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内涵、问题与路径*

2022-08-11赵雪芹胡慧慧李天娥

档案与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档案学文科专业课程

赵雪芹 胡慧慧 李天娥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武汉,43006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引擎。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中指出,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1]课程思政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传道授业解惑与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将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新文科发展强调打破传统文理科专业课程界限,促进学科交叉,使学生接纳多领域的知识,重视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档案学教育更加关注学生价值观念引领、重视文化自信和学科融合创新。档案学科资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价值,彰显了其独特的课程思政优势。与档案学本科生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学生自主研究和探讨,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更容易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中加深对政治理论、社会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等的认识与理解。

当前围绕“研究生课程思政”展开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鲜见针对档案学领域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成果。尽管已有学者提出了档案学课程思政的发展路径[2-4],但也主要聚焦于档案学本科生群体,对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参考作用有限。因此,本文结合新文科背景,分析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课程设计提出相关建设路径,深入挖掘档案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理念融入研究生人才培养计划中,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档案人才提供参考借鉴。

1 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内涵

与传统教育相比,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授、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体现思政元素,涉及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其坚持隐形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统一,在教育体系与教育方式上达到协同育人、润物无声的效果。

1.1 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特点

根据课程思政的内涵,研究生课程思政应兼顾档案学研究生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的实施要素,即教师、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实施主体主要为研究生导师,其思政素养和格局决定着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成效;其二,实施对象为具有独立意识和明确世界观的研究生群体,其研究方向和内容都更加深入和细化,追求理论知识的突破与创新,决定着课程思政形式应倾向于探讨式、启发式和思辨式教学;其三,实施载体为研究生课程,包括专业课堂、实践课堂等,主要围绕专题展开讨论而不局限于书本内容,需要对课程思政要素进行深度挖掘和融合;其四,实施方法为显隐结合,研究生课程思政应实现如盐融水、润物无声的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档案知识教学的协调统一。

1.2 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课程思政的要求

当前,新文科建设要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媒介与文科融合,培养科技思维;同时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彰显文科独特优势,塑造文化自信。在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科人文属性凸显,逐渐从传统的封闭视角转向现代的开放视角,通过跨学科交叉融合寻求档案学科新的发展点,推动档案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主要体现在理论、技术、实践三者联动,培养具备专业技能、人文精神、社会责任、爱国情怀的档案复合型人才。而这与课程思政“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因此,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一方面要突破仅依赖思政课程展开的德育模式,解决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互相割裂的问题,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深层次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要结合新文科建设的德性培养要求,整合档案专业独有的档案思政资源,创新档案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在研究生阶段的自主学术科研中发挥档案思政育人功能,体现人文关怀,塑造研究生的价值观念,促进课程“有效性”向学生“自我提升”的转变。

2 “课程思政”融入档案学研究生课程的问题

2.1 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缺失

当前教师在思政教育中并未能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一方面,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认识不足。研究生培养大多为单一导师负责制,而专业教师片面地认为只需完成专业知识传授的本职工作,忽视了对学生价值观、学识学风等方面的关注,从而导致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互相割裂,缺乏教育合力。另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在课程思政工作中能动性不足。于学生而言,其道德品行极大程度上受导师的学术行为、科研态度、为人处世等的熏陶和影响,但一对多的导师与研究生关系,致使导师无法全面兼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 教学目标与思政目标没有完全融合

课程思政教育是一种隐性教育,应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在融合课程资源与思政元素时,往往比较生硬,简单直白地将思政要点灌输给学生,导致隐性思政教育显性化,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思政教育目标没有完全融合。一方面,思政目标与专业目标往往是独立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课程考核中没有设立与思政相关的考核项目,不能反映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程度。

2.3 部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跨度大

新文科背景下,新技术应用催化档案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数据科学、计算机档案学、数字人文等交叉学科的课程也加入了档案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受课程内容属性的影响,不同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难易程度也相差较大。档案学研究生传统专业课程如档案文化学、企业档案管理等,课程内容以原始的档案资源为依托,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而档案学交叉学科相关课程如信息资源管理原理与技术、信息经济学、大数据分析等,其内容偏向实验与应用,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难度较大,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机融合等方面仍具有较大的探索空间。[5]

