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互利共赢的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川影文创城为基点

2022-09-16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5期
关键词:创城影视戏剧

韩 涛

(作者单位: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高校不再是与社会隔离的象牙塔,而是对接社会需求、就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1]。校企育人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前线人才的新型模式。校企共同构建满足行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育人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脱节的问题,平衡行业需求与学校人才产出的关系。因此,学校与企业达成产学互利共赢的育人机制,是学生就业有出口、企业人才需求有保障的重要举措。校企育人最为理想的目标,即是校企各自发挥优势力量共同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但是,这对于戏剧影视类人才培养来说是较难实现的。其一,戏剧影视学科下属的专业繁多,各专业的技能和理论知识都有其独特性,学生在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前,彼此之间很难建立有效的创作关系;其二,戏剧影视业的生产不像制造业那样具有稳定不变的生产产品,其变动性、流动性极大,很难形成长期有效的校企育人机制;其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与戏剧影视行业的变动性、流动性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为实现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契合行业需求的要求,创建了电影电视文创城(以下称“川影文创城”)校企育人平台,有效解决了戏剧影视人才校企育人模式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构建了具有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以下简称“川影”)特色的校企育人模式,卓有成效地推动了产教融合的发展,增强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功能。同时,川影结合省级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建设需要,与戏剧影视行业未来人才需要,以川影文创城为校企育人平台,凭借学院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完成了从传统教学模式到新型育人模式的转型,促进了戏剧影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为地方本科高校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借鉴。

川影文创城作为四川省重点文化产业建设项目,于2020年建成并融入川影的教学运行机制。它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岭雪山脚下的安仁古镇,是川影的标志性建筑,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与安仁古镇相契合。作为校内实训平台,它为川影学子提供了优质的戏剧影视实训场地,使学生足不出户即可体验行业内的工作流程,练就戏剧影视创作的实操技能,是学生走出校门进入工作岗位的桥梁;作为“天府文化·十大文创产业新场景”[2],它是名副其实的戏剧影视产品的加工厂,吸引了众多优质戏剧影视团队来此进行拍摄、制作,繁荣了区域社会经济,推动了戏剧影视文化与旅游、商贸的深度融合。

1 川影文创城促成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高校校企育人模式的构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平台、师资团队、教学运行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川影作为西部第一所戏剧影视类本科院校,经过30年的发展,积累了优质的师资团队,有着良好的教学运用机制,缺的正是符合校企共同育人的平台。传统的教学模式因受限于教学设施的牵绊,无法满足校企育人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其教学实施的需求。川影面对新的时代要求,立足戏剧影视人才的优质培养,在省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斥资10亿元打造了校内校企育人平台——川影文创城。川影文创城以戏剧影视人才培养为核心,向全校师生提供了电影摄影棚集群、仿真民国街区、数字虚拟摄影棚、影视服装道具中心、实验剧场黑匣子、融媒体中心、电商直播工场、高清视频转播中心及对应的设备器材中心等优质教学设施。其科技含量、文创团队、运行机制,既符合戏剧影视行业的艺术创作规格,又能满足师生实训教学的需要。尤其是它更新了既有教学模式,在运行中探索出了应用型戏剧影视人才培养的全新的教学方案、教学机制、教学规格,突破了各专业单一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旧格局,打破了专业之间固有的壁垒,推动了各专业之间深度融通,这与新文科战略“多维、跨界、交叉、融合”[3]的主导思想相契合。电影学院在文创城仿拍电影《芳华》《功夫》片段就是最好的实例,如图1、2所示。

仿制电影《芳华》《功夫》的实训课程聚集了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表演、戏剧影视美术、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制作五个专业的师生,以实训项目《芳华》《功夫》的仿拍为创作核心,在川影文创城进行实训教学,各专业的师生在其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训课程《芳华》《功夫》的仿真拍摄任务。在这一实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体验到电影拍摄中的创作过程。学生带着在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所得,在实践创作中来检验自己的技能和理论。川影副校长、电影学院院长罗思对此说道:“文创城的实训课程,检验师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科学交叉、理论与实践融合的培育方式,创造与行业接轨的育人模式,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培养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川影结合自身优势升级教学模式,构建与行业接轨的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川影现代化教学的新理念。可以说,川影文创城的实训课程不仅考验了各专业师生的创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而且也使得师生全方位了解到戏剧影视行业的规范、规格,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符合戏剧影视行业规格的实训课程,是以往既有教学所不能实现的,这完全得益于校企育人平台川影文创城。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打造出与行业接轨的优质课程。只有契合戏剧影视业的课程,才能真正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使得学校的培养机制更符合时代要求。当然,川影文创城在戏剧影视人才培养中的价值和意义,绝不限于完成了一部电影片段的仿制,或者说不限于仅仅革新了传统课程。笔者认为,川影文创城在教学中较为突出的价值有三方面:

