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9-19高丽闪李玉丹

光明中医 2022年17期
关键词:病患者心功能冠心病

高丽闪 李玉丹

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病,属于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未得到有效治疗时,容易引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致残率高,临床风险性高。该病患者常见症状有心悸、胸闷气短、心脏疼痛等。临床上致使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常见治疗措施为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令患者卧床休息,在临床治疗基础上,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引入运动康复护理,有助于促使患者心功能改善,提升生活质量[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4例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6月—2021年6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男∶女为11∶10;平均年龄(57.18±5.89)岁。观察组男∶女为1∶1;平均年龄(57.76±5.13)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与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相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严重性心律失常、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缩窄性心包炎、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1.3 方法分析患者病情,采取血管扩张剂、利尿剂等为2组患者展开常规对症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动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①监测生命体征:实施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呼吸等指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心率加快和尿量减少等现象。②饮食护理:提供低热量食物,将心脏负担降低,减少基础代谢率,进餐时,保持七八分饱即可,选取维生素和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限制摄入钠盐含量,将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低于5 g,叮嘱其戒烟戒酒。③根据患者症状,选取适当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扩血管药物和利尿剂等,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黄绿视等,如果其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需立即降低药量或者停药。

运动康复护理:①基础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引导患者展开关节弯曲活动,对上下肢肌肉进行按摩,每次10 min,每天2次,定时翻身,间隔时间为3 h。展开床上下肢活动,引导患者将双脚缓慢抬起,持续2~3 s,然后慢慢抬起小腿,令其和大腿处于同一水平线,维持10 s,将腿收回,每次15 s,每天4~5次。展开床上上肢活动,引导患者采取坐位,平伸两臂,引导其将手心向下,于胸前屈曲,从内到外慢慢画圆圈,共进行10次,向左右平伸两臂,令其和胸部保持平行,手背朝上,分别于左右方向慢慢画圈,一直到胸前,共进行10次,每次25 s,每天4~5次。展开坐位疗法,协助患者,令其在椅子或者沙发上坐下,每次持续20~30 min,每天1~2次,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将次数适当增加。②心理护理:在疾病长时间影响下,患者痛苦感加剧,该病患者普遍担心预后效果,经济压力较大,过于疑虑,容易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等负性心理。护理人员需做好访视工作,落实情绪调整,拉近互换关系,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和文化素质,开展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医护配合要点、运动康复意义,为患者讲解恢复良好的医案,帮助其消除疑虑,减轻负性心理,强化信心。引导家属多陪伴患者,令患者感受到关心和爱护,维持轻松、愉悦的心境,促使依从性提升。③全身运动:医疗体操,制作医疗体操视频,分享给患者,叮嘱患者每天坚持练习,每次20 min,每天1次,涵盖被动运动训练、主动运动训练、放松运动、肌力运动训练和抗阻运动5部分。步行实验,在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措施前,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令患者步行6 min,记录患者行走距离。第1周,本周训练步行距离为第1次行走距离的10%~20%,中途令患者适当休息,确保患者在休息状态时,心率指标适宜,不可出现过快现象。第2周,本周训练要求患者的行走步数处于3000~5000步,要求训练时间高于40 min,训练次数为每星期不低于4次。后期可根据患者体力和病情恢复情况,适当调整训练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确保患者耐受。热身运动,在康复训练护理展开前和展开后均需要引导患者展开热身运动,指导患者伸展关节,令患者慢走等,在康复训练结束后需要引导患者展开不低于5 min的慢走。在康复训练执行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第一时间终止训练,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抢救措施。④实施方法:在进行运动康复护理时,需遵循低强度到高强度,低运动量到高运动量,逐渐延长运动时间原则,理论上全部住院患者均需要模拟1遍上述护理方式,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病情严重、机体素质较差,护理人员可以先为其讲解方法、注意事项和要点,然后示范,在训练过程中,需叮嘱家属全程陪伴。待患者出院后,做好随访工作,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分析其训练情况,展开指导。

1.4 观察指标评估2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包括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房内径。评估2组生活质量:采取SF-36量表,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数均与生活质量成正比[2]。

2 结果

2.1 心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房内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例,

2.2 生活质量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多发心血管疾病,该病患者病理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该病发生率与人们年龄呈现出正相关,多发生于吸烟群体、糖尿病群体、高血压病群体和肥胖群体,该病患者常见危险因素有血脂异常、血压升高、不良生活方式,缺少体力活动等。慢性心力衰竭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常见合并症,老年人的各项身体机能明显下降,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显著提升。该病患者临床治疗困难,在未给予患者针对性、及时临床治疗时,患者有可能形成多种并发症,会对患者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影响[3]。另外,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慢性病,容易出现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会对临床治疗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产生严重影响。分析患者病情和运动耐受性,为患者制定出个体化运动康复护理计划,有助于促使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提健康水平。

老年患者的心血功能逐渐下降,心输出量降低,难以满足全身组织正常运行对心脏供血提出的需求,患者在运动时,容易出现胸闷气短、体力不支等表现,致使患者运动耐受力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患者的心室收缩出现异常,在运动时,会出现心室充盈血压升高,心室收缩降低等现象,进而引发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影响到患者的心室功能[4]。患者在展开极量运动时,其心率储备和搏出量会呈现出明显降低趋势,舒张出现异常,心输出量显著降低。以往多给予该病患者对症治疗,为患者提供适宜的药物,引导患者卧床休息,该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程度局限性,虽然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是难以提升患者的心脏功能,同时联合运动康复护理,有助于强化患者的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的心功能[5]。在引导患者展开运动康复训练之前,护理人员需要测量患者的身体条件,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为患者制定出科学化、个体化运动康复计划,随着时间的延长,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运动耐受力,适当调整计划,从而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另外,为该病患者强化基础护理,详细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突出运动康复护理实施的方法和重要意义,加深患者对于疾病以及临床医护工作的认知。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及时疏导患者产生的焦虑、不安等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主观能动性提升[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运动康复护理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心功能,促使各项生理功能改善;对比2组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显著偏高,表示运动康复护理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说明运动康复护理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病情,促使患者身心健康水平,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医护工作,引入运动康复护理,有助于促使患者病情好转,提升患者身心健康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病患者心功能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职业病患者应用高压氧治疗的效果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