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搜救任务的消防救援专业队伍能力建设探索

2022-08-27王学瀚

中国应急救援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业队救援队救援

王学瀚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各种致灾因素增多,导致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影响也越来越大。改革转隶之前,消防部队的职能主要是防火灭火和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隶后,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在灾害事故处置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承担的任务更加繁重、多样,各级各界的期盼和要求也更高,除完成火灾扑救和日常一般救援外,还需要承担棘手复杂的城市救援任务,如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救援,都成为了救援的主责主业,这也迫切需要整合建设“一专多能、功能完备、一队多用、反应迅速、专业高效”的消防城市搜救专业队。

联合国发布的《INSARAG国际搜索与救援指南》将城市搜索与救援定义为:从倒塌建筑中安全转移受困幸存者,并实施医疗救助的过程。这些步骤通常适用于由地震、台风等突发事件引起的大规模建筑物倒塌事件。特别突出“在建筑物倒塌事故中进行持续救援”的理念[1]。

本文所阐述的消防城市搜救队是指在地震救援专业队或者建筑坍塌专业队等各相关专项领域专业队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和消防救援队伍现状,根据城市搜救实际需要,积极吸纳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有益做法,采取“1+N”和分级的模式,对现有救援专业力量进行功能整合,按照“一专多能、功能完备、一队多用、反应迅速、专业高效”的原则,建设消防城市搜救队,以更好适应新时期城市救援需要。

1 城市搜救类型

1.1 倒塌事故救援

这是城市搜救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类型。包括建筑倒塌、桥梁隧道等交通枢纽设施坍(跨)塌、施工作业现场设施倾倒坍塌、石油化工事故处置过程中的装置倒塌、交通事故引起的倾覆坍塌事故等。如2018年“5.4”莆田涵江房屋倒塌事故、2019年“2.16”仓山叶厦房屋倒塌事故、2020年“3.7”泉州鲤城欣佳酒店坍塌救援等。

1.2 密闭(受限、有限)空间救援

包括管道、储罐、压力容器等密闭或半密闭设备救援,地下管道、暗沟、涵洞、污水池(井)、下水道等地下受限(有限)空间救援,储藏室、发酵池、粮仓等地上受限(有限)空间救援。如2020年“4.21”福州长乐管道被困人员救援、2022年“3.26”福州仓山排水渠救援、2021年“8.17”泾川县玉都镇官村深井救援、2021年“7.16”华亭市东华镇井下作业中毒事故救援等。

1.3 地质灾害和水域救援

主要包括台风期间救援、强对流强降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救援、舟艇倾覆人员意外落水救援、城市“孤岛”救援、冰面救援等。如近年的“莫兰地”、“尼伯特”、“山竹”、“烟花”、“卢碧”台风救援等。

1.4 其它救援

包括高空塔吊救援、复杂情况下的交通事故救援等。如2021年“7.28”四川广元、2021年“6.25”浙江湖州高空救援等。

2 消防城市搜救队建设背景及可行性分析

2.1 当前各地组建的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可以作为城市搜救队建设的基础

联合国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INSARAG)贯彻执行联合国大会2002年颁布的第57/150号决议——“加强国际城市搜索与救援援助效力和协调”[1],鼓励并支持灾害多发国家建立城市搜索与救援队(USAR),通过INSARAG分级测评/复评(IEC/IER)[1]和国家认证程序(NAP)等形式进行考评认证,为成员国提供USAR能力建设指导。

我国自2001年成立第一支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以来,各省均成立了省级地震灾害救援队。以福建为例,2005年成立了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随后在地级市成立了3支重型队和7支轻型队,在各县市成立了县级地震灾害救援队。在这些地震救援专业队伍中,应对除突发地震灾害外,以抢救因地震、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导致的被埋压人员生命为主要任务,消防救援队伍作为救援主体和常备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队伍建设、救援经验和装备配备上都具备了随时投入城市搜救的力量、技术和实践基础。

