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22-08-29侯荣新徐铭阳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课程应用型

侯荣新,徐铭阳

(黑龙江工业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并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三个规律,即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能够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达成协同效应。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进一步强调,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20年6月,教育部生成和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方向和行动指南。其中,《纲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的特点,分别提出了文史哲类、经管法类、教育学类等七大类专业课程的具体建设目标,又结合了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分别明确了各自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另外,《纲要》也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实践类课程提出了建设的重点并给出了总体的科学建设原则,即坚持学生为中心,成果产出为导向,不断改进,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学习效果。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动脉,对人才培养、服务经济与社会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应用型高校更要树牢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格局,充分发挥不同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根据《纲要》精神和内容,可以看出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也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对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综合性人才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本文结合了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经管类专业自身特点,深入分析和研究了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一、应用型高校经管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综述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浪潮的不断兴起,国内学者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富。石岩等(2021)从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教育资源挖掘等三个方面阐明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义,探讨了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程度上差异较大、欠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协同运行不畅等,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如引领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健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等[1]。翟文豹(2021)则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分别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和原则以及实践途径,认为一要建好课程思政校本课、二要建好“1+N”课程思政体系中的“N”[2]。周松等(2021)也指出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缺乏认知上的整体性、缺乏实施方案上的有效性、缺乏建设合力上的协同性、缺乏评价体系上的系统性,从价值认同、教学组织和设计、协同育人联动机制、课程思政科学评价体系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方案[3]。而对于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经管类专业的具体课程上。邝宏燕等(2020)结合经管类专业中金融课程的特点,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习任务、教学活动、考核评价方案等四个方面,分别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金融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途径提供了借鉴[4]。贾金泽(2020)从立德树人的教学本质、教学目标、课程性质等方面阐述了管理学课程思政价值挖掘的必要性,又从管理学课程体系探讨了管理学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指出了管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一是以课程思政价值为引领,二是提升教师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三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王晓青等(2021)将思政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到西方经济学课程中,从多个维度和角度探讨了西方经济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从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教学主体、教学方式等方面探索了符合该专业特点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6]。陈晓芳等(2022)充分挖掘了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价值元素,从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思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路径,并通过利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7]。从经管类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成果来看,虽然研究成果较多,但是研究成果更多是针对经管类专业中的具体学科,缺乏对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本文在上述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经管类专业课程特点,并结合应用型高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适合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二、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本文从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体系、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以及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框架

如图1所示,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保障体系是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是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和方向,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是保障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施路径质量的监督和保证。

1.强化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保障体系

(1)加强思想保障体系建设

思想条件保障是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紧紧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来推进的,因此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价值观应当贯穿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过程、全环节、全核心。要把思想政治意识放在首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统领,树立树牢正确的思政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提高经管类专业任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培养专业教师的思政观念,学习和领会《纲要》精神,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与此同时,也要提高学生对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理想信念,努力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组织保障体系建设

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建立专门的“课程思政”小组、充分发挥经管类各专业教研室的职能,落实小组成员的权力、责任和分工;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质量监督机制,增强对经管类各专业课程思政小组教学的监督和绩效考核。与此同时,应用型高校也要加强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督导团队的建设,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专业社会实践经验和坚定的思想政治素养的经管类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组成,从而进一步强化组织条件保障,推进经管类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施,激发经管类各专业课程思政小组的活力,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

(3)加强师资保障体系建设

经管类课程思政建设应当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教师是保障课程思政建设质量的核心和关键。经管类专业教师要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政治素养、美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把“立德树人”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全环节,充分挖掘经管类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使思政元素能够润物无声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和影响学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润物无声、无痕两相容”的目的。为提升经管类专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教师的思政意识和素养,应用型高校还应当定期组织和开展教学培训、教学能力比赛、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

(4)加强思政资源保障体系建设

经管类课程思政建设还应当在丰富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思政资源,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铸魂育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国情、党情、民情、社情、经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强化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2.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

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主要从目标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建设等三个方面展开,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框架如图2所示。

(1)目标体系建设

传统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为了更好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建设中去,可以设立思政育人目标。经管类专业思政育人目标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诚实守信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学生关注国情,经情,提升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综合素养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2)教学内容建设

在构建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时,要建立协同机制,使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经管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融合。经管类专业课程包括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要针对课程属性及特点充分挖掘相应的思政元素,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要建立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协同机制,一是要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坚持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协同育人”为基本理念;二是经管类教师要与思政课教师相互合作,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三是要考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作为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在注重专业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社会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就业规划、升学考研考公意愿、专业职位证书考试等),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建设。在提升知识高阶性的同时,还要融入和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

图2 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框架

(3)教学方法建设

经管类课程思政建设在教学方法建设方面要紧密结合国家财经社会热点话题,探索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灵活化教学方法,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在潜移默化中传递思政价值观,在润物细无声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

一是可以探索情景导入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实施场景化教学。通过将国际国内真实的经济管理实务案例引入课堂,在引导学生关注国情、经情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体验感和代入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二是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辩论赛、案例探讨、企业现场观摩、模拟实训等方式,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真实感受到经管类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小组汇报展示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专业知识,在此过程中,也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三是针对如今大学生网络学习的需求和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增强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力度,扩大课程思政教育的影响范围。

3.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多元化评价体系

为了充分评价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可以采用综合性、多元化评价指标。从评价主体来看,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加学生评价,比如学生的自身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形成同事评价、督导评价、学生评价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评价体系。

从评价内容来看,要进一步考评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和成果,考评教师的课程思政专业技能,考评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师德师风。另外,通过问卷调查和打分的形式,考评学生对教师课程思政课堂的满意程度以及对思政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通过形成综合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从而增强经管类专业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经管类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课程应用型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