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词法和句法接口研究

2022-08-31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词类词组英语语法

朱 炜

(南京审计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传统的英语语法书往往强调词法而忽视句法,因此饱受诟病。在现代语言学思想影响下,经典的英语语法专著不断修正完善。薄冰先生《高级英语语法》在尊重传统语法的基础之上,以长达9个章节开启英语句子的描述;张道真先生的《英语语法大全》更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详解英语词法,下部铺展英语句法。章振邦先生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开始以句子为核心,构筑完整的英语语法体系,即英语分为语素、词汇、句子、语篇等不同层次。这些语法著作关注每个层次的构件和层次间的阶梯性,却忽视了各层次内部和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形成了庞杂的语法体系,增加了学习者的认知难度。基于乔姆斯基语言学理论的现代句法学,以全新的视角诠释英语语言体系这一理论认为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表现为在一套内化了的有限句法规则下生成的无限数量的句子,而句法规则由一定的短语范畴组成,并最终表现为相关的词范畴。那么词法和句法是如何关联的呢?如果词法和句法存在着接口,是否可以以此构筑简洁的语言体系,从而打破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者的语法学习的效率?

一、英语语法下的词法和句法

不断修订日臻完善的英语语法著作按照语言的基本层次,从词类入手到词组再到句子甚至语篇。薄冰先生《高级英语语法》认为英语词类分为实义词和虚义词两大类。实义词包括名词、代词、形容词、数词、动词和副词;虚义词包括冠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张道真先生的《英语语法大全》前部《英语词法》首先认为词类共有八大类: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再细化到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指示词、疑问词、数词、量词、关系词、动词、介词、连词和感叹词。章振邦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对于词类划分则呈简化势态,词类分为封闭词类(closed class)和开放词类(open class);封闭词类包括介词、代词、限定词、连词和助动词,开放词类包括名词、主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薄冰《高级英语语法》认为短语是具有一定意义但不构成从句或句子的一组词,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也有由非谓语动词衍生出来的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和分词短语。张道真的《英语语法大全》具体讨论了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和连词短语。章振邦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把词组简单地分为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动词短语、介词短语。

《高级英语语法》从结构上把句子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从功能上又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语法主要是研究句子中词与词间的关系”[1],张道真先生开篇就提出了句子在语法研究中的核心地位,从功能上也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他在《英语语法大全》之下部《英语句法》中,力图穷尽句子的主要构件,即主语、谓语、定语、状语的形式与功能。章振邦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认为:“句子是最高一级的语法单位,也是人们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基本的语言单位。”[2]9在对词类和词组进行简单归纳之后,全书从第4讲起共37讲对英语句子进行全方位的描述,把名词、限定词、形容词、副词、动词及其可能构建的词组均放在句子中进行考察。

这三本英语语法著作结构完整,内容充实,层次分明,集传统性和现代性为一体,一直以来是英语专业学生必读的经典教科书,其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掌握英语语法理论和语法规则,培养学习者恰当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保证学习者运用英语语言的准确性,同时为他们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作为英语专业一门基础课程,语法课时安排一般仅为一学期共计34—36课时,这对教与学均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简称TG)以语言能力概念简化了英语语言的复杂性,强调句法,为英语语言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二、TG下的英语词法与句法的接口

自20世纪50年代,乔姆斯基经过40多年的苦心经营,以《句法结构》《关于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管约理论文集》《最简方案》等向世人展示了他对语言独树一帜的思想理念:人类的语言是生来具有的物种天赋(LAD);一定量的语言输入足以激活这种天赋。由此他建立了试图揭示语言奥秘的转化生成语法体系。

创新从来不是灵光乍现,而是源于对固有知识的更新与发展。TG在汲取了传统语法的营养之后,思维上出现了质的飞跃:以词组为核,助力于词类,拓展于句子,从而探索出通向语言知识体系的最短路径。

