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研究型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分析与启示*

2022-08-17马成芬

图书馆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学术

马成芬

(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9)

科研支持服务一般指高校图书馆以科研生命周期规律为依据,为研究人员的研究设想、研究实施、研究成果的发表与传播、保存与评价等科研活动环节,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服务以及研究型知识服务,以此来满足用户不同科研阶段的知识信息需求,提高其科研水平[1-2]。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7年共同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3]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将科研支持服务纳入服务范畴,积极探索并建立相关服务机制,力争在“双一流”建设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已经在战略规划和科研规划中,明确将科研支持服务列为重点和持续发展策略[4-5]。2010 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发布的《完善大学图书馆功能(审议)——变革中的大学所需要的图书馆功能》(以下简称《审议》)中指出,大学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对(大学)科研提供支持,为知识创造做出贡献”[6]。可见,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已经从战略和政策层面将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置于重要地位。这项服务也必将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发挥知识中心功能最主要的体现方式[7]。

国内许多研究学者近几年也紧密关注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动态,并涌现出诸多研究成果。针对国外图书馆的研究,有学者从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的视角,调研了美国71 所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内容与特点[5];也有学者分别就美国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以及英国和澳大利亚、世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进行调研[8-12]。针对国内图书馆的研究,有学者较早地对我国“211”“985”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进行调研分析[13-14]。最近几年,“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备受关注[15-18]。

总体来说,我国学者比较关注欧美国家高校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的动态与趋势,但关于日本高校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的研究成果检索未见。因此,笔者选取日本10 所研究型高校图书馆为研究样本,通过网络调研与文献调研的方法,明确目前日本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现状与特点,以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的创新服务提供借鉴。

1 日本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背景及其功能定位

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2015年开展的关于科学技术研究综合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学者用于研究的时间有减少趋势,从而导致研究成果产出低迷[19]。另一方面,处于全球化趋势下的大学,衡量学术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依然是研究成果数量、被引量等。日本制定的第5 期《科学技术基本规划(2016—)》中提出:要“增加日本论文总量、提高论文被引次数”[20]。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全球视域下,有意识地加强对学者科研活动的支持服务。

关于高校图书馆在科研支持服务中的角色定位与功能,在2010 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的《审议》中就已做出详细说明。图书馆对科研活动的支持服务包括:(1)保障科研过程中必需的图书、学术期刊等学术信息文献资源;(2)期待高校图书馆在E-Science 和CSI(Cyber Science Infrastructure:最先进的学术信息基础设施)等系统的构建及应用上做出贡献;(3)通过将学术成果上传、保存至机构知识库,确保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及时公开。这样,在改革学术信息流通方式的同时,也能在实现大学教育研究成果的迅速传播、长期保存知识产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4)明确构筑高校机构知识库的地位,持续推动本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继续推进开放获取运动。2016 年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术信息开放获取(审议)》中提出:高校要建立以技术人员、科研管理人员(University Research Administrator,简称URA)以及图书馆员为中心的数据管理制度,为研究者提供科研支持。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与其他高校协同合作,共同推进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21]。可见,高校图书馆除了在构建本校机构知识库、保存和传播研究成果、推进开放获取运动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之外,更需与其他相关机构协同合作,在研究数据的管理与公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学者依据上述《审议》中关于研究支持的说明,结合日本高校实际状况,认为科研支持服务就是保障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图书、学术期刊以及其他必要的学术文献信息资源的同时,密切跟踪研究过程,收集、组织和管理由此产生的多样化数据,为后续研究活动提供基础,为知识创新和产出做出贡献[22]。

2 日本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现状

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发布的2020 年度世界大学排名,选取日本前10 所研究型高校的图书馆,即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筑波大学、名古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东北大学、九州大学的图书馆。通过网络调研法逐一访问上述各高校图书馆主页中关于科研支持服务内容和形式;通过文献调研法追踪调研日本图书馆界对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日本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现状与特色。调研时间为2021年1—2月。

