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大略 定方向 巧解题
——对学生整体阅读与整体思维能力应用与培养的探究

2022-08-29山东丁晶晶

教学考试(高考英语)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旨语篇整体

山东 徐 影 丁晶晶

高三英语专题的复习阶段是考生提升英语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探索各类题型的答题策略成为了高三教师致力研究的方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考生语言技能的要求是:应能够区分、分析和概括语篇中的主要观点和事实;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和相应的支撑论据;根据语境线索或图表信息推测语篇内容。基于此,笔者尝试从整体的阅读理解着手,指导学生在高三备考阶段以关注语篇的体裁与结构为切入点,分析语篇的主要内容,正确解答专项问题。现结合2021 年新高考Ⅰ卷以及2019 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三Unit 2 Understanding ideas,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和整体思维能力,以期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整体阅读与整体思维在专项训练中的应用

通过对高考英语试卷命题的分析,笔者发现各类题型的命题都绕不开文章主旨。因此,正确把握文章主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而整体阅读与整体思维可以帮助考生提高概括与分析文本的能力。下面,笔者以2021 年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C 篇与“七选五”为例,阐述整体阅读与整体思维能力在高三备考中的应用。

(一)整体阅读,提炼要点,归纳主题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教师应帮助学生增强整体阅读的意识,把握文章的体裁与结构,合理地推断主题,从而正确地分析和解答试题。在指导高三复习备考中,笔者将整体阅读的能力归纳为以下两类。

1.内容要点厘关系

在指导学生整体阅读2021 年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C 篇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What is the genre of the passage? ”,分析语篇的体裁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体裁的特点把握语篇的关键信息。如:说明文的主题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也就是说正确把握说明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而记叙文的解题关键在于厘清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学生明确语篇体裁后,教师可继续问学生“What is mainly talked about in this passage?”,教师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要求学生完整地归纳文章大意,而是要培养学生通过整体阅读来识别语篇中的内容要点或者关键词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整体阅读文章之后都可以找出语篇的关键信息或关键词。以该篇文章为例,学生会列出关键词waterfowl 和Federal Duck Stamp,那么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正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关键。即:

通过整体阅读,学生能够分析和概括出语篇中的主要观点和事实,提炼关键词,并厘清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效提高其解题效率。

2.文本结构定方向

整体阅读的第二种有效方法是通过阅读分析语篇结构,判断语篇中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从而正确把握语篇主旨。下面,笔者以2021 年新高考Ⅰ卷“七选五”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七选五”旨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关系之间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整体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首先观其大略,明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例如该篇文章为记叙文,讲述“我”和丈夫在巴黎生活一周的经历和感受。在阅读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impressed the writer about the experience in Paris?”,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识别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the apartment we rented,the food,the quality of life there,建构文章结构图如下:

在明确了篇章结构后,学生更容易识别语篇中的关键信息,推断上下文的语义逻辑关系,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整体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取文本主要内容、关键词和分析文本结构的能力。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键词及文本结构是正确把握文章主旨的前提,学生只有通过整体阅读把握重点,才能顺藤摸瓜,找到有用的线索,从而正确解题。

(二)整体思维,基于主题,解答问题

整体阅读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把握文章主线,有效推进深度阅读。《课程标准》对深入研读语篇给出了以下建议:“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因此,通过对语篇整体性的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解答试题的准确性。

1.基于主旨解答问题

通过整体阅读2021 年新高考Ⅰ卷阅读理解C 篇,学生能够掌握文章主旨“The Federal Duck Stamp is helping conserve waterfowl by purchasing wetlands and wildlife habitats.”。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该文本的问题设置:

28.What was a cause of the waterfowl population decline in North America?

A.Loss of wetlands.

B.Popularity of water sports.

C.Pollution of rivers.

D.Arrival of other wild animals.

29.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decimate” mean in the first paragraph?

A.Acquire. B.Export.

C.Destroy. D.Distribute.

30.What i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Act passed in 1934?

A.The stamp price has gone down.

B.The migratory birds have flown away.

C.The hunters have stopped hunting.

D.The government has collected money.

3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

A.The Federal Duck Stamp Story

B.The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 System

C.The Benefits of Saving Waterfowl

D.The History of Migratory Bird Hunting

从上述问题中不难看出,题目的设置都围绕文章主旨展开。在进行整体阅读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学生应该怎样把主章主旨与具体问题联系起来呢?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Why was the Act taken?How did it help?”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维。第一个问题直接指向28、29 两个小题。从文章第一段可以总结出“Millions of waterfowl(水禽)being killed at the hands of market hunters and millions of acres of wetlands being dried to feed and house the ever-increasing populations led to great reduction of waterfowl population.”,由此可推知28 题选A,29 题选C。第二个问题指向30 小题。从文章第三段“About 98 cents of every duck stamp dollar goes directly into the Migratory Bird Conservation Fund to purchase wetlands and wildlife habit...”可推知30 题选D。纵观整篇文章,根据该篇文章的记叙文体裁且通过整体阅读,学生很容易得出标题概括题(31 题)的正确答案是A。

