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应用策略探析

2022-08-31陈义凤

考试周刊 2022年30期
关键词:士兵古诗词诗词

陈义凤

一、 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早在2000年由美国Maureen Lage,Glenn Platte和Michael Treglia在论文中提出。关于“翻转课堂”的定义有着众多的说法,结合前辈学者的总结,我对“翻转课堂”的理解如下:首先将其拆分,“翻转”是指调整原来的顺序,结合课堂的教学,即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的顺序,包括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学习内容的顺序以及学习的时间。简单说就是指把“教—学”转变为“学—教—学”。前一个“学”是指学生借助移动设备主动预习,后一个“学”是指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巩固、反思。将课堂上的时间用于更有针对性地师生互动讲解。翻转课堂教学视频一般5~10分钟时长,要求主题突出、内容简练,学生观看不易疲劳,也不会有记忆负担。

二、 基于翻转课堂下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及意义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智能化、经济化、全球的高素质化以及知识社会的深入发展,国家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重视学生对国家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精神的学习、继承以及发扬,对中国几千年优秀古诗词以及其中的精神的学习和感悟。尤其是小学阶段开智、启蒙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接受知识的关键期,得天独厚的生理特点对学生养成“诗性思维”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而现如今小学阶段语文的古诗词教育却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需求、落后于核心素养、人才培育、诗性情怀的要求。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感知古诗词韵律美、节奏美、氛围美的诵读指导不足,且诵读方式单一乏味,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且由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教学的重心往往不自觉偏向译文解读、将解释词义当作重点、难点,侧重知识的累积,忽视了情景的感知、古诗情感的体悟、诗人的诗性情怀。其次,在古诗教学方法上,教师往往忽视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背诵上不注重方法,死记硬背,以机械记忆的方式为主,采取单一的理论讲解模式,并未融入生活的细节之中,没有关注到经典古诗词对儿童学习诗歌以及培养诗感的启蒙作用。最后,从师生的角度上,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语文知识素养还处于最基础的阶段,相比于其他的学习内容较为困难,因此若不加以正确的指导方式,极易造成学生对古诗学习的排斥情绪。此外,由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的综合要求较之其他阶段的教师要求较低,因此古诗词的积累与储备较为薄弱,从而导致对古诗词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完善、古诗整体的感悟产生偏差。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意义

翻转课堂具有时代性、高效性、拓展性的特点,因此,不可否认,翻转课堂对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古诗词的教学有着创新性的重要作用。首先,借助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养成深度学习的良好习惯。翻转课堂纳入了众多的学习资源以及多样的学习渠道,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更新的古诗解读,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扩宽学生古诗学习的知识面,利用媒体多样化地展示古诗背后的意义,比如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时,教师可以利用苏轼一生历经的地点视频直观地了解苏轼,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创作古诗的诗人的积极品质以及情怀。其次,借助翻转课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翻转课堂打破了只能借助书本以及工具书的释义进行单一、狭隘的理解的传统预习模式。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提前将预习或者拓展的PPT、视频以及音频传送到班级群里,根据学生的水平合理分配预习的任务,完成预习任务的学生可以观看其他的预习课件,让学生在正式的课堂之前就完成“接受信息”这一环节。再次,借助翻转课堂促进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该模式综合考虑了学生积极性高、好奇心强、学习自主性弹性大的特点,融入了许多现代化科技的教学手段,符合学生的学习特定,从学生感兴趣的角度渗透古诗词的教学。比如央视推出《经典咏流传》《诗词飞花令》等与时俱进又极具传承性的节目,将现代流行因素与古诗词结合,将高雅难懂的古诗词以生活化的形式在荧幕中展现,这些都是翻转课堂的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神秘与魅力。最后,借助翻转课堂打破传统的课后教学设计。借助于移动设备将其课后的一部分操练以及巩固投放于学习小程序上,既可以改善单一性纸质课后的操练形式,同时,也能实现非课堂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投放一部分的课后巩固作业,包括了本节课总结的简短小视频,不但及时帮助学生巩固了课堂学习的知识,同时利用操练的习题高效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了有效的诗词操练。

