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宁油菜根肿病生防技术应用研究

2022-08-19盘文政毛明林字文霖

农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菌剂农艺菌株

盘文政,王 斌,张 琪,毛明林,李 诚,字文霖

(1云南云叶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217;2云南省微生物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昆明 650217;3云南云之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安宁 650300)

0 引言

油菜为安宁第一大油料作物,不仅是安宁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时以连片油菜花海风景带动了安宁“金色螳螂川之旅”的观光旅游,至2017 年安宁市油菜种植面积达1454.4 hm2。自2001年发现安宁油菜出现根肿病危害,随着油菜种植产业的发展,油菜根肿病的危害面积逐年递增,当地种植户为防治油菜根肿病危害,在油菜播种时采用多菌灵、百菌清及达科宁等化学药剂进行塘施预防,油菜花二叶期时进行灌根预防,通过化学药剂的施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防治根肿病[1-3]。但化学药剂对有益动物的无选择性,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不宜成为一个长期有效的防治方法[4]。油菜根肿病病原微生物为原生动物界根肿菌门芸薹根肿菌,该病原菌在田间主要由土壤携带的休眠孢子传播,能土壤中存活5~17 年以上,防治上较为困难[5-7]。目前国际报道从十字花科作物根部内生菌中分离出菌株能防治根肿病,国内也陆续有微生物防治根肿病的报道,且防治效果较好。王会军等[8]从油菜根内组织分离出短小芽孢杆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对根肿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王靖[9]从白菜根际土壤及红豆树根部筛选两株放线菌对根肿病休眠孢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熊国如等[10]从根肿病发生严重的土壤中筛选出1 株枯草芽孢杆菌对根肿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杨丽凡[11]通过深绿木霉的发酵液加入肥料中降低田间根肿病的发生。根肿病发生与品种抗性、土壤性质、栽培措施、施肥水平及气候因子等密切相关,在田间应用中主要采用土壤改良、轮作等农业防治措施[12-13],但农业防治对于长期种植油菜的地区难度较大,化学防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治根肿病,但花费大、残留高、容易给环境造成污染等缺点使化学防治不能成为一个长期有效的防治方法;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安全、持效的病害防治方法被应用到了植物病害防治研究前沿,在防治十字花科根肿上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14-15]。根据生防菌的生防机制,探究生防菌的不同应用模式在防治油菜根肿病上防治效果。

试验采用小区试验方式进行研究,通过生防功能菌株不同施用方式,对油菜根肿病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研究,跟踪油菜根肿病发病情况、农艺性状变化及经济性状的变化,探索安宁油菜根肿病生防新模式,为油菜根肿病生物防治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位于云南省安宁市青龙镇小李白村,试验面积为0.2 hm2,地理位置:E 102.32615°,N 25.01438°。于2019年10月—2020年5月进行。

1.2 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绵油11号’

供试材料:生防功能菌剂(有效活菌数≥1×109个/mL),当地常规育苗基质,生防功能基质,生防功能生物有机肥(油菜秸秆有机肥作载体,有效活菌数≥0.2亿个/g),安宁当地种植油菜所使用的常规化学肥料,4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有5个处理,3次重复,共15 个小区。T1:采用常规基质培育的油菜种苗,施肥时按照当地常规施肥,在油菜移栽后10天及移栽后20天时清水灌根;T2:采用常规基质培育的油菜种苗,施肥时按照当地常规施肥,在油菜移栽后10天兑水稀释200 倍生防功能菌剂灌根,移栽后20 天兑水稀释200倍生防功能菌剂灌根;T3:采用生防功能基质培育的油菜种苗,施肥时按照当地常规施肥,在油菜移栽后10 天及移栽后20 天时清水灌根;T4:采用常规基质培育的油菜种苗,施肥时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1500 kg/hm2生防功能有机肥,在油菜移栽后10天及移栽后20 天时清水灌根;T5:采用常规基质培育的油菜种苗,施肥时按照当地常规施肥,在油菜移栽后10 天兑水稀释4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灌根,在移栽后20天800倍液灌根。具体管理措施如表1不同处理田间管理措施表。

表1 不同处理田间管理措施表

1.4 调查及记录

1.4.1 根肿病发病情况调查 在移栽后40天,待油菜根肿病病情基本稳定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0株进行根肿病发病情况调查。

(1)根肿调查分组标准:

0级:无病;

1 级:根肿只附着在侧根上,数量占根系全部的1%~25%(或少数侧根有肿瘤,地上部分无明显病变);

2级:主根上有根肿附着,侧根上根肿数量占25%以上(或多数侧根有根肿,地上部分无明显病变);

