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长粒香型杂交粳稻长粳优582 的选育及应用

2022-08-10汤俭民朱彩章沈希宏龚伟华曹庆云毛惠民付成俊周启涛戴兵成王小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孝感市香型秧田

汤俭民,朱彩章,沈希宏,龚伟华,曹庆云,毛惠民,付成俊,周启涛,戴兵成,高 祥,李 斌,王小文,沈 升,汤 耕

(1.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064;2.孝感市孝南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 孝感 432100;3.中国水稻研究所,杭州 310006)

水稻(Oryza sativaL.)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全国约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1]。通过育种途径改善稻米品质,对提高种稻效益、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稻米产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籼粳杂交方法,对湖北省粳稻进行粒形改良,拟培育出粒形细长似籼米、农艺特性仍为粳稻的高档香型长粒形粳稻新品种。根据近年来有关专家的研究[2]和笔者的实践,认为粳稻的短粒改成长粒,有以下优点:一是受南方丝苗米和泰国香米的影响,市场对细长粒优质米的需求量有增多的趋势[3],长粒销量更好;二是粳稻粒形变长,大多采取了籼粳杂交方法,产生籼粳融合型口味——柔软不黏糍、疏松不硬糙、弹性好、有嚼劲,备受消费者欢迎(例如长粒粳鄂香2 号);三是籼粳杂交,把籼稻的长粒转到粳稻上,后期粳稻的耐寒性比籼稻强,更有利于利用晚秋昼夜温差大的天气条件,获得更优质的稻米。同时,晚粳精米率和整米率均显著高于晚籼,更受米厂欢迎;四是长粒粳稻后期抗衰、抗倒和抗穗萌芽性好(例如鄂香2 号与黄华占对比),在收获期遇连阴雨时,降低了倒伏、穗萌、集中上市压价等风险;五是长粒粳有部分籼稻血缘,比纯粳稻早发性更好,恶苗病、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等粳稻易发病害会有所减轻;六是长粒粳不育系相比短粒粳不育系,柱头更易外露,提高了异交结实率,且对有些偏籼型恢复系具有更好的可恢性(例如长粳1A 与武运粳7A 对比),有利加快籼粳亚种间杂交优势利用的步伐。

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孝感市孝南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在成功育出优质香型长粒粳品种鄂香2 号的基础上,又开启了香型长粒杂交粳稻的选育。以中国水稻研究所培育的长粒粳不育系长粳1A 作母本,自育香型恢复系香恢582 作父本,配组出优质香型长粒形杂交粳稻新组合长粳优582,2020 年9 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稻20200041。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和产量,总结了栽培和制种等技术,为该品种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1 选育过程

1.1 母本长粳1A 的来源及特征特性

长粳1A 是中国水稻研究所以BT 型粳稻不育系151A 为细胞质供体,浙粳37/嘉禾212 的F4代单株为细胞核供体,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长粒型粳稻三系不育系。2012 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4]。长粳1A 育性稳定,不育株率为100%,套袋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败育率99.99%,染败占72.4%,圆败占20%,其余为典败。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可达35%。配合力较强。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精米率74.4%,整精米率69.6%,粒长6.5 mm,长宽比2.7,垩白粒率5.0%,垩白度0.5%,直链淀粉含量15.7%,胶稠度68 mm,碱消值6.8级,透明度1级,米质达食用粳稻部颁2级标准。株型适中,分蘖力中上等,叶片挺直,穗层整齐,穗型较大,谷粒长形,部分谷粒有短芒,稃尖无色。株高77.0~82.0 cm,单株有效穗9~11 个,穗长19.8 cm,每穗总粒数158粒,保持系千粒重28 g。在杭州市5 月30 日播种,播始历期88 d,主茎15.5 叶,属感光型中熟晚粳类型。适宜选配优质高产抗病的长粒杂交粳稻组合。

1.2 父本香恢582 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香恢582 亲本来源于C418/(嘉禾218/鄂晚17)F3代。2008 年秋用长粒形粳稻嘉禾218 作母本,用自育香粳鄂晚17 作父本杂交,在杂交F3代(2010 年春在海南省)选长粒形香味纯合株作父本,用中粳恢复系C418 作母本进行复交。大群体种植复交F2代,此代选期。形偏嘉禾218、粒细长、香味纯合、品质好、综合性状优良的多个单株作下代株系种子。复交F3代在抽穗时,选分离度较轻、粒形细长、综合性状优良的多个株系,每系选4 个优良株挂牌编号,进行取粉测交。此后逐代结合测交观察,选择长粒形恢复力强的香型优良单株进行定向培育。经4 年7代于2013 秋选育出长粒香型恢复系,即粳恢58-2,后定名为香恢582。

