束第四小节出现新的主题,化装舞会上,男主巴尔特登场。这里需要注意“落提”与右手连贯的旋律变化,演奏者需注意左手也要做一个小小的“落提”,注意低声部旋律的来源。至此,第二部分结束。

四、第三部分(布尔特)

圆舞曲风格,3/4 拍,曲式从f 小调(第一部分)到A 大调(第二部分)再到f 小调(第三部分)。此时,巴尔特的兄弟布尔特登场。第一部分的旋律演奏者完全用左手来演奏,需注意踏板的运用,每一个音都要踩踏板并且要强有力,此时需用大臂带动小臂,再带动手腕演奏八度,此时的音色要结实有力,以体现另一个主人公的成熟稳重。与第二部分截然不同的是八度要铿锵有力,演奏者拇指与小指要紧紧抓住。第一部分大体相同,但要注意的是此时的踏板需要演奏者根据左手的旋律去踩,而第一部分为音后踏板。第三部分不同的是此时的旋律已经成为“复调”形式,演奏时演奏者需注意左右手的旋律,并且在本部分的最后渐弱处理。

五、第四部分(假面)

3/8 拍,在线三部曲式结构。第一乐句时演奏者的右手要弹得轻巧,体现小指的旋律,同时也要注意其中的各种记号。右手的高声部旋律需要送出去,不要太强,但是一定要具有穿透力,同时右手的中声部不要太强,否则会掩盖高声部。第二乐句旋律也要送出去,并非钢琴敲击的声音,这里还需要注意音色的变化。十七小节开始,演奏者需要注意的还是“落提”的技巧,还有左手所蕴含的第二旋律,不必弹得太强,也不要很跳跃地弹。一直持续到三十二小节中的休止,呼吸一下进入到下一个乐句,然后从四十三小节中的渐强到强,第四部分结束。在两段旋律的对比中,描绘二位主角的不同性格,此部分层次丰富,强弱对比明显。

六、第五部分(维娜)

这一部分也是在线三部曲式,3/4 拍。要注意的是,此部分较难,演奏者需要进行左右手旋律单独训练。此部分为四部旋律,其中右手的旋律尤为突出。第一旋律作为女主角的旋律,其次左手低声部的第二旋律作为男主(巴尔特)的旋律,然后才是右手的第三旋律,最后是左手的第四旋律。

这里可以理解为女主维娜的登场,柔和的旋律(1—5 小节),再到6—8 小节中男女主角的一问一答,生动有趣,引人遐想。演奏者弹此乐句需注意的是,要小心翼翼地弹,但是手指要保持一个积极状态,要随时准备。9—12 小节中,此时的八分音符演奏者要大胆去演奏,可以弹成断奏,同时不要丢失了左右手的旋律,这里可以稍微使用踏板来保留声音。13—18 小节中,这里的左手可以弹出进行曲的风格,但是要注意,此段的旋律仍在右手。19—24 小节,此时的主题与本部分开头是一样的,演奏者需要将右手的八度旋律送出去,音色需要外扬、飘散出去。25—26 小节演奏者可以稍作减慢,适当添加弱音踏板,保留柔和音色,此时维娜与巴尔特一见钟情的邂逅也告一段落。

七、第六部分(布尔特之舞)

3/4 拍,回旋曲。本部分可以分为两个插部,第一个插部(1—24 小节)演奏者要记住双手和弦弹得一定要齐,而且需注意旋律的突出,包括踏板如何踩。7—15 小节中采用A 大调,辉煌的旋律中,布尔特变换舞步。16—24 小节,演奏者同样采用粗犷的风格,情节悄然收场。第二插部的旋律演奏者要注意弹得欢快,以及整个旋律的轻巧。此时一定要注意踏板的运用,要能听出布尔特轻快的舞蹈步伐。

八、第七部分(交换假面)

