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超声BI-RADS 分类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2022-08-10周黎明卢娅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5期
关键词:恶性乳腺筛查

周黎明 卢娅

乳腺癌是中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据2018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最新数据调查显示,乳腺癌在全球女性癌症中发病率可达24.2%,已经位居女性癌症类型的首位。我国每年有30 万余女性被诊断为乳腺癌,严重威协女性健康[1]。乳腺癌早诊断、早治疗能降低患者死亡率,乳腺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之一。超声BI-RADS 分类能够帮助医生根据乳腺占位对患者病情做出正确判断,提高诊断准确率。由此,本文选取2018~2020 年贵州省印江县8698 例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以此研究BI-RADS 分类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2020 年本院8698 例行乳腺癌筛查农村妇女的资料。

1.2 方法

1.2.1 仪器 使用GE VoIusonE8、GE VoIusonS6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设置为9~11 MHz。

1.2.2 超声检查方法 检查前无需特殊准备,检查时受检者双手臂上举到头部,充分暴露双侧乳房进行检查,不宜加压,以免改变肿块形态、位置和影响血管显示,每例受检者均以乳头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放射状扫查,扫查断面相互覆盖,不能有遗漏部位,并且包括乳头后方、乳晕和腋下。当发现病灶时需要多断面交叉重叠扫查,观察病灶的位置,测量病灶大小,以乳头为中心按时针表1~12 点标记病灶的位置,并测量肿块距乳头和距皮肤的距离。根据肿块的形状规则或不规则、位置与皮肤平行或垂直、边缘及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肿块内部血流情况行超声BI-RADS 分类,并记录乳腺超声检查结果。

1.2.3 规范化超声BI-RADS 分类 依据美国放射学会制定并为国际化采用的BI-RADS 结合《乳腺超声若干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2018 版)》[2]进行评估分类,使乳腺病变特征和报告描述更加标准化。专家意见:超声诊断不建议提示乳腺增生症,因为乳腺增生症改变在 BI-RADS 分类中已经纳入不同类别。建议尽量不做 BI-RADS 0 类的诊断,除非患者乳腺区域皮肤有伤口或破损、乳腺巨大致深面无法显示清楚时及患者有明显不适或乳头乳头溢血但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声像可以提示为0 类[2],并行其他影像学进一步检查。BI-RADS 1 类:双乳未见占位性病变,临床上无阳性体征,无需处理;BI-RADS 2 类:良性病灶,如单纯囊肿、乳腺假体、脂肪瘤、乳腺内淋巴结(也可以归入1 类),对无症状的导管扩张,如果局部扩张的导管管壁光滑,建议在内径>2 mm 时再进行描述,并分至BI-RASDS 2 类,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病变。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可每6~12 个月随诊;BI-RADS 3 类:可能良性病灶,病变满足“椭圆形、与皮肤平行、边缘光整”3 个条件,排除其他恶性征象时代表良性可能性大,可分至2 类 (囊性结节)或3 类 (实性结节)[2]。乳腺癌术后超声检查仅发现结构扭曲且考虑为术后改变所致,可提示为BI-RADS 3 类,建议短期复查(3~6 个月)及加做其他检查,其恶性危险性应该<2%;BI-RADS 4 类:可疑的恶性病灶,一旦评估为4 类(分为4a、4b 及4c)即建议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此类恶性符合率为2%~94%;BI-RADS 5 类:高度可能恶性,应积极采取适当的诊断及处理措施,其恶性可能性≥95%,应开始进行积极治疗,经皮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BI-RADS 6 类:经过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以及乳腺癌患者虽已经过手术治疗,但超声仍能查到病灶者。专家建议虽然在BI-RADS 分类中并未提及年龄因素,但实际工作中患者的年龄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尤其中国女性乳腺癌的平均发病年龄比欧美女性早,因此在分类时40 岁以上女性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升类[2]。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8698 例妇女超声BI-RADS 分类情况,统计乳腺癌检出率,分析乳腺癌的超声特征。

