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云:是真名士自风流

2022-08-24王琪森

中华书画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海派花鸟画书画

□ 王琪森

唐云 远浦秋云 纸本设色 朵云轩藏款识:林木萧条山水清,长滩浅濑互纵横。伊人策杖心无事,静看秋云隔浦生。丁亥小春日,杭人唐云写于退思斋。钤印:唐云(白)

唐云睿智、豁达、超脱、飘逸,是真正的名士做派,从“杭州唐伯虎”的美誉到“海上四大花鸟名旦”之首,从“诗人酒翁”的活法到“茶人壶友”的秉性,他的生存方式自在而独特。

“杭州唐伯虎”

“杭人唐云”,是唐云时常钤盖于画上的一方闲章。闲章不闲,折射出他深深的乡梓情怀。

唐云于1910年8月15日(农历七月初六)出生于浙江杭州的珠宝巷内。其父唐景潮经营着祖上传下的一家小小的参店,唐景潮是位儒商,喜好结交书画文人,并乐善好施,人称“唐菩萨”。母亲汤素贞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当时珠宝巷内有一家裱画铺,小唐云时常喜欢钻进去徜徉在高大的裱画板前,那些花鸟鱼虫、山水人物,让他觉得十分漂亮。他6岁入塾读书,课本是《千家诗》。从父亲的艺友到母亲的诗教,使他对诗画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苏东坡、白乐天、林和靖等人写西湖的诗,他背得滚瓜烂熟。特别是对《千家诗》中的插图,他百看不厌,还用小纸片描摹下来。其时新式教育兴起,他在8岁时转入了珠宝巷紫阳小学插班读3年级,毕业后考入杭州第二高等小学。这是一个教会学校,每个礼拜天他都要去做礼拜。在这里他遇到了人生第一个美术老师王松林,受到了较为正规的绘画训练。13岁时,唐云又考进了一所教会中学——惠文中学。学校里有一位擅长音乐、精于诗词、工于绘画的老师查猛济,唐云的画艺诗才得到了查老师的关注,并对唐云进行了诗、乐、画的辅导,让他临摹古画,效法八大、石涛、新罗等。中学毕业后,父亲要他考英文专科学校,以为今后谋生计,人生的择业与平生的喜好大都是很难一致的。

就在唐云入读英文专科学校一年后,唐记参店经营不断滑坡,唐云不得不辍学帮助父亲做生意。但毕竟回天乏力,唐记参店日渐败落,后来终于在一场大火中化成废墟。家境的剧变、命运的挑战,使风华正茂的18岁青年唐云最终作出了人生的抉择,以丹青翰墨为生。初涉画坛,唐云只能画些扇面,在舒莲记扇庄出售。由于他画得相当认真,又是景色明媚旖旎的山水,且价格便宜,因而颇得顾客青睐,再加上唐云和在民间名气很大的唐寅仅一字之差,于是人们就称他为“杭州唐伯虎”。这样一来,唐云的名气就在西子湖畔响了起来。

唐云19岁时,在王潜楼的介绍下,应聘成为杭州冯氏女中的美术教师,并开始和杭州的书画名家丁辅之、高野侯、陈叔通、潘天寿、姜丹书、来楚生交往,形成了书画师友圈,探讨画艺,切磋技法,鉴赏名作,并成了西泠印社中人。后发起成立书画研究会莼社。莼社的成立,标志着杭州有了一个带有现代意义的绘画团体,也使唐云有了群体的归属感,大大激发了创作激情。

“海上花鸟名旦”

1938年,唐云带着妻儿逃难到时被称为“孤岛”的上海,尽管时局艰危、风云变幻,但作为大师荟萃、名家云集的海派书画家群体,依然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拥抱了这位来自“杭州的唐伯虎”。

