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空间改造到价值重塑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以新县首府路为例

2022-09-02张东方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8期
关键词:价值建筑历史

张东方

(信阳农林学院规划与设计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与价值重塑

1.1 城市化背景下的历史文化街区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我们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历史文化街区的区位特殊,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逐步成为城市中心地带,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寄托,反映着城市的发展进程。作为物质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在城市发展的冲击中扮演着被动角色。目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上升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成为经济开发与历史遗产保护的矛盾点。

1.2 西方历史街区价值识别性研究与我国有机更新机制

早期在欧洲便有学者提出对历史街区识别性保护的提议,学者认为,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对随着时间改变的历史核心价值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具有年代感的场所精神是城市性格的外在表现,是历史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因此城市的历史特性是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吴良镛教授提出“有机更新”理论。“有机更新”是指在更新改造中采用适度的规模以及尺度,着眼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以每一个小片区发展所达到的相对完整性来达成历史文化街区发展的整体完整性。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策略的“有机”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历史文化街区内每个单元都有内在联系并相互关联,更新改造应尊重历史街区肌理形成的内在秩序;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改造应遵循小规模、渐进式的原则。

1.3 历史街区的价值重塑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符号,也是城市功能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物态价值反映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及人的主观需求变化;非物态价值包括其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历史街区对历史事件的承载、对人文生活的包容,都反映着该地区的政治、风俗民情的更替与繁衍。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模式,不应局限于单一的物态层面,它研究的方面包括应历史缘起、建筑功能、街巷尺度、居民生活方式、商业设施、城市肌理、社会情感需求等,这些因素相互制约,使得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成为一个带有高度复杂性的城市区域问题。因此,即便是关注街区沿革,历史街区的更新也不能仅限于历史渊源层面去维持历史建筑形式和空间形式,更要注重社会认同,即历史街区的历史形态与民众情感归属。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从西方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理论发展历程来看,从关注单体到整体再到关注民生,经历了艰难的探索。起初,西方国家学者研究建筑单体的历史和文物价值,提出要保护核心建(构)筑物,此时关注的重心在建筑单体。随后,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性保护和更新,最后落脚到社会生活上,体现了从静态保护模式到动态更新模式的转变。西方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理论基本形成,经历了从建筑单体到历史街区再到整个城市,保护范围逐渐扩大、更新手段日渐成熟的过程。

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使整个西方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使建设者将效率、生产、资本等概念奉为一切工作的重心,此时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近乎是大刀阔斧,完全不在乎历史价值是否被破坏。

19世纪后,针对城市居住环境恶化严重等情况,人们开始进行大规模、无序的“城市更新”,此时大量的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伴随着粗暴的“拆-建”而消失。随后西方社会出现了一系列复兴运动,旨在保护历史城区与历史建筑,此时城市更新理论处在探索初期,只是意识到应保存历史的连续性,研究对象仅限于建筑遗产的保护。

20世纪初,国际上普遍认为,应将历史城区的保护更新工作制度化、法律化和规范化,出台了包括《世界遗产公约》《历史街区保护法令》《威尼斯宪章》《华盛顿宪章》等一系列法律条约。此时,城市更新工作也从建筑单体的更新保护转变为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进一步完善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的理论体系。

直到21世纪,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保护才产生了一系列动态更新理论,开始从简单的控制性保护策略朝着注重历史街区功能的复兴与强化方向转变,如“审慎更新”理论、“循序渐进”理论、“整体保护”理论、“小而灵活发展”理论等,标志着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理论体系趋于完整。

从整体上看,欧洲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更新初期(见表1),是在未对历史街区价值系统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历史街区的更新主要手段就是拆除-新建,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意识逐渐清晰、对历史街区的价值判断逐渐明确,西方国家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更新已经从关注单纯的物质空间发展到对社会多样性的持续关注,也探讨了历史街区价值保护与恢复历史街区活力之间的关系。

表1 不同时期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关键词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研究开始较晚,在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国家略有不同,总体上也是始于对西方国家成功案例的借鉴,大部分相关研究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1980年吴良镛先生提出“有机更新”概念,以保证历史街区发展的完整性;1993年,有关专家提出“整体性保护”原则,明确要从城市整体空间格局上考虑历史文化名城的更新和保护;2000年,方可对大规模的改造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对“有机更新”理论在实践中进行了挖掘,并提倡“动态保护更新”模式;常青先生也在实例中演绎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动态更新理念。