2.2 消防救援队伍职能特点及专业队建设水平为城市搜救队建设提供支撑

改制后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必须适应全灾种、大应急职能需要。近年来,消防救援队伍成立了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石油化工处置等专业队,在队伍建设和实战方面积累了经验,建设模式和经验可为城市搜救队提供借鉴。当前,各省消防救援队伍陆续组建了应急救援机动支队,下设地质灾害、水域救援、高空(山岳)、生化救援等专业救援分队,已经担负起城市搜救各相关领域的功能任务。依托消防救援队伍组建的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在探索地震救援之外队伍职能作用发挥方面已经进行了思考和实践,并经过了实战检验,可以作为今后消防城市搜救队建设的参考模式。

以福州消防特勤大队为例,作为福建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救援主体,2017年3月通过了国内专家按照联合国测评模式组织的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不断更新救援理念观念,吸收借鉴国际国内先进可行做法,结合队伍和任务实际,按照“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响应快速、专业高效”的思路,积极探索实践城市搜救专业队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2018年“5.4”莆田市涵江区中富水泥制品有限公司在建厂房坍塌事故处置、2019年“2.16”福州市仓山区叶厦村民房坍塌救援以及2020年“3.7”泉州市欣佳酒店坍塌救援等实战中坚持城市搜救专业重型队作战模式,充分发挥了重型救援队在城市搜救方面“快速、专业、精准、高效”的优势,展示了队伍形象和专业队伍建设效能。

2.3 城市救援形势和任务需要功能多样、专业高效的消防城市搜救队

综合城市搜救任务特点、消防救援队伍职能分工、专业队建设以及消防救援队伍参与救援行动的实际战例,城镇范围内的突发性灾害事故,在辖区消防队站或一般救援队难以或无法单独处置时,往往需要经过专业培训、配备更为精良装备、具备更丰富处置经验和持续救援能力的城市专业搜救力量到场进行处置。

3 我国消防城市搜救队建设发展思路

3.1 消防城市搜救队建设模式

3.1.1 功能划分

INSARAG指南要求城镇搜救队应由管理、搜索、营救、医疗和后勤5个关键部分组成[1,2]。结合国内城市搜救实际及现有模式,建议消防城市搜救队的功能涵盖指挥/管理、搜索营救、综合保障和医疗救护。其中,综合保障方面应充分发挥消防战勤保障力量作用,但必须保证救援队要有专人负责,并与战勤保障力量对接。医疗救护方面可采取内外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原有地震救援队医护力量、消防内部医护力量和地方医疗系统医护力量,但建议救援队要有受过紧急医疗培训的人员。

3.1.2 岗位设置

救援队指挥/管理层面可设队长、副队长、作战助理(负责计划联络协调等)、安全管理(可含结构专家职能)、政工宣传、作战文书等岗位;搜索营救层面可设若干分队、每个分队可设1-2个搜索组和营救组,若干名安全员和危化专家,特别是具备结构、灾评和地质专业方面的专家[3],以及搜救犬分队队长和若干名训导员;综合保障可依托行动基地设置基地主管、通信、装备、医疗(具备一定医护能力的救援队可独立设置)等岗位以及基地运行(负责装备、饮用水、物资等保障)若干名,救援队相关岗位设置如表1(该表是在2017年国内专家按照联合国测评模式组织的对福建省级地震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基础上,结合福州消防特勤大队近几年的实际管理运作设置的)。根据救援队规模级别和各地实际,上述部分岗位人员可整合使用,人员可适当增减,分队数量和分队内的搜索组和营救组数量可弹性增减,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必须注意的是:所需队员的遴选必须基于整个团队的需求和要求,队伍必须包括可供立即派遣执行任务的核心成员[1]。

表1 救援队出队人员结构图

3.1.3 队伍规模

建立技术救援专业队伍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就是确定该救援队伍所需人员的数量。一般情况下,要满足确定的指挥/管理职位人员需求,确定每个救援模块人员数量,满足高效、安全执行技术任务所需最少人员要求[1]。INSARAG指南将国际救援队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个级别,建议轻型队人数18人,中型队40人,重型队59人[1,2]。考虑到消防救援队现状和城市搜救实际,建议将消防城市搜救队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个级别,其中,轻型队可以考虑依托城市消防特勤站、任务较重的县市消防救援站和机动支队(专业队)中某一功能分队组建,人数建议18-30人,中型救援队可依托未编制特勤大队的消防救援支队(必须包括特勤站救援力量)或特勤支(大)队组建,人数建议为35-45人,重型救援队可依托特勤支(大)队、机动支队组建,人数建议50-65人。根据队伍规模和任务情况,对应相应的响应等级、流程和出队规模。