在先来上海的老友若瓢和尚的介绍下,唐云加盟了海派书画家群体,结交了不少新的同道。当时正是抗战之时,为了帮助难民,也为了解决自己的生计,唐云和若瓢、邓散木、白蕉商量策划在大新公司四楼举办“杯水画展”,展出售画所得一部分捐给难民,一部分留作生活费用。那正是一个抗战热情高涨、热血沸腾的时代,画展在当时上海新闻界唐大郎、郑逸梅、龚之方等人的大力宣传下,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购者踊跃。海派书画界的大名家郑午昌、冯超然、贺天健、吴待秋、汪亚尘不仅前来捧场,而且订购了画作。

“杯水画展”的举办,是唐云在海上画坛第一次漂亮而成功的“亮相”,他以云岫林岚、峰青谷秀的山水,绚丽清新、雅致婉约的花鸟画展示了他深厚的传统功力和独特的创作能力,令海派画坛为之耳目一新。爱才的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汪亚尘在参观了画展后,评价其为“杭州的唐伯虎异军突起”,并热情聘请他到新华艺专执教鞭。

唐云来到上海,不仅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而且更为他的绘画生涯开辟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他从原来西子湖畔的一个文人画家华丽转身为海派都市画家。当时的海派书画无论从群体构成、创作机制、流派取向、市场运作、结社出版乃至媒体宣传上,都已十分成熟。为此,唐云经过审时度势后,决定从原先的以山水画为主转向以花鸟画为主。对于唐云的这个创作抉择与艺术转向,不少研究、评论者认为唐云是出于经济因素,因为画山水费时费力,从多种皴法到反复晕染,从烟云雾岚到溪流林木,一个环节都不能少,可谓是“五日一水,十日一山”,无法满足一定数量的订件要求。而花鸟则相对可以省掉许多环节,在时间上有可控性。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从更深层的原因分析,唐云主要是从海派书画这个大格局、大趋势上来考虑决定的。

当时海派山水艺苑大家如林、精英成群,如吴湖帆的富丽华润、吴待秋的典雅婉约、吴子深的秀逸明丽、冯超然的精湛醇雅、贺天健的浑穆雍容、黄宾虹的朴茂高古、张大千的隽秀旖丽、谢稚柳的朗润清逸等,均造诣深厚、独树一帜而影响甚大,唐云明白如果自己硬要以山水来开拓一片疆土,将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未必能打开局面。而此时的海派花鸟继前期吴昌硕一路大写意的金石画风后,正在兴起一股小写意的清新俊逸画风,反映了新兴市民的审美情趣,而且这种新兴的画风潮头初起,势头看好,且没有形成强手如林的局面,艺术创作空间较大,市场竞争的形势也不严峻。正是在这样一种艺术成因和创作背景下,唐云实现了笔墨的战略转移。

在从山水转向花鸟之际,唐云也认真地作了流派群体的分析和市场营销的观察,特别是他和上海的一些笺扇庄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在五云堂、九华堂中建立了自己画作的“标签”,即润格,同时通过笺扇庄了解顾客的喜好和市场动向。唐云花鸟画这种华润明丽、雅俗共赏、清新隽秀的风格别开生面,不仅获得了画廊的青睐,而且得到了海派书画圈内的首肯和好评,从而把他推为“海上四大花鸟名旦”之首,其他三位为江寒汀、张大壮、陆抑非。

唐云“海上花鸟四大名旦”之首地位的确立,不仅佐证了海派书画群体对他的推崇与支持,而且标志着他为海派花鸟画创作及风格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自此,唐云成为海派书画群体的中坚。

“新海派花鸟”的领军人物

1950年,唐云赴香港举办画展,将售画所得大都分用来接济当时在港贫病交加的若瓢和尚。有人曾劝唐云留在香港,介绍他到香港大学任教,但唐云还是于1952年回到了上海。