2 结果

86.8例乳腺癌筛查妇女中,其中符合BI-RADS 1 类7864 例;BI-RADS 2 类722 例;BI-RADS 3 类97 例;BI-RADS 4 类14 例,包 括4a 11 例、4b 2 例、4c 1 例;BI-RADS 5 类1 例;BI-RADS 6 类 和0 类均为0 例。BI-RADS 4 类及5 类全部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共确诊乳腺癌4 例,其中BI-RADS 4 类中3 例确诊为乳腺癌(1 例黏液性癌、1 例乳导管原位癌、1 例浸润性导管癌),5 类中1 例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CT2NOMO。其余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确诊为乳腺导管内瘤1 例、腺病3 例、纤维腺瘤7 例;乳腺癌检出率为27%(4/15)。见表1。4 例乳腺癌患者,超声表现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纵横比>1、内部不均匀、低回声、点状强回声、后回声可有衰减或无改变、边缘回声模糊或分叶状、CDFI 显示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表1 规范化超声BI-RADS 分类筛查乳腺癌结果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在全球所有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乳腺癌占约6.9%[3],我国乳腺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严重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女性乳腺癌发病率约占所有肿瘤的16%[5],乳腺超声筛查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早期筛查准确率并且发现典型乳腺癌[6]。研究认为亚洲女性大多属于致密型乳腺,超声对致密型乳腺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文献报道,30~65 岁乳腺癌高风险女性中乳腺超声检查较乳腺X线检查具有更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同时总费用可降低80%以上[7]。对于高危人群,超声筛查增加了4.2‰的癌症检出率,由于乳腺超声检查的无创性和无放射性,现已成为乳腺癌首选的检查方法[8],被广泛用于乳腺癌的筛查中。相比乳腺X 线检查费用过高、设备数量有限、不易携带等问题,可优先实施超声检查[9]。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诸多新技术不断涌现,如全自动乳腺超声扫查U 系统(automatic breast ultrasound,ABUS)检查、乳腺钼靶、自动乳腺容积成像、超声造影等技术应用于临床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于基层医院,二维超声筛查结合超声BI-RADS 分类诊断在技术上更易于掌握和推广。以往传统的二维超声诊断只有良性与恶性,结论性较强,特异度低[10]。其次操作者依赖性是传统乳腺超声的局限性之一,乳腺超声报告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与医师经验相关[11],还受到操作者检查手法、对图像解读能力、图像质量等因素限制,传统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缺乏统一标准,往往以病灶部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判断良恶性,描述不规范,加上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图像表现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导致超声得出的诊断模凌两可,不可避免的出现误诊及漏诊,因此,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乳腺超声BI-RADS 分类的使用推动了乳腺超声报告的规范[12],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有指导作用,根据病灶的形态、方位、边缘、内部回声以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等特征,与乳腺超声BI-RADS“对号入座”评估分类。

自超声BI-RADS 分类应用于超声领域以来,使得超声医师与临床医师对乳腺肿物的风险评估更易沟通[13]。2018 年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浅表和血管专业委员会根据乳腺超声BI-RADS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成了《乳腺超声若干临床常见问题专家共识(2018 版)》,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乳腺超声检查报告,使超声BI-RADS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分类更精准、更规范,克服并纠正了传统超声诊断主观性较强、简单粗暴的特点,提高了病灶描述的统一性和病灶良恶性鉴别能力,并对分类有相应、明确的诊治和随访指导意见。本研究结果显示,8698 例乳腺癌筛查妇女中,其中符合BI-RADS 1 类7864 例;BI-RADS 2 类722 例;BI-RADS 3 类97 例;BI-RADS 4 类14 例,包括4a 11 例、4b 2 例、4c 1 例;BI-RADS 5 类1 例;BI-RADS 6 类和0 类均为0 例。BI-RADS 4 类及5 类全部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乳腺癌4 例,乳腺癌检出率为27%(4/15)。4 例乳腺癌患者超声表现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纵横比>1、内部不均匀、低回声、点状强回声、后回声可有衰减或无改变、边缘回声模糊或分叶状、CDFI 显示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综上所述,规范化超声BI-RADS 分类在乳腺癌筛查中能规范影像学诊断报告,减少描述的随意性,统一乳腺超声诊断标准,在乳腺癌筛查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恶性乳腺筛查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筛查方法在筛查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情况的应用价值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