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央行数字货币应用于跨境支付的路径探讨

2022-08-24王颖

区域金融研究 2022年7期
关键词:跨境货币数字

王颖

(银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91)

一、引言

伴随着全球经济数字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实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CBDC 不仅对全球货币体系形成有力冲击,还对传统跨境支付模式发起挑战。与“投机型”资产的私人加密货币相比,CBDC 具有国家信用背书的天然优势,其法定性、匿名性、可控性等优势能更好地改进跨境支付中的难题。近年来,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逐渐成为全球金融领域备受关注的问题,2021 年10 月,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重点提到,应鼓励相关国际机构继续研究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在完善跨境支付中的作用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CBDC 应用于跨境支付已成为国内外学界热衷探讨的问题,在国内研究方面,可总结为三类观点。一是CBDC 有助于提升跨境支付效率。构造全新的跨境支付体系,王朝阳和宋爽(2020)提出,随着金融科技在全球的兴起,CBDC 在跨境支付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或将挑战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重塑全球跨境支付体系。王旭和贾媛馨(2020)认为,依靠CBDC 在跨境支付结算领域的“先发优势”,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全球跨境支付体系改革。二是CBDC具备金融普惠优势,能有效实现金融包容。潘拥军(2022)认为,CBDC 在跨境支付领域能有效整合各国或地区的支付系统,并能够在较偏远地区与“无银行账户”人口实现最大范围的金融包容,体现普惠性。张晓艳等(2021)对央行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的实现方式做出了设想,提出考虑在不同司法管辖区、不同的推进速度下跨境支付的兼容性。三是CBDC 跨境支付存在一定的风险。赵雪情(2021)提出多币种的跨境支付更为复杂,用不同国家的货币进行支付时,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也随之上升。陈伟光和明元鹏(2021)认为,不同国家CBDC 的发行形式、技术实现及立法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如设计不当,则可能对跨境支付体系产生巨大影响。

在国外研究方面,国际清算银行(BIS)、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金融组织持续关注CBDC,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也非常重视CBDC 的跨境支付应用(BIS &IMF,2021)。BIS指出,各国中央银行应积极参与CBDC 工作,推动CBDC 进一步提高支付系统效率、便利性和安全性的创新。欧央行在发布的央行数字货币报告中提出,发行CBDC将有助于保持国内支付系统的自主性,如果允许在跨境支付中使用数字欧元,这将对欧元的国际化产生影响。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认为,各国应通力合作对当前的跨境支付系统进行改革,使得跨境支付系统更加透明和可使用,实现跨境支付未来跨越式进步(Carstens,2021)。

基于上述国内外研究成果,本文创新研究出发点是:结合我国数字人民币和全球数字货币特点,综合分析现行跨境支付系统存在的弊端,探讨利用CBDC改进跨境支付效率、创建新型跨境支付体系的可能性,深层次挖掘如何将CBDC应用于全球未来跨境支付体系中,在联通路径、技术路径、监管路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推动CBDC落地跨境支付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概况

(一)我国数字人民币发展阶段

1.研发进程。中国人民银行早在2019 年就推出数字人民币(E-CNY),用于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替代流通中的现金(M0),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数字人民币的发展历经了测试、应用和扩展三个阶段。在测试阶段,选定冬奥场景及深圳、杭州、成都等国内大型城市进行试点。在应用阶段,我国数字人民币结合区块链、云计算等加密技术,进一步拓展功能,将数字人民币应用到反洗钱、资本非法跨境流动监测中,为央行制定调控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在扩展阶段,数字人民币将更多被应用于国际支付结算场景。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6 月30 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132 万个,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数字人民币的出现催生出众多支付新场景,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推广数字人民币的使用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改革和协调对话的需要。

2.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迎来机遇。我国是世界主要贸易国,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完备的国内支付基础设施。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环节,我国都具有不可小觑的市场,吸引着大量全球资源要素,同时我国作为“一带一路”投资资金的主要引领者,已逐渐形成强大的跨境资金流动市场。虽然我国数字人民币目前仍以零售为主,但数字人民币已经具备跨境支付使用的技术条件,进一步发挥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作用是未来人民币全球化的重要实现途径。近年来,政府对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诸多尝试,跨境支付试点遍地开花,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场景中积极开展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为数字人民币的跨境支付提供了有效路径。随着我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步实现了全球各主要时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需求,而面临的数字人民币技术复杂、适用性难统一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可尝试将数字人民币的功能优势和平台优势应用于以CIPS 为核心的跨境支付结算体系,为人民币国际化注入新鲜血液,积极加大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探索和试验,为数字人民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广泛使用奠定坚实基础。