3.2 加强消防城市搜救队建设的建议措施

3.2.1 明晰出队结构

根据INSARAG指南指导,一般情况下,要满足确定的指挥/管理职位人员需求和高效、安全执行技术任务所需最少人员要求,所有行动岗位必须有冗余方案,确保队伍不会因为人员因素而影响任务执行[1]。在实际运作中,要调整优化搜救队出队人员结构,明确各岗位分工和职责,每周或定期进行专业队实力动态更新,备好人员、装备和任务清单,组织拉动测试和实战演练,保持救援队应急响应常备状态。

3.2.2 理顺指挥体系

指挥部一般在与地方党委政府指挥部充分协调后下达指令到救援队指挥/管理层面,由队长具体领受任务,及时提出具体需求并反馈执行情况。一般情况下,专业救援要有别于火灾扑救和一般救援指挥,保持专业队内管理指挥体系的相对独立,与救援技战术相关的任务由专业队队长组织指挥,注重形成专业队整体作战效能和专项领域专业处置效能,同时处理好专业队与灭火救援指挥部(全勤指挥部)和地方党委政府指挥部之间的关系。

3.2.3 侧重专项训练

鉴于专业队专业化建设和专队专用实际需要,在训练科目设置方面将专业队与消防普通队站区别开,重点开展安全评估、综合搜索、顶撑支护、破拆施救、障碍移除、伤员转运、绳索应用等专项训练和模拟实操训练演练,给予专业队“差异化”训练和考核的自主空间,并向基地化集中训练模式转变,搭建简易废墟或模拟设置灾害救援场景,以专业队(分队、搜救组)为单位,定期组织集中训练及专项考核,从而使考核科目由大纲基础科目向自主专业化科目转变,同时将一些常规任务从专业队“剥离”,有担负辖区灭火救援任务的应逐步采取缩小辖区面积、减少一般救援任务或者不划辖区等形式。

3.2.4 加强培训交流

可区分推荐性和强制性培训要求,进一步细化城市搜救专业技术培训内容。其中,推荐性培训为地域性救援所需或者专业队个性特点所需的培训,强制性培训为城市搜救急需的、共性的培训,如,环境侦检、结构评估、人员搜索、支护支撑、狭小空间、绳索救援、医疗救护等技能,需重点培训,并进行资质认证,持证上岗,以提升关键岗位专业能力。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借鉴国内外救援队培训经验模式,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专业机构及国内外专家指导培训,加大选派赴国内外培训人员比例,拓宽队员视野,学习国内外前沿理论和先进经验,并注重培训交流成果转化运用。

3.2.5 组织测评考评

联合国国际搜救队能力分级测评(IEC)是救援队整体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救援队伍跨国境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的重要参考和依据,通过测评后认证资质有效期5年,到期应进行复测(IER)[1,2]。目前,全世界已有34支救援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19支救援队通过联合国国际中型救援队测评。建议在发挥消防救援队伍救援处置经验和技术优势的同时,参照INSARAG分级测评/复评(IEC/IER)[1]和国家认证程序(IRNAP)等形式,构建合理的分级评估体系,组织专业考评认证,进一步规范城市搜救队伍建设,提升消防城市搜救能力水平。

4 结语

消防救援队伍已经承担了城市搜救任务,并在实战中接受了检验,可在专业队伍整合建设方面融入测评认证等好的做法,以更加开放、包容、共享的心态,及时吸纳国内外相关前沿理念和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消防救援队伍实际,进一步细化、更新和完善,形成一套既符合新时代中国消防救援体系,又便于对接国际通行救援规范标准的消防城市搜救理念观念和标准程序。

猜你喜欢

专业队救援队救援
紧急救援
对建设水域救援专业队的思考
3D打印大救援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关于组建消防救援潜水专业队的思考
从盐山县实际出发,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盐山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问题和经验总结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