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意场视角下王家大院空间“场”的营造研究

2022-09-02伟,常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8期
关键词:王家大院场域

范 伟,常 贝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0 引言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静升村。明万历至清嘉庆年间建成的王家大院面积达25万m2,目前仅存视履堡(高家崖)和红门堡两大建筑群与孝义祠堂,占地面积约4.5万m2。关于民居建筑的建造条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中指出:着重以地理需要及功能需要为基础,以民居空间布局为中心,适当结合建筑材料及结构、社会及民族生活、整体规划及土地利用等方面。王家大院的建造也是在此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王家大院建筑面积宏大,本文着重以清嘉庆年间修建的视履堡为例进行论述。视履堡总面积19 572m2,是以砖、石、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建成的不规则三进式四合院,其建筑形态样式综合南北方民居的建筑特色,立足区域自然条件与人的需求。

目前,建筑领域对王家大院的研究中,有的围绕建筑样式展开,有的研究建筑纹样装饰,还有一些关注其中的传统文化与人文意蕴等,研究成果丰硕,但针对王家大院视履堡的空间场域形成原因及起源方向的研究尚少。形意场理论强调,空间具有包容、层次、多义、张力4种性质;设计时可用形变六法指导展开设计;设计完成后用8个主题场的设计评价机制解析方案,从而使空间中各场域的关系直观呈现。因而,从形意场视角分析王家大院的空间“场”,能对王家大院空间模式的形成原因得出更为系统的结论。

1 场域营造与形意场概念解析

1.1 场域营造

19世纪中期,“场域”概念第一次被提出。考夫卡认为世界是心物的,经验世界与物理世界不同。人对感观事物进行意识化处理后形成“二次世界”即“经验世界”;物理世界是人感知的存在世界,即为“物”的环境。场域既包括视觉意义上的现实场所,又包括精神层面的、看不见却能在某种程度上为人所感知的虚拟场所。

“营造”一词出自《晋书·五行志上》。《辞海》对“营造”的解释是:建筑,修建和制造,如“营造桥梁,营造器物”。我国古建筑的营造也受到“心理场”与“物理场”的影响,对场地进行考察后划定区域,是建筑整体物理层面的“场”,而勘察地形用到的风水知识及建造时融入的伦理观念等意识则为心理层面的“场”。

1.2 形意场

形意场基本理论认为“物必成形,形必有意”。人对客观存在对象的“形”产生“意”的主观思维感受,在与空间中不同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场域”的张力变化。形意场概念的提出尝试将主客观统一到空间形态的整体认识上,其中的一些概念与西方相关理论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皮尔斯认为,符号必有3个阶段的普遍规律:符号的“第一性”即“显现性”,是“首先的、短暂的”;当它要求接收者解释感知时,就获得了“第二性”;然后出现的是“第三性”,我们就会对所看到的事物形成一个判断。皮尔斯论述的“第一性”到“第二性”即介于形意场中“形”到“意”的一个步骤,当出现“第三性”时,即为“意”的形成结果。在可视化物质形态的前提下,人的思维语言经过通变的转换,使用形变六法推断思维产生物象形态的创新。空间中带有意味的形态要素组合形成空间内不同的主题场。形意场的“意动八场”关注到人类社会环境对“形”影响的时代、经济、民俗、美观、伦理、情趣、技艺、功能8个因素(见图1)。

图1 意动八场60个因子

2 形意场下王家大院“场”的营造

2.1 因时造势,势遵伦常的营建前提

建筑是历史的镜子,它能反映出特定时代的风貌和特色,建筑必然受到时代的影响。建于明清两代的视履堡,因当时山西社会经济的繁荣,建筑体量宏大,依山就势,且布局严整、对外封闭,造就了繁复华丽和气势磅礴的典型特征(见图2)。

图2 王家大院视履堡平面

1)防御自保的时代背景 王家大院所在的灵石县地势险要,明正德六年至清顺治六年,前后近150年的战乱对准备不充分的乡村冲击极大,社会环境的不安定导致乡民不得不设深沟高垒以求自保。所以视觉印象中的王家大院带有防御性强的特征。视履堡东侧地势陡峭,堡墙外地平低于院内,地形因素与高达10m的堡墙同时构成了外围的防御屏障;四面均设入口,东侧庇护围院等设施将堡院东侧层层围住。东门与堡内道路由斜坡马道连接,马道北侧车马院及周围小院为主人居所增加了一层御敌屏障。此外,堡院北侧至高点的家丁院便于观察堡院周围情况,西南侧观景台实际上也作为瞭望哨使用。南门设一道影壁,由南门下台阶东转尽头处有守卫院落。桂馨书院的一进院倒座内还设有与堡外连通的花窖,隐蔽的暗道可供主人避灾。此外,四合院作为一种对内开放、对外封闭的院落形式,本身就具备一定防御功能。

