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解课标,立足文本,读写融通
——中年级习作教学有效训练

2022-08-25新疆阜康市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子女学校郑全胜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构段段落习作

◇新疆阜康市兵团第十二师二二二团子女学校 郑全胜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练习,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不过老师们具体执行起来,却很难把握,具体自己所教年级的习作达到什么目标,心中没有数,这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三、四年级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习作入门的基石。我们作为一线语文教师要立足教材,细化分解具体年级习作训练目标,全方位、多角度打通阅读与习作的结合之路,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细分中年级习作目标,确立习作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对各学段目标与内容做了大致的要求,对各学段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话(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做了相应的要求。但我们对于三、四年级每学年完成什么教学目标心中却没有数了。课标只是笼统规定,没有具体翔实地确定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尤其是“习作”具体教学目标规定不具体,导致习作教学中训练不明确,能力培养点不明晰,习作教学往往兴之所至。

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根据统编教材年级习作训练要求,细化了三、四年级习作教学目标,分解了中年级习作能力培养目标,制定习作教学计划,使习作教学有纲可依,逐步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立足教材,强化构段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有效训练学生的构段能力是中年级习作教学的关键点,也是难点。由于中年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很难辨认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习作中常出现层次不清晰、语意不连贯、顺序混乱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重视构段方式的有效训练,结合课文中的典型段落,引导学生了解一些表达方式,学会运用这些方式练习写段。

汪潮教授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认为小学生仿写可以划分为四级:第一级“句型仿写”,能识辨句型,对范文中的句子进行仿写。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这一水平。第二级“结构仿写”,能认识常用的段落结构,并进行仿写。第三级“综合性仿写”,从范文出发进行综合性描写训练。中年级学生仿写处于这一水平。

三、四年级习作教学应深入了解构段方式,帮助学生认清段落内部层次,牢牢把握段落结构的规律,加强写段训练,这为学生高年级写篇章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确立了中年级构段方式的训练目标。

张志公先生说:“只有把语言的运用(写作)建筑在语言吸收(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能抓住课文中典型的结构段落,进行适当的读写教学设计,让学生认识不同构段方式特征,读中体会,悟中学写。

(一)并列构段

海底的岩石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选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

想一想:本片段分别描写了哪几种事物?所描写的景物都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将不同事物、事物的不同方面组合在一起,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这样的段落叫并列结构的段落。

迁移训练:请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写一个并列结构的段落。

(二)承接构段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选自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

想一想:这段话写了什么?每句话具体写了什么?这四句话的顺序可以颠倒吗?

小结:层与层之间是连贯的,有着顺承关系。一般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清楚的一段话,就是一种承接段式。

迁移训练:我们洗衣服的时候,需要哪些步骤,请按照先后顺序(浸泡—揉搓—清洗—晾晒),写一个承接结构的段落,写完后边读边修改。

(三)总分构段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选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

想一想:这段话讲了什么意思?你能找出概括这段话意思的句子吗?

小结:一个自然段落中,有一句话概括文段内容,其他的句子分别从不同方面来描写,这种结构的段落,就叫“总分”结构段落。段落中,能概括整段意思的句子叫总句,其他从不同方面展开的句子叫分句。

迁移训练:请你根据总起句的提示,用总分的段式,把妈妈的特点描写具体,完成下面的习作片段。

妈妈的“大嗓门”在我们家是出了名的……

(四)因果构段

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选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花钟》

默读本段,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每一句在说什么?

也可以换个说法:长期以来,昙花之所以……

小结:一般一段话中有两层意思:一层写原因,另一层写结果;两者构成因果关系,有的先因后果,有的先果后因。

迁移训练:你能运用“因果段式”把下面的资料整理成一段通顺连贯的话吗?

老旧房屋坍塌的原因有:

(1)这些房子建造的时间早,建造的技术比较落后。

(2)这些房子内部的装修很精美。

(3)这些房子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差。

(4)住户们装修“野蛮”,毁坏了重要的承重墙。

(五)先概括后具体构段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选自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白鹅》

自由读一读,说一说:这段话在写什么?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小结:所谓的“先概括后具体”,就是围绕一个意思,先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表述,然后再围绕这个意思展开具体的叙述或描写,把内容写得更清楚、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迁移训练:根据给出的概括描写,展开具体描写,将内容写具体。

寒风呼啸的夜晚,小雪花快乐地来到了人间……

(六)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构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选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荷花》

说一说:这段话分别写了荷花的什么?

小结:按事物的几个方面来构段,多用于写动物、植物和物品。一般是抓住事物的名称、颜色、形状、样子、生长特征这样几个方面来写,这样会介绍得更加清楚。

迁移训练:自主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动物,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按名称、颜色、形状、样子、生长特征等几个方面写一段话。

(七)按方位顺序构段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选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赵州桥》

读读这段课文,思考:作者站在赵州桥前按照怎样的方位顺序,介绍了赵州桥的哪些部分?

小结:按照方位顺序构段就是按一定的方位顺序描写建筑、物品、景物等,如从上到下、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中间到两边等顺序。

迁移训练:用心写一写自己班级的教室,别忘了用方位顺序构段哟!写完后读一读,改一改。

学生从阅读的文本中直接提取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可复制的特征,或者有值得迁移借鉴的写作要素、构段技法。教师引领学生逐步解析,凸显段落特征,进行仿写训练,进一步落实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总之,我们只有依据课标的学段要求和教材特点,全面系统细化习作教学内容,扎扎实实做好习作教学训练点,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牙齿有时会咬伤舌头

眼睫毛偶尔刺进眼睛

我们存在互相伤害的可能

却无法将彼此舍弃

——蔡仁伟《家人》

猜你喜欢

构段段落习作
趣味•读写练 答案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短文篇】
心理小测试
浅谈小学生依托教材仿写的有效策略
课堂练笔,帮助学生过好语言表达关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
夏天,爱情的第四段落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