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高四新”背景下高职教育产教融合 影响因素分析

2022-08-24沈润东段继承

华东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产教院校融合

文/沈润东,段继承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基地,湖南株洲 412000)

1.高职教育产教融合问题的提出

湖南省高职院校将各项工作融入“三高四新”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的能力。2022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产教融合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人工智能时代提高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及增添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2.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自2013年提出“产教融合”以来,学者对“产教融合”的概念内涵,“产”“教”双方在发展理念、运行机制、行动准则等方面的协同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深化产教融合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学者们更多地对产教融合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产教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通过制度设计和组织创新将其纳入高职院校教学、科研和技术转移三大体系中,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通过产教融合有机整合。[1]产教融合促进了产学研等主体异质性资源的融合,但同时存在参与主体虚幻化、形式化和功利化的集体主义困境,影响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创新效应。[2]

目前,具有较高改革意愿和良好改革基础的城市率先开展了若干产教融合试点项目。经过前期筛选,部分城市在试点规划和政策支持等项目上准备时间长、投入精力大,但在中期项目指导和后期项目经验总结与反思方面存在问题,导致有些产教融合项目并未实现预期目标,存在“烂尾”现象。

3.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影响因素分析

3.1 宏观教育政策对产教融合的影响

“国家宏观教育政策是产教融合最直接的指导纲领。”2014年教育部倡议每年举办两次“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影响巨大而深远。中央、地方政府颁布的产教融合法律法规、实施的相关管理制度是影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重要外部环境,产业界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标准、质量认证体系潜移默化地指引着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方向,具有直接性和不可控制性,影响着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协同效应。

3.2 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环境发展水平高低和经济引领政策的不同,对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区域经济欠发达地区产教融合面临资金不足等方面的窘境,地方政府财政预算不能安排较多资金给予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税收”的支持;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产教融合型企业参与热情更高,技术创新能力更强,发展规模更大,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能够与企业进行更为深层的合作,取得更好的融合效果。如何培养为构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支撑的,适应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各类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3.3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及需求欲望,在影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诸多因素中最复杂、最深刻、最重要,主要表现在特色文化、社会认同两个方面。影响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实施的关键因素,不仅有高职院校的主管部门,而且有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领导、行业产业界的负责人的认可度,还有他们对产教融合的动力及信心。

3.4 高职院校教师影响因素

产教融合成功的关键是人,在高职院校指的就是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要提高产教融合项目的成效性,需要考虑校企合作类型、项目动力、激励情况、师资配备和培养方式等影响因素,重点考虑各影响因素组合形成的整体性关系即组态效应,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的管理。目前,在高职院校内部,决策主体是行政管理人员,教师是被管理者。高职院校管理人员主要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动产教融合,导致教师认为产教融合是学校领导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基层管理人员责任心和素质缺乏,导致产教融合效率不高。高职院校管理层层汇报开会讨论、效率低下的管理制度是企业不愿与高职院校合作的一个关键原因,这往往会导致产教融合项目的流产。

4.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政府引领和调控机制,持续优化产教融合发展环境

政府应通过相关行政管理参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引领和调控整个发展过程。政策制定合理性、服务支持完善性和宏观调控适度性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保障。首先,政府应制定合理的政策引领方针。这不仅需要横向部门之间的协同,还需要纵向政府间的协同,组织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诉求,特别是协调高职院校育人诉求和企业利润诉求之间的矛盾。其次,政府应以产教融合型城市、行业和企业建设为抓手,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的产教融合型产业学院、专业群,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并开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再次,政府应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配套激励政策供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政府应奖励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企业,对符合条件认定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税收”组合式激励政策,切实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内生动力。最后,政府应优化评价考核机制。政府在深化产教融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规划引导、支持推动、评估监督、宣传促进等作用,将与产教融合相关的评价指标融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建立产教融合的评价考核体系。

4.2 高职教育产教融合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产业发展与人才教育供给“双向互动”是产教融合的一种理想状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首先,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稳步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应建立产业学院,将企业的岗位、技术和管理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和岗位技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的要求。最后,高职院校人才水平和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产业结构相匹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区域的经济财力,也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发展规模与速度。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和创业水平受区域产业结构和创新水平的影响,也决定着学生就业收入高低和职业成就感。高职院校应对接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将人才培养方案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企业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4.3 深化企业和学校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融合度

参与高职院校治理有学校、行业、企业、政府及其他治理主体。一是校企应强化产教融合的前期调研,在政府引导和支持下,通过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来相互填补产学研之间的资源空缺。二是政府应引导建设一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示范性产业学院,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学和场地优势,凭借企业在资本、技术和人才、资源上的优势,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解决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三是政府应激发并强化企业的内在动力,扭转“校热企冷”现状。高职院校还应通过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1+× 证书制度等一系列育人工作,打造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发展范式。四是行业协会应建立指导评价机制,依据行业标准、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人才需求变化、核心职业要求,指导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群建设、课程设置架构等,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5.结语

高职院校应在综合考虑各个潜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产教融合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和高职院校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建立产教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产教院校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