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探析

2022-08-31

考试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字谜提质生字

庄 琳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识字量及识字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需要掌握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会写2500个左右。以小学一年级教材为例,学生每节课需要认识的生字数量通常在10个左右,这对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而言,并非一项简单的学习任务。加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数学文字题数量也在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识字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识字教学的重视十分必要。然而,就实际教学状况而言,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仍然存在趣味性欠缺、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影响了识字教学的质量,甚至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为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减负提质”的内涵,积极优化低年级识字教学手段,以不断提升识字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分析

(一)识字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

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一些教师存在过于依赖语文教材的现象,在教学中反复讲解教材内容、引领学生反复朗读、识记教材中的生字,但是却忽略了对生字的拓展和延伸,使得识字教学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甚至会出现偏离小学生实际生活的现象,这自然很难调动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在识字中出现难度大、容易忘、易混淆的现象,无法很好地保障教学效果。

(二)识字能力指导方式不佳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应在1800个左右,其识字量占据了整个小学阶段识字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也预示着小学低年级阶段所面临的识字教学任务是艰巨繁重的。在此背景下,教师往往会在无形中形成较大的教学压力,在教学时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具体字的认识上,忽略了对学生识字能力、认知方法、认知规律等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导致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无法做到举一反三,只能单纯地死记硬背,这自然不利于学生识字能力及识字教学效果的提升。

(三)识字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多以“带读”“领读”的方式来以引导学生认识生字,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掌握生字的读音,以建立起生字发音和字形间的关系,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抄写的方式来掌握生字的写法。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掌握生字发音、写法方面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带给学生乏味感,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得学生对识字学习产生呆板、枯燥的印象,不利于提升学生对识字学习的兴趣,自然也不利于识字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减负提质”背景下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宗旨

“减负提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所谓减负不仅单纯地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作业负担,同时还要减轻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也就是说要减轻学生对学习的畏惧感、紧张感,让学生愿学、乐学,让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需求。而提质即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总的来说,“减负提质”就是要让学生回归快乐学习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就需要加强对“教学趣味性”及“学生参与性”两项原则的重视。

第一,保证趣味性。识字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不仅需要认知生字的字形、掌握其发音,而且还要理解其内涵、准确掌握其写法。单一朗读、抄写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这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同时反复抄写还会给学生带来生理层面的学习负担。所以,在减负提质背景下,教师必须要从优化教学手段入手,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和活力,让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学习。

第二,保证参与性。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想要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由教师带读、引导学生反复抄写的过程虽然可以很好地保证课堂纪律性以及教学的进度,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部分学生甚至会因注意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思维脱离教学的现象,影响其识字效果及识字能力的提升。所以,在减负提质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参与性为原则,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识字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 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减负提质的策略

(一)采用游戏识字法,增强识字教学趣味性

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进入小学,面对学习方式、学习节奏的改变,部分学生会出现一定的不适应。相对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言,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为固定、更有约束性。加之识字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若教师教学方式再缺乏趣味性,那么自然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的提升。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所以,减负提质背景下,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识字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视,只有促使学生对识字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应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心理特点入手,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开展识字教学,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天性,且有很强参与感的活动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识字教学与游戏进行结合,以多样且合理的游戏来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促使教学活动更好地贴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以深入浅出的游戏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和掌握。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下册《姓氏歌》时,其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姓氏情况,若单纯让学生去背诵记忆,很容易让学生失了兴致。所以,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姓什么”的识字游戏,立足于教材内容“我姓李,什么李,木子李”这一内容,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然后由教师给出问题:“我姓张,什么张?”由小组的学生进行抢答,以最快、最准确给出答案的小组为胜利。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赋予了识字教学趣味性,还使得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对姓氏歌的内容及生字的读音、字形产生深刻的记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来实现减负提质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情境识字法,提高识字学习主动性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这也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识字教学时必须要转变以往以自己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识字学习,从而充分体现出学生在识字学习中的主体性,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切实提升低年级实际教学的效率。教育学家卡洛琳指出:“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的思维。”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教学内容为本,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构建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让识字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需求,提升其学习效率。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为学生创设识字情境,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统编教材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春夏秋冬》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春、夏、秋、冬等生字,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春、夏、秋、冬四幅图片,让学生对这几个生字产生直观的认知,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春风”“夏雨”“秋叶”“冬雪”等词语卡片,通过随机挑选学生认读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学生认读过程中对学生的读音进行纠正和指导。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找朋友”的游戏活动(将“春风”“夏雨”“秋叶”“冬雪”四个词语和相应图片连起来)来巩固教学效果。这样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对提升学生识字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识字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再者,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班同学,而在相互交往中总免不了要相互喊名字。所以日常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名字出发来开展识字教学活动,如可以将每个学生的名字及拼音都写在便笺上,并将便笺贴到活动黑板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读一读、记一记,并在规定时间进行“记名字大赛”。比赛时将没有标注拼音的名字便笺发给学生,以能准确读出最多名字的学生为“记忆之星”,这样通过为学生创设与其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原本枯燥的识字学习变得更加生活化、趣味化,无形中降低了识字学习给学生带来的身心负担,从而让学生真正回归快乐学习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升识字学习的成效。

(三)采用联想识字法,提升识字学习有效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阶段。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汉字本身的构成规律出发,引导学生根据字形发散思维,通过联想的方式来达到深化生字记忆的效果。

(四)采用字谜识字法,夯实识字写字稳定性

正确书写生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面对生字时会读、会认,但是书写的时候却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书写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同时还应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正确写字的能力。但单纯地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进行抄写练习,机械式的记忆难以持久,而且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识字写字学习的兴趣。为此,在识字书写教学时教师也需要注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继而提高学生对生字笔画书写的掌握程度。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字谜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识字教学活动,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字谜,让学生自主参与字谜收集的学习活动,在收集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认识和记忆汉字。课堂上教师可以对学生收集的字谜进行汇总、整理,并将谜面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猜测。如:“地上有,天上无;去字有,来字无;墙上有,房上无——打一个字(土)”“工人水边洗洗手——打一个字(江)”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解字谜的过程产生一定了解的同时,形象记忆的方式也能加深学生对字形结构的了解。再比如“江”这个字,通过字谜的方式来讲解能让学生形成“水字旁+工”的形象记忆,自然可以降低学生书写错误的概率。同时通过字谜游戏的方式来教学,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多学生在猜字谜游戏过程中,又即兴给出了更多的字谜,如“山上还有山——(出)”“十张口,一颗心——(思)”等。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拆解生字、形成字谜、猜测字谜的过程中,对生字的字形结构、笔画构成就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记忆,书写的时候自然更不易出错,这对优化识字写字教学质量有非常积极的帮助。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减负提质”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立足于此,深入理解素质教育的要求来优化教学策略,创新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与认知能力的方式的教学手段,提升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自愿地参与到识字学习中,感受到识字学习的乐趣,收获快乐学习的状态,真正实现“减负提质”,提升学生的识字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字谜提质生字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读儿歌识生字
3. 字谜
生字辨识大闯关
为城市提质而歌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生字变身
纵横字谜
新疆:医保由“扩面”向“提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