(二)国外CBDC研发进程

1.研发进程。国际清算银行(BIS)2022 年5 月发布的CBDC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81家中央银行中,有90%的央行正在进行CBDC的相关研究。此外,有62%的央行正在进行CBDC 实验或概念验证。世界各主要经济体近年来也在加快CBDC的研发(如表1所示)。美国在2021年5月开展“数字美元项目”(Digital Dollar Project)并开放5 个试点。英国一直致力于有关分布式账本技术(DLT)的相关研究,并在2019年公布规范加密数字货币方面的文件,2021年4月,英国央行及财政部宣布共同成立央行数字货币特别工作小组,“数字英镑”提上日程。日本央行在2021年4月发布公告,称将开始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进行示范测试,并在2022 年前完成央行数字货币第一阶段的验证性测试。俄罗斯央行在2020年10月发布《数字卢布社会意见征求报告》,将对“数字卢布”开展相关测试。欧洲央行于2021年7月宣布启动“数字欧元”项目并展开相关调查研究。全球对数字货币的激烈探讨使得围绕数字货币的竞争走上历史舞台。

表1 全球部分CBDC试点的国家和地区

2.CBDC 跨境探索。虽然目前大多数国家的CBDC 项目是从国内需求出发,但提高CBDC 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也成为各国央行推进CBDC的主要动力。纵观全球范围内的CBDC跨境支付探索,其范围越来越广泛,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建设兼容性的央行多边数字货币系统。此模式与传统的跨境安排相似,参与方共同遵循国际标准,促进数据共享。二是互联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系统。此模式利用共享接口实现技术对接,促进内部结算与外部实现联通。加拿大央行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合作的项目Jasper-Ubin是这种模式的代表,两国的CBDC通过技术接口对接,无需代理方作为中介,从而使跨境支付更快捷、高效、安全。三是单一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结算系统。该模式使参与方间的合作更紧密,通过建立单一规则和技术框架来进行跨境支付,但也增加了监管和协调难度,如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 CBDC Bridge)项目等。

四、传统货币跨境支付的局限

跨境支付是指两个以上国家或者地区之间,因国际贸易,实现资金跨国和跨地区转移的行为,因涉及汇率转换、银行转账等一系列烦琐且成本高的流程,传统的支付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耗时长、手续多、费用高、依赖代理行模式、集中度过高一直是跨境支付的难点。在数字货币出现之前,基于传统货币的跨境支付呈现出的诸多问题一度成为限制跨境支付发展的痛点。

(一)代理行模式弊端显现

长期以来,基于传统货币的国际跨境资金流动主要有三种模式:代理行模式、互联平台模式和单一平台模式。后两者因受到不同国家法律和监管制度等限制,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目前代理行模式是国际跨境支付的主要实现平台。代理行是指有跨境资金流通需求的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开户银行,利用业务联系且在对方国家银行有往来账户的第三方银行来进行约定交易币种的资金结算(如图1 所示)。此种模式看似规范,实则却在安全、效率和公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图1 代理行跨境支付模式

首先,代理行模式因依靠第三方银行,所以支付过程中的环节增多、结算规则更加复杂,由于全球技术标准、时差、监管体系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也不尽相同,无形中增大了跨境支付的成本,难免会降低跨境支付的效率。其次,信息不对称导致行业集中度过高,不利于市场公平。代理行平台需要满足各种合规、风险控制、跨行协调等方面的要求,从而要求代理行有能力维持高额的资金成本,相比于资金雄厚的大型银行,中小银行的准入门槛过高,很多小型银行无法承担代理行体系中各种合规、风控、反洗钱和跨行协调等操作带来的高额固定成本,这种规模效应加速了大型银行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垄断优势。

(二)高度依赖SWIFT,威胁金融安全

虽然布雷顿森林体系早已瓦解数十年,但美元依然保持着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全球仍处于以美元为核心的全球信用货币体系之中。单一通用货币天然存在“特里芬两难”,即美元流动性与美元信用之间的“两难”,美元也因被赋予过高的权责,为全球跨境结算带来额外成本,对发展金融主权具有一定威胁性。