三、 翻转课堂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以上充分分析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以及翻转课堂融入其中的意义。我们了解到教什么样的古诗词以及怎么教古诗词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诗性思维”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针对以上的探究进行了以下教学设计,具体探索翻转课堂对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影响。

(一)《采薇》(节选)片段教学设计

1. 课前设计

在正式进入《采薇》课堂教学之前,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的短视频观看,复习上节课《采薇》的背景内容;查看知识地图导航;自主学习微课;完成10道选择题测试。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上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花20分钟左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2. 课堂设计

教学过程:

师:播放1~2分钟动画片《花木兰》木兰归家的片段,询问学生视频中主人公归家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激动的、开心的,因为木兰好久没有回家了,她思念家中的亲人。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回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高兴、兴奋、激动)老师现在有一个小任务,同学们带着感情读一读《采薇》最后一节的内容。想一想,诗中的士兵回家的心情和我们的是一样的吗?和花木兰归家的心情一样吗?

生:(集体朗读,注意字音、注意停顿)我们回家的心情是十分开心、激动的,因为家里有好吃的饭菜、爸爸妈妈和舒服的床。

师:(朗读指导,读好短暂拖音:昔我/往矣,读好四字短语的停顿、重音:行道/迟迟)现在老师来读一读(师读),在刚才的朗读中,大家听出了哪些不同点?

生:今、昔读音特别长。

师:还有吗?

生:依、霏读音也长。

师:这就是诗的节奏。那通过我们的朗读,大家认为士兵回家的心情和我们回家的心情一样吗?和花木兰归家的心情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士兵现在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生:悲伤、苦闷。

师:从哪些方面看出士兵苦闷的心情的呢?

生:昔我往矣……莫知我哀。

师总结:今昔对比(物是人非之感),景物的今昔对比,以景衬情;回家过程的描写,道路艰辛,身心疲惫——战争摧残了战士的身体,消耗了他的青春。(附上老士兵在风雪交加、空无一人荒凉的道路上踽踽独行的动图)士兵归家,内心真的一点喜悦、期待之感都没有吗?想一想我们上节课的内容,结合思考思考,大家讨论讨论举手回答。

生:之前是有的,士兵刚去的时候,还想着离别时的风景、天气、家人。

师: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吗?

生:是的,但这是对往昔美好年华的回忆,但由此与如今对比,更添惆怅。

师:大家这个时候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文中的士兵一心想着归家,等到可以回家了,他的心中却更加悲伤了呢?

生:因为士兵这个时候已经老了,他是年轻的时候来到战场的,等到老了才终于等到回家。离家时间太长了,长到他都快忘记回家的路,忘记了远在天边的家人是否还在人世,前方等待老兵的也许是父母妻儿的离世,是温暖的家的破败,因此心中就更加悲伤了。

师总结:嗯,同学们都认真思考了士兵回到家乡时更悲伤的理由,并且也结合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看到了士兵内心深处的情感,也站在士兵的视角看到了他眼中孤独的景象。那让我们听着朗读再一次感受这旷世的孤独。(配合录音,播放老士兵孤苦一人遥望远方家乡、孤苦一人回家的图片,渲染悲伤的情绪让学生深入其中)

3. 课后设计

第一,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士兵到家时会看到什么样的场景;第二,选择《木兰诗》的朗读讲解视频,丰富学生的诗词知识内涵。

