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羊口蹄疫疾病的防控策略

2022-09-14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水疱病羊口蹄疫

塔 吉

(西藏日喀则市昂仁县秋窝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西藏日喀则 858500)

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往往会通过直接接触的方式传播,尤其是在偶蹄动物类型中发病率极高,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疾病,一旦羊感染该类疾病,会严重影响其健康状况,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基于此,需要对羊口蹄疫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进行全面分析,并掌握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口蹄疫的危害性,保障羊健康成长,促进羊养殖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1 流行病学

羊口蹄疫通过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是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偶蹄动物的感染概率非常高。全年都有可能爆发口蹄疫疫情,而且在冬春季节尤为频繁。特别是寒冷天气容易加大发病率。口蹄疫的传染性特别高,一旦出现疫情,很容易引起集体发病,而且发病率极高,成年羊死亡率较低,一般为2%左右,羔羊发病后死亡率高达70%。而且感染该类病毒的羊肉、奶等都不能食用,对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口蹄疫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基础进行传播,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发病羊、感染羊、其他发病动物等进行病原传播。其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或者污染物、带病堵草料、空气等,都有可能成为传染媒介。其中羊、牛、猪等比较容易感染口蹄疫[1]。

2 临床症状

口蹄疫潜伏期一般为7 d 左右,一旦感染该病毒,体温升高到40℃,精神萎靡不振,食欲下降,而且脉搏跳动较快,呼吸加速,反刍次数降低。同时在发病羊的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现大量水疱,而且出现疫病症状的病羊,容易出现流口水、跛行等现象,一旦妊娠期的母羊感染口蹄疫,会引起流畅现象,甚至会在咽喉、气管、前胃黏膜等部位发生烂斑、溃疡等症状,当护理不到位时,还会出现败血症、局部化脓、坏死等问题;3 d 后,病羊四肢再次出现水疱,其水疱内先是透明、微黄色液体,后期变得较为浑浊,当水疱自行破溃后结痂,体温下降,症状逐渐好转。该类疾病病死率较低,当病变仅仅出现在口腔时,一般两周以内就可痊愈,当乳房、蹄部出现病变时,需要3 周左右才能痊愈。对病死羊进行接解剖可以发现心肌切面呈现灰黄、灰白色条纹、斑块等问题,被称为虎斑心。

3 传播途径

该类病毒的适应性较强,当病羊痊愈后,该病毒往往还会在体内持续存在4 ~12月。其中,患病动物、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而且病羊的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的水源、感染组织、棚圈、饲料、饲具、接触过病畜的衣物、鞋帽等,也会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传染持续时间较长。发病初期的感染性极高,排毒量大,毒性强。口蹄疫病毒往往存在与病畜、潜伏期动物、被污染环境中,而且可以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等途径进行直接传播,甚至会通过空气悬浮微粒进行间接传播,其传播距离较远,最远可以对100 km 以外的事物进行传播,甚至还会通过跳跃式流行进行传播,造成大范围流行,加大防控难度[2]。

4 诊断方法

羊口蹄疫病毒是微RNA 病毒科口疮病毒属,是一种单股核糖核苷酸,原型,无囊膜,具有多型性和变异性。包含七个不同的血清型和80 多个亚型,往往会出现交叉感染。在对该疫病进行诊断时,可以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初步诊断,然后利用实验室技术,如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对其确诊。感染口蹄疫的羊只,其口腔黏膜、乳房、蹄部等出现严重水疱,感染口蹄疫的母体生产的幼畜会出现急性心肌炎。

羊口蹄疫潜伏期通常为7 d 左右;感染该类疾病后,羊只会出现口腔、蹄部、乳房等部位小水疱,一旦病情加重,会形成烂斑,溃疡,心肌松软,心包膜出现出血点,前胃、大小肠黏膜出现血性炎症,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症状。在实验室检查中,需要对水疱皮、水疱液提取样本,将其放在50%的甘油生理盐水中,或者放置在MEM 培养基内,并送至检验单位开展实验室病毒分离鉴定等试验,以便明确病毒类型。在诊断过程中,容易受到口炎的干扰,该类疾病出现短暂性低热,鼻孔出现小丘疹,脏器无损伤,病变主要在唇部;此外羊传染性脓包容易感染半岁龄以下的羔羊,蓝舌病症状为口腔淤血、溃烂,没有水疱[3]。

5 预防方法

5.1 科学饲养

要对羊群进行科学饲养,优化护理,保障营养结构均衡性和充足性,为其提供种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保障羊群始终处于良好健康的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保持羊舍良好的通风条件,对粪便污物等及时清理,保持充足的阳光照射,促推动羊群免疫力的提升,减少患病率。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有效防治羊口蹄疫的主要方式,要加大日常饲养管理,饲养人员在进出羊舍时,需要接受全面检查,避免携带其他物品,并按照规定穿戴防护服,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要对工作用具定期消毒。要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等进行了解,掌握日常防范知识与技术,避免无关人员随意进入养殖场。要定期开展人员培训,提高其综合素养,强化其饲养水平,保障羊只的健康成长,最大程度上减少口蹄疫疾病的发生率。

5.2 定期消毒

安排专业人员对羊舍定期清理,把粪便、污水等及时清理出去,保持清洁、干燥、舒适的生存环境,减少细菌滋生;要对羊舍定期消毒,如使用35%烧碱液、10%石灰乳、环氧乙烷、强力消毒灵、0.3%过氧乙酸、30%草木灰溶液等对羊舍进行消毒,尤其要保持饲料、饮水的安全性,并对场地、器具等彻底消毒,提高卫生防疫效果。要注意,不免多种消毒剂交叉使用,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5.3 严格检疫

