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特色场景,融乡情野趣

2022-08-25江苏曹津源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2年7期
关键词:野趣朴素白鹭

江苏 曹津源

美文引路

邂逅童年时的风景

陈永平

在这个春天,在一个午后,在距我故乡20公里外的村庄,我邂逅了童年时的风景。这个村子叫洋汊村,地处高邮,紧靠宝应、兴化。这里的许多村镇名字含水,临泽、川青……典型的里下河水乡,与我的故乡契合。

机会是另一城市的友人创造的,他们与洋汊村的朋友相约远足,邀我同行。

我们乘船。船是老式机帆船,这种船在水乡仍受欢迎,既运货载人,又可提水灌溉。船速很快,转眼间,村庄已退后隐没了。

这是一个水的迷宫,以大小河道为经络交织成的迷宫。河岸上,麦子青着;油菜脱去黄的花衣,也青着,籽粒饱满,相互支撑,密密匝匝;豌豆苗长在岸边,蓬蓬勃勃的,分明看到小拇指粗细的荚;麦田的更深处是鱼塘,动辄数十亩、上百亩。

许是机帆船的噪动惊扰了鱼类,在船的两侧,波浪起处,不时有鱼跃出水面。我们紧张而兴奋地张望,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咻”的一下,一条鱼蹦进了船舱!村里朋友想更热闹些,站在船头,两边儿使劲,船边波浪更大,更多的鱼跃出水面,触手可及。

远远的,有两只白鹭觅食。白鹭的羽纯白,辫子样的长翎,细长的腿,在水中漫步,从容而优雅。待我们接近,它们轻展双翼,与我们作同向飞行,飞到更远处降落、等候,再起飞。如此反复,似在引路。

蝴蝶从河的右岸飘来。蝴蝶有自己的路线,不惧与我们在河中心相遇,经过时,它扇了一位女士的睫毛,按既定路线飘向左岸。左岸另有两只蝴蝶在豌豆丛中翻飞,它与它俩稍作纠缠,似乎在做礼节性的拜访,很快飘走了。

河面忽然变得很开阔。白鹭将我们引领到此,轻盈地一旋,离开了。天空中横着一根缆线,被灰椋鸟整个占据;上百只灰椋鸟,无一例外面向船的方向,与我们对视。船的左前方错落地覆着野荷,荷叶尚未长成,仅是一个一个的小圆。在野荷一侧,泊着一条水泥船,船坏了,船主往船舱里挑进河泥,栽上慈姑;慈姑的叶子已高出船舷,叶片翠绿油亮。

我们登岸,沿一条土路踏青。路两侧是高高的白杨,一阵风过,沙拉拉拉拉。白杨林下,苜蓿、蒲公英、兔子苗、鹅儿菜都有自己一席之地。前头的友人突然停下来,指着坡面讨论。我趋前一看,是草莓,野草莓!起先看到的是两三棵,往前几步,林下的大片土地都被草莓的叶子覆盖了,颗颗草莓都泛着鲜艳的红。村里朋友告知,野草莓不是吃的。谁说草莓一定要食用呢?它就是来装点乡村的美景的。

这是一场朴素的美的邂逅,它唤起我有关童年的回忆。乡间有美,这种美没法子包装,需要我们去发现。这里没有喧嚣,却生机盎然。

(选自《扬子晚报》)

技法鉴赏

这是一幅水乡野景图,清丽朴素,野趣扑面;这是一个坚守农耕文明、与喧嚣拥堵的钢筋水泥“围城”迥异的世界,让人回归从容,气定神闲。怎样描写久违了的朴素美场面呢?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贯串一条线索。文章以“船行”为线索,以“移步(船)换景”构架游程,描写时又运用“岸景与河景相结合”的方法展开,严谨中见灵活。作者仿佛领着读者一起看岸上豌豆白杨、水中野荷慈姑;赏远方白鹭漫步,近处鱼跃水面。由于线索清晰,众多美点有序展开,绘就了一幅布局合理的画卷。

二、选取特色场景。例如不写被文人写过无数次的菜花黄,而是将目光落在那“脱去黄的花衣”的油菜的果实——“籽粒饱满,相互支撑,密密匝匝”,这凸显的是一种难得一见的活力美;那“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咻’的一下” 蹦进船舱的鱼,谁见了都会觉得惊喜新鲜;还有“叶片翠绿油亮”的慈姑,居然在报废的水泥船里自由自在地生长,让人眼睛一亮;至于“上百只灰椋鸟”满满地占据天空中横着的一根缆线,还与你对视,使连麻雀都很少见到的“围城”中人叹为奇观;至于农民朋友两边使劲晃船使鱼“跃出水面,触手可及”的场面,更是动感十足。

三、融入乡情野趣。作者笔下的景物,多次被赋予人的动作、情意,乡野趣味洋溢。你看,白鹭一回回起飞、降落、等候,那是在为旅者“引路”呢,多可爱,多温馨!那“扇了一位女士的睫毛”的蝴蝶,不见“暴力”却见温柔、调皮,它还与同类“纠缠”,做一回“礼节性的拜访”后才“飘”走,轻盈自在,野趣十足,简直是水乡文化的“代言人”!

