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22-08-31赵诗雨高兴莲张琳娟马琼王曾妍余文静胡娟娟沈剑辉

现代临床护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函询手术室指标体系

赵诗雨,高兴莲,张琳娟,马琼,王曾妍,余文静,胡娟娟,沈剑辉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手术室,湖北武汉,430022;2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室,陕西西安,710061)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医院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评价我国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的重要标志之一[1]。手术室作为医院核心部门,是多学科合作、集中诊疗的特殊科室,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并实施与临床科室的工作对接,可提升手术室信息化管理水平,是现阶段手术室管理的必然趋势。手术室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人工数据搜集与录入的管理模式,通过智能监测系统、电子信息系统等形式提高手术室物品及仪器设备管理效率、优化人力资源的同时,深度挖掘数据,建立全面、综合的手术室大数据平台[2-3]。手术室信息化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手术室、临床医技科室和整个医院的质量和安全[3]。在国内,手术室信息化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4-5],目前,主要存在管理方法简单、信息系统多源不兼容、信息反馈及时性差等问题,且针对信息化管理质量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1969年美国学者DONABEDIAN[6]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结构模型,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工具。本研究通过“结构-过程-结果”三维结构模型构建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践, 为客观评价手术室管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1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1 成立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由9 名成员组成,其中硕士学历6 名,本科3 名;高级职称2 名,中级职称4 名,初级职称3 名;护理部主任1 名,手术室总护士长1 名,护士长3 名,循证小组护士2 名,工程师1 名,质控专员1名。研究团队成员分工合作,负责文献检索、阅读及分析文献,拟定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并确定函询专家,编制专家函询表、对函询收集的意见与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和判定是否需要增加、修改和删除指标。

1.2 初步拟订指标体系

1.2.1 理论基础 本研究以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型为理论框架, 构建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结构指标指相对稳定的医疗支持环境和资源,例如管理制度、环境配备等;过程指标是指与患者活动相关的监测指标; 结果指标是评价管理效果。该理论模型1969年由DONABEDIAN[6]正式提出。如今,该模型作为成熟、有效的管理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护理质量管理中,其科学性已被业内学者广泛认可, 已成为护理质量评价和标准评审的主要途径, 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手术患者护理结果[7-9]。

1.2.2 文献检索 按照“6S”证据模型[10],检索有关手术室信息化的相关证据。检索的数据库为:Best Practice、Up To 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美国指南网(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NGC)、英国指南网(National Institute foperating room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苏格兰院际间指南网(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perating room k ,SIGN)、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卫生保健研究和质量机构(Agency foperating room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中国指南网等指南网站。英文检索词为:“operating room information systems”“sensitive index/sensitive indicator*/evaluation index/evaluation indicator*/quality index/quality indicator*/quality assessment/nursing quality/quality of nursing/quality of care/quality control/quality management/quality improvement”;中文检索词为:“信息”“手术/术中/围手术期/围术期”“评价指标/敏感指标/质量指标/质量评价/护理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改进”。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21日。本研究初步检索获得文献342篇,经查重,根据题目、摘要和全文筛选获得文献26篇,其中中文17 篇、英文9 篇。由双人认真阅读文献,撰写评价指标初稿,然后研究小组对文献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严谨分析每个因素的意义和临床适用性,并邀请网络信息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共同商讨,初步拟定手术室信息化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3 个一级指标,9 个二级指标和41 个三级指标。

1.3 拟订专家函询问卷

专家函询问卷共3 个部分。①前言,包括本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问卷填写说明及专家函询的时间和方法。②专家意见表, 包括各级指标的具体内容、重要程度、内容效度判断及修改意见备注栏。各级指标重要程度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按照“5 很重要、4 重要、3 一般重要、2 不太重要、1 不重要”对指标的条目重要性进行评分。专家自我判断的主要依据包括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同行了解和直观感觉4 个维度,影响程度分为大、中、小,赋值分别为:理论分析(0.30,0.20,0.10)、实践经验(0.50,0.40,0.30)、 对同行的了解(0.10,010,0.10)、直观感觉(0.10,010,0.10)[11]。③专家基本情况,包括个人信息以及专家对研究问题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