目前,国际跨境支付和结算主要通过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和纽约清算所银行间支付系统(CHIPS)完成。SWIFT 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其定位是非营利性的通信系统合作组织,本应属于全球公用基础设施,近年来却屡屡被美国作为金融制裁工具。美国利用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强大地位,通过SWIFT 和CHIPS 的合作,限制个别国家进行美元转账、支付、结算等,切断资金通道,这种欠缺透明性与公正性的做法已经影响到全球金融主权和金融安全。另外,SWIFT与CHIPS系统长期以来对跨境支付形成的垄断也使其技术更新的速度减缓,已经逐渐无法满足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要求。

(三)跨境支付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近年来,跨境电子支付业务不断创新,第三方支付平台迅速崛起,线上线下结算渠道被打通,对支付效率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也引发出一系列安全问题。一是基于互联网的跨境支付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很多第三方交易平台属于无证经营,为逃避监管审查,极易滋生出洗钱、恐怖融资、逃汇等问题。二是对监管主体来说,由于参与跨境支付的利益主体多元化,交易地区极其广泛,跨境支付涉及众多环节和中介机构,无形间加大了监管难度,不利于跨境支付业务良性发展。除上述问题外,跨境支付还存在资金占用率高、跨境支付门槛高等缺陷,已逐渐无法满足全球跨境结算的需求,亟须进行突破。

五、CBDC应用于跨境支付的优势分析

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剧为跨境支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利用CBDC来推动跨境支付更有效地服务于全球经济社会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议题。下文将结合CBDC 的特点,多维度分析利用CBDC 进行跨境支付的优势及可能性。

(一)有利于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CBDC 兼具安全性与效率性,与传统的代理行模式相比,分布式账本技术(DLT)使得CBDC 在交易过程中具有可追溯、防篡改等特点,提升了跨境支付的安全性,其点对点的传输模式能够改善传统代理行模式成本高、结算效率低的问题。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一项调查显示,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的速度仅为几秒钟,大大降低了时间成本,能更好地保障交易双方的资金信息安全,提高跨境支付效率。

(二)有利于塑造公平的跨境交易

CBDC 通过构建跨境支付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削弱当前高度垄断的跨境支付体系,为全球跨境交易方提供更加公平开放的交易平台。另外,将CBDC应用于跨境支付可增强对跨境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CBDC 具备可记录性与可追溯性特征,其每笔交易都会被记载到中央银行的分布式账本上,有利于央行对数字货币交易进行穿透式管理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并管束跨境赌博、洗钱等非法活动。

(三)普惠优势显著

近年来,普惠金融在全球领域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据世界银行的调查显示,全球仍有数十亿人无法享受到基础的金融服务,而数字货币的出现则为破解普惠金融难题带来了希望。CBDC 作为法定数字货币,将有极高的普惠性和安全性,能够对全球偏远国家(地区)实现“无银行账户”式的金融包容,将普惠金融的福利送到数字信号能覆盖的地区,打破银行账户限制,解决没有银行账户人群的跨境支付问题。

(四)国际环境友好

基于CBDC 相较于传统货币展现出的优势及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全球众多国家和经济体积极探索CBDC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路径,并开始探索CBDC 跨境支付的国际合作。友好的国际环境和政策无疑对CBDC 在跨境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2021 年10 月,G20 提出继续完善跨境支付的路线图,探索新的跨境支付技术,并提到要考虑新的多边跨境支付平台,为CBDC在跨境支付领域的应用提供便利。国际清算银行(BIS)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马来西亚国家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南非储备银行联手开发Dunbar项目,旨在共享平台开发原型,使国际结算能够使用多家中央银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促进机构之间直接交易、降低成本、提高速度。国际清算银行创新中心正在加大与十国央行的合作,致力于研究CBDC跨境支付的实现路径,并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合作mCBDC-Bridge 试点项目,探索利用多种CBDC 完成跨境支付结算,节约操作成本。

