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文相生:朱天曙的书法篆刻

2022-08-24国仕堃

中华书画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书风刀法秦汉

□ 国仕堃

朱天曙,1974年生,江苏兴化人。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协会副会长。出版有《周亮工全集》《宋克书法研究》《印说》等。

朱天曙的书法风格大体有款识书风、隶行书风、稿书书风三类。

款识书风是把早期的金文、砖瓦文字和陶文等运用到创作之中,将篆书、隶书、行草书融于一张作品之中,在章法上进行巧妙的构思与布置,在笔法上诸体之间相互参照,这种创作方法有利于打通篆书、隶书、行书和草书之间的关系。其落款内容丰富,合文字学、文学、史学为一体,使得整幅作品既有金石气,又有书卷气,耐人寻味。

朱天曙隶行书风是把汉隶同行书有机结合,这种探索与他的学术研究密不可分。石涛、金农、伊秉绶、沈曾植等人也都探索过隶书与行书的结合,或以隶入行、或以行入隶。蒋寅曾评朱天曙书法:“欲以汉人之朴厚与行书之流美相融,力求笔画坚浑,体势奇稳,章法变贯,而复以书卷气为文,以金石气为质,俾文质相生、书印相通,而自成一家之体。”朱天曙在行草书中结合汉隶的笔法,突破了纯粹的“二王”一路的书风,将“流美”和“古朴”的风格进行碰撞和交融,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稿书原为文人非刻意创作,《兰亭序》《祭侄文稿》等经典作品都是如此。王澍论书曾云:“古人稿书最佳,以其意不在工,天机自动。”朱天曙的稿书随兴而成,从陆机《平复帖》、颜真卿《祭侄文稿》,以及八大、吴昌硕等人书中吸收了秃笔风格的稿书创作形式,以秃笔表现朴茂、古拙、天然的金石趣味,笔画毛涩而厚重,用笔有篆籀遗意。

朱天曙习印先后师从祝竹、黄惇等先生,从秦汉入手,追求闳大的秦汉气象。在汉朱文印创作中,他有意识地强化细线。秦汉金文多劲健自由,以此文字用于印中则多意趣而又不失古意。朱天曙常以直线求苍劲简质,“薛承”“知鱼”“熙云馆”等印是这方面探索的代表。

朱天曙的篆刻表现了浓厚的“秦汉印味”。黄宾虹曾在《叙摹印》中论秦汉印“丰神流动,端重渊雅,位置合宜,不失笔法”。朱天曙继承前人对于秦汉印的探索,融合自己雅逸、天然、古拙的审美趣味,在取法秦汉印风中形成个人清刚静穆、天然苍秀的艺术面貌。

朱天曙十分注意流派印刀法和篆法的结合。流派印在刀法上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丁敬的切刀、吴让之的披削等刀法都为后人篆刻开启了新的道路。朱天曙取其所长,为己所用,用刀以冲刀为主,冲切结合,刀笔融合极为自然。将刀法和篆法相互结合,注意用刀、笔意、留红、边栏的变化,融合吴昌硕的字法、黄牧甫的刀法和齐白石的章法,取其长而用之,在雅逸自然中融入劲健雄浑。

近代以来,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等都是书、画、篆刻、诗文兼通的大家,朱天曙正是沿着这些前辈的踪迹向前迈进。他曾在讨论艺术风格时指出:“书内功”是基础,“书外功”是持续进步的源泉。艺术家应具备独立的艺术思想,不跟风,不迎合,要修炼和思考,学古而不泥古,不刻意求奇,要和前人做到“和而不同”,“风格”自然水到渠成。■

朱天曙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录 纸本

朱天曙 杨万里《过百家渡》三首 纸本 2021年

朱天曙 临金石文字 纸本 2019年

朱天曙 临金石文字 纸本 2019年

朱天曙 赏心欲辨五言联 纸本

猜你喜欢

书风刀法秦汉
以铜为纸 以刀代笔
纵横有象
——晚清以降颜氏书风在湖南特展
刀法
颜真卿书风演变及书学思想述略
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
海昏侯墓“孔子屏风”姓氏问题释析
武师授徒
用劲刻
汉代隶书碑刻书风的变化及原因分析
秦汉秘祝源流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