1.4 确定函询专家

本研究专家纳入标准:①本科及以上学历;②中级及以上职称;③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手术室管理工作、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或网络信息化相关工作10年以上;③现任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主任或高级工程师;④自愿参与研究并能及时完成函询内容。本研究函询专家共来自四川省、湖北省、广东省、海南省、吉林省、浙江省、青海省、重庆市、陕西省、河南省、江苏省、辽宁省共12 个省市三级甲等医院的20名专家参与专家咨询。因1 名专家在调查过程中退出,故最终纳入19 名专家。专家基本情况:年龄31~59(46.47±8.29)岁;工作年限10~39(26.95±11.04)年;学历为本科11 名(58.89%),硕士7 名(36.84%),博士1 名(5.26%);职称为中级1 名(5.26%),副高级13 名(68.42%),正高级5 名(26.32%);职务为护理部主任1 名(5.26%),总护士长10 名(52.63%),护士长6 名(31.58%),网络信息专家2 名(10.53%)。

1.5 实施专家函询

于2020年10月—11月,函询前先电话与专家取得联系,并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将函询问卷发送给各专家,两轮专家函询间隔2w。第1 轮专家函询后,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并根据专家意见和条目筛选标准,对指标进行修改和调整,形成第2 轮专家函询问卷。研究者将第2 轮函询问卷发送给各专家,请专家对新形成指标的重要程度和内容效度进行再次论证。2轮函询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停止函询,研究团队对指标进行修改和完善。指标筛选标准:重要性赋值均数>3.5 分,变异系数<0.25,满分率>20%[11]。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专家意见的积极程度采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由均数(Mj)、标准差(SD)、满分率(Kj)表示。专家权威程度(Cr)由判断依据(Ca)和熟悉程度(Cs)两个因素决定,计算公式为Cr=(Ca+Cs)/2,以Cr≥0.7 为可接受范围[11]。专家意见协调程度采用变异系数(CV)和Kendall 协调系数(W)及其显著性检验表示。CV<0.1 时表示专家意见达到较高的一致性,0<W<1,其值越大表示专家意见协同度越高[11]。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当一致性比例<0.1,说明各指标权重分配合理,一致性较好[11]。

2 结果

2.1 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及意见的协调性

第1 轮发放问卷20 份,收回有效问卷19 份,回收率为95.00%。第2 轮发放问卷19 份,收回有效问卷19 份,回收率为100.00%。第1 轮专家的判断程度系数为0.953,熟悉程度系数为0.837,权威程度系数为0.895。第2 轮专家的判断程度系数为0.974,熟悉程度系数为0.837,权威程度系数为0.905。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见表1。

表1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2.2 专家函询结果

2 轮专家函询,共有7 名(36.80%)专家提出修改意见。依据指标筛选标准并结合专家意见和小组讨论结果,对指标条目修改如下,①专家提出过程指标中缺失手术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手术室信息化感染控制制度是管理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手术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包括正确使用、正确维护和信息追踪三个环节,因此增加1 项二级指标,即手术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和4 项三级指标,即手术室信息化感染控制制度完善率、手术仪器设备信息追踪正确率、手术医疗废物处理正确率、手术医疗废物信息追踪正确率。②为提高评价指标表述准确性和专业性,专家提出修改4 项三级指标:手术室软件系统完善率修改为手术室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完善率、首台手术准点切皮率修改为首台手术准点率、每台手术平均准备时间修改为手术前平均准备时间、患者住院期间就医体验满意率修改为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率。③因不满足指标均数>3.5、 变异系数<0.25 且满分比>20%指标筛选标准,且专家提出护理人员信息化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率与护理人员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率,病理标本标签打印正确率和病理标本送检信息追踪正确率涉及内容有交叉,因此删除3 项三级指标:手术室物资信息化管理制度完善率、护理人员信息化薪酬分配制度完善率、病理标本标签打印正确率。最终形成包括3 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和42 个三级指标的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见表2。

表2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S)

表2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S)

