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柑橘产业发展调查与前景展望

2022-09-15李冬云

云南农业 2022年9期
关键词:柑橘全县

李冬云

(华宁县柑桔科学研究所,云南 华宁 652800)

近年来,华宁县柑橘产业存在低端同质化竞争及盲目扩张,科学种植和分选加工技术滞后等问题,确定最佳种植区,杜绝盲目扩大生产,加强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加大橘农病虫害防控知识培训力度,提升柑橘采后分选处理水平,完善物流体系,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助推全县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宁县柑橘种植历史悠久,据《光绪宁州志》《黎县志》记载,明朝弘治年间就有柑橘种植,20世纪30年代县内开始出现小片商业性种植,大规模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扬名于近十年,是全国最早成熟的柑橘,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二,产量、产值位居全省第一,已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发展现状

(一)生 产

1.产业规模持续增加。华宁县柑橘产业先后经历了“三起两落一腾飞”3个阶段。2020年,全县柑橘种植面积9 240 hm2,总产量28.83万t,产值10.52亿元。随着科技进步与管理水平的提升,10年间全县柑橘单产水平提升近1倍,亩产量达到2.08 t。全县柑橘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县水果的86.01%、94.74%、94.11%,分别占全市柑橘的39.31%、54.13%、41.87%。全县共有14 132户农户种植柑橘,建成3.33 hm2以上种植基地(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的面积5 640 hm2、标准化生产基地21个、标准化示范村4个,占全县柑橘种植面积的61.04%。

主打“华宁柑橘”区域公用品牌

2.县内县外抱团成长。全县培育市级以上柑橘龙头企业6户、专业合作社33个、分选厂101家、个体经营户1 536户、商会1个;在积极发展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情况下,积极开拓周边县市。目前,全县异地(县外)开发柑橘产业涉及农户174户(玉溪31户、红河126户、文山5户、昆明4户、保山2户、普洱2户、景洪4户),种植面积4 578 hm2,在全省形成了以华宁为主的柑橘组织化抱团成长格局。

3.主栽品种特色鲜明。全县以特早熟、早熟温州蜜柑宫本、大浦、兴津为主,占总种植面积的95%,椪柑、冰糖橙、沃柑、脐橙、爱媛等中晚熟品种占5%,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在全国特早熟、早熟柑橘种植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二)销 售

1.销售市场渠道不断拓宽。华宁柑橘已成功销往全国多个省(区、市),部分还出口到俄罗斯、加拿大、泰国等国。省内销售遍布全省所有县(市、区),销量占15%。

2.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线下以“省外客商+企业(公司)+农户”“省外客商+中介组织+农户”“省外客商+专业大户(基地)+农户”3种方式进行销售,销售量占总产量90%左右。线上消费者利用京东、淘宝、拼多多等知名电商平台,微信、微博等微商平台,抖音、火山视频等直播平台选购不同种类的华宁柑橘,销售量占总产量的10%左右。

(三)加 工

目前,全县有分选厂101家,分选设备167台(套),年分选能力达42万t;有低温冷库67座,共19 072 m3,年循环冷藏能力超12万t,占年产量的41.62%;随着冷藏库、冷链物流运输车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分选、包装、冷藏为主的鲜果初级加工水平不断提升,大幅提高了果品采后保鲜能力。

(四)品 牌

华宁柑橘被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拥有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2个,面积1 200 hm2,产量3.72 万t;在历次全国农博会上,华宁柑橘荣获金奖3枚、银奖3枚,入选全国农产品“名、特、优、新”目录,9个柑橘品种获农业农村部及云南省优质水果称号。2019年,“华宁柑橘”入选中国农产品品牌目录,2020年,“华宁柑橘”区域公用品牌评估价值达10.33亿元。

(五)市场价格

随着柑橘种植面积快速扩张,产品总量和结构性过剩,再加上受疫情、市场环境等影响,华宁柑橘产地销售价格波动更加频繁(见下图)。

2010—2020年柑橘单价变化图

(六)成本收益

1.利润空间不断压缩。随着人力成本增加,劳动力供应紧张,加之物流、包装成本上涨,柑橘生产成本持续上行。在不考虑人工及地租成本的前提下,华宁柑橘种植亩利润3 500~4 000元;在完全核算成本的情况下,华宁种植柑橘已经出现亏损。

2.部分品种的种植收益相对稳定。从品种收益角度分析,在全县主栽的4个品种中,特早熟宫本、大浦、早熟兴津近年来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种植收益也随之不断起伏,而冰糖橙价格相对稳定,种植效益也相对稳定。

