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小儿炎症性斜颈临床观察

2022-08-09马佳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炎症性合谷颈椎

马佳佳

(河南省汝州市人民医院,河南 汝州 467500)

炎症性斜颈发病机制尚未明确,1930年Grisel首次报道了由上呼吸道感染炎症导致的寰椎横韧带松弛,故又称为Grisel综合征[1]。在13岁以下儿童中较为常见,目前认为是由于咽喉部感染性炎症波及颈椎,导致韧带松弛,进而引发斜颈[2]。主要表现为头部活动受限,歪向健侧,并伴有剧烈的颈部肌肉疼痛。由于易与肌性斜颈、骨性斜颈、外伤性斜颈等混淆,临床存在漏诊、误诊风险。本病属中医“筋肌痹”,发病与小儿形气未充、外邪侵袭等有关。本研究用针刺联合物理疗法治疗小儿炎症性斜颈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0例,均为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治疗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3.5~13岁,平均(8.96±2.26)岁;病程3~15d,平均(9.17±1.82)d;合并病毒性咽炎18例,扁桃体炎12例,颈淋巴结炎5例。观察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13岁,平均(9.03±2.18)岁;病程2.5~16d,平均(9.23±1.94)d;合并病毒性咽炎17例,扁桃体炎14例,颈淋巴结炎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3~13岁。伴有病毒性咽炎、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炎等呼吸道感染病史,炎症性斜颈符合《实用骨科学》[2]的相关标准,发病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反复的咽喉炎症、扁桃体炎病史;无明显外伤史;头部歪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剧烈疼痛即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Baker量表)评分≥4分;X光片显示寰齿间隙不对称。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患儿或监护人拒绝针刺治疗,由外伤导致的斜颈,先天性斜颈、骨性斜颈、痉挛性斜颈等,针刺治疗部位皮肤破损。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针对不同咽喉部炎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①患儿取坐位,年龄较小者可由家长协助端坐,医师以轻柔手法放松颈部肌肉,随后使用拨法、揉法等作用于颈部疼痛部位及周围组织,随后点按风池、风府、天柱、肩井、外关、合谷,5~8次,之后使用旋转扳法对颈部进行复位,治疗1天1次,隔天治疗1次,共治疗3~5次;②枕颌带牵引,患儿肩下垫一薄枕,颈部轻度后伸,头两侧置沙袋以防旋转,初始重量0.5~1.5kg,根据患儿体质量和耐受度调整,保持体质量与牵引力平衡,1次20min,隔天1次,治疗2周,每周拍摄拍床头X光片,根据结果调整牵引重量和力线。若治愈则结束治疗。

观察组加用针刺治疗。患儿取俯卧位,用0.25mm×25mm一次性针灸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取患侧风池向鼻尖进针0.3寸,患侧风府向下颌方向斜刺0.3寸,患侧天柱、患侧肩井、健侧合谷、外关直刺0.3寸,进针后捻转补泻,力度轻柔,以患儿耐受为度,留针5~15min,1日1次,每次取3个穴位,治疗隔天进行,治疗2周,若治愈则结束治疗。

3 观察指标

颈部活动度参照颈椎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3],使用通用测角器测量患儿颈部主动前屈、后伸、(患侧)侧屈、(患侧)旋转角度。

用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Wong-Baker量表)评估治疗前后疼痛变化,Wong-Baker量表包括6张程度不同面部表情,分别记0~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结合Wong-Baker量表评分、影像学。痊愈:斜颈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Wong-Baker量表评分减少≥95%,影像学提示无异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Wong-Baker量表评分减少60%~94%,颈椎外观基本正常;影像学显示未完全复位。有效:症状减轻,Wong-Baker量表评分减少30%~59%,颈椎外观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加重。