一级指标I-1 结构二级指标II-1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制度三级指标重要性得分4.79±0.42 4.74±0.45变异系数0.087 0.096满分率/%78.9 73.7组合权重-0.013 III-1 手术信息化排程制度完善率III-2 手术室信息化感染控制制度完善率III-3 手术室不良事件信息化上报制度完善率III-4 护理人员信息化排班制度完善率III-5 护理人员信息化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率III-6 护理人员信息化教学考评制度完善率III-7 护理人员信息化行为管理制度完善率II-2 手术室信息化环境与设施配备4.90±0.32 4.95±0.23 4.68±0.48 4.80±0.42 4.42±0.69 4.47±0.61 4.79±0.42 4.84±0.50 0.064 0.046 0.102 0.087 0.157 0.137 0.087 0.104 89.5 94.7 68.4 78.9 52.6 52.6 78.9 89.5 0.018 0.010 0.011 0.004 0.005 0.006 0.013 0.026 I-2 过程II-3 手术患者信息化管理III-8 手术室区域网络覆盖率III-9 手术室信息系统硬件设备完善率III-10 手术室信息系统软件功能完善率III-11 手术室智能机器人的配比III-12 手术智能器械清点设备配比III-13 手术间微环境智能监控设备的配比4.79±0.42 4.84±0.38 4.74±0.45 3.95±0.91 4.26±0.87 4.21±0.92 4.90±0.32 4.95±0.23 0.087 0.077 0.096 0.231 0.205 0.218 0.064 0.046 78.9 84.2 73.7 36.8 52.6 47.4 89.5 94.7 0.056 0.039 0.007 0.018 0.013 0.020-0.012 II-4 手术物品信息化管理II-5 术中用药与输血信息化管理II-6 手术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III-14 手术患者信息化安全交接正确率III-15 手术患者信息化安全核查正确率III-16 手术患者信息化术前访视落实率III-17 手术患者信息化术后回访落实率III-18 手术耗材配送正确率III-19 手术物品灭菌合格率III-20 手术物品信息化清点正确率III-21 手术物品信息追溯正确率III-22 医嘱信息化核对落实率III-23 药品信息追踪正确率III-24 血制品信息化核对落实率III-25 血制品信息追踪正确率4.90±0.46 5.00±0.00 4.53±0.51 4.32±0.82 4.90±0.32 4.90±0.32 5.00±0.00 4.95±0.23 4.95±0.23 4.95±0.23 4.90±0.32 4.74±0.45 4.95±0.23 4.90±0.32 4.90±0.32 0.094 0.000 0.113 0.190 0.064 0.064 0.000 0.046 0.046 0.046 0.064 0.096 0.046 0.064 0.064 94.7 100.0 52.6 52.6 89.5 89.5 100.0 94.7 94.7 94.7 89.5 73.7 94.7 89.5 89.5 0.029 0.029 0.009 0.006 0.014 0.008 0.023 0.013 0.013 0.022 0.014 0.008 0.024 0.014 0.014 III-26 手术仪器设备正确使用落实率III-27 手术仪器设备正确维护落实率III-28 手术仪器设备信息追踪正确率4.90±0.32 4.47±0.61 4.37±0.76 0.064 0.137 0.174 89.5 52.6 52.6 0.044 0.017 0.010

(续表2)

3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

3.1 培训

2021年1月,本院全面开展手术室信息化管理培训,覆盖4 院区8 区域107 个手术间,保证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全部参与。指标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1 阶段由护理部组织,对手术室总护士长、手术室各区域护士长和数据采集管理员进行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相关知识培训,包括指标定义与意义、计算方式、资料收集方式等内容;第2 阶段由手术室各区域护士长将指标体系打印成册,组织临床一线手术室护士学习各项指标的具体内容,包括质量评价指标的制定过程、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具体填写要求等。两个阶段培训频次为每季度1 次,保证手术室上至管理者,下至一线护士全员接受培训,以统一手术室信息化认知与行为。

3.2 指标体系的实践

从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107 个手术间应用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质量评价。参照确立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指标数据监测表”,每日由指标数据采集专员根据指标计算公式和采集方式的指引对指标进行评估与收集。每月月底指标数据均上报总护士长和护理部,护理部主任和总护士长对相关项目进行抽查。研究小组将数据结果与阈值比较,未达标的指标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制定具有针对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护理措施,并在每月的护理质量汇报会上,将监测结果和改进措施反馈给手术室护士,通过PDCA 循环模式[12],即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和总结处理(action,A)4个步骤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在次月末对上个月存在的问题持续追踪。

3.3 效果评价

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本院手术室共7306 台的手术开台成功率、首台手术准点率、手术间利用率和手术收费明细准确率作为实施前评价指标;选择2022年1月共9121 台手术的相同评价指标作为实施后评定结果。采用χ2检验,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手术开台成功率、首台手术准点率、手术间利用率和手术收费明细准确率的差异。检验水准α=0.05。

3.4 效果

实施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手术室护理使量管理前后手术室手术开台成功率、首台手术准点率、手术间利用率和手术收费明细准确率的比较见表3。从表3 可见,实施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评价指标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后,其手术室各评价指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表3 实施信息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前后手术室各评价指标结果的比较(n/%,±S)