(五)有效维护全球金融秩序稳定

基于CBDC的交易具有可追溯性,并且具有部分匿名(小额)和实名(大额)相结合的特点,面对数量巨大的交易,央行具有绝对的监控权,能够掌握交易信息,防范相关风险。因此,诸如网络赌博、电信诈骗等金融违法活动会受到限制。在传统货币体系下,犯罪分子一般选择利用现金进行交易,而在CBDC 体系下,很大程度解决了现金交易难监管、不透明的顽疾,使货币流转数据变得透明且准确,即使交易成功,也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追溯。这也就意味着CBDC 能有效应对金融开放过程中产生的洗钱等风险,提高经济活动的透明度,为打击偷税漏税以及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助力。

六、CBDC应用于跨境支付的存在问题

(一)互操性有待改进

尽管利用CBDC进行跨境支付具有高效、安全等优势,但全球各个国家的政策存在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BDC跨境支付的应用进程。各国对CBDC的研发进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和原有的跨境支付模式也存在差异,诸多因素都对跨境支付的实现造成了阻碍,亟须建立统一的基础架构。

(二)标准难统一

目前各国央行的CBDC 都在设计上具备极大的灵活性,不同国家对CBDC的底层架构、技术路线、结算机制、报文格式等均有不同选择,全球尚未形成一致的数字货币技术架构及标准,导致国家之间在跨境支付技术层面的联通性受到一定阻碍。

(三)数据安全存在隐患

在利用CBDC进行跨境支付时,各国交易方需要在账本中共享信息,不能篡改,这种规则可能会导致难以清晰界定监管对象,从而为洗钱、非法融资等活动创造可乘之机。

(四)私人加密货币对CBDC形成挑战

央行数字货币出现前,数字货币已经以加密货币、稳定币的形式存在,私人数字货币具有较高的波动性。CBDC 以国家信用作为背书,其实质属于中央银行对公众的负债,并具有官方确定的无限法偿性。而私人数字货币无论是比特币还是稳定币,其实质上均无强有力的信用支撑或黄金储备等实物支撑。与CBDC 相比,这些私人货币更多具有投机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对金融安全造成威胁,也会滋生洗钱等非法金融活动,对跨境支付领域造成安全隐患。相较于CBDC,私人数字货币起步较早,发展势头强劲,对CBDC 产生了强烈冲击,对主权货币权力提出挑战。私人数字货币虽然会对消费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容易使人们产生不用现金就可以消费的幻觉,因此,币值的稳定性如果出现“蝴蝶效应”的振荡,那么就很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引发系统性的金融恐慌和威胁。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对私人数字货币多采取严监管态度,部分国家对其明令禁止,但也有个别国家提倡用私人数字货币来弥补传统货币的不足。英格兰银行行长曾提出,建议在监管的前提下通过类似Libra 的数字货币代替美元,改变全球金融体系。由于私人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方面拥有较大的激励机制,如能获得货币当局的支持,很有可能迅速占领跨境支付市场,从而对CBDC 带来威胁。但从长期来看,私人数字货币缺乏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角色的存在,因此无法取代法定数字货币的地位,很难成为主流。

七、CBDC应用于跨境支付的路径选择

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逆全球化”形势愈发严峻,传统货币的跨境支付体系亟待重构,鉴于此,全球各国纷纷意识到构建基于CBDC 的跨境支付体系的必要性。尽管很多国家的CBDC 研发已日趋成熟,但要成功将CBDC 应用于全球未来跨境支付体系中,还需在联通路径、技术路径、监管路径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循序渐进推动CBDC落地跨境支付。

(一)联通路径:基于“币”和“链”的三种模式

“币”是指进行CBDC支付时所选择的货币,“链”是指提供CBDC跨境支付的基础设施。

1.同币同链——世界货币型。此种模式下,设想由全球性的央行统一发行受到绝大多数主权国家认可的CBDC,重点解决跨境支付中所面临的各种摩擦,尽量协调各国利益最大化。从目前世界货币体系现状来看,跨境交易仍需通过SWIFT 和CHIPS,美国仍在很大程度上掌握着货币主导权,在未来利用CBDC 进行跨境交易的数字时代,若美国仍控制数字化货币,虽然同币同链模式下能改善跨境支付效率,但也可能为美国继续实施金融制裁提供便利,强化美元的渗透,不利于改变世界储备货币格局。因此,可进一步设想由IMF为主导,建设同币同链的跨境支付体系。长期以来,由IMF设立的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SDR)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数字货币的兴起和SDR的新一轮分配,如何在此基础上开拓CBDC 功能,建立基于SDR的跨境支付模式,更是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未来可设想由IMF为SDR增加数字货币功能,成员国形成基于SDR的多边网络,国际间进行跨境支付时,通过SDR 实现本国数字货币与外币的兑换,搭建不同国家间的跨境支付平台,形成统一且具备权威地位的“链”。这种模式能很好地解决其他基于法定数字货币的跨境支付系统与IMF 的竞争,但也存在“中心化”特征,制约着跨境支付需求的选择。

