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B1 V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22-09-19寇志刚

光明中医 2022年17期
关键词:针刺神经功能穴位

寇志刚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四高”特征[1];并且,脑梗死发病后1个月病死率3.3%~3.5%,3个月病死率9.6%、死亡/残疾率37.1%,1年病死率11.4%~15.4%、病死/残疾率33.4%~44.6%[2];对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由于成熟神经元无再生能力,因此强调时间就是大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然而中国人群对脑梗死的认知度相对偏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就诊时容易错过“时间窗”,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并且,脑梗死后易并发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3]。据资料显示,维生素B1(VB1)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修复作用、维生素B12(VB12)是神经髓鞘化的必备物质之一[4];针刺足三里可有效改善脑功能及胃肠功能[5]。本研究通过前瞻性观察VB1、V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采用保守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6.83±8.72)岁;平均病程(10.81±3.74)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7例,合并冠心病8例,合并高脂血症7例,合并糖尿病3例。研究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5.90±9.43)岁;平均病程(10.19±3.55)h;合并原发性高血压16例,合并冠心病9例,合并高脂血症6例,合并糖尿病2例。2组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2014》[6]中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年龄18~80岁;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5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4~22分;发病时间6~24 h;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肺及血液系统功能障碍者;合并胃肠溃疡、胃肠肿瘤等严重消化道疾病者;院前溶栓、服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者;合并肺部、泌尿道等感染者;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者;晕针者;妊娠或哺乳期者;对维生素B1、B12过敏者。

1.4 脱落标准依从性差者,自动退出不能完成试验者;自动出院、转院或死亡者。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2组西医规范治疗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2014》[6]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降压、降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处理。研究组再予VB1、V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取患者双侧足三里穴,局部常规消毒,用1 ml注射器分别取0.5 ml VB1注射液、0.5 ml VB12注射液混合轻轻震荡摇匀;垂直进针,分3次推进针头,每次进针均进行反抽,判断是否刺入血管,若刺入血管则可见红色液体流入注射器,则向外退针至皮肤下,从旁边部位再次进针;成功进针后,轻轻捻转得气后缓慢将注射液推注至每穴剂量为0.5 ml/穴;1次/d。2组疗程均为14 d。

1.5.2 观察指标①神经功能评估: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症状体征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评估;神经细胞受损情况评估,取患者空腹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法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进行检测。②消化道功能评估:采用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ality of Life Index,GIQLI)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36个维度,总分144分,分值越高则胃肠道功能越好。③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对治疗前后患者进行评估,包括大便、小便、吃饭、穿衣等10个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则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

1.5.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7]拟定: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率>90%,病残程度0级;显效:NIHSS 评分减少率46%~90%,病残程度 1~3级;有效:NIHSS评分减少率18%~45%,病残程度>3级;无效:未达上述标准者。NIHSS评分减少率=(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治疗前NIHSS评分×100%;总有效率=(基本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神经功能2组治疗后 NIHSS评分、NSE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NSE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情况比较 (例,

2.2 消化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2组治疗后 GIQLI、ADL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GIQLI、ADL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消化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分,

2.3 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75.0%,研究组92.5%,2组总有效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34<0.05)。见表3。

表3 2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迅速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此病可归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言语不利、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为主症。其发病率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其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患者经治疗后多伴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8]。在治疗上,目前国内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从而发挥中医、西医各自优势,通过协同治疗、降低不良反应、增加作用时间及靶点等途径以增强疗效[9]。在疗效评估上,临床多采用NIHSS评分、ADL对脑梗死患者缺损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指导临床诊治;同时,NSE为脑梗死后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后释放出来的一种活性物质,是脑组织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标志物,NSE水平越高则脑梗死面积越大、程度越重、恢复越差、预后越差[10,11];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因神经系统对胃肠支配能力下降,易诱发胃肠功能紊乱[12],可采用GIQLI进行评估患者消化道功能。

针刺可扩张局部血管,改善局部血流情况,加强局部代谢,改善生理异常神经电信号[13];针刺足三里能促进胃肠蠕动、多种消化酶分泌,改善消化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脑细胞修复能力,提高神经传导速度[14];其机制为针刺双向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15]。本研究采用的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具有精气充沛、功效卓著之特征,善于调节胃肠功能、扶正固本、通经活络、升降气机[16]。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以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异常最多,相关穴位以阴陵泉、足三里发生频率最高[17];针刺足三里可激活多个脑区,其激活脑区的范围明显优于非穴位点,磁场强度更大,出现最大值时间更为集中[18];针刺健康受试者足三里穴后脑功能存在网络动态变化,以45 min时变化最显著[19];针刺足三里后得气状态时脑区激活优于静息状态,且与足三里的主治功能具有相关性[20]。提示足三里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针刺足三里可加强脑代谢、脑神经网络活动、改善胃肠功能[16];并且还与针刺穴位的部位、针刺强度、针刺得气等相关。VB1具有维持正常糖代谢及神经传导的作用,VB12是一种需要一种肠道分泌物帮助才能吸收的维生素,可维持正常神经功能[21];二者合用,可及时修复早期受损的脑细胞,使轴突再生、功能代偿,进而促进神经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发育成熟,从而恢复缺损神经功能[4]。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VB1、V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的研究组,治疗后 NIHSS评分、NSE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GIQLI、ADL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再次证实足三里与急性脑梗死关系密切,联合VB1、VB12穴位注射治疗,促进患者缺损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SE水平而抑制脑细胞损伤、改善胃肠道功能相关。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穴位注射过程中,强调无菌操作、精准取穴、得气(以注射针代替毫针轻轻行针得气)、持续刺激(药物持续作用),从而增加疗效、减少个体差异性、降低不良反应[17,19,20]。综上所述,VB1、VB1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参考。

猜你喜欢

针刺神经功能穴位
清明的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