口蹄疫主要是通过病源移动进行传播,因此,为了降低口蹄疫发生率,尽量实现自繁自产的生产模式,避免从外部引进羊种,尤其不要从疫区、口蹄疫高发区引进;对放牧范围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避免在公路周边放牧,也不要靠近疫区进行放牧,从而降低感染率;对饲料、饲草的来源进行有效控制,避免从疫区购买;保障饮用水的安全性,防止提供污水、冰冻水等;定期进行杀虫消毒,减少疫病传染源;针对新购买的羊只,需要对其开展全方位的检疫,严禁购买病羊,避免从疫区购买,同时需要对其防疫证进行详细核验,确保其符合防疫政策要求;当大批购买羊只时,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没有疾病之后,需要专业收益对羊群开展防疫注射,持续观察七天,确保没有任何疫病症状之后,才能运输到养殖场,同时需要再次注射防疫,进行隔离观察十五天后,确保没有病羊,才能进行混养;在售卖羊只之前,需要对其开展科学的检疫工作,避免病羊流入市场[4]。

5.4 疫苗接种

卫生防疫部门需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对养殖场羊群进行强制性接种免疫口蹄疫疫苗。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有序性免疫,羊体内形成的口蹄疫抗体可以对其持续性保护长达161 d 以上,养殖户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定期给羊只预防注射口蹄疫疫苗,如高免血清、弱毒疫苗、灭活疫苗、康复血清等,从而有效预防口蹄疫,接种完成之后需检查羊体内形成的抗体水平,一旦发现不符合标准的情况,需及时补种,强化防疫效果。

5.5 强化防疫

卫生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对养殖场、饲养户等进行严格监管,确保其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规范性免疫,保障卫生防疫制度的贯彻执行与落实,对口蹄疫病菌进行有效预防,减少其对羊养殖业的危害性。

6 处理措施

6.1 及时控制

当在养殖过程中发现羊群出现该病症状,需要在第一时间向卫生检疫部门上报,通过专业人员的诊断、判断,明确疾病类型,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以便对疾病进行有效性控制,防止其在更大范围内扩散蔓延。要对发病养殖区进行封锁,严禁人员、车辆随意进出;同时需要对出现症状的病羊进行隔离处理;在养殖区、羊舍、饮食器具等进行全面消毒;对疫区的健康羊开展紧急接种,并使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控制,开展全面的检疫工作,对该类疾病进行有效扑灭;此外还要注重对病羊所到之地开展彻底消毒,尤其要对其排泄物、身体毛发、污水等实施无害化处理;对感染疾病的羊进行扑杀、深埋、焚烧等,避免疫情扩散。

6.2 临症处理方法

针对发病且处于隔离期的病羊进行科学性护理和治疗,使其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要对隔离区域进行彻底清理、消毒,确保病羊多饮清水,科学饲养,增加营养,确保饲料的柔软性,在日常饲料中添加一定的微生物、矿物质、食盐等,保障营养结构的均衡性和充足性;对病羊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了解病情,以便保障治疗方案的优化;在病羊不同的发病部位,需要采取差异化的药物治疗方法,如口腔溃烂部位,需要使用食醋、0.1%高锰酸钾进行彻底洗涤,并涂抹冰硼散、碘酊甘油或者2%的明矾;针对病羊蹄部,可以使用1%硫酸铜、3%煤酚皂或3%克辽林等进行洗涤,然后涂抹松馏油并使用绷带进行包扎,或涂抹鱼石脂软膏,也可以把煅石膏与锅底灰以1∶1 的比例进行混合,研磨成末,添加少量实验,涂抹在蹄部;针对乳房部位,需要使用2%的硼酸水、肥皂水进行洗涤,然后涂抹青霉素软膏或者龙胆紫溶液、碘甘油,与此同时,需要对母羊的奶全部排出来,防止出现乳腺炎;针对羊阴道患处,需要对其冲洗,并涂抹刺激性较小的药膏。其中,表1 即对病羊不同发病部位的针对性治疗方法。

表1 羊口蹄疫处理方法

全部病羊痊愈后,需确保2 周内没有出现新病例才能对养殖区、隔离区进行全面消毒后,实施解封。在实际羊养殖中,一旦出现口蹄疫疫情,为了控制蔓延,减少损失,一般会进行康复治疗,对感染病羊直接捕杀[5~8]。同时,需要对病羊进行科学护理,为其创建安静、清洁、舒适的隔离环境,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防止对病羊造成不良应激反应。同时需要在饮水中添加压卫病毒一号和水,将其按照1:1000 的比例进行混合搅拌,让病羊自由饮用,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早日康复。

7 结语

相关部门需加大对羊口蹄疫情况的全面了解与分析,掌握口蹄疫疾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传染途径等特征,同时了解基本的诊断方法,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和明确羊群是否出现口蹄疫问题,以便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进行有效防控,避免其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和蔓延。其中需要实现预防与治疗协调应用的策略,如科学饲养、严格消毒、合理检疫、强化接种等方式,对羊口蹄疫疾病进行有效性预防,减少羊口蹄疫发病概率;一旦发现口蹄疫症状问题,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第一时间上报、隔离,并对发病病羊进行扑杀、焚烧、深埋处理,避免其造成大规模感染,同时需要结合发病情况,进行科学的药物治疗,强化治疗效果,减少死亡率,保障羊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羊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全面性提升。

猜你喜欢

水疱病羊口蹄疫
浅析肉羊瘤胃臌气的防控方法
四肢骨折后张力性水疱的处理方法
关于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断、预防及治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拔罐起水疱是体湿吗
不同治疗时机对扁平苔癣疗效的影响
口蹄疫
绒山羊尿结石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