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前教师的现场学习力研究
——基于内容分析的视角

2022-09-16侯甜

大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分析研究教师

侯甜

(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随着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一种社会思潮,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学习成为当下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认为,现场学习是最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学习方式,现场学习力是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其中,听课是教师现场学习的一种普遍且重要的形式。对职前教师来说,听见习校、实习校指导教师的课是职前教师现场学习最主要的途径与形式,也是职前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的主要路径之一。因此,研究通过对职前教师见习期间的听课笔记进行分析,揭示职前教师现场学习力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原因,提出措施,为职前教师见习等教育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小学教育专业2018 届于2020年10月12日至10月22日在W 小学和X 小学见习的36 名职前教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对教师现场学习力的解读为起点,分析教师现场学习力的构成要素以及良好现场学习力的表现形式,以构建听课分析框架与标准。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研究法对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小学教育专业在W 小学和X 小学见习的36 名师范生的听课笔记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其现场学习力现状。

(三)分析框架的建立

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在《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一文中指出,良好的现场学习能力表现为三个方面:专注力、捕捉力和转化力。在此基础上,研究认为良好的现场学力表现为四个方面:专注力、捕捉力、解释力和转化力,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增加了解释力,指能对捕捉到的有用信息从学理的角度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这反映教师对理论的深刻理解,是转化力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专注力指听课时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师生的教与学上,不放过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主要表现为听课时的状态和听课笔记记录得详实。

学习捕捉力指能辨别并记录课堂中涌现出的有价值的信息。主要表现为能听出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在听课笔记本上记录下来,有旁批、及时评价和听课后的评课几种形式。

学习解释力指能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对捕捉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专业、深入地分析与点评。表现为能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所听到的课堂上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科学、合理、深入地解释与分析,并做记录。

学习转化力是指将捕捉到的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到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将其变成自身的教学行为。表现为能将听课中捕捉到的精彩之处灵活运用并体现在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中。

在对现场学力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了如下听课记录分析框架(见表1)。并从绝对视角、相对视角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针对绝对视角采用绝对次数,就相对视角采用比率的形式。研究依照该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学生的听课记录进行编码。

表1 听课记录分析框架

(四)研究实施

研究者本人是运城学院教育实习基地W 小学和X 小学的见习带队指导教师,负责管理和指导职前教师的见习。研究者是“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师,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需完成编写教学设计、模拟讲课、反思等实践作业。利用见习带队指导和教授专业课程之便,收集见习作业与课程作业,以备笔者研究之用。从2020年12月开始对所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整理与研究。

(五)数据分析

所得数据用Excel 软件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职前教师听课缺乏主动性,未认识到听课学习的重要性

职前教师去中小学见习是教师教育的必要环节,听课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职前教师对见习的认识。研究从职前教师见习期间做听课记录的篇数来测评职前教师对见习听课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运城学院教育与心理科学系小学教育专业2018级学生于2020年10月12日至10月22日进行了为期10 天的见习,其中在W 小学和X 小学见习的职前教师共36 人。小学每天有6 节课,见习手册规定每天至少听一节课并做好听课笔记。统计结果显示,36 名职前教师10 天共写了353 篇听课记录,平均每人每天听课0.9856 节。其中,22 人记录了10 篇,即61.11%的见习生完成了最低任务,10 人记录不足10 篇,即27.78%的见习生未完成听课任务,只有4 人即11.11%的同学听课记录大于10 篇。数据反映大部分职前教师被动学习,缺乏听课的主动性,未认识到听课学习的重要性。

(二)职前教师的听课记录不详细,专注力较低

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课堂教学是现场学习的前提。从听课记录总篇数来看,90.85%的听课记录能完整记录课堂的教学环节,79.32%的听课记录较详细,能记录一些细节;从职前教师人数来看,75%的职前教师能专注于课堂,每一节课的听课记录都较完整,52.78%的职前教师能认真听每一节课,每一篇记录都较详细,有细节的记录。其中每一节课都能记录完整且详细的职前教师占总人数的50%,说明部分职前教师虽能较认真地听课,但无细节记录。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职前教师在听课时表现为低水平专注力,只有一半的职前教师听课时表现出较高水平的专注力。究其原因,是职前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听课学习的重要意义。

(三)职前教师现场学习捕捉力较低,缺乏批判思维

1.职前教师听课过程中不善于捕捉有用信息,捕捉力低

研究中,每篇听课记录中有1~3 处评价的为低捕捉力,大于3 处的为高捕捉力。从听课记录总篇数看,有27.48%听课记录没有评价记录,无捕捉力,42.34%表现出低捕捉力,26.02%表现出高捕捉力。从人数来看,50%的职前教师存在听课记录中捕捉力为零的情况。以上数据显示,大部分职前教师的学习捕捉力水平较低,部分职前教师无捕捉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职前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听课学习的意义,只是机械、粗略地记录各教学环节;另一方面是职前教师不能灵活运用教育理论知识,缺乏分辩教学行为高低的能力。

