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随笔训练,提升作文水平

2022-08-25江苏省盐城市明达初级中学刘琰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7期
关键词:文竹感官景物

江苏省盐城市明达初级中学 刘琰

随笔是一种很好的作文训练方式。随笔通常在写作内容、写作要求及写作方向上都没有太多限制,有充足的表达和发挥空间,能让写作训练更加自由。可以在平时多开展随笔练习,将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无论是美丽的风景,还是有趣的故事都可入文,只要勤于动笔,不仅能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提升语言表达和行文构思能力,促进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结合自然景观开展随笔练习

随笔训练可以有多种形式,写作内容也没有固定要求。可以先基于随笔训练锻炼描写景物的能力。写景对很多同学来说是难点,景物的描写需要用到特定的写作方法,对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很多同学在写景时不知道如何安排文章结构,找不到合适的观察角度,也不能利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景物。写一篇完整的写景文章对同学们来说是挑战,所以可以从写一个段落或者几个段落开始,力争让篇幅更紧凑,重点更突出,从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写作能力。在具体的随笔写景训练中,要明确写作内容,即写什么景物。确定后,先要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致深入地观察,掌握基本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技巧,这样才能充分把握景物特点,为后续的作文训练找到充裕的素材,奠定良好的写作基础。

比如,春天到了,各种花儿次第开放,十分美丽。可以“春”为题目进行随笔训练。考虑到“春”是个较大的主题,为了让作文内容更加集中,要基于这个主题选定具体的写作视角。比如,有同学留意到春天月季花开得很美,于是写出了下面的文字:

月季的花期将近半年,从五月到十月,月月都在开放。

瞧!它已有半人高了,每一朵月季都怒放着,开得那么旺盛。一根茎上最多有四五朵花,她们抱在一起,抱得那么紧,像一小束花。摸摸它的茎,好刺手!一个个尖锐的刺是月季的武器,像是在告诉我“不要破坏美丽”!一阵风吹来,香气扑鼻,这香气是清新而又朴素的。

这是一段生动形象的景物描写,不仅观察细致入微,还融入了自己的感想。同学们如果能遵循这种思路进行随笔练习,语言表达上就会更加娴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构思能力也会更强,作文质量也会大幅度提升。

二、结合特定场景开展随笔练习

随笔训练还能提升叙事能力。可以根据特定场景开展随笔练习,观察所给定的场景,将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在初中阶段的写作训练中,提升观察与感受力极为重要。因为这首先是获取作文素材的来源,同时也是大家行文构思的基础。可以按照给定的场景,或者自己设定一个相应的写作要点,完成随笔训练。运用这种灵活有趣的练笔方式,可以让思维得到发散,锻炼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比如,可以闭上眼睛在教室里“走”一圈,走完,用一两段话将“看”到,或者感受到、体会到的内容写下来。一开始,同学们只“看”到教室里的少数物品,随着思路的逐渐拓展,“看”到的物品越来越多。通过梳理随笔可以看出,有些同学的表达条理清晰,有些同学的表达则比较混乱;有些同学表达时特别注意语气语调变化,还有些同学会辅之以肢体语言。可见,在作文中除了写实际看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以及感受到的。这样作文内容才会更丰富,作文会有更强的可读性。

三、调动多元感官开展随笔练习

很多同学的作文之所以读起来乏味,原因在于不懂得调动多种感官。就像上文提到的,大部分同学在作文中倾向于写看到的,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内容了。如果仅从这点出发,文章的内容就会匮乏,层次也不够分明。要善于在作文中调动多元感官,多看、多听、多触摸,多观察、多体会与多感受。只有调动多种感官,才能发现不同的作文角度。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会更加丰富多彩,读起来也更有感染力。

可以在课下开展各种调动感官的活动,然后完成相应的随笔训练。比如,可以尝试下面的活动:

环节一:观察手中的叶子,把看到的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环节二: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样子,用耳朵听声音,用手指摸质感,用鼻子闻味道。

环节三:再次描写。

在第一个环节,只能看到叶子的颜色、形态等,从最粗浅的层面描绘叶子。但是,经历了第二个环节,同学们会调用多种感官观察叶子,获得的信息和感受会更多,自然能写出不一样的随笔。

下面是一位同学完成环节二写的随笔:

躺在我手心的是一片枯萎了的叶子,颜色就像牛皮纸,皱皱巴巴的。它的样子像手掌。我轻轻搓着它,它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又回到了树梢,被风吹过。

这明显是透过多种感官观察这片树叶后产生的感想,这样的文字格外有感染力。同学们可以多尝试这种活动,透过这类随笔训练挖掘潜能,提升写作能力。

四、透过佳作批注开展随笔练习

想借助随笔训练提升写作能力,要养成好的训练习惯。除了要多开展各种形式的随笔训练外,也要将阅读和随笔结合。比如,在读到优质的作文内容时,可以随笔的形式批注。批注内容可以是自己对某些语句或语段的想法,也可以是读后的感受。当然,批注中也可以写下不太理解的内容,或者是对文章的不同见解等。养成做批注的习惯,可以对读过的作品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练笔方式,也能提升阅读能力,让同学们从阅读中学习更多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并丰富素材积累。

比如,贾平凹的《文竹》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值得精读:离开“我”的文竹,到这闹闹嚷嚷的城市里采购,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光景了。一个月里,时间的脚步这般踟蹰,竟裹得“我”走不脱这个城市,夜里都梦着回去,见到了“我”的文竹。首段即可读出作者对文竹的喜爱思念之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用拟人手法,足见作者不喜此地喧闹的生活,怀念故地,思念文竹。再读,发觉“裹”字用得妙,将被束缚不得脱身之状生动传神地再现出来,因为走不脱,所以更加思念文竹。同学们可以遵循这一思路,完成全篇文章的阅读,每读完一段,就以批注的形式总结一下,简单表达自己的感受。这种借助批注开展的随笔练习,是一种新的读写结合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写作能力,也有助于提升综合学科素养。

在初中作文训练中,同学们要善于利用随笔训练提升综合能力。随笔练习有多种形式,对写作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同学们要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无论是写景类的随笔训练,还是记叙类的随笔练习,或者是批注形式的随笔练习,都能让人收获颇丰。

猜你喜欢

文竹感官景物
文竹
四时景物皆成趣
写写冬天的景物
文竹
文竹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美丽的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