1954年,唐云负责策展举办华东地区美术展,场地是上海跑马厅。由于唐云艺脉广泛,为人友善,且熟悉展览的策划筹集及具体操办布置,当时华东地区大部分丹青高手名家都参加了,因而使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上海举办的第一个美术展佳作云集、丹青焕彩、反响强烈。这个展览的成功举办,亦标志着唐云人生的重大转折,即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也是一位卓越的美术工作组织者和策展人。

唐云同时还应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邀请,时常去鉴定书画,并帮助上海美术家协会及中国美术馆收藏名人书画。由于他熟悉画史、精研流派、独具慧眼,再加上50年代中期的书画古玩市场有大量的东西涌出,且价格便宜,唐云不失时机地为国家购藏了不少珍贵的名人书画,避免了其流失海外。如上海美术家协会收藏的任伯年代表作《群仙祝寿图》,是他向钱镜塘收来的,仅花了1300多元。上海美术家协会的历代名家及近代大家作品大都是经他手入藏的。

1956年,唐云参加了上海中国画院的筹备工作,任筹备委员。当时的主任委员是赖少其,委员有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王个簃、谢稚柳、吴湖帆、贺天健、伍蠡甫、陈秋草、白蕉、汪东、沈尹默。唐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先后被聘为上海市文管会会员、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1957年,他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了巨幅花鸟画《蕉鸽图》。1958年,他到上海久新搪瓷厂深入生活,并为面盆、热水瓶创作了清新优美、色彩明丽的画稿,投入市场后,极受欢迎。自此,开上海画家与搪瓷美术结缘的先河。同年12月,唐云的作品入选在苏联莫斯科中央展览厅举办的“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

1960年6月20日,历经筹备5年多的上海中国画院终于成立,丰子恺任院长,唐云任业务室主任,主要负责创作、展览诸事。1961年,唐云负责筹备“上海花鸟画展”。他在整个策展过程中,不断地和画院中的画师们交流切磋,明确本次参展的作品既要遵循传统、师承有序,也要“笔墨当随时代”,体现出创新求变的追求,可以中西融合、推陈出新。7月,“上海花鸟画展”在北京展出,在整个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不仅上海《文汇报》在头版发表了评论,认为:“这个专题性的画展,显示了上海花鸟画创新方面的成就。”《人民日报》也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上海花鸟画展”中的精彩之作,并刊发了唐云的文章:《画人民喜闻乐见的花鸟画》。

这次晋京的“上海花鸟画展”,是海派画家在60年代的又一次再显辉煌,具有重要的美术编年史意义。正是这次展览的推出及唐云理论文章的发表,使海派花鸟画得到了振兴,被全国美术界誉为“新海派画”,使海派花鸟画成为当时全国花鸟画的领军团队,而唐云也被公认为“新海派画”的标杆性画家。此次画展回沪又作了展出,唐云还编辑成了《上海花鸟画选集》出版。

1963年,唐云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同时还兼任上海中国画院业务室主任及上海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唐云是颇有教师情结的,从当年杭州冯氏女中、上海的新华艺专到如今的上海美专,他相当投入地备课执教,培养桃李,带出了一批丹青新秀。1965年,他参与策展了在朵云轩举办的“上海中国画院书画联展”。

改革开放时期的唐云

70年代末,新建的宾馆、车站、码头乃至驻外使馆都需要名家书画来加以布置装饰。而一些老宾馆、会场的环境也需改变。唐云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和上海中国画院的老画家们朱屺瞻、陆俨少、王个簃、程十髮、吴青霞等时常赴北京及各地画布置画。唐云个人创作的一些精品还时常参加国内外的画展。1979年,唐云出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后因正院长吕蒙中风,他代理院长,自此到其后的80年代中期,主持了上海中国画院在新时期之初的艺术创作。也就是说,在他人生的暮年开辟了重要的第三阶段。

