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盖上玻璃罩的甜点

2022-08-19黎翠华中国香港

台港文学选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玻璃罩芬奇宫崎骏

■ 黎翠华(中国香港)

冬天本懒于出门,全因朋友买到便宜的机票,我才会冒着大冷风去参观达·芬奇的故居。大师的盛名远播,罗浮宫里人头涌涌,想走近看一眼他的杰作都不容易,以为前往他的府第亦络绎不绝。匆匆启程,没有什么安排,估量不是旅游旺季,不至于几张门票都买不到吧?原来大部分游客只欣赏《蒙娜丽莎》这位美女,那位白发苍苍的创造者一直留在幽冥的远古之中,有心人才会研究他,对他居所感兴趣的就更少。

抵达布卢瓦不过下午五、六时左右,天色已暗,有些商铺关了门,连灯光最灿烂的面包店也没剩下几个面包。昏暗的老城静悄悄的,碎石子路上满地中世纪的黑影,找到家开门营业却没有顾客的餐厅,我们随便吃点东西就回旅馆休息。翌日清晨出发,大概天寒,古道上空寂无人,灰蒙蒙的晨光凝着薄雾般的细雨,扑到脸上冰沙似的。光秃的老树举着沉重的枝桠,湿漉漉地探进时光的深处。刊物把克洛·吕斯定位为城堡,其实这幢深藏河谷的古建筑更像艺术家个人内心的壁垒,本来就不准备接见什么人的,除了他的崇拜者法兰西一世。路上的指示并不清楚,曲径通幽,好不容易找到大宅,沿着围墙走上小斜坡,竟然门庭冷落,小小的售票处一个人也没有,售票员还是看见我们才走过来的。

十二世纪的旧垒,在1471年重修,离开雄伟的昂布瓦兹皇家城堡仅四百米,一直是法国王室休闲避暑的夏宫。1516年,法兰西一世以至高礼遇邀请达·芬奇到法国,任命他为首席画家,兼国王的建筑师、工程师,把自己的安乐窝让给他住。达·芬奇带着《蒙娜丽莎的微笑》《圣·让·巴蒂斯特》和《圣母子与圣安娜》三张心爱的作品从意大利来了,在此潜心思考、创造、孜孜不倦地工作,完成画作《施洗者约翰》兼各种各样的发明,度过生命中的最后三年。

与莱雅河区其他富丽精致的城堡比较,这座古建筑相对朴素。推开沉重的木门,虽然墙壁廊柱都按当时的风格修整,那些家具、玻璃窗和挂毡都发挥了灿烂而优雅的文艺复兴时期特质,睡房的氛围就跟床边那张安格尔的画作相当接近,但这些都是陪衬品,志在重现艺术家生活上的种种细节,全堡的重心和趣味,还是落在达·芬奇那琳琅满目的工作室上;或可说,这是他最后的实验室。

这个工作室是多功能的,左边是巨大的画架,上面就搁着《圣母子与圣安娜》和《施洗者约翰》两张大作,调色板的颜料看上去仍湿润,画家刚停笔似的。壁炉在中间,前面是颜料准备台,很多瓶瓶罐罐;右边的空间专事设计制图,看他那些手稿,真是个奇才,仿佛头上长了几个脑袋,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他的绘画技术高超,与米开朗基罗、拉菲尔同为文艺复兴三杰,但同时又有各种各样的发明,是个极端好奇和创造力超前的人。天花板垂下他飞翔的梦想,画稿上展示生命的千姿万态,桌面有无数匪夷所思的仪器去测量这个世界。后来IBM公司根据他的手稿把一部分模型制作出来,放在地下室和公园内,真令人叹为观止。

工作室后有一个小书房,书桌上摊着书本,旁边是个大窗,明亮而安静的空间,可以想象达·芬奇在此专心阅读,若有些什么想法,可以马上过去工作室那边打草稿。他在看什么?空气中飘满智慧的气息,能够如此接近大师的手泽,我目眩神迷,几乎想在书桌前的椅子上坐下来,感受一下几百年前的日子。座椅上有个毛茸茸的垫,看真了原来是只猫,毛色绒白头顶略有浅黄斑点。这个博物馆也真细心,从画稿看,达·芬奇应该非常热爱动物,他肯定喜欢猫,说不定抱着猫在看书,于是博物馆根据资料放上一只猫的模型,这个模型说不定是用来阻止那些想坐下来的游客。

看久了,我发现这只猫的肚皮微微抖动,心里一惊,以为自己眼花。再看,动得更厉害,忍不住“喵喵”地叫它。它竟然慢慢地抬起头,眯着眼打个圈,不耐烦地把头埋去另一边,意思不言自明:“别吵!”