2)等级森严的伦理意识 作为社会政治与审美交融的重要内容,伦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视履堡建筑格局严格遵循清朝盛行的宗法礼制制度,等级意识强烈。与建筑等级相关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上溯至周朝《考工记·匠人》;汉代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教“三纲五常”制度长久以来被延续;清代宣扬尊孔读经,三教合一现象达到顶峰。这种独特的信仰体系反映在视履堡建筑空间中,主要表现为:①建筑因势利导层楼叠院,远远望去参差错落,蔚为壮观,反映出我国封建社会大家族“以礼为本”的建筑艺术生态秩序;②布局沿袭了西周以来形成的前堂后室多重庭院制,体现出上下分等的家族秩序;③院落主体中轴对称,建筑形制和屋顶等在不僭越的前提下应需求做了相应变化;④建筑内部“三雕”艺术的雕刻内容体现出王家大院主人的价值追求、行为守则以及对后代的期望。

2.2 因地制宜,技艺精巧的营建氛围

王家大院有“中国民间故宫”之称,新奇雅致、精致而不过分华丽。作为山西典型的民居建筑类型,王家大院视履堡的建造技艺及装饰内容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1)实用的建造技艺 视履堡建筑以2层窑楼为主,底层为窑洞形制,二层建木构房屋。这一建筑形式是基于气候条件、在当时技术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产物。山西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好、保暖性强,温度升高时消耗热量,温度降低时释放热量。基于此,就地取材建造的窑洞具备冬暖夏凉的优势,是山西主要的民居形式。视履堡的“窑”非传统窑洞,是明锢窑一类的砌筑式窑洞。视履堡砖砌窑洞外墙是在夯土墙外加砌砖墙,保暖的同时加固外墙,当地俗称“银包金”。除窑洞外,大院堡墙的建造也非视觉意义上的普通砖砌,而是在原墙基上用夯土版筑与青砖砌墙混合建成,坚固高大。堡墙最高处高达32m,可御外敌,也能防洪。

2)精湛的雕刻技艺 王家大院视履堡的“三雕”艺术尤为精湛,一木、一砖、一石于匠人手中被升华为一件件艺术品,被用于房屋构件。各类雕刻技法与各件雕饰搭配相得益彰,但因木砖石性质不同,制成部件的用处与其在房屋中的分布部位都有显著特征。其中,木雕主要分布在梁柱、檐下、门窗、隔扇、门头及斗栱;砖雕主要分布于影壁、屋脊、悬鱼和樨头部位;石雕主要用于柱础石、门枕石、石栏板和石狮子。由于木雕易遭虫蛀日晒雨淋致磨损腐烂,因此木雕上分部位饰以彩画,油漆彩画的加持使之保存时效延长。

2.3 美不胜言,别出心裁的营建方式

1)合理宜居的功用组织 任何时地的民居都需适应当地气候。王家大院所在的灵石县,春干多风、夏热多雨、秋凉且时长较短、冬寒干燥。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窑洞与四合院十分宜居。为进一步适应气候,此处的四合院院落进深较大,呈狭窄纵深的长方形。夏至正午时分,静升太阳高度角为77°,狭长的院落和较深的出檐可以给院落增加阴影面积,使院内阴凉舒适;冬至时太阳高度角约为30°,阳光可以进入室内,提高室内温度。

2)沉稳对称的格局美 《国语·楚语》云:“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映射出中国传统建筑以对称和谐为美的观念。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即是将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居中,东西厢房对峙居于其下,倒座与大门位于院中南侧,继而在纵深方位布置庭院、广场与花园等设施。视履堡建筑整体视觉上给人沉稳大气的庄严氛围离不开中轴对称的布局影响。

3)静谧流动的安逸美 视履堡处在静升村至高点,外墙深厚,不易为外界嘈杂所扰,城内生活安静闲适。建筑融合南北风格,在空间上带有一种迷宫般的不确定性。院内围合空间以影壁、垂花门等作分隔,空间隔而不断,步移景异。空间雅致氛围的营建更有文人的参与,清代美学家李渔提出“尺幅窗”“无心画”。山可作画,画可作窗,将画作窗,看窗似看画。此法于凝瑞居后室窗户有所呈现,是李渔美学观点在北方的实践。

