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远段小结石的效果研究

2022-08-10李志雄米其武罗杰鑫叶照华黄荏钊卢健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5期
关键词:输尿管盐酸结石

李志雄 米其武 罗杰鑫 叶照华 黄荏钊 卢健军

我国泌尿系结石发病率为1%~5%,南方高达5%~10%,约1/17 的中国人患有肾结石,其中25%的患者需要住院诊治[1]。形成输尿管结石的高危因素常见有以下几种:泌尿系感染、输尿管局部医源性所致的狭窄或先天性狭窄、尿路梗阻等等。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的解除梗阻,恢复尿液的通畅引流[2,3]。本文研究的输尿管远段小结石是指有可能通过药物治疗排出的结石,即直径0.5~1.0 cm,单发,结石下方无梗阻,临床一般>0.6 cm。这类输尿管远段小结石,通过药物治疗,大部分可自行排出体外。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124 例输尿管远段小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传统治疗方案上加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远段小结石的效果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有效、可行、经济实惠的门诊治疗方案,从而达到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住院率,缓解患者经济负担的社会效益。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本院门诊诊治的124 例输尿管远段小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 例。对照组,男38 例,女24 例;年龄36~51 岁,平均年龄(43.06±7.23)岁;病程3~14 d,平均病程(3.51±8.49)d;结石横径4~7 mm,平均结石横径(5.86±1.09)mm;结石长径4~8 mm,平均结石长径(4.43±3.57)mm。治疗组,男32 例,女30 例;年龄35~43 岁,平均年龄(39.26±4.17)岁;病程,平均病程(4.01±5.99)d;结石横径5~7 mm,平均结石横径(5.72±1.03)mm;结石长径5~8 mm,平均结石长径(5.56±2.44)mm。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为单发输尿管结石,均符合《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学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药物治疗排石诊断标准;②均伴有尿频、尿急、呕吐以及恶心等症状,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且患者均可耐受;③意识清除,能与医生进行沟通、交流。排除标准:①合并泌尿系感染;②合并精神异常、凝血异常或资料不全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认知功能障碍或伴有脑出血者;④合并伴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予以解痉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尿石通颗粒治疗。解痉药物屈他维林[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96,规格:40 mg/片]。用法用量:口服l 片/次,3 次/d,1 周为1 个疗程,或是遵循医嘱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双氯芬酸钠栓剂(江苏远恒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210,规格:50 mg)。用法用量:将栓剂取出,以少量温水湿润后,轻轻塞入肛门2 cm 处,1 粒/次,2 次/d,2 周为1 个疗程;尿石通丸(国药准字Z10980086,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规格:4 g/袋)。用法用量:口服。1 包/次,2 次/d,1 个月为1 个疗程。告知患者饮水量2500~3000 ml/d,多食用利尿蔬果:如西瓜、杨桃、梨、花菜、扁豆等。

1.2.2 治疗组 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盐酸坦索罗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92,规格:0.2 mg)。用法用量:1 粒/次,1 次/d,饭后口服,1 个月为1 个疗程。

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 周,每周复查1 次B 超、尿常规,如期间患者临时有排出结石排出情况,则随时复查B 超;如复查B 超无结石声像且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液缓解,可停止用药。其次,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是否出现结石诱发的临床症状,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及时复诊并采取相应检查(如查血生化、尿常规)和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效果包括结石排出率、结石排出时间、强力止痛剂使用率。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频、尿急、恶心呕吐、泌尿系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5.82±3.17)d 短于对照组的(9.38±3.26)d,强力止痛剂使用率22.58%低于对照组的45.16%,结石排出率88.71%高于对照组的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1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属于泌尿系结石中的一种,也是泌尿外科临床常见病,由于肾结石在排出体外过程中,自然停留或因局部解剖因素梗阻在输尿管所致[1,2],其经常引起的肾绞痛是患者所惧怕的临床症状,处理不当,将导致强力止痛药物的使用量增加,从而增加患者的身体、经济负担[4]。而且输尿管结石梗阻后会影响患者肾功能,梗阻时间长者患侧肾脏功能将逐渐丧失,即使此时解除梗阻,丧失的肾功能亦无法恢复,是临床常见的肾后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输尿管结石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会有持续性的疼痛,阵发性的加重,呈绞榨样疼痛,疼痛时会有伴随强烈的恶心、呕吐、血尿、尿频、尿急、尿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也是造成门诊患者住院诊治的一个重要因素[5-7]。引起疼痛的原因主要是结石梗阻后刺激输尿管黏膜,导致输尿管痉挛,张力升高。在临床上治疗输尿管不同部位的结石、形状、大小,采取的方式不同。输尿管远段小结石一般建议先保守药物治疗,根据洪怀山等[5]的论述中,提出治疗远段结石直径较小,通过服用利尿药物、排石颗粒等,结合扩张输尿管手段,有效提高结石排出效率,有效解除输尿管平滑肌痉挛,但中国泌尿外科指南已不把利尿药物作为常用药物保守排石,因会有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低血压,因此新时期的药物保守排石值得临床研究者重视及探索。保守药物治疗过程应密切关注患者肾功能、是否继发感染等问题,如果疗程超过2 个月,结石仍不能排出者均建议住院手术干预治疗,避免患者病情加重后对肾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7,8]。

本文研究的输尿管远段段小结石保守治疗方案,是目前输尿管结石保守排石治疗的常用方法,本科前期研究指出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解痉药物是治疗肾绞痛的有效方法,由于本研究旨在研究门诊治疗,因此选用双氯芬酸钠栓剂更为被患者容易接受,依从性亦高。因此本研究在对照组双氯芬酸钠栓剂+屈他维林+尿石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坦索罗辛。盐酸坦索罗辛主要应用于前列腺增生的改善排尿,但其能扩张输尿管下段平滑肌的功能常被非专科或基层医院医师忽视。盐酸坦索罗辛是α1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阻滞剂[9,10]。由于输尿管中α1受体主要是α1A受体,盐酸坦索罗辛对输尿管平滑肌有很高的选择性抵抗力,能有效扩张输尿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疼痛,同时,盐酸坦索罗辛配合本研究中患者多饮水+尿石通颗粒药物的服用,可加强对结石的冲洗又促进输尿管、尿道排尿,尿路的畅通不仅使结石更易排出体外也减少了感染的发生[11]。

本研究显示,治疗组结石排出时间(5.82±3.17)d短于对照组的(9.38±3.26)d,强力止痛剂使用率22.58%低于对照组的45.16%,结石排出率88.71%高于对照组的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4%低于对照组的1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盐酸坦索罗辛在治疗输尿管远段小结石具有众多优势。2014 版指南中将盐酸坦索罗辛作为治疗输尿管结石常用药物,能改善因为输尿管远段结石刺激而导致的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12]。除此之外,在结石排出过程,它还可作用于前列腺周围腺体区的平滑肌组织,使尿道平滑肌舒张,尿道的阻力下降,排尿更为通畅,膀胱内尿液得以顺利排出,提高结石排出效率,降低感染风险,降低临床症状的发生率,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康复速度加快,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率。

综上所述,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解痉药物、尿石通丸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盐酸坦索罗辛,对输尿管远段小结石的治疗效果显著,且临床常见症状发生较少,增加门诊治疗成功率,减少住院率,提升患者生命安全系数,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输尿管盐酸结石
输尿管抱镜救援装置的初步应用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盐酸泄漏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HPLC法测定盐酸伐地那非的杂质含量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如何预防泌尿系结石
微输尿管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输尿管狭窄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