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临时采样点感染防控的实践探索

2022-08-25周玲肖夕凤通信作者韩雪骆小凤吴晨雨

医疗装备 2022年15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核酸我院

周玲,肖夕凤(通信作者),韩雪,骆小凤,吴晨雨

扬州市妇幼保健院 1 妇科,2 护理部,3 重症监护室,4 骨科 (江苏扬州 225002)

自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但由于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的复杂形势[1],国内境外疫情输入风险持续增加,目前已发生多起因口岸出现疏忽后导致的局部地区疫情暴发,进而严重威胁全国人民的健康。为尽快排查、诊断和监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核酸检测成为疫情防控过程中精准、有效的手段[2]。而大规模核酸检测作为从普通人群中筛查出高危人群的重要方法,已相继在全国各地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4]。

大规模核酸检测前的集中采样工作因涉及管理部门多、筹备时间短、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参差不齐、采样点环境差异大等,给感染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2021年7月28日,扬州市受邻近城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波及,疫情迅速发展。在国家、省、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指挥组的领导下,我院核酸采样队积极探索科学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保证我院前期负责的13个临时采样点及后期因临时接管而产生的58个临时采样点感染防控工作有序进行,实现了团队“零感染”的目标,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

我院核酸采样队与各管理部门积极协调,迅速建立1支以“医疗”为主体的感染防控三级管理组织体系,负责临时采样点的各项工作。 一级组织架构,由国家、省和市医疗专家组成决策督查组,负责全市临时采集点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决策和督查;二级组织架构,由医疗队领队、社区负责人共同组成感控管理组,负责制定及完善采样点感染防控制度及流程,具体落实相关文件等;三级组织架构,由采样点医疗组长、感控专员组成感控行动组,负责感染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及改进等。

2 制定并完善制度流程

根据国家感染防控和核酸检测相关指南及标准[5-8],制定并完善一系列符合本地实情的制度与流程,保证感染防控工作有效执行。实践过程中针对非医务工作人员短期内对分区理解不深刻,感控管理组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控技术指南中医务人员防护用品选用表[6],按不同岗位制定了《临时采样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选择表》(表1)。指南中的个人防护用品类别表适用于有感控经验的医务人员,而表1与其不冲突,可作为其补充,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以岗位代替区域,方便非医务工作人员快速查找并选择合适防护用品。此外,针对采样管破损等情况制定了《采样管溅散、破损处理流程》,为发生突发事件提供应对策略。

表1 临时采样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选择表

3 针对性培训及多模式考核

面对以“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工作人员,改变同质化培训方式,各有侧重地进行培训,先对采样点工作人员结构、数量等进行摸底,确保全员覆盖;然后拟定各岗位人员培训计划,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培训方式以线上、线下双轨模式同时进行。医务人员以线上培训为主,非医务人员与医务人员“结对帮扶”培训,以线下面对面指导为主。

考核模式多样化,线上培训后需及时完成考核试题;线下培训后,由感控管理组现场考核;不合格者需再培训再考核直至合格。同时,决策督查组及感控管理组对采样点感控工作实行动态、随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整改,形成闭环管理,保证工作安全开展。

4 重新定义不同区域

临时核酸采样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战役”,很多非医务工作人员对感染防控的三区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刻,为保证所有人感染防控意识在思想上达到统一高度,使感染防控意识深入人心,我们使用“绿色区域—黄色区域—红色区域”的标识来代替原来的清洁区(休息区、物资存储区)、潜在污染区(穿戴防护用品区、等待区)和污染区(采样区、临时隔离区、脱卸防护用品区、医疗废物暂存处),且各标识颜色醒目、简单易懂。

5 全面把控采样工作

5.1 合理优化采样环境

大规模核酸采样需在较短时间内部署到位,且需据被检测者分布情况灵活安排,因此采样点多在现有物理条件下改建而成,而非固定医疗定点单位。实践中存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未设置独立休息区,采样台面不平整甚至有破损裂纹,采样台面上物品众多,缺少专用医疗垃圾桶,脱卸防护用品区位于露天场所、四周无遮挡,医疗废物无固定暂存处等问题,均易发生交叉感染。因此,基于以上问题,参照重新定义的区域合理优化采样环境,具体如下。

