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晶微针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疗效观察

2022-08-26董雪东李玟霏

皮肤病与性病 2022年3期
关键词:微针纤维细胞红斑

吕 宇,董雪东,李玟霏,顾 军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 , 云南 昆明 650500)

敏感性皮肤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多见[1-2],指皮肤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发生的一种高反应状态。主要发生于面部,临床表现为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皮肤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伴或不伴红斑、鳞屑、毛细血管扩张等客观体征[3]。目前具体发生机制不清,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神经信号输入增强、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4]。加之环境改变、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护肤化妆品商家各类促销导致购买和使用不适合自己皮肤、甚至刺激性较大的产品等因素,敏感性皮肤的治疗变得困难且容易反复。目前敏感性皮肤的治疗有冷敷、光电、保湿等物理治疗,亦有药物治疗,却没有明确的标准方案。随着患者对诊疗效果和就医体验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舒适有效且简便的治疗方式成为临床治疗敏感性皮肤的目标。笔者观察了纳米微针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面部敏感性皮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8 月~2021 年8 月就诊的64 例敏感性皮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观察组:女24 例,男8 例,年龄(21 ~53)岁,平均(37.18±12.67)岁,病程4 个月~5 年,平均病程(2.78±3.36)年;对照组:女22 例,男10 例,年龄(22 ~50)岁,平均(36.78±11.87)岁,病程5 个月~5 年,平均病程(2.58±3.6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笔者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纳入标准 ① 符合敏感性皮肤诊断标准,诊断参照2017 年《中国敏感性皮肤诊治专家共识》[3];② 主观症状:表现为皮肤受到物理、化学、精神等因素刺激时易出现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③体征:皮肤出现潮红、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脱屑等;④ 半主观评估:乳酸刺激试验评分≥3 分[5]。

1.3 排除标准:① 可能伴有敏感性皮肤的原发疾病如:玫瑰痤疮(丘疹脓疱型、肥大型)、激素依赖性皮炎(急性期)、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及肿胀性红斑狼疮等;② 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③ 对本研究中使用药物及方法过敏的患者;④ 有精神及认知障碍无法配合的患者;⑤ 近1 个月接受过激光、冷冻等皮肤磨削术者;⑥ 近半个月接受过化学剥脱术的患者;⑦ 正在口服及外用维甲酸类药物的患者。

1.4 入组患者临床特征 观察组面部皮肤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为主11 人,伴有持续红斑、脱屑、毛细血管扩张者20 人,乳酸刺激试验评分均≥3 分;对照组面部皮肤灼热、刺痛、瘙痒及紧绷感等主观症状为主12 人,伴有持续红斑、脱屑、毛细血管扩张者19 人,乳酸刺激试验评分均≥3 分。

1.5 仪器和材料 纳晶微针3DL-G,苏州纳通生物纳米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南海朗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S20040053);苯扎溴铵消毒液(昆明利健消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日期:2019 年12 月16 日)。

1.6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面部90°角、左右两侧45。角拍照。观察组洁面后用苯扎溴铵消毒液轻轻擦拭(点蘸式)面部3 遍,将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喷至面部,用微针头刚好接触皮肤,再轻微向下压约(0.2-0.3)mm,平行滑动微针,快速打开表皮通道,促进药物渗透。顺序从下至上,连续(3-4)遍,1 次治疗大约(10-12)min,立即再用温度为4℃生理盐水(12-15)ml 浸湿纱布后,面部冷敷(12-15) min。微针促渗治疗两周一次,连续4 次。对照组患者洁面后用苯扎溴铵消毒液轻轻擦拭(点蘸式)面部3 遍,将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喷至面部,(10-12)min 后用温度为4℃生理盐水(12-15)ml 浸湿纱布冷敷(12-15)min,两周一次,连续4 次。期间两组患者均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溶液喷面部,2 次/d,每次用量约0.5ml,连续8 周。注意防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避免熬夜。