在这三个环节中,翻转课堂完美地融入了古诗词的整体教学,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简短的动画视频,快速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的状态,接着联系生活,让学生从自己回家时的感受、刚刚观看的花木兰归家场景的视频入手,对比所学诗歌中士兵归家的心情与学生情感的不同从而进入课文。其后一直以环环相扣的提问,调动学生活跃的上课氛围,带动学生发挥思维能力思考并回答,最为重要的是,教师一直以读促思,以诵读带动学生读准、读好、读出情感,在读中体会士兵的悲伤、身临其境感受士兵的情绪,理解诗词的情感美。除了带动学生一起读,教师也借助了录音、配乐,让学生在音频中感受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意境美。到最后的课后设计,都秉持着翻转课堂以及教育培养的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素质教育”,将其核心理念融入课后操练的设计之中,促进学生做到有效的“内化吸收”,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培养高尚的价值理念和正确的人生观。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在实施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以及对“翻转课堂”理念的误解。第一,在实行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老师们容易过度地依赖信息技术,无法掌握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平衡,将备课一股脑地信息化,导致学生课下与课上的学习本末倒置。课下的内容布置太多,学生根本无力完成,课上老师成为“甩手掌柜”,全靠学生自学,使得翻转课堂成为教学改革的失败品。比如,在学习《咏柳》时,若全权辅以视频或者音频以及PPT讲解,不仅教师失去了课堂上扮演的主导角色,同时学生也无法达到有效的学习成果,更无法做到“诗教”,培养学生由内而外的热爱诗歌的情感。第二,将翻转课堂片面等同于教师教授。教师始终要把握住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特点,翻转课堂只是教师辅助课堂内容传递与吸收的次要手段与方式,从始至终都不能过度使用甚至等同于教师教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德育和审美教育始终占据主要的位置,而德育与美育的教育是信息技术无法代替的,只能由教师言传身教,而信息技术手段无法代替或者担任教师的角色。第三,将翻转课堂简单看作视频、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是传统的口授教学与现代化信息教学的结合,成功的翻转课堂是教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结合了经典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及合适的翻转课堂模式,从而组建了成功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翻转课堂。第四,将课前预习以及课后操练完全智能化,并未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动手多写、多记,尤其是对极易出现错别字的古诗词的学习,在这一时期就实施完全的操练智能化,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第五,实施翻转课堂不仅仅要明确该模式在教学中的角色,同时还要考虑翻转课堂实施时所需要的环境,教师是否掌握信息技术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是否能够提供完善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是否具有其教学的平台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在操作过程是否会遇到突发情况,在遇到突发情况时,比如多媒体教具不能使用、准备的视频、PPT不能播放等问题时如何解决?在享受翻转课堂带来的便利时也不得不考虑它带来的众多新的问题。

(三)翻转课堂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建议

针对以上“翻转课堂”在诗词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教师在进行诗词教学时,要始终牢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是课堂的开发者、创造者,是学生的学习的引导者和课程学习的建设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中心与主体,只有明确学生与教师的角色,才能平衡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平衡。第二,正确理解翻转课堂的含义,改革传统课堂,去粗存精,在诗词教学中追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第三,拓宽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不要仅仅局限于视频、音频、图片等,也包括了传统讲学的创新——吟诵法,古为今用。古时的人们创作的诗词大都是用来唱的,在课堂上以唱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多用,同时创新了学生识记古诗词的方式,通过唱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有趣。不仅如此,教师针对边塞类豪放的诗歌,还可以辅以敲击乐器,配以音乐,丰富课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沉浸在诗词的美与情之中。第四,在应用翻转课堂时,要结合实际,考虑学生的学习阶段以及心理特点,寓教于乐,在做中学,不可让课堂与课外的学习任务颠倒,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任务,降低了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性。第五,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结合一定量的纸质作业再辅以少量的线上作业进行简单的预习与巩固。在预习与巩固的设计上要符合学段的要求,同时,在作业的布置上不能全权是线上作业,要结合手写作业合理安排。此外,也不是每一个作业操练都需要视频辅导,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设计。

四、 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益于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诗性思维,激发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的潜力。教师借助翻转课堂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讲解古诗词,促进了启蒙阶段的学生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同时,教师也应该客观看待并合理实施翻转课堂,主动遵循翻转课堂的原则,这样才能保持翻转课堂在小学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性,推动诗词教学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士兵古诗词诗词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踏青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士兵独白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