2.同链不同币——区域跨境平台型。此种模式下,可由参与方各国合作共建CBDC 跨境支付平台,CBDC 的发行行承担发行与监管职责,大型支付平台公司或有代理能力的商业银行作为平台节点,可较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是一种兼顾支付效率与国家意愿的选择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形成分布式跨境支付网络,解决长期以来基于传统货币的跨境支付平台的高度集中性,缓解CBDC在境外流通时对货币主权的影响,制止个别国家的支付霸权,有助于各国央行发行本国的CBDC来保护货币主权。

目前,国际上也出现了众多基于此种模式的实践。2021 年3 月,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央行联合发起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 Bridge),该项目旨在探讨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在跨境支付基础设施方面的潜力,实现将不同国家CBDC“映射”到同一分布式账本中,通过智能合约实施跨境同步交收,促进全球CBDC 的互联互通。2016 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与新加坡交易所及商业银行等机构联合发起Ubin 项目,探讨完善DLT 的实时全额结算系统,并与加拿大央行数字货币Jasper项目合作完成跨境、跨币种支付的试验。2019 年,香港金融管理局与泰国央行合作Inthanon-LionRock 项目,以促进港元-泰铢在批发(非零售)层面的跨境外汇交易同步交收流程,提高结算效率和透明度,并将继续探讨技术层面的改进和法律层面的可行性。

值得深入思考的是,这种多中心治理结构虽然提高了效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协调难度,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需由参与国商讨,由于主权国家多以自身利益诉求为先,理念并不容易达成一致,对各国合作深度提出更高要求,未来如何在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对各国中央银行的治理尚需进一步探讨。

3.不同币不同链——独立合作型。此种模式下,由主权国独立发行数字货币,通过对外谈判、外交、商贸等途径推动建设区域性的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平台,实现区域内跨境支付的自由流动,提供更低的支付和监管成本,符合当下诸多主权国家的自身需求。近年来,部分国家央行也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践,如Stella和Ubin项目。欧央行和日本央行联合开展的Stella项目针对同步跨境转账试验了五种转账方法,结果表明不论CBDC采用中心化账本还是分布式账本,都存在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来完成跨境同步结算,而不同的转账方法在流动性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也具有不同优先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主导的研究项目Ubin在第四阶段提出了三种同步跨境转账的概念设计,分别是中间人、同时使用国内国外两种网络以及多货币结算体系。由此可见,两国央行不同币也不同链的跨境支付是设计自由度最大的一种形态,其具体方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节。

虽然不同币不同链能够最大化地满足两国之间的跨境支付需求,但各国自主研发可能导致在监管、技术、构架等问题上的诸多不同,如果未来仍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在多重嵌套的区域全球化体系中会存在较高的谈判成本,进而在合作中可能会面临更多困难。

(二)技术路径:完善支付基础设施的互操性与兼容性

实现CBDC的跨境流动,最重要的是建立具有互操性与兼容性的支付基础设施以及建设完善的跨国结算系统。当前,国际清算体系主要由两方面构成,即各国主导的用于进行本国货币交易的资金清算体系(如美国的CHIPS、中国的CIPS 等),以及全球共享的国际收付电讯运行体系(如SWIFT)。在跨国资金运转中,SWIFT 向参与清算系统的银行发出指令,然后由直接参与银行通过国内的跨境清算系统完成结算。而这种原有的跨国清算体系已经很难兼容采用分布式记账技术的CBDC,因此,必须构建与CBDC匹配的具备兼容性的支付基础设施。