3级:根肿数量占50%~75%的根系,主根上有根肿附着(或主根中度肿瘤,地上部分少数叶片萎黄);

4级:根肿数量占75%的根系,主根上有根肿附着(或主根严重肿瘤,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或枯黄、死亡)。

(2)分别记录各处理的各级病株数,并计算各处理的平均株率、病情指数及防效,分别见公式(1)、(2)和(3)。

1.4.2 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调查 在油菜成熟收割前2~3 天,每个处理随机选取15 株,对其农艺性状如:株高、分枝高度、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等。油菜成熟收割后称取各处理的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防功能菌对油菜根肿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由表2 可以看出,试验点空白对照的油菜根肿病病情指数高达19.25,其余处理的防治效果比较结果为:T5>T4>T2>T3,处理T5(化学防治对照)防效最高,处理T4次之,说明生防功能菌株对油菜根肿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将生防功能菌添加到有机肥中能提升生防功能菌的防治效果。

表2 油菜的根肿病发病情况表

2.2 生防功能菌对油菜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生防功能菌剂不同施用方法对油菜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影响不同,结果见表3。株高的比较结果为:T3>T4>T5>T2>T1,分枝高度的比较结果为T2>T1>T3>T4>T5,有效分枝数的比较结果为T4>T3=T2>T5=T1,综合油菜田间农艺性状比较结果,可以看出生防功能菌剂有促进油菜生长的作用,其中处理T3株高最高,分枝高度低,有效分枝数多,说明在基质中添加生防功能菌,能提升油菜的移栽质量,增强后期大田油菜的生长。

表3 油菜的农艺性状及经济形状调查表

从油菜的产量可以看出,T2的产量较对照增幅4.85%,T3的产量较对照增幅3.69%,T4的产量较对照增幅16.81%,T5的产量较对照增幅1.81%,综合油菜产量的比较结果,可以看出生防功能菌能提升油菜产量,其中处理T4产量的增幅效果明显,说明生防功能菌更适于添加到有机肥中施用。

3 讨论与结论

从油菜根肿病发病情况看,生防功能菌株能有效降低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说明生防功能菌株对油菜根肿病具有防治效果。通过将生防菌株直接施用、添加到有机肥或基质中施用,3种不同生物功能菌的施用方法中,将生防功能菌添加到有机肥中施用处理防效达83.12%,防效高于生防菌剂的直接施用或添加到基质中,说明一方面生防功能菌添加到油枯有机肥中,生防菌能在油菜秸秆有机肥中大量繁殖,增加了生防菌株的菌含量,提高了生防菌剂对根肿病的防效[16]。

从油菜农艺性状看,将生防功能菌株菌剂添加到基质中,油菜的农艺性状表现最佳,油菜株高较高,分枝高度低,有效分枝数多,说明采用生防功能基质培育的种苗长势较强于普通基质培育的种苗,移栽后油菜生长发育快[17]。

从油菜的经济性状看,添加生防菌剂的处理高于对照及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处理,说明生防菌剂能提升油菜的产量,生防菌株有促进油菜生长的功能,将生防菌株添加到油菜秸秆有机肥中施用的处理产量较对照增幅16.81%,说明生防功能生物有机肥对提升油菜生长的效果最佳,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对作物的供肥能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而且油菜秸秆作油料作物,其中含有养分含量较高,作为原料腐熟发酵的有机肥,提高作物产量效果较好[18-21]。

综上所述,将生防功能菌株添加到生物有机肥中,对油菜根肿的防治效果最佳,在防治根肿病的基础上,还能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提高油菜的产量。

综合试验各处理的田间根肿病发病率、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可以得出结论:

(1)生防功能菌株能有效预防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单独施用防效为74.03%,添加到有机肥中防效为83.12%;

(2)生防功能菌株能明显提高油菜农艺性状,单独施用的处理油菜株高提高3.78%,分枝高度提高0.45%,有效分枝数提高13.04%;

(3)生防功能菌株能明显提升油菜产量,单独施用油菜产量提高4.85%,添加到有机肥中油菜产量提高16.81%。

猜你喜欢

菌剂农艺菌株
食品微生物检测实验室标准菌株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农用微生物菌剂在小白菜上的施用效果研究
含ACC 脱氨酶的PGPR 对东方百合‘Souvenir’生长的影响
6个引进油棕品种农艺性状评价
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基层农艺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强化途径分析
基于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的应用研究
固定化菌剂的制备及其对含油土壤的修复研究
“沃柯”微生物菌剂示范总结报告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