2.4 避灾纳福,独具民风的营造愿景

“晋俗以商贾为重,非弃本而逐末,土狭人满,田不足耕也。”(清光绪《五台新志》)自宋朝起就有晋商的活动痕迹,至明清时晋商崛起后回乡修邸建宅,此时的宅院无不尽善其事,极力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建宅选址和房屋修建重视风水。与宅院一同筑起的还有主人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愿望在建筑上化为各式各样之图案。这些图案或是源自图腾崇拜,或是方言谐音……总之,必然与民俗息息相关。

1)防煞趋吉的选址布局 古时建屋造房头等大事为选址,选址需用堪舆术勘察场地。视履堡位于静升村北山阳坡,北侧高大厚实的北山塬是静升村陵墓区,远眺前方是开阔平原,原上分为小河、中河、南河的静升河自东向西蜿蜒流过,再往南更远处是南原山。于当地民俗说法而言,南原山是天然影壁,能遮挡“不祥之气”。北山地势东高西低,符合“青龙高,白虎低”的风水要求。于自然气候而言,北侧山塬为住宅遮挡寒风,南侧平原利于阳光照射。

2)寓意美好的装饰纹样 视履堡的雕刻纹样主要来源于图腾崇拜、借喻、双关等。图腾崇拜最为明显的就是院中随处可见的龙纹,或是以龙单独装饰,或是与“如意纹、拐子纹、夔纹”组合,形成各式各样寓意深厚的纹样。如院内多处“二龙戏珠”图的“珠”被替换为“寿”,寓意长寿安康;再如敦厚宅北亭正门在青石上雕刻一只鸶鹭、若干莲花的过门石,寓意一路连科。这些装饰影射了在家族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带有王氏家族象征的思想观念与信仰。

3 意动八场下影响视履堡设计的因素分析

视履堡中潜在的场域不可见,但由可见的实体可以体会它们传递的内在价值。由八场60个因子对视履堡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由时代场看,特定时期社会政治的倾向度表现为建筑中内化的为官思想,如多处“一品清廉”一类雕刻题材;特定时期审美观念和特定时期社会风潮的流行度对应视履堡整体的装饰风格,契合清代流行繁缛精美的装饰特征;特定时期的技术应用的表现度主要体现在“三雕”艺术的雕饰技艺上,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当时的工艺水平;特定时期社会关系的清晰度由居住区上下分等的严格规定可以看出;特定时期艺术价值的传播度在视履堡深墙高院中较少呈现,主要缘于大院传播的艺术价值大部分围绕家族内部进行,向外传播较少;特定时期人与物的辨识度与特定时期社会的繁荣度无明显体现。

从伦理场的8个度来看,大院中关于人伦规范的和谐度、善恶价值观的趋向度、法制与道德的彰显度表达更多一些。其中,人伦规范的和谐度在视履堡中呈现最多,从建筑整体的气势形态和中轴对称的布局到建筑内部都有倡导家庭妻贤子孝的雕饰,如凝瑞居墙基石雕刻的“乳姑奉亲”“行佣供母”;善恶价值观的趋向度和法制道德的彰显度于建筑雕饰和匾额文字有体现,如敦厚宅门前后两块刻有“敦厚”和“敦善行”的匾额,北门正厅的“乐善堂”,都在诫己告孙重德向善。注重等级观念的视履堡表现出来的趣味性较少,大都集中在花园,依情趣场的8个度分析,唯有雅俗趣味的高低度有所呈现。

从经济场分析,视履堡建造的木石皆取材于附近的绵山,在当时条件下这类取于自然的材料属低经济成本范畴,所以低成本材料的使用度与资源调度的可控度都是相对明显的;材料结构的耐用度可由建筑从清代保留至今仍完好看出。相对来说,经济场中其他4个度表现不甚明显。美观、民俗、功用和技艺在精妙绝伦的院落中融于目之所及的各处建筑实体与装饰中。其中,美观场与技艺场更是相辅相成,由于时代技术条件所限,技艺场中高技介入的渗透度、人工智能的成熟度和灯光营造的完美度并无体现。

综上所述,由八场的60个度的角度看视履堡,时代场相关因子最大,伦理场次之,情趣场影响最小,经济、美观、技艺、功用和民俗相关因子较为平均。

4 结语

王家大院视履堡的形成和出现受到多种有形或无形因素的促进和制约,在物质与非物质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合理的空间结构样式。从形意场角度看王家大院的场域模式,能系统地将空间中各要素进行分析整理,最终将内化、无形的要素转化为有形的可视化要素,使我们对王家大院视履堡的解读更系统,也更理性。

猜你喜欢

王家大院场域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王家新的诗
郭文虎:社区『热心人』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单子伊 王家璇 潘铭泽
王家湾
也无风雨也无晴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中国大院故事多
中国大院故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