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摇摇晃晃的人间》看纪录片的跨文化对话

2022-08-25

今传媒 2022年8期
关键词:余秀华人间纪录片

周 倩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6)

一、对话语言:诗意气质的视听表达

对话语言是沟通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视听表达方式,在 《摇摇晃晃的人间》中,因余秀华女诗人和农民的双重身份,使得影片本身也带有诗情画意,通过镜头来展现对话语言的潜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角度的影像纪实语言

影像纪实语言作为纪录片叙事的独特语言,是纪实影像的叙事模式和表意体系。《摇摇晃晃的人间》中,范俭导演从余秀华家乡的麦田开始拍摄,他用长镜头拍摄主人公在麦浪中独自蹒跚前行,金色的麦浪填满了整个画面,画外音则是她吟唱诗歌。这样的长镜头营造出一种真实的“在场感”,使得画面空间好像被压缩了一样,让观众觉得田埂彷佛没有了终点。摇摇晃晃的余秀华暗喻了现实的残酷,展现出一种诗性的情感表达,画面突出的张力也呼应了余秀华诗歌所展现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这个长镜头犹如一个默默的观察者,记录着余秀华摇摇晃晃而又娇小的身影,通过建构起人物与环境的关系,阐释了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次关系,从而将余秀华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苦闷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 《摇摇晃晃的人间》中,另外一种诗意语言是景深镜头的运用。影片运用了大量的景深镜头,客观地呈现余秀华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傍晚乡村田园间、一望无垠金黄的麦田、静谧却长满杂草的小溪、沙沙作响的白桦林等,这些镜头的画是余秀华土生土长的家乡,更是她创作灵感的来源,展现了主人公的生活场景。这与余秀华成名后来到城市宣传的场景相呼应,繁华喧嚣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车辆人群与横店村原始质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形成了对比。

(二)隐喻象征的穿插叙事

《摇摇晃晃的人间》多次采用“隐喻蒙太奇”的穿插叙事方式,运用两幅画面做比较分析产生新的内涵,间接地体现了创作者的意图与思想。影片中,“鱼”这一意象共出现了三次,正好呼应了余秀华的三种人生境遇。第一次是“荷叶鱼”。一条小鱼被困在荷叶中间的一池水里,活动范围有限,无法自由游动,孤零零地生存着,这与余秀华和尹世平二人已无夫妻之情,但不得不继续维持着这段婚姻相呼应,巧妙地向观众展示了余秀华的情感状况。在余秀华和尹世平快要离婚时,网中的鱼不停地滚动着,一条缓缓地呼吸着,放弃了挣扎;另一条却始终跳跃着,苦苦地追寻着生存机会,这是“鱼”第二次出现,这与余秀华和她丈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隐喻着余秀华和尹世平二人的夫妻关系,为余秀华毅然提出离婚埋下伏笔。在余秀华和她的丈夫协议离婚之后,余秀华手里拿着鱼,准备宰杀,这是“鱼”的第三次出现。影片让观众明白了:余秀华又何尝不是一条“鱼”,现在的她却可以控制“鱼”的生死,她手里拿着的鱼最终被人们当作食物端上了饭桌,从而得以解脱。余秀华通过金钱换取了离婚的自由,虽然很多人觉得她是忘恩负义的人,但这却是余秀华第一次主宰自己的人生,因此她是快乐的、鲜活的。

(三)同期声的诗歌旁白

影像是人对视觉感知的物质再现,即“视听”是由画面和声音构成的。与表意类纪录片相比较,传统纪录片画面影像布局的美观性较弱,反而声音更加引人注目。《摇摇晃晃的人间》以主人公余秀华朗诵的诗歌作为影片旁白,面对人生,余秀华诵读“反正是绚烂,反正是到来,反正是背负慢慢凋残的孤独、耀眼的孤独、义无反顾的孤独”;面对父亲,余秀华诵读“深夜,看见父亲背着月亮吸烟,那个生长过万顷麦子的脊背越来越窄了。父亲啊,你的幸福是一层褐色的麦子皮,痛苦是纯白的麦子心”。影片通过同期声的诗意叙事,使意象与诗歌相融合,创造出真实鲜活并富有张力的对话语言。