(一)词类与词范畴

英语词类从语义上有开放与封闭之分,从功能上有实义与虚义之分。开放词类即为实义词,包括名词、形容词、主动词和副词;封闭词类指所有的功能词,亦称虚义词,包括介词、代词、限定词、连词和助动词。

在此基础上,TG重新进行分类,并在起步之前,提出了范畴这个新概念:某一特定语言中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语言表达形式的集合,诸如句子、名词短语或者动词[3]42。这为词法与句法的接口留出了可以操作的空间。

从表1可以发现TG不再依据功能、意义等进行词分类,而是直接分成两大类:主要词范畴和次要词范畴。主要词范畴包括所有的开放性的实义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以及封闭性的虚义介词;次要词类范畴包括部分开放性实义副词,即修饰形容词和表示程度的副词、修饰动词和表示频率的副词、表达说话者对事件态度的封闭性虚义情态助词、封闭性虚义连词和限定词,因此实现了词类与词范畴的对接。

表1 英语词范畴表

(二)词组与XP

章振邦认为,词组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语法单位。它是按照一定语法规则围绕一个中心词结合起来的一组词;有名词词组、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副词词组和介词词组[2]5。而现代句法学中区分主要词范畴和次要词范畴的意义就在于英语词组的建构。主要词范畴名词、动词、形容词和介词是中心成分(head),围绕着中心成分组建了英语的四种词组:名词短语(NP)、动词短语(VP)、形容词短语(AP)和介词短语(PP)。这与语法教科书对于词组的定义与分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语言体系的构建上意义深远。

中心成分是词组的核心,不可或缺,在中心成分的左边可能存在标志语成分(specifier),而在右边可能存在补语(complement),标志语和补语非必要成分,其非必要性以括弧表示:

a phrase→(specifier)head(complement)

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和介词短语的构件分别如下:

NP →(Det)N(PP)

VP →(Qual)V(NP)

AP →(Deg)A(PP)

PP →(Deg)P(NP)

例如,a friend in London中,限定词a 是标志成分,由此进入名词短语的边界,friend 是中心成分,是这个名词短语意义的核心部分,in London是补语,补充细化说明friend 的意义。而在in London中,没有标志语,in是这个介词短语的中心成分,London是补语,具体说明方位。

再如,动词短语cut a cake由中心词cut和补语a cake构成,在a cake中包括标志成分a和中心词cake。形容词短语famous for 由中心词famous和引导补语成分的介词for构成。

上述四个短语可以抽象为XP,X为变量;在不同的语境下,中心成分分别为名词、形容词、动词和介词。

再看boys、play、beautiful等单词。根据句法学,短语可能只由一个词构成,单个的词也包括两个层次:短语和单词[3]45,依此,词由低阶提升至高阶。XP规则实现了词范畴和词组范畴的对接。XP成为句法学的基础规则。作为一门科学,语言学所假定的理论与规则必须秉承一致原则,XP同样可以解析句子的结构。正如徐烈炯所言:“生成语法用演绎法,从语类概念出发经过推演生成句子。”[4]

(三)句子与转化生成

如前文所述,英语语法把句子从功能上分为陈述句、疑问句和否定句,从结构上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杂句,从形式上分为正常语序、倒装句、省略句等,名目繁多,错综复杂。英语语法研究句子主要是揭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但忽略了构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即未能揭示词组与句子之间的关系。XP恰如其分填补了这一盲区。

许多语言学家认为句子与短语一样有自己的中心词,即句子中抽象的屈折变化(inflection,简称Infl,)[3]50;这个中心词通常表现为具体动词的抽象形态变化,即时态(1)在本文中,现在时用Nonpst标注,过去时用Pst标注。或者助词(auxiliary)。句子由作为标志语的NP、作为中心词的Infl和作为补语的VP构成。XP在句子层面可以语境化为InflP。

再看下面一组句子。

MissHebertbelievesthat she will win.

