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格化管理在急诊科医师中的应用价值

2022-08-24岳朋郑娟刘丽娜刘茂才

中国卫生产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评判急诊科网格化

岳朋,郑娟,刘丽娜,刘茂才

东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山东泰安 271500

急诊科作为医院窗口,是集院前院内急救、重症监护、危重患者抢救等为一体的临床二级学科,可为危重患者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1]。多数情况下,急诊医师均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有效信息,针对患者情况做出迅速判断,挽救患者生命,故此急诊科医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工作节奏较快[2]。 但在急诊科实际工作中,对很多患者情况危急之下实施的急救技能也存在诸多医疗风险,一旦使用不当,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后果。基于此,借助医师管理模式提高医师核心技能是避免医疗事故和风险的有效办法[3]。 传统管理模式为急诊科既往主要采用的管理措施,其主要管理途径为就医院和科室规章制度为依托,正常完成医师排班,能力提高方面也主要以单一讲解的传统培训方式为主,其虽可满足培训需求,但是直白简单的被动管理无法显著激发医师主观创造性和积极性,容易局限医师思维地发展[4]。而网格化管理模式是将管理人员和内容进行区分, 形成单元网格,对不同单元网格内人员展开层次分明、因人而异的管理措施,优势显著[5]。 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9 月东平县人民医院急诊科在职医师20 名, 探讨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急诊科在职医师20 名, 根据时间不同分为管理前(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和管理后(2020年9 月—2021 年9 月)。 年龄25~58 岁, 平均(36.82±4.68)岁;主任医师1 名、副主任医师4 名、主治医师10名、住院医师5 名;文化程度:研究生12 名,本科8 名。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①本院急诊科正式在职医师、 工作时间≥1 年者;②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积极服从管理和调配者;③身体状态良好。排除标准:①轮值、进修、实习生等;②日常工作出现医疗事故或工作懈怠者;③可预见性休假、出差、退休者。

1.3 方法

1.3.1 管理前 实施传统管理模式。 由管理者根据医师日常工作标准完成排班,对于医疗意外、医疗事故等均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处理执行,对于能力提升的培训主要采用常规培训模式,由带教老师对急诊科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如基本医疗技能、工作注意事项、查房等。

1.3.2 管理后 实施网格化管理模式。 管理流程如下:(1)网格分区。为提高急救效率和管理质量,管理者可将急诊科划分为以下几个专区,即抢救区、就诊区、输液区、病房区,并将医生分为4 个网格组,即抢救组、手术组、诊室组和病房组。 由管理者和主任医师结合医生年龄、资历等帮助医生划分网格组,同组内同职称医师轮换上班。(2)制订紧急预案。各组别制订的紧急预案应主要针对高发的紧急事件,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各种急性突发危重症;批量伤、多发伤等急性手术;经常出现的漏诊、误诊等疾病及高发医患纠纷的对应疾病等。(3)网格化培训。 ①基础培训:为提升年轻医师临床自觉性和主动性, 针对入职2 年内的医师每季度进行基础培训,如理论方面的医德医风、病历书写、医患沟通技巧等,实践能力的观察分析、风险评估、病例讨论等能力,基础性培训可采用线上培训的方法,管理者整理和总结如何对常见病预估和诊断方法等上传至微信群聊或综合工作平台,如心源性猝死、急性冠脉综合征、呼吸衰竭等应该注意的问题和风险级别对应的表现等。 ②急救技能培训;为提升医师的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四大穿刺等急救能力,由不同组内职称最高者完成实践模拟演练,并视频录制,而后进行情景模拟分享会,针对模拟情境中存在错误急救技能、不到位的急救技能和注意事项等再次完成重点讲解。(4)举办临床技能竞赛。主要竞赛类目分为理论型、实践型、思维型,竞赛采用进阶式,理论型竞赛通过后进入到实践型竞赛区,再度进入终极的思维型竞赛区, 理论型主要考点为基础理论知识和人文素质,实践型主要考点为主要急救技能的应用及步骤;思维型无对应固定考点,主要由管理者给予相关情境,考验医师的临床反应和思维缜密度等。

1.4 观察指标

急救技能: 采用本院自拟评分表评价医师急救技能,包括止血引流、心肺复苏、气道管理、胃肠减压、深静脉穿刺共5 个项目,单项评分20 分,分值越高代表医师急救技能越高。

综合能力: 采用本院自拟评分表评价医师综合能力,包括观察分析能力、诊断鉴别能力、风险评估能力、病例讨论能力及冷静应变能力共5 个项目, 单项评分10 分,分值越高代表医师综合能力越高。