该恢复系株形松紧适中、植株较高,分蘖力中等,剑叶较长、直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好。穗层整齐,叶下穗,穗形较长,为勾穗型。谷粒长形,长宽比3.2,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米粒有香味。后期转色好。株高99.8 cm,有效穗288.0 万/hm2,穗长21.3 cm,每穗总粒数121.6 粒,实粒数98.5 粒,结实率81.0%,千粒重28.3 g。属晚粳中熟类型,2018年6 月2 日播种,8 月30 日始穗,播始历期89 d;同年6月23日播种,9月5日始穗,播始历期74 d。作双晚比同期播插的鄂晚17 始穗早7~8 d,成熟早4~5 d。

1.3 长粳优582 的选育过程

2013 年在孝感市晚稻季节,用长粳1A 作母本,用香恢582 作父本配组测交(即长粳优582)。2014年春在海南省试种测交组合,表现较好。2014、2015年在孝感市正季又进行了重复试种,仍表现较好。2015 年还进行了小面积试制杂交种子。2016、2017年在孝感市孝南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2 年作双晚大区对比试验。2018—2019 年参加湖北省晚粳区域试验,进行了多点示范和生产试验。2020 年9 月通过了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 品种特性特征

2.1 主要农艺性状

据区试记载,该品种株高、株型均适中,分蘖力较强,剑叶较短、挺直,穗层整齐,穗型较长、粒多,着粒较密,谷粒长型,稃尖无色,熟期适宜,后期转色好。平均有效穗315.0 万/hm2,株高92.0 cm,穗长18.8 cm,每穗总粒数131.6 粒,实粒数102.5 粒,结实率77.9%,千粒重27.74 g。用程氏指数法[5]对该组合的籼粳属性进行了鉴别(表1),6 项指标总计得15分,属偏粳类型,而粳稻鄂晚17(CK1)得20.6 分,籼稻黄华占(CK2)得5.2 分。

表1 长粳优582 籼粳类型评分

2.2 品质性状

2019 年参加湖北省晚粳区试,由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分析,该品种鉴定结果为粒长6.9 mm,长宽比3.1,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3.0%,垩白度0.4%,胶稠度61 mm,直链淀粉含量17.6%,透明度1 级,碱消值7.0,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NY/T 593—2002)优3 级,属长粒形粳稻、有香味,据用户反映,该品种出米率高,米饭光洁油亮、松软滑润、香甜可口、食味佳,深受消费者欢迎。

2.3 生育期

根据省区试记载,该组合2 年平均全生育期122.3 d,比对照鄂晚17 短3.7 d;其中2018 年平均全生育期122.8 d,比对照鄂晚17 短3.6 d;2019 年平均全生育期121.8 d,比对照鄂晚17 短3.7 d,属晚粳中熟类型。2018 年在孝感市孝南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种,6 月23 日播种,7 月23 日移栽,9 月10 日齐穗,10 月28 日成熟,比同期播栽的对照鄂晚17 齐穗期早7 d,成熟早4 d。2019 年仍在该所试种,6 月22 日播种,7 月22 日移栽,9 月8 日齐穗,10 月26 日成熟,比同期播插的鄂晚17 齐穗期早8 d,成熟期早5 d,属于晚粳中熟类型。

2.4 抗性表现

2018 年省区试病鉴结果为中抗稻瘟病,3 级,稻瘟病综合指数3.0;中感白叶枯病,5 级;高感纹枯病,9 级;感稻曲病,7 级。该品种株形较矮,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较好,经多年、多点种植,均未发现倒伏,在肥力中上等田块种植较适合,尤其适合机械化收割。该品种后期抗寒性较好、不易早衰、成熟时叶青子黄,熟相较好。

2.5 主要优、缺点

该品种优点主要是食味佳、品质优、丰产性较好、生育期适中,抗倒、抗寒性较强、易脱粒。缺点主要是较易感恶苗病和稻曲病,抗性鉴定为高感纹枯病,中感白叶枯病;生长前期对缺钾反应敏感,叶片出现红锈斑点,应适当增施钾肥。

3 产量表现

2018、2019 年参加湖北省晚粳区域试验,长粳优582 平均单产8.823 t/hm2,比对照鄂晚17 增产16.14%。其中2018 年平均单产8.601 t/hm2,比对照增产20.35%,增产明显,占增产点次的89%。2019年平均单产9.044 t/hm2,比对照增产12.41%,增产明显,占增产点次的75%。2016 年在孝感市孝南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作了双晚大区对比试验,平均单产7.575 t/hm2,比对照鄂晚17 单产高0.585 t/hm2,增产8.37%。2017 年又在该所作双季晚稻大区对比试验,平均单产7.590 t/hm2,比对照鄂晚17 单产高0.540 t/hm2,增产7.66%。2020 年孝南区新铺镇永安村农户许新涛用长粳优582作双季晚稻种植0.300 hm2,实收稻谷2 500 kg,折合平均单产8.333 t/hm2,比该农户种植的常规粳稻平均单产高0.920 t/hm2,增产12.55%。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因茬分类,适时播插

该品种在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南水源充足地方,可以作一季晚稻种植,也可作双季晚稻种植。一季晚稻,6 月上旬播种,6 月底至7 月初插秧,秧龄26~29 d;双季晚稻,6 月18 至6 月22 日播种,7 月25日前插秧,适宜秧龄28~30 d,最长秧龄不超过33 d。