Iwasafraidthat nobody would believe me.

Tomwillbelievethefactthat the accident killed his relatives.

Theyarguedoverwhether she came to class.

这是一组复句,加下画线部分是嵌在主句中的内包句,这就说明句子可以充当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的补语。句子从本质上来说具有与词范畴、词组范畴相同或相似的功能,因此可以把句子降阶至词组层,XP再次语境化为CP,C表示补语化成分,X作为变量可以说是N、V、A、P或者C,至此可以实现句子范畴和词组范畴的对接。

先看两个简单陈述句。

Hewenttoschool.

TheywillflytoBeijing.

为了节约空间,便于操作,本文在描述句子的生成过程时不用树形图(treediagram),而采用标志括弧形式如下。

CP[C(#)InflP[NP[N(He)]Infl(Pst)VP[V(went)PP[P(to)NP[N(school)]]]]]

CP[C(#)InflP[NP[N(They)]Infl(will)VP[V(fly)PP[P(to)NP[N(Beijing)]]]]]

带有从句的复杂陈述句的内部结构繁杂,但基本原理(CP[CInflP[NPInflVP]])与简单陈述句相通,层层解析过程以前文四个例句展示如下。

MissHebertbelievesthatshewillwin.

CP[C(#)InflP[NP[N(Miss Hebert)]Infl(Nonpst)VP[V(believes)CP[C(that)InflP

[NP[N(she)]Infl(will)VP[V(win)]]]]]]

Iwasafraidthatnobodywouldbelieveme.

CP[C(#)InflP[NP[N(I)]Infl(Pst)VP[V(was)AP[A(afraid)CP[C(that)InflP[NP[N(nobody)]

Infl(would)VP[V(believe)NP[N(me)]]]]]]]]

Tomwillbelievethefactthattheaccidentkilledhisrelatives.

CP[C(#)InflP[NP[N(Tom)]Infl(will)VP[V(believe)NP[Det(the)(N①[N(fact)CP[C(that)InflP

[NP[Det(the)N(accident)]Infl(Pst)VP[V(killed)NP[Det(his)N(relatives)]]]]]]]]]

Theyarguedoverwhethershecametoclass.

CP[C(#)InflP[NP[N(They)]Infl(Pst)VP[V(argued)PP[P(over)CP[C(whether)InflP[NP

[N(she)]Infl(Pst)VP[V(came)PP[P(to)NP[N(class)]]]]]]]]]

在此基础上,一般问句、特殊问句、关系分句等都是根据一套规则转换生成的,即CP[CInflP[NPInflVP]是底层结构(deep structure),由此通过一定移动(movement)规则所呈现的问句、定语从句等是表层结构(surface structure)。本文的表层结构以加粗字体展示。

规则1:H2H,即中心词到中心词的移动。例如:

Willthetrainarrive?

CP[C(#)InflP[NP[Det(the)N(train)]Infl(will)VP[V(arrive)]]]

CP[C(will)InflP[NP[Det(the)N(train)]Infl(e)②VP[V(arrive)]]]

规则2:C2S,即补语到标志语的移动。例如:

Whatdidtheyfind?

CP[C(#)InflP[NP[N(they)]Infl(Pst)VP[V(found)NP[N(what)]]]]

CP[C(#)InflP[NP[N(they)]Infl(did)VP[V(find)NP[N(what)]]]]

CP[C(did)InflP[NP[N(they)]Infl(e)VP[V(find)NP[N(what)]]]]

CP[NP[N(what)]C(did)InflP[NP[N(they)]Infl(e)VP[V(find)e]]]

规则3:S2S,即标志语到标志语的移动。例如:

Whobrokethewindow?