第一,它使得专业之间衔接更为密切,完善了戏剧影视人才课程体系,促进了各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有效更新了教师的知识结构,补充了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电影学院教师团队积极投入线上线下的“金课”建设,整合了专业之间的课程资源,完善了线上课程的教授平台,并有效提升了学校线上教学的实施效率。第二,它增加了电影学院教学课堂的科技含量,构建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新型课堂。“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一次全方位变革,将对人类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产生深刻影响。”[4]因此,川影文创城必然推动高校着力增加教学课堂的科技含量,用以革新传统的教学课堂,打造适应新时代教学要求的新型课堂。当下我们生活在5G时代,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是新的科技变革的代名词,信息科技改变着我们生产、生活的方式。高校作为培育新时代人才的主阵地,必然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为新时代培育契合时代精神的新一代。教师的战场“教室”只有更具信息时代的特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培养出契合时代精神的合格人才。对此,川影文创城对标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升级更新了教学设备,增加了科技含量。其中,与北京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数字化虚拟摄影棚,是四川省首个具有国际技术水准的数字虚拟制作棚,曾有专家褒奖:“可与好莱坞电影场景制作相媲美。”第三,川影文创城以实训项目为基点,打造了科研、新媒体、戏剧影视创作三支教师团队。川影始终将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校企育人模式理念的落实全靠教师,教师教学理念和能力是校企育人模式良好运行的关键。简而言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理念的体现者和落实者”[5],更是高校校企共同育人模式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优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质的教师团队,三支教师团队围绕文创城一系列实训项目,各自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在合作中彼此学习提高,共同探索培养戏剧影视人才的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与此同时,这些新理念、新技术、新知识也得以在教师队伍中快速普及。这一措施既丰富和补充了教师队伍的知识,又有效推动了校企育人模式的良性运行。

总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川影以校企育人平台川影文创城为基点,创建了注重学生整体培养的有效教学框架,革新既有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重单一化技能训练而不重视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训练的弊端,改变了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脱节的弊端,提升了戏剧影视人才的培养质量。

2 川影文创城与地方文化经济协同发展

地方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之一即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契合度,是校企育人模式构建的关键因素,而校企育人平台的构建则是高校和地方经济相互契合的桥梁,是实现高校育人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取得双赢的重要举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是在新的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下而提出的。高校作为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基地,可为地方社会提供技术创新和人才保障。因此,高校与地方经济达成协同发展目标,才能催生校地双赢的校企合作机制。

川影紧跟时代潮流,结合自身的优势创建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家园式”实训平台——川影文创城,与戏剧影视行业达成了深层次合作交流,实现了专业教学从“行业中来、到行业中去”[6]的产学互利循环模式。这使得高校能更好地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家园式”实训平台川影文创城,通过与地方文化产业的融合,将文化定位扎根于地方文化中,联动了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的需求,提升了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和影响力,打造了一条完整的集产、学、研、创于一体的电影工业生产链,激活了地方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可以说,川影创建的“家园式”校企实训平台——川影文创城,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辟了新的路径和形式。它既契合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又吸引了行业优质团队来此创作,繁荣了地方文化经济。一方面,川影文创城选择了与安仁古镇相契合的文化景观。安仁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刘氏庄园、刘湘公馆、民国老街(红星街、树人街和裕民街)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著称,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川影文创城打造的民国街道、西式教堂、现代化图书馆与安仁古镇的文化景观相吻合,并与建川博物馆、刘氏庄园遥相呼应,为“四川文旅”增添了新的文旅色彩,如图3、4所示。

文化承载着地方文明的过去、现在、将来,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所以,川影文创城在创建过程中扎根于地方文化和产业,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在外部设计上承续了安仁古镇的景观文化,从实际出发利用自身资源,明确自己的文化定位。作为“天府文化·十大文创产业新场景”的川影文创城,是成都文创中心和对外交流中心,在四川文旅的发展中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近年来,川影文创城为首届中国网络电影周、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年会、中非青年大联欢等有关的工作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增强了四川文旅的影响力。2022年1月中旬,四川省广电局为推进“拍在四川”青年人才培育及重点影视剧大师班计划的实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晓骏一行人来川影文创城实地调研。调研活动中李部长表示,政府部门愿为影视产业发展搭建平台,希望高校、行业、媒体等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下活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一盘棋”。

川影还以文创城实训平台为基点,筹建四川影视文旅融合专委会,来协调与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对接安仁古镇、西岭雪山等川西文旅资源,为传统戏剧进校园、影视拍摄提供多功能、数字化的服务,推动了戏剧影视文化与地方旅游、商贸、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它以自身资源优势成功引进北京刚臣影业有限公司等多家著名影视公司入驻,并吸引了众多电影、电视剧的摄制组来此拍摄,现已有《雪域军魂》《主厨的荣耀》《哈丘爱美丽》《今天的她们》《空中突击》《扑通扑通的水球少年》等多部影视作品在此摄制。与此同时,川影依据与企业达成的合作关系,在确保学生完成既有学习任务的同时,在学校和行业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走进外来团队项目的创作中,来学习戏剧影视业生产一线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这种校企互利共赢的育人模式,使得学校能深入戏剧影视业生产一线来获取自身发展的新资源,以此反哺、完善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了人才、技术需求与实际不符的现实难题。

总之,川影文创城“家园式”校企育人的理念,始终注重自身与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来获取产教融合的发展动力,并通过创新产教融合的内容和定位,来升级产、学、研的校企育人机制,达成自我转型升级的同时,形成互利共赢的良性机制,实现与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互补。

3 结语

川影探索实施了符合戏剧影视人才培养规律的校企育人模式,结合自身优势和行业特点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了“家园式”校企互利共赢的育人模式及理念。通过打造与企业对接、与地方文化经济协同发展的校企育人实训平台——川影文创城,吸引戏剧影视行业的实训项目来此创作,以项目推进产教融合,开辟了校地企、产学研相契合的发展道路;以“家园式”校企育人形式联动了校、企、地之间的需求对接、资源共享、人才共用,从而构建出了新型的校企育人机制,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戏剧影视人才的需要,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育人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猜你喜欢

创城影视戏剧
开发建设导则于城市开发建设实践——以桃浦智创城为例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有趣的戏剧课
“创城”进行时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我家与“创城”
我家与“创城”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戏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