在国家政策层面,1982年我国首次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概念;1986年国务院正式提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概念;1997年发布的《黄山市屯溪老街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指出,历史街区更新保护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明确历史街区的地位和相关特征,并分级分类列出街区保护更新基本方法,同年,原建设部予以转发。2008年颁布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进一步强调了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名城中的地位和作用。2015年住建部联合国家文物局对外公布了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各省市也相继发布相关名单,此时历史文化街区进一步受到关注。

3 新县首府路更新保护现实问题与策略探究

作为重要的承载历史记忆的场所,假设历史文化街区遭到了破坏,则城市个性化特征将会被逐渐削弱,而我们的城市历史文脉正处于不断被割断的时期。但是,在当前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误区,传统的保护模式观念落后,与现在的社会形势和发展脱节,多数表现为通过建设广场绿化等扩大公共空间的方法和以商业性开发为主的更新改造模式,对无形的文化与历史停留在空间改造范畴,导致大规模的传统住宅院落、胡同、宅邸被摧毁,城市发展记忆的湮灭、当地民宿文化的消亡、建筑文化遗产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同时,出于不同利益主体的考量,各方对历史街区价值的认知出现了极大的冲突,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实施难度极大。

3.1 新县首府路历史文化街区问题凸显

新县首府路历史文化街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位于其中。在首府路及其周边还有多处革命旧址,这些红色建筑遗址是党史回溯的重要节点,也是进行红色教育、弘扬当地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

首府路街区是新县老城区,既是传统商业中心,也是新县红色景区的龙头,人口密集,是一个景区、社区、商贸区的综合体。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拥堵、街道景观无特色、开发空间不足等问题逐渐显现。近年来,当地政府已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深挖红色文化元素,在建好首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上,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然而,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需求调查不够、公众参与不足、设计质量不高、实施缺乏监管等问题,街区改造的品质亟待提升。

3.2 以价值重塑为导向重新划定街区更新保护方向

将街区价值分为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居住价值和建筑遗产,打造品质化全要素街区。其中,文化价值关注街区历史文化保护,主要包括历史文化保护与微改造协同推进机制,保护建(构)筑物本体、核心保护范围内的一般性建(构)筑物、建设控制地带内的一般性建(构)筑物、历史环境和基础设施。生态价值关注街区生态品质的提升,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增量与绿化提升、室外通风与热环境改善、海绵化改造。居住价值关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道路空间改造,主要包括“三线”治理、市政管线及设施、街区照明、服务建筑、健身娱乐设施、文化与信息标识系统、分流道路、公共交通站点,道路附属设施等。建筑遗产关注既有建筑的维护和更新,主要包括建筑使用功能,建筑屋顶、立面,建筑附属设施及节能改造。

以上4个更新改造方向是街区价值重塑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在城市微环境综合整治基础上,针对居民对居住品质、出行安全、防灾减灾、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打造物质空间基础,同时关注文化元素延续及生态构建,在提高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完善文化软环境,打造全要素街区,将提高城区居民幸福感落到实处。

在最为关键的历史文脉塑造方面,构成城市社区环境特色的布局形态、建筑风格、景观风貌等因素是地域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在社区上的投射。一个城市的街区环境特色既有宏观层面的一致性,又有微观层面的差异性。在总结、分析国内外优秀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案例所采用的模式和利弊的基础上,对新县首府路街区进行大量调研和系统研究,试图将无形文化“有形化”,通过赋予无形文化有形的场所与载体,创造“动态生活场景”来实现首府路街区文化的传承。

在建(构)筑物本体方面,首府路街区的更新和改造在总体层面应注重体现豫南地域特色,在具体个案上还要因地制宜,尊重微观层面的特色差异,在满足现代生活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保留建筑与环境中原有的历史痕迹和元素,塑造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

4 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特殊组成部分,不仅包括实体形态的文化遗存(建筑、街巷等),还包含非物质文化遗存(习俗、民风等),承载着当地居民的情感归属。以价值重塑为导向研究历史街区的更新保护研究,包括城市对历史街区的功能需求、原住居民对历史街区的情感需求、周边商业结构对历史街区的空间需求以及区域历史文脉对历史街区的情感需求等,是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关注无形文化遗存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恰恰是历史街区保护和更新改造的灵魂所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不破坏城市肌理、空间形态和文脉传承等的基础上,用合理、妥善的方式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和更新是对城市健康发展的最优解。

猜你喜欢

价值建筑历史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