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与传统动态心电图在居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监测效果

2022-08-25郭光耀张郁澜通信作者张志国徐婧婧余媛媛欧丽敏

医疗装备 2022年15期
关键词:导联监测仪心电

郭光耀,张郁澜(通信作者),张志国,徐婧婧,余媛媛,欧丽敏

福州市第七医院 1 家庭病床科,2 科教科,3 心电图室 (福建福州 350001)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病已经成为当前中老年人群的常见死亡原因。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具有无规律性及突发性,使得部分院外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1]。既往临床工作中所使用的传统24 h 动态心电图监测方法仅能够观察并记录患者24 h 的心电图变化,存在信息滞后及诊断准确度低等诸多问题,可能会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2]。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方法,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人体生理参数及诊疗技术等,可实现对居家患者的心电监护,并能够提高偶发、间歇性发作或者持续时间较短的心律失常的诊断准确度[3]。现就我院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与传统动态心电图在居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监测效果进行比较,旨在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合理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我院接诊的100例居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60~93岁,平均(68.51±1.13)岁;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Ⅰ级1 4 例,Ⅱ级1 2 例,Ⅲ级1 3 例,Ⅳ级1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60~81岁,平均(68.29±1.20)岁;NYHA分级,Ⅰ级12例,Ⅱ级15例,Ⅲ级13例,Ⅳ级1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及NYHA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试验组给予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索思(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监测24 h,具体方法为:利用心电记录仪[索思(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TER010]与心电传感器[索思(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tes031]完成心电监护,将一片“创口贴”式电极贴在患者的左前胸壁上,通过医师工作站记录患者佩戴期间的心电活动,若出现异常的心电活动,医师工作站则报警提示。

对照组给予传统动态心电图监测24 h,具体方法为:将电极片贴在患者胸前并固定,之后利用导线将电极片与小型心电图记录器(北京世纪今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MIC-12H-3S)连接,以此实现24 h 动态监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心率、检查时限、各导联振幅及监测结果。(1)检查时限包括P 波时限、PR 间期、QRS 时限、T 波时限、QT 间期。(2)各导联振幅包括V2、V3、V5及Ⅰ导联的P 波振幅、QRS 振幅、R-(Q+S)及T 波振幅。(3)监测结果包括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ST-T 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心率及检查时限比较

两组心率、P 波时限、PR 间期、QRS 时限、T 波时限、QT 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率及检查时限比较(±s)

表1 两组心率及检查时限比较(±s)

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 P 波时限(s) PR 间期(s)对照组 50 75.12±12.54 0.10±0.00 0.16±0.02试验组 50 75.20±11.69 0.10±0.00 0.16±0.03 t 0.051 0.000 0.000 P 0.959 1.000 1.000组别 例数 QRS 时限(s) T 波时限(s) QT 间期(s)对照组 50 0.10±0.00 0.21±0.03 0.37±0.03试验组 50 0.10±0.00 0.21±0.04 0.37±0.04 t 0.000 0.000 0.000 P 1.000 1.000 1.000

2.2 两组各导联振幅比较

两组V2、V3、V5及Ⅰ导联的P 波振幅、QRS 振幅、R-(Q+S)及T 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导联振幅比较(mV,±s)

表2 两组各导联振幅比较(mV,±s)

组别 例数 V2 导联P 波振幅 QRS 振幅 R-(Q+S) T 波振幅对照组 50 0.10±0.04 1.64±0.72 -0.56±1.13 0.36±0.35试验组 50 0.10±0.04 1.71±0.75 -0.55±1.08 0.37±0.34 t 0.000 0.738 0.070 0.000 P 1.000 0.462 0.944 1.000组别 例数 V3 导联P 波振幅 QRS 振幅 R-(Q+S) T 波振幅对照组 50 0.14±0.04 2.14±0.89 0.66±1.25 0.38±0.42试验组 50 0.13±0.05 2.25±0.92 0.64±1.08 0.39±0.29 t 1.711 0.941 0.133 0.215 P 0.089 0.348 0.895 0.830组别 例数 V5 导联P 波振幅 QRS 振幅 R-(Q+S) T 波振幅对照组 50 0.10±0.04 1.65±0.81 1.46±0.88 0.31±0.35试验组 50 0.10±0.03 1.64±0.82 1.48±0.91 0.32±0.37 t 0.000 0.095 0.173 0.215 P 1.000 0.924 0.863 0.83组别 例数 Ⅰ导联P 波振幅 QRS 振幅 R-(Q+S) T 波振幅对照组 50 0.08±0.03 0.76±0.26 0.46±0.51 0.11±0.12试验组 50 0.08±0.02 0.78±0.23 0.48±0.52 0.13±0.10 t 0.000 0.631 0.310 1.403 P 1.000 0.529 0.764 0.162

2.3 两组监测结果比较

试验组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及ST-T改变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频发房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房颤动、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监测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采用可靠有效的方法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早期有效的诊断至关重要。不过既往临床工作中所实施的传统动态心电图存在一定的劣势,例如监测仪器的佩戴较为烦琐、患者体位需要固定、影响睡眠等[4]。而目前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及应用,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这种新型的监测方法通过实现心电数据与远端服务器之间的高效衔接,充分显示了医患之间的数据交流互动,保证了被监护者即使处于社区或者家庭等环境中也能够获得随时随地的心电监测[5]。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使临床医师能够通过医师工作站对患者的各项心电指标进行实时监测,清楚直接地观察到每例患者的心电活动,并能够对其波形进行科学分析,同时还可对一些发作频率较低的心律失常进行早期监测及记录,由此完成对患者身体状态的评估、分析、诊断、预警等一系列的处理[6-7]。另外,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还可自动对患者心电信息进行分析,自动识别并处理所接收到的异常心电图,并将心电数据发送到检测中心,一旦后台的医务人员接收到异常报警,则可第一时间对心电异常患者进行处理,由此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8-9]。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心率、P 波时限、PR间期、QRS 时限、T 波时限、QT 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2、V3、V5及Ⅰ导联的P 波振幅、QRS 振幅、R-(Q+S)及T 波振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与传统动态心电图比较,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的应用在检出心律失常上具有较高的符合率[10-11]。同时,试验组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及ST-T 改变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能够对一些偶发、间歇性发作或者持续时间较短的心律失常发挥较高的诊断准确度,与既往研究报道[12-13]基本一致。不过,由于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在当前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刚起步,其应用精确性仍然值得分析及研究,且心电信号本身是心脏电活动在体表的综合性反映,存在较高的人体阻抗,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14-15]。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内在及外在因素对监测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加强对心电信号的预处理技术,以获得更好的心电监护准确率。

综上所述,与传统动态心电图比较,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对心电信号的记录较为准确,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够较好地检测出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及ST-T 改变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未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以更好地对穿戴式远程实时心电监测仪的应用优势进行科学评价。

猜你喜欢

导联监测仪心电
基于融合模糊聚类算法的异常心电多频段弱信号快速捕捉方法
自我血糖监测仪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分析
秦山30万机组01#厂房辐射监测系统应用及可行性改进
卡片式智能心电采集仪
18导联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研究
基于ZigBee技术的健康监测仪嵌入式设计
“声名大噪”的跑步神器?
多类运动想象脑—机接口导联选择方法
15导联心电图与18导联心电图对临床诊疗价值的比较分析
2016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隆重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