2.职前教师普遍缺乏批判思维,批判能力不足

教学总是带有遗憾的。听课时要能发掘出这节课的精彩之处,还要有批判能力,发现不足。从听课记录篇数上看,19.83%的听课记录评课具有批判性。这反映大部分职前教师缺乏批判意识,批判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职前教师缺乏批判思维,批判能力不足。

3.职前教师听课过程中评价不足,及时评价普遍缺乏

从捕捉力的表现形式来看,有及时捕捉和课后总评两种。从听课记录篇数上看,52.12%的听课记录有课后总评,反映出职前教师还未养成课后评课的习惯;38.53%的听课记录有及时捕捉,反映出职前教师听课过程中的及时评课严重缺乏。究其原因,与职前教师的听课学习能力不足有关。

(四)职前教师的理论学习水平低,理性分析与思考能力不足

能对捕捉到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阐释,深入领会教学活动的精彩及其背后遵循的理论,是进行转化、迁移学习的前提。从听课记录总篇数看,28.61%的听课记录无解释,27.48%的听课记录捕捉力为0,有解释的听课笔记占有捕捉力的听课笔记的比例为98.78%,说明解释力和捕捉力关系密切,捕捉力是解释力的前提和基础。从人数来看,50%的职前教师存在听课记录中没有解释分析的现象;从听课记录总篇数看,46.63%的听课记录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解释力,这反映职前教师运用理论知识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专业分析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捕捉力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职前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未达到灵活运用和综合评价的水平。

(五)职前教师学习转化力低

学习转化力的评价标准是能将听课中捕捉到的有用信息运用并体现在自身的教学设计及教学中。本研究主要通过对职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模拟教学视频和教学反思作业的分析来研究职前教师的现场学习转化力。具体检测指标表如表2所示。

表2 现场学习转化力检测指标

通过对职前教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课程作业的分析发现,大部分职前教师在小学语文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确定、课堂组织、教学评价语及教学反思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反映出职前教师并未将见习听课的收获转化成自身的教学行为。

三、对策与建议

纵观上述职前教师见习听课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缺乏对职前教师见习听课记录作业在质量上的明确规定及最低标准;二是缺乏对职前教师听课学习的系统指导。鉴于此,提出如下提升职前教师的现场学习能力的措施。

(一)制定明确的见习听课作业规范与要求

职前教师还处于求学阶段,其学习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对于听课作业的布置,应有量与质的最低要求与规范。小学教育教研室对职前教师见习听课任务做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每天至少听课一节课,写一篇听课记录,但在质量方面没有明确要求。为提升职前教师的现场学习能力,提高见习实效,应制定全面、具体、明确的听课记录要求,不仅要有量的要求,还要有质的要求。

在质的规范上,可明确以下要求:教学环节记录完整;教学过程记录具体、详细,有细节记录;及时记录主观感受及思考;进行总结与反思。

(二)加强听课学习的指导与练习

1.转化身份,以教师的视角去听课。指导职前教师转化身份,明确自己听课学习的目标,听这节课教什么与怎么教。教什么涉及对教材的处理,教学重难点的确定等;怎么教涉及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教学语言等。

2.记录具体、详细,善于捕捉细节。一节课涌现出的信息是丰富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教学现场如何尽可能多地捕捉到一些有用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学会对比,在对比中强化思考。善于捕捉细节,不仅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更重要的是提前了解指导教师此次课的教学内容,自己要有初步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在听课过程中随时产生对比,找出差异,深入思考。

(2)学会追问,在追问中加深理解。在听课现场,不仅要善于发现教师教学的闪光点和不足,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追问到底好在哪里或差在哪里,以及为什么好或不好,是符合或违背了哪一教学理念或教学规律。

(3)记录主观感受与思考,学会记录。听课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如实记录教学的各个环节与细节,还要及时记录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进行及时评价。

(4)认识自我,明确听课目标。人是具有自我认识的,只有认识自己,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听课学习也一样,要认识到自己教学的薄弱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学习。

3.师徒结对,共同听课。在对职前教师进行以上听课学习指导时,师徒结对共同听课是一种有效的指导方式。具体指见习指导教师利用大学课堂教学中观摩名师课例的机会,或与见习生一起在见习校听课的机会,结合职前教师的听课记录指导职前教师进行听课学习,或以指导教师的听课记录为范本,供职前教师借鉴与模仿。

猜你喜欢

分析研究教师
分析:是谁要过节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回头潮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