2.基于结构解答问题

以2021 年新高考Ⅰ卷“七选五”语篇为例,在整体阅读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结构的能力。通过对结构的分析使文本内容可视化,根据段落要点学生可以明确上下文的语义逻辑,从而寻找相应的支撑论据。

比如,在整体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可断定文章第二自然段围绕the equipment of the apartment 展开。根据已知的设施plumping 和the lift 可知,37 题的正确答案为“C.There was a nice kitchen and a comfortable bed.”,该选项中的kitchen 与bed 符合段落主题。

文章第二部分的内容关于“food”,教师可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What does the writer think of the food in Paris? ”,并通过这个问题引出段落的关键词为delicious 和expensive。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追问“Then with great food,why don’t they gain weight? How many reasons are mentioned?”,以此引导学生整体思考,同时得出39 题的正确答案为“E.That’s not the only reason the French eat less than we do.”,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Then what is the other reason?”,基于此,学生可得出38 题的正确答案为“G.The food is so delicious that you don’t need much of it to make you happy.”。

关于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学生在整体阅读时已推断出其主旨有关“People’s life in Paris”。因此通过整体思考可以得知该部分主要谈论巴黎人的生活特点“In France,quality of life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efficiency(效率).”,从而推知40 题的正确答案为“A.Not all the customers are tourists.”。对该篇文章进行整体分析,将文章结构可视化,有助于学生正确解题。该文本完整的结构图如下: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证明,整体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文本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语篇要义。借助整体思维,学生便可在解题过程中排除干扰信息,围绕主题这一主线,探索上下文关系,从而正确解题。

二、整体阅读与整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于在日常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整体阅读与整体思维能力这一问题,笔者以2019 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三Unit 2 Understanding ideas 中的文本Life Behind the Lens 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该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涉及的话题是工匠精神。Life Behind the Lens 就是一篇反映主题的课文。教学进入选择性必修阶段后,《课程标准》对学生语篇知识的要求是能明确语篇中的信息组织方式,文学语篇的写作风格和主要语言特征,能辨别语篇成分(如:句子、句群、段落)之间的语义逻辑关系;对学生语言技能的要求是能根据语篇标题预测语篇的体裁和结构。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阅读课程中培养学生整体阅读和整体思维的能力。在进行整体阅读教学时,笔者主要设置了以下任务:

(一)整体阅读,明确体裁,提炼主旨

在读前活动中,教师首先提出以下问题“Look at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and predict 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in the passage?What is the genre of the passage?”,以此引导学生在读前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激活学生的思维。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在初读时,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预测和观点,分析文章的体裁和主旨。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直指文章整体,这样更有助于整体阅读的有效推进。学生初读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What does‘life’in the title refer to?”,学生在思考后可以得出“The life of Bill Cunningham,a great American photographer”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那么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呢?在学生交流观点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特点,如文章第一段开头的“A white-haired old man riding an ordinary bicycle around the streets of New York,always wearing the same blue worker’s jacket and simple black running shoes.”。这句话没有谓语动词,采用了照片说明文字的描述方式。这种描述方式符合新闻报道或人物特写的语言特点。同时文章开头通过刻画Bill Cunningham“simple”和“ordinary”的人物形象,与下文他的独特之处形成对比,该句在提示文章体裁的同时也为文章主旨的阐述做好了铺垫。

整体阅读可以使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整体,有助于学生后续阅读活动的有序有效推进。

(二)整体思维,分辨结构,厘清关系

基于体裁与主旨的分析,教师可以继续提出有助于学生整体思考文章结构的问题“Is there any connective sentence in the passage to help you figure out the structure?”,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开头语:“What made Cunningham so great?”,然后教师继续追问“How many reasons are listed contributing to his greatness and what are they?”,这是基于对结构和段落大意的理解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学生的思维障碍点会出现在对文章的第五、六自然段的理解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第五、六自然段的内容是否能支撑关于“他的伟大”的论述。如果能,则属于同一结构;反之,则属于不同的结构。对这部分内容的整体思考,既包括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思考,又包括对段落间的关联及段落的主要内容的分析,因此对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经过对这两个自然段的分析,学生可建构思维导图如下:

应用整体思维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从文章主旨和结构入手,正确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在达成《课程标准》对学生语篇知识、语言技能等要求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种阅读和思维方式不仅适用于新授课的阅读教学,也适用于高三阶段的专项复习讲评课,因为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分析文本主要内容和主旨的重要途径。

总之,在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多尝试运用整体阅读理论,围绕整体导入和整体阅读来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同时创设足够的思考空间锻炼学生的整体思维,通过思想的碰撞让学生把握语篇的主旨与内涵,达到正确理解文本、正确解题的目的。

猜你喜欢

主旨语篇整体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主旨演讲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
办手抄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