1.加强技术兼容性。CBDC在设计上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因此,各国央行在CBDC的底层技术、用户界面、数据库容量、报文格式等都不尽相同,很难实现统一,由此会给CBDC 的跨境流通带来很大阻碍,进而对跨境同步交收提出了巨大挑战。SWIFT 的CEO 哈维尔·佩雷斯·塔索曾表示,要让不同的技术和规则标准能够相互调和,加强国内外支付系统的互操作性。要实现技术的兼容性,就必须完善清结算机制和与支付有关的技术手段。上文提到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ulti-CBDCBridge)正是解决此问题的思路,该项目将两种央行数字货币“映射”到同一分布式账本中,基于CBDC 在“走廊网络”上发行存托凭证,使得同一分布式账本支持多种央行数字货币,通过智能合约实施跨境同步交收,能够兼容不同的CBDC 系统,有助于形成央行数字货币的全球标准。另外,金融基础设施管理公司等机构可以充当中介机构,使一国的技术能够为其他国家和金融机构提供支付接口等服务,以实现国家之间CBDC系统的互联。

2.探索支付基础设施的可扩展性。各国应在支付基础设施的设计层面考虑多节点验证,以提高不同国家的参与度,结合CBDC 的全球化趋势,适当调整交易规模和交易时间,建设兼容本国基础设施的同时,考虑重合的运营时间,支持不同时区国家的全天候跨境支付需求。发行CBDC 的国家还可考虑基于本国的CBDC系统来构建跨境支付体系,促进央行间的合作,或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不同CBDC间基础设施网络。

3.统一全球技术标准。目前,全球各国对CBDC的研发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如果每个国家的CBDC 都继续使用自有的清结算系统,CBDC 之间将很难融合,无法实现互操作性,无法发挥出CBDC 的跨境结算优势,可能会导致全球支付系统割裂。区块链技术为CBDC提供了可能的机会,并需要全球央行密切配合,共同协作,建立基于共同治理基础设施的CBDC,以此来统一基于CBDC的跨境支付网络,提高支付效率。不同国家中央银行的汇率制度、宏观调控、支付体系建设各有不同,因此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在不同国家的CBDC 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实现融合,还需进行较长时期的探索,在此过程中,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政策开放,都对CBDC 的跨境联通提出了巨大考验。

(三)监管路径:构建全新跨境支付监管体系

CBDC 的跨境流通增加了治理难度,各国法律法规的差异极易为不法分子利用CBDC 的跨境交易进行货币犯罪提供空间。在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对CBDC 的技术研发路径各有不同,进而导致常规的监管技术手段无法满足对CBDC 跨境支付的有效监管,可能会导致金融风险转移、监管套利等问题的出现。因此,要维护全球货币秩序的稳定,必须构建全新监管体系,强化治理体系,促进全球金融业公平竞争。

1.建立多边监管合作机制。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对CBDC跨境流动的监管,国际间的政策协调尤为重要,国家间应积极探索建立多边区域监管合作关系,明确各国监管范围和权利义务,建立联合调查合作机制,实时监控管辖范围内的非法融资活动,实现监管执法互助。对我国而言,应积极参与国际CBDC跨境制度系统标准制定,在尊重各国金融主权的基础上,推动国际司法合作,积极体现大国责任,协助全球CBDC监管治理。

2.充分发挥国际组织的监管作用。以BIS、IMF、金融稳定理事会等为代表的国际金融组织在稳定全球金融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CBDC的发展形势,国际组织应制定更权威的监管条例,对监管指标提供建议和参考,化解各国或地区在法治、习惯、传统等方面的分歧,发挥金融软法作用,最大程度促进各国和地区配合消化法定数字货币新型基础设施系统的新思维、新路径,为CBDC 跨境流动提供指导。

3.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由于跨境交易的风险远大于境内交易,任何数字资产交易,包括数字货币交易,都要引起足够警惕。当数字货币跨境到其他司法管辖区时,就有可能会面临多边风险监测与监管合作问题,亟须做好预案。各国央行应紧密配合,针对CBDC 跨境流动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预判,制定应对措施,提升抗风险能力。针对央行数字货币的特性,需尽快制定专门的监管规则,立法先行,统一国际标准,为CBDC的跨境支付提供制度保障。

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中央银行背书,代表着最安全的结算资产,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交易对手风险,促进跨境资金流动,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资源,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资金。央行数字货币实现跨境支付虽然极具前景,但仍然任重道远,从长远来看还面临着诸多内生性和外部性的挑战,还需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监管、健全基础设施等手段,在顺应全球化发展的同时,完善CBDC 的跨境支付功能,为未来的跨境支付提供更多可能性。

猜你喜欢

跨境货币数字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古代的货币
答数字
古代的货币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