3.投入管理与效益高低关系较大。调研发现,全县柑橘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资金投入悬殊较大,种植大户和规模大的基地每亩投入管理成本(人工、化肥、农药、水电)为3 500~4 000元,施肥、打药、修剪、翻地等技术措施也能落实到位。部分小散户舍不得投入,管理盲目粗放,每亩管理成本为3 000~3 500元。由于管理及投入的差异,导致投入管理技术到位的种植大户、基地所生产的柑橘产品质量普遍较好、价格高,平均每千克柑橘果品单价较小散户的果品高0.2~0.5元。

二、存在问题与挑战

(一)盲目扩张,整体品质难以提升

华宁柑橘最适宜种植区在县境内曲江、南盘江沿岸海拔1 600 m以下低热河谷区域。由于种植柑橘的收益高,在利益驱使下,种植户在非最佳适宜生产区盲目种植、对生态适宜性考虑不足,造成建园后极易遭受低温、霜冻、干旱、病虫害发生严重导致产品质量差,投入市场后影响华宁柑橘品牌声誉。

(二)科研滞后,品种更新换代缓慢

长期以来,华宁县柑橘科研与实际生产结合程度不紧密,所栽种的品种全部由外地引进,没有适宜本地栽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良种研发推广和生产管理技术脱节导致全县柑橘产量不高,特早熟品种品质不高、不耐储运等难题突破进展缓慢,影响华宁柑橘品质整体提升。

(三)配套设施不完善,价值提升难

柑橘产业因前期生产基础设施投入过多,给生产者带来较大的压力,加工流通环节技术应用与基础配套更为薄弱,加工分选设备大多是以分选果子大小为主的低端设备,以糖度、色度分选为主的高端分选设备配套不足,导致采后处理水平低,绝大部分果品只能通过“统货”的方式销售,影响华宁柑橘品牌推广及品牌价值提升。

(四)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导致内耗加剧

华宁县作为全国最早熟的柑橘产地,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近年来的销售价格却不尽人意,与国内其他柑橘主产区相比,优势逐步缩小,不时出现滞销、橘贱伤农现象,说明华宁县的柑橘在全国的竞争中优势越来越小。一方面,由于全县高端优质果品比例较小,质量整齐度差,与国外70%~80%的优质果率相差较远;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全县以提质增效为核心主打“华宁柑橘”区域公用品牌,在各大媒体大力宣传推广,但影响力还相对较弱。

三、建议措施

(一)明确区域规划

对现有栽培品种和新选育品种开展系统区域试验及适种区评价,确定最佳适宜区,杜绝盲目扩大生产。严格遵守1 100~1 300 m种植早熟蜜柑兴津,1 200 m以下种植优质冰糖橙,1 200~1 600 m种植特早熟蜜柑大浦、宫本、爱媛,1 300~1 600 m种植沃柑等杂柑品种的种植规划,在各适宜种植区的基础上,注重整合和优化配置支持柑橘产业发展的科技政策、财政政策、信贷政策、保险政策,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区聚集。

(二)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

一是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二是围绕高抗病或多抗逆性的鲜食品种或砧木品种,研发适宜的栽培管理技术和贮藏加工技术,实现产业化开发。三是加强黄龙病、溃疡病、木虱、柑橘小实蝇等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加强采后冰温贮藏、气调贮藏和化学贮藏技术研究与应用。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

增加中央和省(区、市)、州(市)财政奖补资金,扶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购置、改造分果设备,提升华宁柑橘采后分选处理水平。加大产地冷库、冷藏车等冷链设施装备投入,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和出口备案基地建设。完善物流配送车规范化运营机制推动县域配送车资源共享。搭建县域物流配送信息和车辆资源共享平台,鼓励物流配送企业共享车辆、集中配送。

(四)强化品质监督管理

由于橘农病虫害防控水平不高,病虫害防治时期把握不准,随意施用农药、随意混配农药、随意增加施用浓度,采摘时安全间隔不到就提早采摘等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区域品牌的信誉度。一是要加强橘农病虫害防控知识培训,大力推广生态绿色防控技术,开展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率先实现“一控二减三基本”。二是要采取强硬措施,督促分果厂配齐、配全农残检测设备,强制推行柑橘果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制度,确保不合格果品不流入市场。

(五)拓展国内外市场

国内继续抓好浙江、新疆、北京、沈阳、江西等传统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开拓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市场,结合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建设,发挥云南面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便捷优势,积极拓展国外市场。支持培育与农户联结紧密的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公司+科研机构+合作社(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和信息,促进华宁柑橘产业的国内外衔接。

猜你喜欢

柑橘全县
柑橘家族
气象条件对柑橘种植的影响分析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自制咸柑橘润喉去火
自制咸柑橘润喉去火
金平县总工会:成功举办首届职工篮球赛
阿尔及利亚将实现柑橘自给自足的目标
印度柑橘产业不景气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