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专利治疗便秘用药规律分析*

2022-08-31宋志会王彩君冯婉滢王琳王玉晶王怡

天津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莱菔子肉苁蓉润肠

宋志会 ,王彩君 ,冯婉滢 ,王琳 ,王玉晶 ,王怡

(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天津 301617;2.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仁堂制药厂,天津 300112)

便秘是胃肠道常见的疾病,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女性患病率远高于男性[1],其中女性老年患者居大多数[2],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便质干硬,排出不畅,排便时间延长,或便后不爽[3]。便秘不仅会引起腹痛、腹胀、恶心等胃肠道反应,据研究表明,便秘是引起先兆子痫的可改变影响因素[4],会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死率[5],会增加患过敏性鼻炎的风险[6],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7]。目前针对便秘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西药疗法、中医药疗法、饮食运动疗法等,其中中医药在治疗便秘上发挥重要作用,各大书籍网上平台有很多关于中医治疗便秘的处方记载,专利网作为中医药方证的权威平台,已经发布了许多有效治疗便秘方药,例如大承气汤、济川煎、归脾汤等加减方,但是其用药规律并不清楚,对临床用药指导意义有限,本文通过应用数据挖掘统计专利网治疗便秘的中药处方,分析其用药及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登录专利信息服务平台(http://search.cnipr.com/),以便秘为检索词,收集所有中药治疗便秘的信息(名称、申请号、申请日、公开号、公开日、申请人、分类号、摘要等)。

1.2 数据处理

1.2.1 纳入标准 纳入所有以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便秘,并含有详细的处方药物记载的专利。

1.2.2 排除标准 剔除有关保健品、营养粥、代餐、茶饮、功能饮料,以及并未明确方药的专利。

1.2.3 数据录入 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方药录入Excel表中,对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并录入已规范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以及功效分类(部分不存在于中药教材但存在于《中国药典》的中药无具体功效分类,则不做统计)。

1.2.4 数据规范标准 以《中药学》[8]和2015版《中国药典》[9]为参考,规范纳入的所有中药名称,剔除未出现在以上两个参考书目的中药。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1.3.1 频数统计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9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功效分类的频数,并按照由频数高到低排序,导出最终表格。

1.3.2 关联规则分析 使用SPSS modeler 18.0,设置最大前项数为2,置信度60%,支持度10%,根据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10]。

1.3.3 聚类分析 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对使用频数排名前25的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统计高频药物的常用配伍。

2 结果

2.1 中药频数统计 对纳入的1 373个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共12 123味中药,其中单个药物使用频数大于100的有30味,占比53.4%,使用频数由高到低依次为:当归(515次)、火麻仁(425次)、大黄(403次)、甘草(390次)、白术(346次)等,见表1。

表1 治疗便秘的中药使用频数(>100次)Tab.1 Usage frequen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100 times)

2.2 中药四气五味统计 对录入的1 373个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共12123味中药、四气频数为12123次,五味频数为20 250次,四气频数及比例依次为:温性3 230次,26.84%;平性2 854次,23.54%;寒性2 343次,19.33%等,见表2,图1。五味频数及比例依次为:甘味7 185次,35.48%;苦味5 578次,27.55%;辛味3 971次,19.61%等,见表3,图2。

图1 治疗便秘的中药四气统计图Fig.1 Statistical diagram of four qi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nstipation

图2 治疗便秘的中药五味频次图Fig.2 Frequency diagram of five flav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nstipation

表2 中药四气统计表Tab.2 Statistical table of four qi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表3 中药五味统计表Tab.3 Statistical table of five flav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3 中药归经统计 对纳入的12 123味中药进行归经统计,归经频数为33625次,其中脾经6196次,18.43%;胃经5192次,15.44%;肝经4789次,14.24%;肺经4 694次,13.96%;大肠经4 088次,12.16%。详见图3。

图3 治疗便秘的中药归经统计图Fig.3 Statistical diagram of meridia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nstipation

2.4 中药功效分类统计 根据第10版中药教材,对12 123味中药进行分类统计,实际统计11 894味中药,其中补虚药3 951次(补气药1 540次,补血药1 054次,补阴药824次,补阳药533次),33.22%;清热药1 439次,12.10%;泻下药1 416次,11.91%;理气药1 092次,9.81%。详见图4、5。