表3 实施信息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前后手术室各评价指标结果的比较(n/%,±S)

时间实施前实施后t/ χ2 P n 7306 9121手术前平均准备时间(min)36.67±8.31 27.52±7.91 5.475<0.001手术开台成功率6922(94.74)8846(96.98)52.903<0.001首台手术准点率5332(73.98)8636(95.68)1500.952<0.001手术间周转率(h)190(112.10)203(121.83)16.342<0.001手术收费明细准确率6588(90.17)8670(95.06)146.327<0.001

4 讨论

4.1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强、可信度高

本研究采用Donabedian 的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式[13]作为理论基础,从证据金字塔自上而下行系统的文献检索,研究方法更为科学。同时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对文献中的指标内容行分析、提炼、整合,使各指标的表述精准且易于理解,结合筛选标准、专家意见和小组讨论结果筛选指标,每一处的删减或修改均有依据。采用指标构建常用的德尔菲法,对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论证、改进。本研究甄选的专家均在手术室信息化领域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函询前均向专家详细介绍了该研究的重要意义、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通过适当电话、邮件、短信提醒研究进度,使专家充分了解并高度重视研究内容。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5 和0.905,均>0.7,说明专家具有很好权威性[11]。各指标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赋值均数>3.50、满分比>0.20,表明该指标体系较为可靠[11]。2 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95.00%和100.0%,共19 名专家给予回复,说明专家参与度较高。

4.2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研究基于“6S”证据模型,检索大量国内外文献作为参考, 同时了解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研究和应用现状。如:2017年余满荣等[14]构建包含14 项指标的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针对手术室不同专科领域,不同学者亦开展方面研究,胡经文等[15]构建介入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叶培英等[16]构建小儿手术室患者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宋薇等[17]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眼科日间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此外,针对手术不同管理领域,例如手术室护士培训、外科安全管理,病人安全管理等亦建立指标体系以促进手术室各领域护理质量的提高[18]。本研究在初拟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借鉴手术室其他管理领域的宝贵经验,构建了包含结构-过程-结果全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指标评价体系,且每个指标均具有可操作性。例如:本院手术室信息系统中登记的手术室护士的基本信息,手术室护士长可直接通过手术室行为管理系统并应用物联网技术整合门禁、智能排班与设备管理功能,对手术室不同区域和手术间进行分区管理,对全科护士进行协调排班、绩效考核和薪资分配,通过手术室信息化实现管理的公平、公开、公正,提升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19]。对于平诊手术、急诊手术、日间手术等手术间安排亦可通过手术排程信息系统做到统筹分配,合理安排适宜该专科的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搭档配合,优化人力资源配置[20]。在三级指标中,手术患者信息化安全核查正确率和手术物品灭菌合格率的满分率为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最高。本院通过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为移动护理信息的实现形式,扫描手术患者手腕带可使手术患者信息能安全正确交接,避免了手术差错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手术物品及手术操作的无菌要求贯穿整个手术过程,是手术室护理操作的重中之重基于信息化实现手术器械、高值耗材、低值耗材等所有手术物品的无菌质量信息追踪;同时智能物流机器人在手术物品配送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3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

手术室信息化管理目标是为了提高管理效益,为更多患者实施手术治疗,降低医疗护理费用,赢得社会效益。本院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以来,通过信息植入工作流程,在手术患者安全指标和手术室运营效率指标上设置实现精准管控目标,预警提示操作节点,不断优化手术流程,提升手术效率,同时应用信息系统汇总、统计、分析等功能,为职能部门提供决策和质量改进方向,实施后手术室手术开台成功率、首台手术准点率、手术间利用率和手术收费明细准确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时,手术室信息化实现手术关键环节追溯、监控和预警提示,形成全程信息化闭环式管理,在提高医护人员关键操作的依从性和正确率,增强手术室管理科学性的同时,提升了手术室管理质量。

5 结论

本研究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采用德尔菲法和层级分析法构建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使手术室管理质量向科学、规范化发展。下一步,将会依据1年来监测结果确定目标值,依据数据、追踪原因,针对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并结合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5G 等更新技术,对过时的评价指标进行更迭与完善,形成手术患者多学科链式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手术室信息化管理质量的稳步持续改进。

猜你喜欢

函询手术室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函询岂是走过场
构建市(区)人才发展管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函询岂是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