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功能模式的建筑设计逻辑探析

2022-09-02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城市建筑空间 2022年8期
关键词:核心空间校园

文/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丁 顺

0 引言

C·亚历山大在《建筑的永恒之道》中提出:“人们在某个地方所有的生活体验,不单依赖于物质环境,还依赖于那里体验事件的模式”。当设定某种功能模式后,所有空间和事件的组织方式均在此模式下展开。

1 功能模式与空间组织方式的常规关联性

功能空间作为建筑的基础,需引导空间的设计逻辑和组织序列。梳理功能空间类型,让空间更具合理性。

1.1 功能空间开放度

根据不同的开放度,功能空间性质分为开放性、半开放性及私密性或目的性,空间布局呈层级过渡状态。开放性及半开放性功能靠近人流,可与城市产生积极对话;私密性功能则位于更安静或相对偏僻的区域,并单独设置出入口;目的性功能常需通过电梯等设施辅助。在NL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荷兰格罗宁根市多功能会议文化中心中,开放性的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会议中心设置于建筑下部,具有使用率高、开放度高、瞬时人流量大等特点,半开放性的博物馆与电影院设置于中部,目的性及私密性功能空间如餐厅与办公区设置于建筑上部。利用共享开放空间和垂直交通连接各个功能空间,形成具有互动性、讨论性的城市客厅,增加流动性。同时叠合状态带来的无形边界感可避免不同的使用人群互相干扰。

1.2 功能空间属性

功能空间属性分为核心功能、公共功能和配套功能。核心功能空间作为整个建筑最重要的部分,是人进入建筑的目的地;公共功能空间通常联系或围绕核心功能设置,并成为联系城市环境和核心功能的聚集性空间;配套功能空间则设于角落,与核心功能空间产生紧密联系。在UN Studio设计的Parade剧场中,剧院和多功能厅为核心功能空间,由公共功能空间将其串联,配套用房设于地下室。

1.3 功能空间灵活度

1MCA文化创意中心的空间组织与功能逻辑对应(图片来源:网络)

2 功能迭代引发的模式更迭与空间变化

2.1 环境迭代与功能模式更新

人们的生活是由一系列重复发生的事件模式组成。模式产生于生活,亦来源于文化认同和人的内心共识,并随着环境迭代而延续、同化和变化。从百货零售发展到大型商业MALL,再到如今的体验性商业,商业模式的演变均来源于人们消费方式和内心诉求的改变。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功能空间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在此情况下,功能模式更新成为设计最主要的策略,所有的空间塑造均为更好地形成新的功能布局,应对时代需求,重新定义生活方式,提升空间感知体验。

2.2 功能模式更新的思考步骤与运用

功能模式更新的设计逻辑如下:①总结归纳当下和未来使用者更倾向的空间状态与事件发生方式;②分析传统功能模式下国内外案例的共通性和差异性,总结与诉求相悖的矛盾点;③针对问题提出整体策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空间与形式的塑造。

在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设计的西雅图图书馆项目中,图书馆从单一的借阅空间转化为社会活动中心。在传统图书馆阅读空间中,跨学科交流的机会较少,难以扩充书本。针对以上痛点,对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合并并进行重组,将图书馆分为5个由体量形成的相对固定、封闭的功能区及4个由体量与围护体系形成的开放功能区。体量的相互错动使开放区具有更多的尺度变化和使用可能性(见图2)。

2西雅图图书馆的功能模式更新(图片来源:www.archdaily.com)

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工程为例,分析总结医学院的共性问题:功能较独立,使用频率较低;区域割裂较强,难以开放共享、跨界交叉;模式相近无变化,缺乏创新氛围。设计最终采用以下3种模式重新定义教研与生活空间(见图3)。

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3a功能叠合的内庭空间(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b叠合化的学生生活区与运动区(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c校园结构(图片来源:作者自绘)3d鸟瞰效果(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1)叠合与立体 利用垂直空间与叠合功能使校园立体化。使教学、科研空间立体化及组团化,“下研上教”模式使教学实验更灵活,将公共功能在垂直方向上叠合,实现复合高效;在生活区下部设置餐饮和学生活动空间,上部设置宿舍,更集约便捷;在运动区将风雨操场和田径场上下叠置,创造多层次“人看人”场景,集约利用场地,使下部的风雨操场不受天气影响。

2)耦合与交互 连接各功能区形成功能联动,促进交互。将学科功能交叉化,划分相近学科属性和院系,组成教研大组团,设置独立实验室、资料室及小型办公室,与教研组团互补;实现功能公共体共享最大化,围绕功能公共体布置各组团形成校园核心共融体;连接生活空间与体育活动,使空中平台与绿化连廊紧密连接,创造丰富的生活、运动与休闲空间。

3)可变与生长 校园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模式,而是根据功能空间形成生型的校园结构,从核心到外围,呈现由共享到独立、由教研到生活、由都市到田园的功能和空间变化。

理性而创新的功能布局和校园结构使校园不只是教室内灌输式的“教”与“学”空间,而更是供学生交往、交流、探索、认知的学习场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促发教师全新的医学院教学理念。

3 全新开发理念

在某些项目中,业主明确要求分期开发,故其功能布局具有阶段性,需统筹考虑。根据功能类型及紧要程度进行划分,也可让功能区本身具备适用性,以满足各阶段的使用需求。

UIC艺术中心有3种规模的核心功能空间,分别为500座音乐厅、270座可重构剧院和小型黑箱音乐厅,此外,还配套展览厅、排练空间、咖啡厅和爵士俱乐部等。艺术中心因资金问题需分期建设,其建筑设计实现收益与功能并举,具有极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项目一期设计时梳理功能属性,将核心功能空间500座音乐厅置于中部,配套功能空间分设于2个塔楼,并将屋顶倾斜开口分别朝向城市和校园。场地剩余空间设置为表演公园与活动广场。用坡道串联广场、音乐厅和表演公园,自然引导城市人流与学校人流交汇,形成公共空间。利用分割板和活动座椅使核心功能空间在不同时间段满足3种规模的4类演出需求,而音乐厅的演出及租赁收益成为二期建造的资金来源之一。二期在边侧分别加设270座可重构剧院与小型黑箱音乐厅,实现多演出并行的效果。同时,半透明帐篷状屋顶使艺术中心在各阶段均具有完整协调的整体形象。

4 结语

功能空间是建筑设计逻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式逻辑与功能逻辑的拟合度越高,整体建筑设计越趋合理,更具备落地性。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切入点,并带来本源上对建筑的创新。

猜你喜欢

核心空间校园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