他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是尽力帮助、安抚那些已离世的画家家属。如他把白蕉留下的不少半成品的画作一一补笔并题款。贫病交加的张大壮去世后,他出面料理后事,照顾其遗孀,并将亲撰的悼词请沈觉初镌刻在张大壮生前最喜欢的石砚上,以志纪念。一生颇有风骨、执着于艺的来楚生死后萧条,他帮着整理作品,并为来楚生的手卷题诗纪念。林风眠要出国,他在林风眠临行前,登门去看望,重情重义的林风眠以《渔舟图》相赠。唐云动情地题诗曰:“渔人沽酒入前村,舟上鱼鹰晒晚晴。梦我空蒙亲情趣,五湖烟火十年情。”

二是鼓励画家们要勤奋创作,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他带领画院的画家们赴北京、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西安等地观光写生、画画交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大大激发了画家们的创作激情,朱屺瞻、陆俨少、谢稚柳、王个簃、应野平、程十髮、张雪父、吴青霞等复出后留下的不少精品,就是创作于这个时期,从而不仅为上海中国画院,而且也为整个海派书画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作品,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艺术文献。

三是发挥其特有的策展能力,多方组织和各地美术家及北京中国画院的创作交流及联合办展。1981年9月,他与北京中国画院商量筹备两院联展,10月又赴北京参加两院联展开幕式,并与程十髮、陆俨少等和北京画家李可染合作《梅花竹石图》。11月,北京中国画院研究所成立,他又再赴京城以致祝贺,从而加强了两地画家的笔墨情谊。1983年,联邦德国举办了大型的“中国现代国画展”,唐云和王个簃、朱屺瞻等五位画家各提供20件作品参展,整体上展示了海派画家老而弥坚的创作风采。他对中年画家们,更是耳提面命,要他们努力学习前贤大师,继承优秀传统,在此基础上多思多画,探索变法。为此,吴玉梅在《致恩师》一文中写道:“在教学中,你根据不同人的特点因材施教。”正是在他主持上海中国画院期间,奠定了画院重视创作、培养人才、加强交流、开门办院、传承创新的良好基础。

1984年底,唐云把上海中国画院的接力棒交给了程十髮,他任名誉院长。卸下担子的唐云并没有“闲云野鹤”,还是以一种艺术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为振兴当代美术而无私奉献。1988年8月,他赴香港为“古今名画展”开幕剪彩,会见了老友林风眠、杨善深、赵少昂、周千秋、陈蝶衣等,并和赵少昂联袂作画。1989年3月4日,“唐云、唐逸览父子画展”在新加坡友谊展览中心举行。唐氏父子以精湛的传统功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轰动了狮城,获得了各界的高度评价。唐云会见了老朋友潘受、刘抗、黄葆芳及广洽法师。1993年春暖花开之时,应新加坡林美均女士之邀,汪道涵、唐云等在上海国际贵都大酒店相聚,为庆贺纪念“汪辜会谈”,由林美均制壶、汪道涵题“茶乐”、唐云书画“一帆风顺”、沈觉初镌刻,作为“汪辜会谈”的纪念壶,赠送辜振甫。

唐云还是一位具有家国情怀之人,他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以画为公器,助人为乐,大爱无疆。他曾创作了一百幅画捐赠给浙江残疾人基金福利会,以显示其乡梓深情,他还捐画给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等,从而发扬了海派书画家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

唐云 松鼠笋石图 100×34cm 纸本设色 1958年上海中国画院藏款识:一九五八年二月,杭州唐云画于上海。钤印:退斋(朱)

唐云一生喜交朋友,他常常是以茶会朋,以壶聚友,形成海上艺苑一道独特的风景。唐云于1993年归道山后,唐云的家人秉承了唐云的遗志,将所藏价值连城的八把曼生壶捐给了西湖畔的唐云艺术馆,使私藏成为公器。如今那八把历经沧桑的曼生壶,终于与西子湖、西泠桥、梅家坞相伴为邻。壶中日月,是以永年。■

猜你喜欢

海派花鸟画书画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浅论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情趣
工笔花鸟画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为“海派”正名
小小书画廓
海派,一种“变”的渴望及行动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