5 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后颈部活动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部活动度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部活动度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前屈 后伸 侧屈 旋转对照组 35治疗前 32.93±7.53 13.41±6.28 14.15±7.62 19.37±6.10治疗后 50.28±8.06*38.85±10.68* 45.91±9.83* 58.61±9.47*观察组 35治疗前 33.04±7.25 13.26±6.42 14.63±8.74 19.12±5.63治疗后56.73±8.17*△43.363±10.59*△49.39±10.27*△62.37±9.62*△

两组疼痛评分较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分,±s)

表3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Wong-Baker量表评分对照组 35 治疗前 6.62±2.82治疗后 2.29±0.72*观察组 35 治疗前 6.57±2.34治疗后 1.01±0.69*△

6 讨 论

研究发现,咽部炎症与颈部疾病具有一定相关性,咽喉部和颈椎周围小关节、韧带、肌肉等存在密切联系,咽部细菌、病毒等可通过淋巴、血液等途径扩散至颈椎周围组织,导致颈椎生物力学失衡,急慢性咽喉炎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4]。由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耳鼻咽喉术后,咽后壁炎症性渗出通过淋巴、血液等传播至寰枢关节,引起局部组织充血,韧带水肿、松弛,一侧颈部肌群在炎症后挛缩,导致颈部两侧生物力学不平衡,不能很好的固定关节,产生“半脱位”状态,出现斜颈、疼痛等症状[5]。

基于目前对疾病及寰枢关节的认识,尚无特效药物可改善炎症性斜颈,一般在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寰枢关节复位,治疗关键在于复位治疗,与关节“半脱位”时间和程度有关[6]。运动疗法治疗,通过手法主动协助患儿治疗和牵引被动治疗,达到动静结合的治疗目的,以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关节“半脱位”状态。首先通过手法治疗,帮助颈椎主动活动,通过拨法、揉法等轻柔的作用于颈部疼痛部位及周围组织,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状态,促进炎性水肿吸收,配合手法复位,有助于恢复颈部两侧生物力学平衡。手法治疗后,配合枕颌带牵引,根据患儿身体质量和耐受程度等,可巩固手法治疗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手法复位治疗虽然在临床较为常用,但有研究者认为由于患儿普遍年龄偏小,手法复位一旦过度,可加重关节囊损伤,影响关节稳定,出现不良后果,故应注意手法复位的力度和牵引质量,不可急于求成[7]。

炎症性斜颈属中医“筋脉痹”范畴。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易受外邪侵袭,加之其筋骨未健,活泼多动,故易发生于儿童。小儿肾气未充或先天肾精不足,脏腑功能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不畅而瘀滞,颈筋失养;外感六淫,肺气宣发肃降失常,而外感邪气中又以风邪最为常见,风邪善行数变,易袭阳位,头为诸阳之会,更易受邪,加之机体卫阳被阻,局部气血瘀滞,筋脉失养松动,故出现头项疼痛、偏斜等[8]。小儿生机蓬勃,脏器清灵,较成年人,其经气更加旺盛,对针刺反应更加灵敏,针刺效果更好[9]。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穴位,中医认为“头目风池主”,针刺风池可治颈项疾病,具有祛风、通利官窍等功效。天柱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项部,《穴名释义》载:“人体以头为天,颈项犹擎天之柱,穴在项部方肌起始部,天柱骨之两旁,故名天柱。”针刺天柱可治颈椎酸痛、麻痹等,是治疗头颈、脊椎疾病要穴之一。风府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针刺风府可治疗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等。肩井为足少阳胆经常用腧穴[10],具有理气通络,祛风清热之功效。头颈部穴位可疏通局部气血,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吸收,改善局部疼痛[11]。此外,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针刺还配合外关、合谷。外关为少阳三焦经穴,八脉交会穴之一,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功效,可联络气血,补阳益气,扶助正气;合谷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之功效,《针灸大成》 云“合谷主治破伤风,痹痛筋急针止痛”,肺与大肠相表里,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针刺合谷可调节脏腑功能,维护正气、抵御外邪。

针刺联合物理治疗小儿炎症性斜颈可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炎症性合谷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ErbB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之:冠心病可能与颈椎有关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合谷三阴交合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