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使用降眼压眼液对青光眼患者眼表损伤的分析

2022-08-09乔淑琴王雪琼关静

甘肃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眼表泪膜眼压

乔淑琴 王雪琼 关静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

青光眼是全球第一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包括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及混合性青光眼,其中较常见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 POAG)。青光眼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即使行激光或抗青光眼激光治疗后,仍需长期局部点用降眼压眼液,以控制眼压,保护视神经功能。绝大多数降眼压眼液都含有防腐剂苯扎氯铵,有研究表明[1-2],局部降眼压药物导致眼表损害,主要与苯扎氯铵相关。本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收集我院就诊并行局部降眼压眼液点眼患者的眼表资料,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在我院就诊的并长期点用降眼压眼液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41 例(63 眼),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18 例(27 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3 例(36 眼)。年龄26~76 岁,其中男性19 例31 眼(49.21%),女性22 例32 眼(50.79%),曾行激光治疗者18 例28 眼。所有患者接受降眼压眼液点眼时间均超过半年,所点降眼压眼液包括他氟前列素眼液、拉坦噻吗眼液、0.2%酒石酸溴莫尼定眼液、2%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及1%布林佐胺眼液,所有眼液均含有防腐剂苯扎氯铵。点药滴数统计,每日点药1 滴33 眼(52.38%),每日点药2 滴6 眼(9.52%),每日点药3滴21 眼(33.33%),每日点药5 滴3 眼(4.76%)。排除标准:①具有可影响眼表结构及功能的全身或眼局部病变,如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疾病、眼干燥综合征、睑缘炎等;②眼部激光史;③使用除降眼压眼液以外的其他眼液;④角膜接触镜佩戴史。

1.2 诊断标准 原发性青光眼诊断标准及分类参照2014 年全国青光眼学组推荐的标准[3],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眼表疾病(ocular surface disease,OSD)的诊断参照International Dry Eye Workshop(DEWS)推荐的标准: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TFBUT)短于10s 和(或)出现点状角膜染色[4]。

1.3 检查方法

1.3.1 TFBUT 检测。由本院同一名经验丰富的技师对所有患者使用Keratograph 眼表综合分析仪进行检查,患者在同一检查环境(常温,湿度适宜,避光室内环境)下进行检查。嘱患者下颌放于分析仪托架之上,调节升降台高度使患者保持坐位舒适状态,同时眼部靠近placido 环,目视前方中央指示灯,调整仪器中心位置对准患者瞳孔,光源调整为白光,嘱患者眨眼三次后,保持睁眼,眼球静止状态开始检查,系统自动检测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正常TFBUT≥10s,异常TFBUT<10s。

1.3.2 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根据2013 年国内干眼临床诊疗共识[5],荧光素钠染色评分采用12 分法:先将角膜分为4 个象限,每个象限0~3 分,无染色为0 分,1~30 个点状着染为1 分,>30 个点状着染但未融合为2分,出现角膜点状着染融合、丝状物及溃疡等为3 分。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描述,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角膜染色情况分析 检查发现角膜染色着染为18 眼(28.57%),根据染色结果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异常组平均年龄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时间比较,异常组平均用药时间长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点药滴数比较,异常组平均每日用药滴数多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眼别、激光史及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角膜染色相关指标分析

2.2 TFBUT 情况分析 检查发现TBUT 异常比例为55.56%(35 眼),将之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异常组平均年龄大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时长比较,异常组平均用药时间长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组平均每日用药滴数多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眼别、用药时长、激光史及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TFBUT 相关指标分析

2.3 OSD 患病情况分析 本研究中OSD 的患病率为66.67%(42 眼),将之分为OSD 组和正常组。OSD 组平均年龄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时间比较,OSD 组平均用药时间长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日点药滴数比较,OSD 组平均每日用药滴数多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性别、眼别、激光史及病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OSD 相关指标分析

3 讨论

临床上较多青光眼患者因为各种原因需要长期局部点用降眼压眼液以控制眼压。常用的降眼压药物如前列腺素衍生物、碳酸酐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均含有防腐剂,有研究表明[6],防腐剂容易破坏角膜上皮,泪膜脂质层,导致泪液成分及眼表结构发生改变,眼表健康受损。同时降眼压药物可使局部发生炎性反应,纤维组织增生,结膜上皮角质化,随时间推移,上述病理改变逐渐加重,引发OSD 发生。Keratograph 眼表综合分析仪是较新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非接触性眼表功能检查仪,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人为干扰因素少,患者配合好,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

本研究对临床接诊的点用降眼压眼液超过6m 的青光眼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染色、OSD 患病情况进行横断面分析研究,发现年龄、用药时间及每日点药滴数对患者眼表功能均有影响。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年龄是眼表功能下降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表明,FL、TFBUT 异常组年龄明显高于正常组,OSD 患病组年龄也高于正常组。随患者用药时间延长及每日用药滴数增加,TFBUT 变短,FL 评分增高,OSD 患病率增高,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年龄、用药时间、每日点药滴数这三个因素是长期使用降眼压眼液滴眼的青光眼患者发生眼表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对于临床诊疗医师,在关注降眼压效果的同时,一方面要重视高危患者眼表变化情况,及早给予干预措施;另一方面,尽量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最少的点药滴数有效控制眼压为最佳治疗手段。

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使用降眼压眼液点眼患者发生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异常者占28.57%,而TFBUT 异常者占55.56%,后者远高于前者,而TFBUT 是反映泪膜稳定性的主要指标,说明降眼压眼液对眼表的损伤主要是破坏泪膜功能,引导我们在临床用药改善该类患者眼表损伤方面是否需倾向于使用重点改善泪膜功能的相关眼液。

综上所述,长期使用药物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要重视眼表功能监测,尤其对于高龄、用药较多且用药时间较长的患者,尽量给予复合制剂或不含防腐剂的降眼压眼液点眼,定期进行眼表功能检测,发现问题,尽早干预控制。

猜你喜欢

眼表泪膜眼压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干眼患者泪膜破裂形态的临床研究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眼压自测法——指测法
睑板腺处理对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翼状胬肉患者术后眼表的影响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
短时间电脑屏幕阅读对大学生视功能和眼表的影响
不同抗青光眼眼药对开角型青光眼 h眼压的影响观察
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
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表观察与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