评判性思维能力:参考临床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表[6],自拟本院医师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表,包括求知欲、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放思想、系统组织能力、认知成熟度、 评判思维自信共7 个维度, 每个维度10 个条目,每个条目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赋予1~6分,分值越高代表医师评判性思维能力越强。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管理前后医师急救技能评分比较

管理后医师止血引流、心肺复苏、气道管理、胃肠减压、穿刺技术等急救技能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管理前后医师急救技能评分比较[(),分]

表1 管理前后医师急救技能评分比较[(),分]

时间止血引流心肺复苏气道管理胃肠减压 穿刺技术管理前(n=20)管理后(n=20)t 值P 值13.21±2.09 15.73±2.75 3.263 0.002 13.56±2.64 15.98±2.31 3.085 0.004 13.79±2.65 15.81±2.67 2.401 0.021 12.87±2.45 14.77±2.36 2.498 0.017 13.53±2.72 15.63±2.75 2.482 0.020

2.2 管理前后医师综合能力评分比较

管理后医师观察分析、诊断鉴别、风险评估、病例讨论、冷静应变等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管理前后医师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管理前后医师综合能力评分比较[(),分]

时间观察分析诊断鉴别风险评估病例讨论 冷静应变管理前(n=20)管理后(n=20)t 值P 值5.33±1.34 7.14±1.28 4.368<0.001 5.62±1.65 7.33±1.71 3.218 0.003 5.98±1.54 7.64±1.28 3.774 0.001 5.16±1.59 7.58±1.73 4.606<0.001 5.39±1.63 7.69±1.72 4.341<0.001

2.3 管理前后医师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

管理后医师求知欲、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放思想、系统组织能力、认知成熟度、评判思维自信等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管理前后医师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3 管理前后医师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分]

时间管理前(n=20)管理后(n=20)t 值P 值求知欲42.26±5.16 46.32±5.47 2.415 0.021寻找真相44.21±5.32 48.37±5.09 2.572 0.016分析能力43.35±5.78 53.13±6.02 6.848<0.001开放思想45.69±5.19 53.87±5.74 7.617<0.001系统组织能力44.38±4.69 47.82±4.25 2.431 0.020认知成熟度 评判思维自信43.74±4.13 46.85±4.41 2.302 0.027 44.61±4.07 48.09±4.26 2.642 0.012

3 讨论

急诊科作为医院重点科室,具备多学科、多专业、患者集中、疾病类型丰富等特点,这也要求急诊科医师能够在繁重紧迫的工作中应用自身能力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救死扶伤,这也是急诊科医师要求远高于其他医学专业的主要原因之一[7]。 然而在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和社会舆论的引领下,使得急诊科医师实践、急救等核心能力的学习受到极大限制,尤其在关于有创操作等伴随一定风险的急救技能中,这使得急诊科医师能力的提高面临巨大挑战,而各种规范化培训便成为急诊科医师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8]。 传统管理作为既往急诊科主要应用的管理方式,其虽然可使急诊科日常工作有序进行,但是固定的规则和被动的管理方式使得急诊科医师能力提升并不突出,其中主要的短板有重视工作完成度,评价体系主要就学历、课题、职称等为前提,忽视医师发展潜力等[9]。而网格化管理模式主要对当下急诊科医师进行各个网格的划分,在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同时强化薄弱环节,管理模式由被动管理转变为主动管理[10]。

本文研究发现,管理后医师止血引流、心肺复苏、气道管理、胃肠减压、穿刺技术等急救技能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管理后医师观察分析、诊断鉴别、风险评估、病例讨论、 冷静应变等综合能力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管理后医师求知欲、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放思想、系统组织能力、认知成熟度、评判思维自信等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这是因为网格化管理针对所有医师各自特点将其分化为不同组别,实施针对性地管理和能力提升方式,区别于传统统一式的管理方式, 其中主要实施的管理路径为网格化分区-制订紧急预案-网格化培训-临床技能竞赛。网格化分区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将急诊科分化为不同病区对应不同组别[11]。 制订紧急预案可以提高临床医师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紧急状态下凭借预先设计的最优流程完成抢救等工作。 网格化培训则是借助临床医师分区,通过理论和实践培训的形式发挥出医院资源的辐射作用,各组别最高职称者能够有效掌握小组学员的实际能力,确保落实培训方案,同时实现各组别之间的资源共享,促进更加优质的能力格局提升[12-13]。而开展临床竞赛的目的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所有竞赛技能均来源于临床,但作为医疗工作者均不可满足于当下,故此借助竞赛激发医师的评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为医疗事业培养人才[14-15]。

综上所述,急诊科医师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理想,可显著提高医师急救能力、综合能力和评判性思维,不断强化急诊科医师岗位胜任力,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评判急诊科网格化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城镇燃气管道网格化动态后果评估方法研究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