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及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探究

2022-08-31李思聪

考试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美育情感音乐

李思聪

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初中音乐课堂是“副课”,所以教师对其的关注度不高,学生也只是将其作为“放松”的课堂。从现代教育角度做分析,初中音乐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其具有美育功能,能够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地渗透情感教育,所以初中音乐课堂应该受到关注。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要求的改变,初中音乐课堂的具体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均在发生积极的转变。就目前的资料来看,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且不少教师为了在音乐教育中发挥课堂美育功能,积极强调情感教育渗透,所以立足于当前教育对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育渗透做分析与讨论意义显著。

一、 中学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及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目前的中学音乐课堂美育功能和情感教育做分析可知,在教育实践中之所以要关注美育功能、强调情感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突出价值:①在社会大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教育目标和要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人文教育和情感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中学生的社会阅历不足,所以针对性的情感教育实施效果不理想,所以从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入手组织开展情感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音乐课堂的自由性突出,体验感比较强,将其作为学生感知情感的入口能够发挥突出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关注音乐课堂、重视音乐情感体验意义显著。②要真正地发挥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需要让学生有心灵或者是情感方面的震动。音乐对学生的情感影响是显著的,利用音乐旋律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这对进一步的发挥音乐课堂美育功能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二、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对目前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做分析发现当前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几个方面的显著问题,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这对明确问题,部署有效的解决问题措施来讲意义显著。以下是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的音乐课堂教学问题。

(一)美育功能发挥方面

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美育功能发挥方面。美育功能的具体发挥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①中学音乐老师对美育教育的理解不够深,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关注美育教育,这导致教学设计忽略了美育教育。②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偏离了美育教育的具体方向,所以整体教学实践中,美育功能并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简言之,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美育功能表现十分浅显。

(二)情感教育渗透方面

对目前的初中音乐教学做分析发现其问题还集中表现在情感教育渗透方面。就具体问题的分析来看,其主要为:情感渗透不明确或者是情感渗透方向出现了错误。从现阶段掌握的资料来看,情感渗透需要和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这样,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加真实,情感渗透效果会明显提升。在现阶段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落实的情感渗透明显比较复杂,这超出了学生的可接受范围,所以其情感体验并没有达到深刻、真实的境界,这样一来,情感教育的实际效果便有了显著的缺陷。

(三)课堂教学形式方面

在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形式方面的问题表现也是非常突出的。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加深情感体验,需要让学生有所思考,即课堂需要有欣赏、有思考、有交流,这样,情感渗透才会更加显著。总结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会发现其在教学形式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①教学形式单一。结合教学实践,主要的课堂开展形式为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唱,这种缺少思考和互动的课堂局限了学生的情感体验。②教学形式僵化。主要指的是单一的教学形式利用让学生失去了对教学的期待,这对整体教学推进非常不利。

三、 中学音乐课堂提升美育教育功能方法路径

发挥中学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对提升整体教学实效有显著价值,所以在教育实践中针对课堂美育功能提升做策略和方法讨论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要有效提升中学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主要的方法有3个,以下是对具体方法的阐述。

(一)课程设置方面

在中学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提升中,一项重要的策略是对课程布置做优化。结合现阶段的中学音乐教学实践做分析,绝大多数的学校在设置音乐课的时候,每周的音乐课只有一节,且学校并无其他的与音乐教学有关的课程,这种情况使得中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偏少,所以在实践中很难发挥出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入手强调课堂的优化设置是非常必要的。就目前的教育实施来看,因为受其他学科的影响,在教学周内增添单独的音乐课堂存在困难,所以学校可以从“第二课堂”入手,即在学校内部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并将音乐教育作为第二课堂的主要内容。除了第二课堂教育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每学期两次的第二课堂汇报表演,这样,音乐教育所影响的群体会增加,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发挥也会更加显著。简单来讲,从课程设置的层面入手对音乐课堂的具体设置做优化,解决课时不足等问题,这对突出音乐教育价值意义显著。

(二)资源利用方面

在初中音乐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提升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第二个重要的措施是解决资源利用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对现阶段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组织开展进行分析,所利用的主要教学资源便是统一订购的音乐教材。因为教材内容具有单一性,且内容多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脱离的情况,所以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价值。基于此种情况,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强调资源拓展是非常必要的。就资源拓展的具体实施来看,主要是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就学生而言,其有“赶时髦、追潮流”的意识,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一方面利用音乐教材组织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当前热门歌曲,并将其作为“流行音乐”素材,这样,教学课堂会明显丰富。而且流行音乐对学生有比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通过资源的拓展也能够发挥其美育功能。

