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熏洗配合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2022-09-08李广元林升毅林晨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6期
关键词:熏洗传导针刺

李广元 林升毅 林晨志

(福州市第八医院中医科, 福建 福州 350011)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是一组以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病变,发病率高达90%。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临床上可见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感官异常的具体表现有:四肢麻木、蚂蚁行走感觉、爬行感觉、烧灼样感觉、电击样感觉等。目前,该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用甲钴胺治疗虽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单用效果有限。近年来,有研究指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外治法能显著提高本病的疗效[1]。本研究选择福州市第八医院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0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和治疗总有效率,分析了中药熏洗配合针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现报道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福州市第八医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男33例,女18例;年龄51~76岁,平均(54.12±2.21)岁。观察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51~72岁,平均(54.41±2.12)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有明确的糖尿病病史,或有糖耐量异常病史;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典型症状,如肢体末梢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考虑诊断为糖尿病神经病变;进一步诊断需做相关检查,足温意识检查、振感检查、尼龙线刺激检查、神经肌肉电检查。在上述检查中,有2项及以上检查,可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非糖尿病所致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者,如腰椎疾病、外伤、中毒性周围神经炎、药物中毒、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甲状腺疾病等引起的神经病变;(2)恶性肿瘤和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3)合并精神疾病、严重感染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于100 mL生理盐水中加入500 μg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静滴,每天1次,4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1)中药熏洗药物成分为:加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患肢进行熏洗。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成为:黄芪30 g,赤芍15 g,桂枝15 g,生姜20 g,鸡血藤20 g,川芎10 g。根据病变部位适当改变五物汤的组成,如果病变部位在上肢则需要加入桑枝15 g,姜黄10 g;如果病变部位在下肢,则需要加入牛膝15 g,独活15 g,治疗4周。(2)针刺治疗方案如下:治疗前,对其涉及的穴位进行消毒处理,根据穴位的差别来选择毫针(0.35 mm×50 mm,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华佗牌无菌针灸针),针刺穴位主要包括气海、关元、足三里、肺俞、肾俞等。①捻转法。毫针刺入患者相应穴位一定深度后,用手指将针柄捏紧并进行捻转;②提插法。毫针刺入患者相应穴位一定深度后,针身用中指进行固定,将针柄用食指和拇指捏紧并进行反复的提插。每天进行1次针刺治疗,治疗后揉捏患者穴位,促进肌肉放松。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和治疗总有效率。

1.6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意识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针刺疼痛试验、浅感觉、振动感觉、腱反射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或完全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意识症状明显缓解,针刺疼痛试验、浅感觉、振动感觉、浅感觉、腱反射功能均优于治疗前;无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善,针刺疼痛试验、浅感、振动感、浅感、肌腱反射功能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加重。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2]。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均加速,且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51/51),高于对照组的82.35%(4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周围神经病变的致病因素之一,肌电图不仅可以早期诊断,而且可以反映自主神经病变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信息。目前,该病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大量数据表明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3]。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高血糖,通过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导致活性氧、氨基己糖苷酶、多元醇、蛋白激酶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激活。导致氧化应激的恶性循环,大量氧自由基破坏内皮细胞功能,进而产生一系列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甲钴胺是一种维生素B12甲基化活性制剂,可以修复受损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营养代谢,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4]。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值,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周围神经病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引起这种并发症的原因是血糖升高、代谢紊乱、血管损伤、血供不足等而导致神经推进性疾病。周围神经病属于中医“麻木”范畴。由于中医以外治内的原则,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药理学基础[5]。福州市第八医院在治疗本病时,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能明显降低血糖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循环改善。牛膝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活血化瘀、益气活血。以上药物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血液循环[6]。但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熏蒸温度过高或者时间过长造成皮肤烫伤、皮肤组织破坏;皮肤过敏体质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皮炎、皮疹[7,8]。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血流不畅,筋脉失养,进而气血不足,经络瘀滞所致[9]。中医针刺以治疗糖尿病为基础,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为主,同时注重治疗周围神经病变,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改善糖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针刺治疗涉及气海、关元、足三里、肺俞、肾俞等穴位,均对应治疗不同的症状。其中,足三里穴对应湿、寒、虚等引发症状,针刺肾俞穴可改善肾功能,针刺刺激关元穴可起到保健作用[10-13]。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均加速,且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甲钴胺联合中药熏洗配合针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熏洗传导针刺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扭伤、痔瘘、荨麻疹…… 中药熏洗疗法 在家也能进行
细菌性阴道炎应用中药熏洗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的效果研究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治阴道霉菌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间歇性束支传导阻滞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