2.1 日本各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栏目设置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以及东北大学、九州大学5所高校分别在图书馆主页一级页面中设有“学习研究支持”“研究支持信息”“研究支持”“教育·研究”的科研支持栏目导航。其他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散见于“综合利用导览”“服务”等栏目。5所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栏目下的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5所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名称及服务内容

2.2 基于科研生命周期的科研支持服务内容与形式

参照各学者对科研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根据日本高校图书馆开展科研支持服务的实际状况,笔者按照研究设想(文献资源保障、科研咨询、科研指南)、研究实施(科研素养培训、科研工具、科研数据管理与公开)、研究成果出版与发布(学术出版与开放获取)、研究成果的保存与公开(数字化保存与公开、纸质化保存)这一科研流程对日本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的内容及形式进行总结(见表2)。

表2 日本各高校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内容及形式

日本高校图书馆实施科研支持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基本与上述《审议》中所规定的关于图书馆支持此项服务的功能与定位相吻合。不仅提供了文献资源保障、科研咨询、科研指南、科研素养、科研工具等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内容,还能在科研环境与学术信息流通方式发生变革时,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实施创新型、深层次的服务,如科研数据管理、学术成果出版、研究成果保存与公开等。

2.2.1 研究设想阶段

针对研究设想阶段,图书馆所提供的科研支持服务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源保障、科研咨询、科研指南等方面。

(1)文献资源保障。尽管文献载体已发生重大变化,高校图书馆对文献资源的收集、组织与保存,仍然是图书馆所提供的基础性科研支持服务内容[23]。

为保障研究人员科研过程中所需的文献资源,日本高校图书馆除了重视本馆纸本与电子资源协调采购之外,还尤为注重本馆特色资源的建设并逐步将其电子化,以此来提高本校特色资源的可发现性与可利用率,对全球研究人员进行公开与共享。如九州大学图书馆不仅为科研人员提供本馆所购纸本资源及全国领先级规模的电子资源,专门设立世界OA 资源获取门户,还协助科研人员使用研究经费购置文献,积极收取本校教师研究成果,供校内用户使用及协定校的资料交换。另外,对于本馆已过版权保护期的电子化原始资料,研究者可免申请,自由、无偿使用[24]。如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与Google 公司合作对本馆馆藏的10万册特色资源全部电子化,并将其永久保存至本校机构库中,对外公开共享。

(2)科研咨询。针对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如文献资源的检索与查找、文献管理工具、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困难,图书馆提供虚拟与实体等多样化的咨询方式。

筑波大学图书馆除了提供常规的如设立实体参考咨询台、邮件咨询、在线咨询等虚实结合的咨询方式外,还专门设立由研究生组成的学习顾问(Learning Adviser,简称LA)。他们基于自身科研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通过咨询台、在线咨询、制作在线教材等方式为在校学生、科研人员提供文献查找、参考文献整理、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的咨询。除此之外,本馆还招募志愿者为校内用户提供咨询。东北大学图书馆除设常规咨询方式外,还在“咨询”栏目下设立本馆科室所提供的服务类型的分类展示,供用户精准查找所涉及的咨询内容。

(3)科研指南

科研指南主要指图书馆按照资源类型、科研流程对本馆所提供的学术资源及服务类型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从而为科研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导引,以节省其科研时间,提高科研效率。

东京大学图书馆设立专门的学术信息资源门户GACos[25](Gateway to Academic Contents System)。此门户整合了校内外学术资源及OA 资源、学术资源检索服务、学术素养讲座及培训、学术论文撰写支持、文献信息收集在线指南等信息。校内研究人员通过此门户可一站式获取科研过程中所需要的多类型学术资源与服务内容。京都大学图书馆在“研究支持”栏目下设“参考文献指南”,提供集校内外学术文献信息、各类型资源检索及查找的日英双语在线文献收集指南。北海道大学图书馆在研究支持栏目下按照科研流程即“研究前期—文献收集、研究中期—论文撰写与投稿、研究后期—成果出版、公开与分析、数据管理”,向科研人员揭示一站式、引导性服务内容。大阪大学为研究人员提供全球权威核心期刊中最具代表性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指南。九州大学则根据研究领域、学科专业分别设立文献信息查找指南Cute.Guides。