图4 治疗便秘的中药分类统计图Fig.4 Statistical diagra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fication for constipation

图5 治疗便秘的补虚药统计图Fig.5 Statistical chart of tonic herbs for constipation

2.5 中药功效统计 统计纳入的12 123味中药所有功效,共统计功效频数38 036次,排名前5的功效频数及比例依次如下:润肠通便2 493次,6.55%;清热解毒956次,2.51%;益精血673次,1.77%;调经止痛577次,1.52%;止血577次,1.52%等。出现300次以上的功效详见表4。

表4 治疗便秘的中药功效统计表(>300次)Tab.4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effic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constipation(>300 times)

2.6 中药关联规则 对纳入的12 123味中药使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最大前项数为2,置信度60%,支持度10%,高频使用药对出现频数为:当归-肉苁蓉209次,当归-火麻仁204次,当归-甘草179次,白术-当归173次,当归-黄芪173次;常用的中药配伍共纳入5条两项:当归-肉苁蓉;当归-黄芪;当归-桃仁;当归-郁李仁;当归-何首乌;3条3项关联组:大黄-厚朴、枳实;当归-黄芪、白术;厚朴-枳实、火麻仁。见表5,图6。

图6 治疗便秘药物间关联规则网络图Fig.6 Association rule network diagram among drugs for constipation

表5 治疗便秘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Tab.5 Analysis results of association rules of drugs for treatment of constipation

2.7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对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25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5个药物聚合组,第1组:枳实、厚朴、大黄、苦杏仁、桃仁、火麻仁、郁李仁、甘草;第2组:白术、黄芪、党参、陈皮、枳壳、麦冬、玄参、生地黄、当归、肉苁蓉、何首乌;第3组:莱菔子;第4组:黑芝麻、桑椹、蜂蜜;第5组:决明子。统计结果见表6,图7。

图7 治疗便秘高频药物聚类图Fig.7 Cluster diagram of high-frequency drugs for constipation

表6 治疗便秘高频药物聚类统计表Tab.6 Cluster statistics of high-frequency drugs for constipation

3 讨论

3.1 从中药使用频数分析 根据中药频数统计结果显示,使用频数大于100次的有30味中药,排名前5位的为当归、火麻仁、大黄、甘草、白术。当归可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可以通过调节水通道蛋白4有效治疗血虚便秘[11]。此外清代著名医家陈士铎的名著《辨证录·大便闭结门》中记载诸多治疗便秘经验方,当归出现多次,对其有极高的评价“大便燥结,非君之以当归,则硬粪不能下”[12]。火麻仁在古籍中多有记载,《食性本草》:“润五脏,利大肠风热燥结”;《本草备要》中:“缓脾润燥,治阳明病胃热汗多而便难”,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火麻仁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结构,起到通便的作用[13]。大黄可双向调节便秘与泄泻,大量研究表明大黄发挥其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14]。陈宝贵教授灵活运用大黄配伍治疗各种证型便秘。甘草性平味甘,缓急止痛,补中健脾,常与芍药组方芍药甘草汤[15],共奏缓急通便之效,但甘草本身不具有治疗便秘之效,常作为佐使药出现在组方之中,所以使用频次较高。白术是补气健脾之良药,作为现代治疗便秘要药,常配伍枳实合方枳术丸共治脾虚便秘[16]。

3.2 从中药四气五味分析 本次中药四气频次依次是温、平、寒。温性药温肠通便,加强人体正气。平性药物平补平泻,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阳明燥热于胃肠是引起实证便秘的重要原因,用寒凉药物清热通便为其正治大法。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其次为苦味,再次为辛味,甘味能补能缓能和,可以缓便秘之腹痛,又能补脾益气,治疗气虚便秘。苦味能燥能泻能坚,泻下存阴,苦味药在治疗脾胃湿热[17]便秘较为多用。辛味能行能散,气行则血行可推动肠道运动从而缓解便秘。

3.3 从归经分析 统计本文纳入的12 123味中药归经频数,频数较高的依次为脾、胃、肝经。脾胃一升一降,为疏通中焦气机的枢纽,促进大肠传导功能,同时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不足则大肠失于濡润,导致大便干燥[18]。胃热下移于大肠,煎灼津液,燥屎内结。肝主疏泄[19],调畅气机,气不通则无以行,同时肝主藏血,津血同源,津亏血虚则大肠失于润泽,引起肠燥便秘。