四、提炼审美感悟。审美感悟往往是场面描写的亮点。作者的审美感悟是由“泛着鲜艳的红”的大片野草莓引发的:朴素的美不需要刻意的包装,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朴素的美远离喧嚣张扬,有着只属于自身的“生机盎然”;当喧闹浮躁侵蚀、破坏了朴素,人们忧虑:今后,我们还能“邂逅童年时的风景”,走进乡野朴素美的画卷吗?怎样才能走出一条推进城镇化与保护农耕文明相结合的新路?

我仿我秀

回眸那年夏天

陈华莹

大片大片的麦田,湛蓝湛蓝的天空,洁白洁白的云朵。(开篇用排比句描写,凸显夏景特色)收麦季节,我们和大人们一起行走,分享喜悦和欢乐……(点出线索“喜悦与欢乐”。)

当晴朗的天幕又一次被金色的麦田托起,(“托”字用得妙)农忙的味道早已蔓延到家家户户。当大人们拎着镰刀下田收割时,我们也兴奋得没等太阳晒到被窝就早早起来了。走到田埂上,正好遇上同样跳着过来的伙伴们。大人们挥动着镰刀,一行行地往前割,我们便在田埂上追逐,笑声在田野中穿来穿去。(照应“欢乐”)田埂上的小草一簇簇的,绿叶一片挨着一片,见到我们,羞答答地缩在岸边,好像站错了地方的孩子,可玩疯了的我们谁也不去理会。(运用拟人法描写特色场景,有野趣)割累了的大人们时常站直了腰,歇一歇,看到旁边嬉闹的我们,微微一笑,继续弯腰挥镰……(特色场景二,照应“喜悦”。)

快到中午了,太阳越来越兴奋,我们只好躲在家里,挺懂事似的倒上满满一大杯热茶,跑到外面墙角边摘几片说不出名字的香草叶子,洗洗干净,放到杯里,看着翠绿翠绿的香叶,闻着淡淡的香气,想象着大人们等会儿“抢茶”喝的情景……(特色场景三,符合儿童心理)我小嘴一咧,又蹦蹦跳跳地跑到厨房,蹲在灶旁,看着爷爷把稻草一把接一把地送进灶膛,想着过一会儿桌上有几样自己最爱吃的菜,忍着馋偷偷地笑……饭好了,我蹦蹦跳跳地跑着跳着到田头,扯着嗓子喊“饭好啦——”(特色场景四,照应“喜悦和欢乐”)于是,挥舞的镰刀终于可以歇一会儿了……

我吃完午饭,睡完午觉,太阳开始西斜。揉着惺忪的睡眼,欢快的身影又一次开始了穿梭,田埂上的笑声拉着将要逝去的阳光从叶缝中钻出来,闪耀着流动的质感……我们依旧跟着镰刀的节拍,在田间无忧无虑地跑着、跳着、笑着、玩着。挂在火红的天空中的夕阳,笑看着我们,深深醉去……(特色场景五——景物特,动作特,心情特,野趣十足。)

可是,夕阳总会落下,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总会长大。如今上了中学的我,每到夏天,依旧会仰着脸,望着天空,痴痴地幻想明天的天空还像一块刚染的布,蓝底,带着些许白云的花纹,而我依旧会无忧无虑地在麦田中尽情地跑着、跳着、笑着。(物着我意,情景交融。)

麦田托起的蓝天真美,儿童世界的真诚真美,自由蹦跳的姿态真美,发自内心的笑容真美……所以,我会一直回眸那年夏天。(点题,提炼审美感悟。)

点评

作者以“丰收的喜悦与欢乐”为线索,将夏收特有的景色、无忧无虑的孩童和辛勤劳作的大人融为一体,描画出一幅幅充满乡情野趣的特色场面。文章虽然更多地是从“我”的角度落笔,生动地表现农村孩子活泼天真、淳朴可爱的性格,但“割累了的大人们”的“微笑”、爷爷准备饭菜和“我”准备茶水、“扯着嗓子”呼喊吃饭的叫声,又将“我”和大人们连在一起。结尾四个“真美”提炼审美感悟,升华主旨。

猜你喜欢

野趣朴素白鹭
长城野趣
隔离朴素
夏日荷景
白鹭于飞
白鹭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咏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