4.2 稀播足肥,培育带蘖壮秧

秧田与大田面积比例1∶6,要求精细整办、均匀播种。大田用种量在22.5 kg/hm2以内,秧田播种量在135.0 kg/hm2以内。秧田适量施用基肥,及时追施断奶肥、促蘖肥和送嫁肥。播前用药剂浸种防恶苗病;播种立针后喷丙草胺药液防除秧田杂草;秧苗1.5 叶期喷多效唑药液,促分蘖矮壮;及时防治螟虫、蓟马等病虫害。

4.3 栽插合理密度

作一季晚稻适宜株行距为16.7 cm×20.0 cm,每穴插4~5株(含分蘖苗);作双季晚稻株行距13.3 cm×20.0 cm,每穴插5~6 株(含分蘖苗)。

4.4 科学施肥和管水

在肥力中等田块种植,纯氮施用量195 kg/hm2左右,同时配比施用一定量的磷肥和钾肥,氮∶磷∶钾=1.0∶0.5∶0.8。施肥具体方法为大田每公顷复配肥750 kg(N12%、P5%、K8%)、碳酸氢铵375 kg 作基肥;插秧后5~6 d,追施尿素90~105 kg/hm2;分蘖末期晒田复水后,追施氯化钾150 kg/hm2,促进茎秆粗壮。在水分管理上,应做到寸水移栽、薄水勤灌,促发分蘖;当总苗数发到330 万/hm2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孕穗到齐穗期间灌浅水层;后期干湿交替、湿润管理至成熟,不宜断水过早。

4.5 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

播种时防止鼠害。生长期要重点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蓟马、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等病虫的危害,及时除草。

5 制种技术要点

5.1 合理安排播差期,确保父、母本花期相遇

以湖北省孝感市秋季制种为例。为避开花期极端天气危害,根据孝感市气象资料,抽穗扬花期安排在8 月底至9 月初比较适宜。父、母本均为感光型晚粳中熟类型,6 月初播种,播始历期母本为88~92 d,父本86~90 d。母本和第1 期父本于6 月1 日播种;第2 期父本6 月10 日播种;母本和第1 期父本可于6月下旬同期移栽;第2 期父本于7 月上旬移栽。父母本抽穗开花期大约在8 月底至9 月上旬。

5.2 稀播匀播,培育壮秧

父、母本秧田分期提前整办、施足基肥,高标准做好秧厢。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消毒,秧田播种量控制在120 kg/hm2以内。抓秧田水肥管理,及时防除秧田病虫草害。

5.3 合理安排父母本行比,插足基本苗

厢宽2.33 m(其中母本净宽1.60 m;2 厢母本之间宽0.73 m,以便插2 行父本),父母本行比为2∶13;父本插2 行,行距33.0 cm,株距16.7 cm,两期父本相间栽插,母本与父本行距20.0 cm;母本株距13.3 cm,行距16.7 cm;父本和母本都插2 粒谷苗。

5.4 科学施肥和管水

制种田要施足基肥,一般用复合肥525 kg/hm2加碳酸氢铵300 kg/hm2作基肥,用22.5 kg/hm2锌肥作耖口肥。插秧后6 d,追尿素105 kg/hm2作分蘖肥。抽穗前10~15 d,若双亲预计花遇良好,普施氯化钾75 kg/hm2,并根据苗情追施尿素30~45 kg/hm2,以促壮秆大穗、减少颖花退化;若预计双亲花遇不好,应结合调花追施此次肥。在水分管理上,应做到浅水层插秧、勤灌浅灌,促分蘖发生,当苗数发到足够时,及时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齐穗期灌浅水层;后期干湿交替、湿润管理至成熟。

5.5 及时调花

根据剥查幼穗发育进度,若双亲发育明显错位,应及时调整。对幼穗发育过早亲本偏施尿素,对过迟亲本追施钾肥和叶面喷磷酸二氢钾2~3 次。

5.6 适度割叶和适量喷赤霉素(920)

当父母本始穗时,肥田割去剑叶的1/3,瘦田可不割叶。父母本对赤霉素(920)较敏感,用225~300 g/hm2即可,采取“前轻、中重、后补”的方法,分3 次喷施。

5.7 认真赶粉,提高异交结实率

母本在开花前1 h 赶掉露水,并振动穗颖,促进提早开花、开花集中,使父、母本盛花时相遇良好。开花期间每天赶粉2~3 次。

5.8 抓好防杂保纯和病虫防治

制种区应做好隔离,防止异品种串粉,全程做好除杂工作。生长期间,害虫主要是防治二化螟、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害主要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谷粒黑粉病等。

猜你喜欢

孝感市香型秧田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本期卷首
中国白酒香型概念的提出及演化发展
感怀
孝感市:出台《孝感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
湖北省孝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孝感市水产局举办“渔稻综合种养”特色培训班
励精图治 领翔高飞——记孝感市审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阳明军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
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有望2015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