我呆住了。看过这么多博物馆,从未见过活生生的展品,忽然就明白,别以为达·芬奇离开了,可能这就是他的化身,他一直在这里。

书房后有个角落,被玻璃封住,里面有两个古人在对话。虽是虚拟技术,为了重现达·芬奇与红衣主教会面的历史性时刻,但非常逼真,随时会转过脸来瞪住人似的,更深化了达·芬奇的存在,教我不敢久留,怕打扰了他。继续前行,穿过大厅就是厨房,内里陈设简单,没有其他古堡那么多烹调工具。闻说达·芬奇是素食者,深棕色的长桌上最耀眼的是一盘蜜饯果子,以板栗、无花果、阿拉伯枣,层层交叠堆成一座辉煌的宝塔;另有杏、橙和蛋糕,全都色调华丽,看上去很美味,为天才人物提供源源不绝的营养。

有一盘盖上玻璃罩的点心非常眼熟,在斜射进来的阳光里金灿灿地散发着无限的能量,这个形象我是在某个地方见过的,细想,不就是宫崎骏工作室里的那盘吗?

把两位大师相提并论有点风马牛,他们一个在西一个在东,一位是古人一位在当代,但也不无共通之处:两者都热爱飞行又同时是个军事迷。几百年前达·芬奇已开始研究重力与自由落体的法则,为了了解飞翔而解剖鸟类的翅膀、分析它们翼上的羽毛,工作室半空吊着那套模型就是用来飞的。宫崎骏对飞机也十分感兴趣,许多作品中都出现飞行的概念,天空之城中的空贼、龙猫及龙猫巴士、魔女的飞行扫把等,可见“飞”是他想象力的源头之一。达·芬奇设计很多器械就是后来的机关枪和坦克车,宫崎骏的动画中亦不时出现战争的场景,而盖上玻璃罩的甜点更是他们一个具体的交集。

回想那天,九月中,都过了暑假,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宫崎骏的粉丝。在巴士总站上车,车厢塞得满满的,到站了,几乎所有人都下车,原来全是去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的。我们已经在网上订了票,到了入口仍要排队,看来不预定还没有位呢!

林任菁 含芳之六

美术馆外观并不大,色彩梦幻,部分爬满常春藤,就像个童话故事。馆内不准拍照,因此整个过程全凭记忆。记得有三层楼,没有导游路线,参观者随便乱钻,无所谓走错走对。每个展览室都非常丰富,大家会遇到很多宫崎骏设计的动画角色。天台就像他作品里出现的原始森林,有个孤独的机械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工作室,很宽大,有很多东西:各种绘图用品、工具、手稿、动漫的制作过程等等,以一定的秩序摆放,就像他电影里的画面。以宫崎骏的才能,无论画什么都会锋芒毕露的,只是这样的工作量,都不知有没有时间睡觉。他的工作桌旁有一张小茶几,上面放着他喜爱的法式甜点,盖着一个玻璃罩子,柔和的灯光下显得很珍贵,因为异于其他物种成了一个奇特的中心。并排的还有一瓶喝了一半的威士忌,似乎工作得很写意,画几笔又喝一杯,挺会享受的。其实,真正的工作室里甚少有食物,除非是用来写生的摆设,因为画家投入到忘我时都不知饥渴,又忌手上的油腻弄脏作品。不过,我怀疑这个布置只是宫崎骏个人心中的理想,就像他创造这个美术馆一样,他本来就极其善于设计场景的。在纪录片里,除了团队的工作室他另有一个只属于他个人的工作室。内里很简单,可以说没有装饰品,一张普通的书桌,面积并不特别大,桌面有烟灰缸、胶纸、颜料、纸片、笔洗和很多的笔,并没有甜点和威士忌,他只顾埋首工作,甚至显得有点焦虑。也有厨房,他只进去泡咖啡,然后抽烟,小饼干也没一块。他像很多创作者一样,需要转换空间去思考,跑去另一个地方,对着海,不见什么人,饿到不行了就去煮些简单的食物,把锅端过来就吃。他当然不是每天都这个样子,而且,说不定纪录片也是他理想中的纪录片。

不管是真实还是理想,西方或东方,过去或现在,就那么巧,这盘盖上玻璃罩的甜点都被大师们珍而重之,放在建筑物的深处。除了消耗大量脑力之后需要补充糖分,说不定,这也是他们从虚拟回到感官、想象重返现实的秘密通道。

猜你喜欢

玻璃罩芬奇宫崎骏
宫崎骏动漫
达·芬奇 下
蜡烛熄灭实验
蜡烛熄灭顺序及原因探索
达·芬奇睡眠法
宫崎骏的动画世界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二)
走进“天空之城” 久石让与宫崎骏动漫作品音乐会
跳蚤是如何变成“爬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