CP[C(#)InflP[NP[N(who)]Infl(Pst)VP[V(broke)NP[Det(the)N(window)]]]]

CP[NP[N(who)]C(#)InflP[eInfl(Pst)VP[V(broke)NP[Det(the)N(window)]]]]

C2S和S2S统称为wh-移位规则,规约了底层结构的wh-短语移至CP下的标志语位置。这个规则也适用于关系分句的解析。鉴于版面有限,下面例证中只展示先行词和关系分句的生成:

Sheisthegirlwholoveshim.

NP[Det(the)(N[N(girl)CP[C(#)InflP[NP[N(who)]Infl(Nonpst)VP[V(loves)NP[N(him)]]]]]]

NP[Det(the)(N[N(girl)

CP[NP[N(who)]C(#)InflP[eInfl(Nonpst)VP[V(loves)NP[N(him)]]]]]]

Sheisthegirlwhoheloves.

NP[Det(the)(N[N(girl)CP[C(#)InflP[NP[N(he)]Infl(Nonpst)VP[V(loves)NP[N(who)]]]]]]

NP[Det(the)(N[N(girl)

CP[NP[N(who)]C(#)InflP[NP[N(he)]Infl(Nonpst)VP[V(loves)e]]]]]

① (N是由作为中心词的名词和补语构成,介于次层面和短语层面的中间层面。

②e表示移位后留下的痕迹,即语迹。

三、英语词法与句法接口对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TG的运作推动力是范畴这一概念,词范畴分为主要词范畴和次要词范畴;主要词范畴构建了英语四类词组范畴:名词词组范畴、动词词组范畴、形容词词组范畴和介词词组范畴;也有各类句子范畴。根据上文,词的范畴提阶至词组范畴,句子范畴降阶至词组范畴,从而实现了英语词法与句法三级阶的接口,词组范畴成为英语语言体系构建的核心。TG以抽象的形式简化了语言的复杂性,对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其一,以范畴概念简化词类、词组和句子学习。传统的英语语法教学在剖析英语语言层次后从词类入手,对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介词、副词、连词、感叹词等进行分门别类教学,同时也兼顾与词作用相似的一组词,即词组,再进行词(组)与词(组)之间关系,即句子的教学。内容多,耗时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习效果不明显。以范畴概念引导学习,提升教学内涵,培养抽象思维,拓展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在有限时间内的授课或指点抛砖引玉,学生能自觉主动展开英语语法学习。

其二,以词组范畴带动词类和句子的学习。传统的语法教学强调词组的整体性而忽视词组的建构性,因此对词组没有足够的关注。

词类范畴和句子范畴归属于词组范畴之后,不再只在语法框架内学习词汇,而要通过搭配(collocation)掌握语言的实际使用。作为交流核心的句子也通过XP规则明确意义,消除歧义,更通过wh-移动实现疑问句、关系分句等讲解,最大程度降低母语的负迁移。

其三,以英语语法铺垫英语语言学。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英语语法是英语专业基础课程之一,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在讲授这两门专业课时,教师往往简单地认为语法学习只是技能性的培训,是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语言学学习是学术性的探讨,属于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没有从根本上建立两者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导致学生学习语法耗时倦怠,学习语言学茫然无措。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注重夯实学习者基础的同时,以现代语言学观点重塑词、词组和句子,提升学习者的内涵与学养,为高年级的理解认识抽象理论贮存足量的语言素材。

一般的语法体系在语言多层次的理念下,从词到短语到句子再到语篇展开详述,展示了语言的使用表征样本;现代语言学下的句法理论以词组为核心,上下阶贯穿于词与句子,揭示了语言的内在运行机制。本文以范畴为触点,勘察词法与句法的接口,分别从词类与词范畴、词组与XP、句子与转化生成三个方面层层推进,加以论述,试图探寻构筑语言体系的简化途径,为英语语法的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词类词组英语语法
2020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命题分析
英语语法教学策略谈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来,我们说说英语语法
基于“字本位”理论再谈汉语词类问题
英语语法教学改革的路径探索
漫谈高考考点对词类及句子成分的隐性考查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