3/8 拍,此段为最浪漫的片段,两位男主角交换面具。在此段旋律中,演奏者需要弹得轻柔、从容。此时的音色不要太僵,注意乐句的断句,以及左手的旋律,与后半部分右手的旋律形成对比。后半段的旋律富有歌唱性,朦胧美妙。

九、第八部分(招认)

3/4 拍,马祖卡风格。注意重拍在第三拍上,这也是马祖卡的特点。1—8 小节,演奏者弹奏和弦一定注意运用小臂,弹出结实的声音,同时要注意八度的连奏。9—16 小节中,演奏者注意音乐的舞蹈性、弹跳性,要注意17 小节的琶音,弹得短而清,踏板只踩第一个音,多踩踏板音响就浑了。此处表达了女主角维娜与乌尔特跳舞却心系瓦尔特的矛盾心理。

十、第九部分(匆忙)

3/8 拍。最开始短促的十六分音符显得气氛十分紧张,演奏者需注意的是右手的音要轻巧、均匀、清晰,左手的重音要找准位置。接下来双手的断奏需要单独练习,四个旋律各有特色,演奏者要弹出穿透性,而后半部分的断奏需要稍微连上一点。与前面不同的是,旋律稍作连接即可。旋律具有爆发性,前后呼应,场上是巴尔特与布尔特换装的场面。

十一、第十部分(卸妆)

此部分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3/8 拍,后半部分3/4 拍。前部分与“招认”的结构差不多,为了与后半部分形成鲜明对比。而17—24 小节中,辉煌明亮的大三和弦要演奏者用大臂演奏,指尖的力量瞬间爆发,音色要鲜明大胆些,保证指尖抓住所有音符。演奏后半部分时,演奏者需要注意与前面速度保持一致,更多是要求旋律的掌握,左手的旋律如云彩飘过,右手的低声部旋律像针,高声部旋律像线,线带动针。低声部的旋律尽量“藏起来”,注意旋律的歌唱性、流动性,演奏者要善于运用踏板,最后由ppp 结束本部分。此处展现了舞会结束后,大家揭下面具以真面目示人的场景。

十二、第十一部分(回家)

3/4 拍,本部分为整个组曲中最大规格的曲目,篇幅最长,结构最复杂。这是复三部曲式,演奏者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把波兰舞曲风格融入其中,在开始的前三小节,要注意重音的位置,旋律要连成一条线,具有弹性。第一主题的出现,演奏者演奏得一定要干净,给人一种清新愉快的感觉。手指要有抓力,把音符抓起来。双音的弹奏要整齐、连贯,乐句推收自如。第二主题的出现,祥和静谧。演奏者安安静静地听着右手旋律,左手为其伴奏,采用切分的形式,注意重音。第三主题的出现打破这个意境,49—52 小节由强到弱,带来一种蝴蝶飞翔的感觉,再到回归第一主题,旋律欢快活泼,描绘出夜幕降临后人们相继离场的情景。

十三、第十二部分(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

3/4 拍,圆舞曲风格,为乐曲的结束段。前八小节中,D 大调的主和弦充当了舞会的号角声,暗示舞会客人即将离开。弹奏时要像钟声一样铿锵有力,演奏者要双手对齐,然后《蝴蝶》的主题再次展现,与开始段形成呼应。优美的旋律随着舞会的结束,渐行渐远,听众仿佛身临其境。随着最后一个钟声敲响,舞会黯然结束,使人浮想联翩。最后演奏者以竖琴的琶音结束整曲,尾音和谐绵长,随着乐音的一点点消失,随着舒曼的巧思,本曲结束。演奏者在演奏时需选择延音踏板来完成钟声效果。

十四、结语

舒曼的《蝴蝶》是一篇灵动优美的散文,是一件粉雕玉琢的工艺品,是一段迷幻的梦境。认真分析这部作品,我们会发现每一个演奏记号,每一个休止记号,都有独特的用意,值得我们细心琢磨,用心体会。

猜你喜欢

舞会乐句踏板
一生为客恨情多
单踏板不可取
舞会
长腿舞会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秋天的舞会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