2.2.2 研究实施阶段

研究实施阶段是指研究人员利用科研工具对研究设想阶段所收集、整理的信息进行有序组织,涉及到可能需要支持的服务内容,包括科研素养、科研工具以及对科研过程中所产生的科研数据的管理。

(1)科研素养。科研素养是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包括学术文献收集能力、科研方法、科研道德等。

通过调查,日本10 所研究型高校图书馆都通过在线教材、专题讲习会、小型研讨会、嵌入科研团队和研究小组提供培训等形式,对科研人员进行以学术文献信息收集、论文撰写、文献管理工具、引文分析工具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素养培养。有的图书馆加强对研究者研究过程中涉及数据盗取与篡改、论文抄袭等有关科研道德素养的培养。

东京大学图书馆在对科研人员的学术素养培养上,不仅提供了上述所涉及的培训形式和内容,还把培训对象扩大至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教学秘书等,并与各院系分馆(室)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开展针对专业学科领域的讲习会。北海道大学图书馆与URA、人材培养中心协作,邀请学术出版社、英文编辑人员举办关于学术论文撰写的讲习会。九州大学除定期举办专题讲习会以外,还针对无法参加人员设立“E-Learning教材”,内容涉及论文及实验论文的撰写、各类型文献查找方法等。东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以“LiDance”(Library Guidance 缩略)为名,为各研究室、个人、科研团队提供基于个性化需求的预约型学术素养讲座。除此之外,为培养研究人员学术道德规范,该馆在研究支持栏目下单设科研道德项目,面向研究人员提供防止论文抄袭、剽窃的软件工具iThenticate。

(2)科研工具。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有效使用科研工具可以帮助提高其科研效率。科研工具可分为文献管理类工具、科研成果分析类工具。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北海道大学图书馆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文献管理类工具Mendeley、EndNote 等。筑波大学图书馆提供RefWorks 文献管理工具。北海道大学图书馆提供了科研成果分析类工具In-Cites 和SciVal,两 种 工 具 都 以Web of Science 和Scopus 收录的成果为基础,为研究人员提供论文总量、被引量、被引影响因子、国际合著率等多指标的成果分析数据。

(3)科研数据管理。科研人员对科研过程中产生的科研数据按照一致的、标准的规范化格式进行完整且有效的保存、管理和共享,不仅能提高科研效率,还对其他科研工作者发现与再利用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从而加快科研产出,为知识创造形成良性生态循环系统。

自2013 年起,日本关于研究数据公开与论文开放获取的开放科学(Open science)的讨论日渐盛行。2017 年4 月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发布了《JST 关于促进开放科学研究成果处理的基本方针》。此方针要求所有获得公共基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研究人员在项目开始之前都要提出详细的数据管理计划(Data Management Plan,简称DMP),并鼓励研究人员将研究数据进行公开[26]。经过调查,目前已有4所图书馆提供数据管理工作。京都大学图书馆于2020 年3 月制定了本校的“研究数据管理・公开原则”,同年10 月制作《未来的研究数据管理(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简称RDM)》手册,按照研究流程即“研究前—DMP(提供DMP制作工具)、研究中—研究数据保存、研究后—研究数据公开”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27],向校内研究者宣传数据管理服务。北海道大学图书馆率先引入了由NII 研究开发的研究数据管理系统“GakuNin RDM”,此系统以研究项目为单位对研究者个人或团体的研究数据进行管理。研究人员可通过Web 浏览器管理和共享研究数据,记录研究数据的制作、修改及删除[28]。

2.2.3 研究成果出版与发布阶段

研究成果的出版可分为学术期刊出版和数字出版两种形式。对学术期刊出版提供的服务包括为科研人员提供投稿期刊指南、期刊影响因子分析等。对数字出版提供的服务包括通过机构库进行自助出版、开放存取期刊投稿支持等。