1.7 观察指标 对受试者受试部位处面部皮肤症状按4 分法进行评估[6],0 分:不干燥、无鳞屑、皮肤光滑、无红斑丘疹,无主观症状;1 分:稍有干燥、鳞屑极少、皮肤略粗糙、无红斑丘疹,患者自觉有明显紧绷感、轻微灼热感,但无瘙痒感;2 分:皮肤干燥、鳞屑较多、有少量红斑丘疹,患者自觉有明显紧绷感及灼热感、轻微瘙痒感;3 分:很干燥、鳞屑多、红斑丘疹很明显,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根据改善指数分为完全改善(改善指数≥90),明显改善(改善指数 60 ~89),改善(改善指数 20 ~59),无效(改善指数<20)4 个等级。治疗有效率=(完全改善+明显改善+改善)人数/各组人数。

1.7.1 乳酸刺激试验结果比较参考文献[5],在室温下,将5%乳酸溶液50μl 涂抹于鼻唇沟及任意一侧面颊,分别在2.5min 和5min 时询问受试者的自觉症状,按4 分法进行评分(0 分为没有刺痛感,1 分为轻度刺痛,2 分为中度刺痛,3 分为重度刺痛)。然后将两次分数相加,总分≥3 分者为乳酸刺痛反应阳性。

1.7.2 观察皮肤不良反应情况 包括但不限于干燥、刺痛加重、水肿、红斑、皮肤萎缩情况。

1.8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有效率87.50%(28/32)高于对照组59.38%(1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乳酸刺激试验阳性结果比较 治疗8 周结束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乳酸刺激试验,观察组乳酸刺激试验阳性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乳酸刺激试验阳性结果比较 [n(%)]

2.3 两组皮肤干燥、刺痛加重、水肿、红斑、皮肤萎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为0 例(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敏感性皮肤患病率逐年升高,全球均有患病,部分地区可达到 50%-70%[1-2]。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治疗方式呈现多样化。对皮肤屏障功能修复是治疗的重点。之前研究中,有学者应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吡美莫司乳膏调节皮肤感觉神经受体功能[7];低能量脉冲光促进胶原合成、调控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水平[8];含贻贝提取物[9]、舒敏保湿特护霜[10]等的医学护肤品修复皮肤受损屏障;舒敏之星短波理疗仪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11]等方法对敏感性皮肤治疗都有效。在上述的治疗方法中,大多会使用高价值的仪器设备。

近年来,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因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的治疗[12]。研究显示外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提高纤维、上皮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营养供应,进而可有效促进皮损的再生与修复[1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通过信号通路,作用于中胚层与外胚层细胞,促进表皮恢复。单纯外用受限于皮肤屏障和表皮的细胞间连接,吸收量少、渗透深度浅、作用有限。

研究表明纳晶微针能在短时间内打开许多皮肤表面的微细孔道,可促进大分子和纳米颗粒药物的透皮吸收,并且该通道可在20min 内自动关闭,相比传统微针损伤更小、无痛,安全性更高[14]。纳晶微针在皮肤科临床促渗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如熊友华,张金娥等[15-16]通过纳晶微针联合药物、光电仪器等对黄褐斑治疗疗效确切疗效且安全性高。

笔者用纳晶微针快速打开皮肤通道促进药物吸收,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修复愈合的治疗作用结合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取得较好疗效,乳酸刺激试验阳性患者明显低于单纯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果与赵阳等[11]研究结果一致。因敏感性皮肤发生机制不清,从治疗结果分析,该方法对皮肤屏障损伤的治疗有效。纳米微针易购买、价格便宜、操作简单,纳米微针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疗效叠加的优势为基层医院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果希望用低成本、安全有效,便于操作的方法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问题,尤其在基层医院皮肤科,可参考纳晶微针联合外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

猜你喜欢

微针纤维细胞红斑
房室成纤维细胞在心房和心室心肌纤维化中的差异∗
肺腺癌中成纤维细胞亚群临床及免疫特征的生物信息学分析①
再也不怕打针的纳米微针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4D打印微针让打针不再疼痛
miR-146a对甲状腺相关眼病眼眶成纤维细胞IL-6和IL-8 的调节作用
你是否了解新生儿红斑
大红斑的特写
鸡胚成纤维细胞T7噬菌体文库的构建
“微针”注射,安全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