2.4 “课程思政”形式单一化

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以专业课程为基本载体,以价值塑造为目标导向,提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贯穿于学生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而不是指具体的某类课程。[6]档案学研究生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探讨自由发言,教师点拨升华,而科研项目、参观调研、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这种启发式的课程特点决定了档案研究生课程思政应具有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但当前往往将“课程思政”与“课堂思政”相提并论,将“课程思政”的形式局限于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化,违背了“三全育人”的理念。

3 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

本文主要以档案学研究生课程为研究对象,从教师素养、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角度提出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如何在档案研究生专业课程中推进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3.1 提升专业教师思政素养

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与实践程度,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实施成效。[7]档案学研究生课程专业教师有必要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提高自我思想政治素养,强化课程思政意识,重视言传身教,真正落实教书育人职责。

提升档案学研究生课程专业教师思政素养,首先要强化教师自我修养和思政意识,言行举止符合社会主义发展主旋律。其次要广泛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学习借鉴优秀课程思政项目案例,将成功经验运用于本校档案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同时重视实践,有意识地将学科资源转化为思政资源,有选择性地挖掘档案研究生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效实现档案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衔接。最后要建立客观科学的教师课程思政成效考核评价制度,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思政素养评价的第一标准,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课程思政教育自觉化。实现档案学研究生课程专业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8],更好地成为研究生科研学习、工作实践、价值塑造的引路人。

3.2 强化教学目标中的思政理念

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的首要任务就是将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以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责任担当教育为课程主线,充分发挥每门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

各高校可参考借鉴上海大学编写的《档案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9],制定具有本校档案特色的档案学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教师也要根据课程特点,关注学生的创造精神与批判思维,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政教学目标。以档案学研究生必修课“档案文化学”部分专题为例,其课程思政目标可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进行制定,如表1所示。

表1 “档案文化学”课程思政三维目标

3.3 挖掘档案课程思政元素

档案学研究生课程内容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和思政元素,如表2所示。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要深入挖掘、抽取和提炼档案资源蕴藏的思想内涵、文化价值、精神内核[10],并结合思政要点编写课程教材。以《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为例,应遵循档案管理客观规律编写教材用书,内容突出档案管理涵盖的档案法规和职业规范,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强调职业技能和专业担当,并引导学生认识到档案管理重要的国家和社会意义。

表2 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元素

在非固定教室形式的实践课堂、延伸课堂中,应根据专业特色与思政元素,设计兼具思政性与专业性的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借助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学习老科学家们的爱国精神、科研精神与奉献精神。[11]总之,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是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内容,找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点,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使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4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新文科背景下,档案学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应探索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方式,如信息化教学、情景式教学、探讨式教学等,注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促进课内思政与课外思政的衔接。以“企业档案与知识管理”课程中的“档案库房管理”专题为例,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设备虚拟参观不同企业档案库房的内部结构和保管内容,用企业档案讲好企业故事、传达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也可以“巴西博物馆大火案”创设灾害情境框架,角色扮演企业档案库房管理员,模拟事故现场,引发学生思考受灾档案抢救顺序问题,强化责任担当与风险意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导课—开展讨论—过程评价—课外实践”的教学形式,形成层次性的教学过程。灵活运用情景、故事、生活经验等导课方法,比如在讲授“档案价值论与档案事业现代化”课程中的“档案信息价值”内容时,可以导入“新冠肺炎期间武汉火神山医院”案例,其建造参考了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等工程档案,以案例直观解释档案信息价值。另外,课程思政过程应以学生自主讨论学习为主、教师评价启发为辅、课外实践为补充,激发学生心中的共享、共鸣、共情。

猜你喜欢

档案学文科专业课程
丁海斌主编《档案学概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孙文科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