为支持和推动校内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出版,大阪大学图书馆与本校研究推进部门、经营规划办公室联合举办形式多样的期刊投稿与出版讲座。例如邀请世界知名出版社开设关于科学论文写作与出版的线下课程“Scientific Writing and Publishing”;收集整理各知名学术协会、学术出版社开展的基于研究构想、研究实施以及投稿期刊选择与出版等各研究阶段所需的在线讲座信息;提供世界知名出版社关于论文执笔、投稿、出版、传播的视频资料[29]。北海道大学图书馆针对学术出版提供期刊投稿指南、期刊影响因子、不法期刊识别、开放获取论文投稿支持服务。数字出版主要是通过建立机构知识库、制定开放获取政策进行开放存取期刊出版。除了东京工业大学以外,其他高校都制定了本校的开放存取政策,有8所高校制定了本校学术成果开放存取出版补助金制度,即研究者通过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研究成果APC(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给予优惠或减免政策。京都大学为校内研究者提供了自助型出版、开放存取期刊出版两种开放存取出版方式。大阪大学图书馆为研究者提供适用于本校能够对APC 进行减免或优惠政策的开放存取期刊列表。

2.2.4 研究成果的保存与公开阶段

研究成果的收集、保存与公开,有助于提高研究成果的可发现性、利用率、被引率,推动学术研究活动进展,提高研究人员的知名度和所在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机构知识库对于保存和共享本机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已被国内外图书馆界所认同。日本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支持服务也从传统的文献资料提供、馆际互借等服务转向机构知识库建设、开放存取运动[30]。

所调研的10所高校图书馆全部建立了本校机构知识库,并制定了详细的运营方针政策,积极推动开放获取运动。近年来,各校又相继制定和公开了本校的开放获取方针政策。京都大学在每年的10 月设立“开放访问周(Open Access Week)”,向本校研究人员宣传本校开放获取理念和政策。大阪大学图书馆于2020 年4 月制定了本校的开放获取方针政策,要求校内研究人员将公开发表的学术成果可选择通过上传至大阪大学学术信息库,或者研究者认为的其他合适方式进行保存和公开[31]。东北大学图书馆在“研究成果”项的醒目位置设立标语“研究成果公开—东北大学的使命”,要求研究人员按照“确认版权—准备研究成果—向图书馆提交申请—提交研究成果”这一流程,将成果自主提交至机构知识库进行保存与公开[32]。九州大学与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都对本校原有的研究人员信息系统进行数据更新,完善其功能,构建了最新的信息公开系统Pure,对本校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公开。九州大学除了数字化保存方式以外,还通过著者捐赠、著者提交自著介绍、图书馆以文库书目形式进行对外公开,加强对研究成果的传播与宣传。东京工业大学设有“东京工业大学Star Research”系统,对本校2235名研究学者研究成果、课程、电视访谈类等关于教育、研究、社会活动类成果进行公开。

3 启示

日本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科研支持服务,有效地实现了与科研生命周期的深度融合,也是学科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图书馆若将持续、有序地开展此项服务,就必须做好平台保障、政策保障以及相关服务人员的科研素养保障。近年来,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始重视科研支持服务,如成立专门科研支持服务中心,设立科研支持馆员岗[33],助力本校科研发展。但在开展此项服务时,各高校因服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技术水平等因素导致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内容缺乏体系[18]。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借鉴日本高校图书馆在开展此项服务时的经验。

3.1 加强研究中后端的科研支持服务力度

通过调查发现,日本高校图书馆在研究前端,即研究设想和研究实施阶段,主要提供基础性的传统服务内容。除此之外,在科研环境以及学术交流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它们也开始重视并加强对研究中后端的支持服务力度。比如研究数据管理方面,京都大学制定科研数据管理原则和政策;北海道大学率先引入数据管理系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向校内研究人员广泛宣传科研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学术成果出版与开放存取方面,各校重视本校机构知识库的建设与维护,积极制定开放存取政策,制定APC 投稿费用减免及优惠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与共享。九州大学与庆应义塾大学注重对已有研究者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升级,引进新的研究者信息管理系统,对校内研究者及学术成果进行保存与传播。北海道大学为科研人员建立学术唯一标识ORCID 与Publons[34],帮助其建立科研档案,扩大成果影响力。