5.1.1 绿色区域

休息区分医务人员和非医务人员休息区,不同区域有独立空间,互不相通,内配休息设施、洗手池等。

物资存储区存放防护用品及采样用品等。

5.1.2 黄色区域

穿戴防护用品区张贴穿防护用品流程图,配备适量防护用品,穿衣镜、快速手消毒剂及生活垃圾桶、专用医疗垃圾桶各1个。

等待区设隔离通道,地面标识醒目,保证被检测者排队时四周至少1 m 间距,必要时用栏杆阻隔;同时设立绿色通道,保证老弱病残孕等人员快速检测,减少聚集引起的感染风险。

5.1.3 红色区域

采样区配备帐篷、空调、表面平整宽敞且无破损裂纹的采样台、75%乙醇消毒湿巾、快速手消毒剂等,同时选择高度适宜的椅子,使被检者高度低于采样人员,以保证工作人员安全与节力。

临时隔离区单独设置,与其他区域有物理隔断,用于隔离疑似人员或高危人群。

脱卸防护用品区分为一脱区和二脱区,均单独设置,远离清洁区。一脱区张贴脱防护用品流程图,配穿衣镜、快速手消毒剂、专用医疗垃圾桶等;二脱区配快速手消毒剂、外科口罩、生活垃圾桶及专用医疗垃圾桶各1个。

医疗废物暂存处独立密闭;外有明显标志,必要时上锁管理。

5.2 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空气、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规定[7]执行。采样区台面建议使用含75%乙醇的一次性消毒湿巾擦拭,方便快捷。

5.3 人员卫生行为的规范

李六亿和吴安华[9]曾提出在感染防控隔离工作中,行为隔离比物理隔离更为重要。同样,在大规模核酸采样过程中,工作人员和普通人群的行为隔离也至关重要。

5.3.1 工作人员卫生行为的规范

由感控管理组负责监督、指导工作人员的卫生行为习惯,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各项措施。

休息时,所有人员需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指定区域休息,不随意走动,不聚集;就餐时分批次分散进餐,保持1.5 m 以上距离[10]。防护用品未完全脱卸前禁止进入清洁区;穿戴防护用品时,由专人监督及协助,禁止佩戴戒指、手表等,避免防护过度或防护不足;进入采样区前再次检查确认防护用品完整性,避免发生暴露。

采样时,采样台上物品放置避免过多,方便清洁消毒。按标准方法[7]采样,正确无误,另需注意以下要点:(1)选择合适手套,避免过大后误入被检者口腔造成交叉感染;(2)持拭子柄时只能持尾部,以免伸入口腔的柄部被污染;(3)折断拭子时,禁用大拇指折断,应使用试管盖内侧面折断拭子;(4)使用手背按压快速手消毒剂,此方法受污染概率小[11];(5)混采试管封口后,桌面消毒后再继续采样;(6)条件许可时每采样5人左右更换1次手套[12]。

5.3.2 公众卫生行为的规范

公众卫生行为习惯受年龄、教育水平、家庭状况等因素影响个体差异大。采样前,社区工作人员采用前馈控制法,以社区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推送感染防控知识,提前告知公众核酸采样时需遵守的规范,可有效降低聚集性感染风险。

5.4 人员健康状况的监测

感控管理组制定每日感染防控行为调查表,使用微信推送至工作群,工作人员每日如实填写。所有人员进入采样点前均确保体温、健康码、行程码正常,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十大症状,异常时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5.5 医疗废物的处理

医疗废物的处理参照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规定[13]严格执行,使用专用医疗垃圾桶配备双层黄色垃圾袋盛放垃圾,医疗废物转运后及时对暂存处进行消毒。

5.6 采样策略的实施

为避免因检测结果阳性后隔离人群的扩大而引起后续交叉感染,规定如下:同一社区先采绿码人员后采黄码人员,条件允许可分区域采样;混采时,一家人的采样标本尽量放在同一根试管内;工作人员最后进行核酸采样,相同岗位人员的采样标本尽量放在同一根试管内。

6 小结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变异株Delta 传染性更强[14],在核酸采样过程中,稍有不慎便会引起交叉感染。因此,感染防控成为我院核酸采样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为期37 d 的时间内,我院核酸采样队共完成24次采样任务,且所负责的采样点均未发生人员感染;同时,隔离休整期内121名成员完成7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我院负责的临时采样点圆满完成任务,同时实现全员无感染,证明我们的感染防控经验科学且有效。但我国不同城市的经济不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也不同,本研究总结的经验是否具有普适性有待进一步探讨,仅供同行参考,希望对今后的核酸采样感染防控工作有所启示。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核酸我院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全员核酸
我院5项科技成果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我院老年患者多重用药情况调查
第一次做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
我国合格劳动防护用品路线图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