(三)评价体系方面

在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发挥其美育功能,还需要从评价体系入手。就评价体系层面的音乐课堂美育功能提升来讲,主要的措施是:①基于美育功能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对现有的评价体系做改善和优化,积极地增添新的评价指标与评价要求,这样,评价工作体系的完善性会明显增强。②在评价体系的具体利用中,强调评价工作的与时俱进,即对评价的具体环节,评价工作的实施步骤以及评价的主体等进行补充,这样,评价工作开展有效性和专业性会明显的加强。总的来讲,立足于课堂的美育功能发挥对评价工作进行完善,这样可以使中学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发挥更加的突出。

四、 中学音乐课堂开展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

中学音乐课堂具有美育功能,而美育功能的发挥需要强调情感教育渗透,因此在实践中要真正地体现出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必须要在当前教育实践中做好情感教育渗透。下文是基于实践总结的情感教育渗透的策略。

(一)采取听觉导入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觉感受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渗透情感教育,第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以听觉导入为主要模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的基础上,学生的课堂体验和感受会明显加深,这对情感教育渗透有积极作用。音乐是一门艺术,且是通过听觉来感知的艺术,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去听,这是渗透情感教育的一个关键点。以听觉导入模式为基本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听音乐,并在音乐旋律的感染下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这样,学生会更好地融入音乐教学课堂。当学生真正地融入音乐教学课堂之后,其能够在音乐旋律中感知音乐表达的情感,这对学生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理解音乐有积极的意义。总的来讲,以“听”为主组织开展音乐课堂,这在学生音乐教学中有巨大价值,在提升音乐教学实践效果方面也有显著意义。

以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命运交响曲》教学为例做分析,《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所作的一首钢琴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这首曲子作为课堂欣赏音乐。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情感,老师可以在欣赏音乐之前做音乐的背景介绍,比如《命运交响曲》的创作背景、贝多芬的生活环境等。在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命运交响曲》播放。在第一遍播放完之后,教师提出几个具体的问题,比如“在音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或者是“在音乐中,贝多芬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在问题提出之后,老师继续播放音乐,此次的音乐播放会将学生带入一种思考的氛围中,所以学生对音乐的思考深度会明显提升。在音乐结束之后,教师让学生立足于音乐的表达环境,结合自我的生活经历进行感悟,如此一来,学生对《命运交响曲》感知会更加的深刻。简单来讲,在音乐的感知中,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听”,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强调“听”,并从“听”入手加强感知,这对理解音乐情感、渗透情感教育有显著价值。

(二)实施游戏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氛围和学生的音乐体验感

对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做分析发现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兴趣不大,所以在课堂中总是表现得“心不在焉”,这种情况对教学实施来讲非常不利,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探讨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是非常必要的。总结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对游戏这种教学方式比较认同,一方面是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轻松、自由的特点,学生能够在游戏体验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特点,学生可以在游戏中有更多的自主发挥。简单来讲,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并在游戏中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思考,这对加深音乐体验,实现情感渗透意义显著。

以初中音乐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对课堂有更加强烈的喜爱之情,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组织开展了“歌词配对”的游戏。在游戏的具体开展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音乐播放和教学,使学生对歌曲有基本的了解,然后教师在不播放歌曲题目的情况下选取歌曲的片段,让学生进行名称对应。同时教师给出具体的情感选项,比如高兴、悲伤、忧愁等情绪分组,学生在歌曲片段和题目对应的基础上再做情感分类,这样,学生可以将歌曲旋律与情感表达做正确对应,这对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歌曲情感有突出的现实价值。

总的来讲,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渗透情感教育,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需要让学生主动的感知和体验音乐中的情感。通过歌词配对或者是其他的游戏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在课堂中更加主动地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这样,其在情感体验中的深入性表现会更加的突出,这对全面推进音乐情感教育有积极的意义。

(三)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推动学生发现音乐中的情感和美感

对现阶段的中学生教育做分析可知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文化素养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进行培养,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做培养,这样,教育的综合性与有效性表现才会更加的突出。中学音乐教师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培养不仅仅表现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专业性学科当中,更应该在艺术性、体验性学科中进行渗透,比如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也需要将自主探究能力作为重要培养目标。

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中学音乐教师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放松的心情,所以教师需要通过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塑造来对学生形成各方面的调动,以此来推动学生各方面能力获得提升。比如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有关地名的歌曲整理”活动,在该活动的组织实施中,老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自己听过的歌曲进行搜集和整理,寻找其中涉及地名的歌曲,并寻找与地名有关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歌曲寻找的过程中还顺带了解了地理相关内容,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知识拓展,也是对其眼界的一种开阔。简单来讲,通过这样的活动开展让学生了解地名,同时了解地名背后的人文故事或者是文化内涵,这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有积极作用,对音乐课堂的美育功能发挥也有显著价值。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育实践中,初中音乐课堂具有美育教育功能,所以强调初中音乐课堂的专业化、有效性开展现实意义显著。对现阶段的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做分析,明确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在美育教育和情感教育渗透的基础上对途径方法和具体的措施进行强调,这对全面推进初中音乐课堂教育有效发展现实意义显著。

猜你喜欢

美育情感音乐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音乐
情感移植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