研究表明,我国“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科研支持服务仍停留在参考咨询、讲座培训、科技查新等研究前端所涉及的基础性业务服务层面[16],而对研究中后端所涉及到科研数据管理、学术出版及开放存取等关注较少。关于研究前端的支持服务内容,我国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多年并积累了诸多丰富经验,未来需要转变服务理念,着力加强研究中后端的支持服务力度,加快制定构筑科研数据管理平台,持续推进本校机构仓储建设,积极向本校科研人员宣传开放存取理念,提高本校科研人员成果的可见度和影响力。

3.2 以研究者需求为导向,制定服务方针政策

研究者的需求是科研支持服务的核心。日本高校图书馆能够依据科研环境变化和研究者需求,自上而下制定相应的方针政策以保证顺利开展服务。政府层面,日本文部科学省2010 年发布《审议》明确了图书馆在科研支持服务中的功能与定位,指出未来支持的重点应放在开放获取、机构知识库建设上。日本政府在2019 年发布的《2019统合创新战略》中提出由NII 主导开发研究数据管理系统的测试与应用。学校层面,10 所高校图书馆都建立了本校机构仓储,并逐步制定本校机构知识库运行方针和开放获取政策,致力于校内研究成果的收集、保存与公开共享。北海道大学于2020年率先引进NII研究数据管理系统;京都大学依据JST 发布的《JST 关于促进Open Science 研究成果处理的基本方针》,制定了本校研究数据管理计划和公开的方针政策。

我国在政府层面制定了关于图书馆科研支持服务、科学数据管理[35]等相关政策。部分高校图书馆近年也开始陆续制定了开放获取政策。但从整体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层面仍缺乏配套的政策与发展战略规划,尤其在科研数据、开放存取服务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这一全新的学术交流模式的运营机制还不够了解[14]。因此,我国图书馆界可借鉴日本高校图书馆在制定相关服务政策及运营方针上的经验,依据实际,制定适合本校学科设置和长远发展的科研支持服务政策。积极推动机构知识库建设及运营方针政策的制定,制定本校开放获取方针政策,宣传开放存取理念,并按照科研流程,以研究者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深层次服务建立制度保障。

3.3 由资源提供方转向合作方,嵌入科研过程

日本高校图书馆注重与校内外机构协同合作,共同致力于本校研究成果的产出与传播工作。庆应义塾大学图书馆与本校的学术研究支持部门合作,共同致力于研究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与数据库商合作,利用研究分析工具整理分析出本校102 个强势研究领域以及在跨学科研究、国际间协同研究领域表现活跃的研究者名单。利用Incites 把握研究者的成果数量、被引量、影响力等。同时,还可以与其他研究机构进行比较,把握本机构研究现状。大阪大学图书馆与本校研究推进部门、发展规划办公室联合为研究人员举办学术论文撰写、投稿与出版的讲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实施的传统性科研支持服务(如学术素养培养、科研咨询等)主要依赖图书馆本身,仅有少数图书馆与其他机构(如出版社等)开展合作[17]。随着科研支持服务的边界不断拓宽,内容不断深化,仅凭图书馆一己之力难以增强其服务水平。因此,需要转变服务理念,由资源及服务提供方,转向嵌入科研流程的合作方,依托“学术合作模式”追踪科研流程。图书馆也可根据需要,以“全程参与式”或“过程跟踪式”[36]的方式成为由研究者、研究支持部门、宣传部门组成的研究战略团队中的一员,了解科研需求,加强研究成果评价与分析、科研数据管理等相关科研素养培养,为校内科研人员的成果产出做出贡献。

4 结语

在电子科研(e-Science)环境下,研究者的研究过程、科研交互方式以及科研成果的存储与传播等都发生了变化。科研模式由以前的科研领域单一化、科研数据碎片化、科研成果零散化、科研人员独立化逐渐向科研领域交叉化、科研数据密集化、科研成果集中化、科研人员协作化转变。如何为科研人员提供深层次、专业化的科研支持服务,这给所有高校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应借机创新服务模式,从政策制定、馆员多元素养培养、馆内多部门协同合作等多方面保障科研支持服务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科研人员学术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十大基础研究成果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