3.4 从中药功效分类及功效分析 根据本次统计,润肠通便使用频数位居第1,临床以常年习惯性便秘患者为多见,对于此类患者不宜使用峻烈攻下之药,易损伤正气,耗伤阴津,加重病情同时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应以补为用,正盛便自通。清热泻火使用频数排名第2,其主治实证便秘,实证多为阳明燥热内结,大肠腑气不通,张仲景曰“胃家实,是也”,治宜清热泻火,泻下攻积,邪去便自通,临床可根据仲景三承气汤加减。同时无论虚实,都要加以理气药,调畅气机,加大肠强传导之力,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3.5 从关联规则分析 在关联规则统计中,当归-肉苁蓉支持度最高,两者同为补虚药,当归补血活血,润肠通便,肉苁蓉补肾阳,温煦推动血液运行于全身,益精血,润肠通便,发挥其滋润濡养的作用,合用共奏补血润肠通便之效。李佩文教授善用当归肉苁蓉为君药,再加当归、首乌、麻子仁等养血润肠通便等药治疗冷秘[20]。当归-黄芪支持度居于第2位,当归补血活血,黄芪补气升阳,生津养血,两者合用气血双补,以当归补血汤[21]为代表方。当归-桃仁支持度位于第3位,当归补血活血,桃仁活血化瘀,两者合用起到活血化瘀,润肠通便之效,针对便秘兼有血瘀证较为常用,以血府逐瘀汤为代表方[22],亦可加减桃核承气汤使用,还需根据临床辨证而用。

3.6 从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对选取的使用频数排名前25的中药进行聚类,可分为5组。第1组:枳实、厚朴、大黄、苦杏仁、桃仁、火麻仁、郁李仁、甘草;本组适用于治疗内有实邪阻滞,腑气不通,气机不畅,大便秘结的实证便秘,如阳明腑实证以三承气汤为主;同样可根据临床患者具体症状随证加减适用于老年人虚秘,以麻子仁丸为基础方。第2组:白术、黄芪、党参、陈皮、枳壳、麦冬、玄参、生地黄、当归、肉苁蓉、何首乌;本组适合治疗气血阴阳不足,大肠推动无力或大肠失于濡润的虚证便秘。李延选用张仲景明方补中益气汤、润肠丸、增液汤加减治疗虚性便秘颇有疗效[23]。第3组单味药莱菔子,莱菔子味辛甘,可降气化痰,消食除胀,同时相关药理研究表明莱菔子可促进胃肠动力[24]。莱菔子水提浸膏和莱菔子油均可润肠通便[25]。葛来安临床上以莱菔子组方养阴润肠理气方加减治治疗便秘,组方还有白术、火麻仁、枳实、炙黄芪、党参等,莱菔子可降气除满、调畅气机,全方配伍使用疗效颇佳[26]。第4组:黑芝麻、桑椹、蜂蜜,本组中药组合均为补虚药,滋阴补血,润肠通便,同时也体现药食同源的理论。第5组单味药决明子,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为治疗肝郁气滞便秘常用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决明子石醚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均是发挥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27]。

综上,便秘基本治则为润肠通便,同时加理气药,调畅气机促进大肠传导之力,以味甘,性温,入脾胃经的药物为主,如当归,火麻仁等,但便秘应分证论治,虚补实泻,本文关联规则和聚类统计为分治虚实便秘提供了常用药物配伍,其中适用于虚证的药物组合为白术、当归、肉苁蓉、何首乌等;适用于实证的药物组合为枳实、厚朴、郁李仁等。以期为临床治疗便秘提供用方组方依据,但临床用药时应结合患者的症状辨证论治,加减用药。

猜你喜欢

莱菔子肉苁蓉润肠
肉苁蓉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14C示踪同化物在中国柽柳-管花肉苁蓉复合体内的物质分配
排便无力补补气
内蒙古药品评价性抽验中肉苁蓉质量分析
我家秘方
莱菔子的新用途
人参与莱菔子配伍研究
治排尿功能障碍
治咳嗽痰喘
红薯蘸油吃润肠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