二、对话内容:平凡人物引发情感共鸣

《摇摇晃晃的人间》的主人公余秀华天生就有脑瘫、口齿不清、四肢不协调等疾病,可想而知她的婚姻生活也备受精神折磨。对她来说,诗歌是她在这个摇摇晃晃的人间里全部的灵魂寄托,是她获得人生自由、实现人生价值必需的一根拐杖。随着她的诗歌在网络上走红,余秀华才真正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与婚姻。尽管与家人有过多次争吵,最终她依然坚持挣脱了无爱的婚姻,用金钱换取了自由,终于勇敢地为自己活了一次。

在西方纪录片中,我们也能够找到平凡人物与命运艰难斗争却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的纪录片,比如《寻找薇薇安·迈尔》。与余秀华不同,薇薇安是一名保姆身份掩盖下的摄影师,她冷静且机敏,有着不同寻常的行为艺术,既对生活充满无限热情,又仿佛与当下世界格格不入。通过比较分析两部作品,可以看到:两位女主人公命运相似,余秀华是才华卓越的农村女诗人;保姆薇薇安是成就卓越的天才摄影师。她们勤奋、淳朴、勇敢,以及对自由充满无限向往,体现了人类情感的互通。透过纪录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不断地反省自己,让视野超越狭隘的空间,在广阔的世界中发现和探索优秀的个体,从而走向更好。

三、对话方式:多重视角的复调叙事

对话方式是一种能够理解对话内容的叙事策略,对话现象是人际沟通交往中的必要过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首次提出了朴素对话理论,后来一些思想家的著作也对其进行了阐述。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真正地将对话方式上升到人文科学,他认为对话是人类思想的本质,更是人类自我存在的真实状态,人类存在的本质是通过“对话”进行沟通交流来理解对方。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是多种声音的融合,是一种对立和差异并存的对话风格。

在对话方式上,《摇摇晃晃的人间》通过多角度立体叙事,使每一个人都能够站在自己的视角上讲述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围绕同一个中心展开,形成独特的复调叙事结构。影片从余秀华的婚姻生活这条中心线展开,分别从余秀华家人、丈夫的视角对其婚姻阐述了不同的看法,最终余秀华写诗成名,用金钱结束了这段无爱的婚姻,重获自由。

在叙述视角的选择上,《摇摇晃晃的人间》采用了内外视角相结合的方式。内视角由余秀华、其丈夫和母亲的采访叙述完成。余秀华的丈夫尹世平在她的眼中就是个老无赖,拖垮着她的精神生活而不离婚;当导演采访到尹世平时,他对自己的婚姻生活也是万般无奈,她觉得余秀华不解风情。因此,当他在北京打工时,他习惯于偶尔给余秀华打个电话,却从来不给余秀华发短信。然而,主人公余秀华是通过文字来寄托情感的,也是文字让她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灵魂归宿的,这些细节在他们之间形成了精神上的隔阂,最终导致了沟通的障碍。

外视角主要是围绕着余秀华成名后想要摆脱无爱婚姻这一线索展开的。在这一过程中,余秀华走出横店村,来到大都市进行新书签售、粉丝见面、录制节目;而已经成名的她回到家后依旧会洗衣煮饭、干农活等。对生活的客观拍摄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塑造了一位历经磨难后仍真诚勇敢、机敏乐观的女诗人形象。内外视角的结合构成了纪录片基本的叙事模式,既考虑到内视角下的个人情感体验,又兼顾到外视角下的客观叙事。

我国传统纪录片较多采用直接电影创作的方法,在拍摄对象时,要做到不干预、不介入,力争做客观记录的纪录片。直接电影创作在同一文化内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但是对跨国度、跨地区、跨文化的观众来说,是较难理解的。影片巧妙地运用多视角的叙事结构,既保证了作品的客观真实感和生动性,又能使跨地区、跨文化的观众更有效地感知纪录片的真实内容,从而对人物命运产生共鸣。

四、结 语

在信息全球化时代下,纪录片这种跨文化、跨时空的现代传播方式,日益成为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有效载体。《摇摇晃晃的人间》从对话的角度,营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可以相互交流的对话平台,使观众能够深入地理解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亦能从主人公或主要事件中产生共鸣,领悟到影片所要传达的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在一部纪录片进行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观众的接受和认可,它就是一部成功的纪录片。

猜你喜欢

余秀华人间纪录片
春暖人间
Rough Cut
The Poet on Earth
人间第一情
无耻当有种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余秀华的慢写作
当天使飞过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