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析

2022-08-08宗亚静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诗歌教学审美教育初中语文

宗亚静

摘 要 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构建有效的诗歌审美教育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开展诗歌审美教育:熟悉时代背景,进行反复朗读;提出基本问题,营造诗歌意境;分析用字用词,培养形象思维;总体感知诗歌,明确诗歌类型;深入探析诗歌,感悟哲理寓意。采用这些策略可以有效达成审美教育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 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发展学生的美学涵养与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基于诗歌鉴赏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与背诵的基础上,从审美角度赏析诗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诗歌,能够有效提高诗歌教学的成效。

文学作品通常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内容的再加工与再创造,诗歌也是如此。不论是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还是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他们所作的诗歌大都来源于生活,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关。因此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先熟悉诗歌的时代背景,根据诗人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境况,在反复朗读中初步熟悉诗歌,为后续鉴赏做好准备。

例如,统编版教材七下的《登幽州台歌》,这是一首由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诗歌,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在凭今吊古中引发无限感慨,表达了孤寂郁闷的心情,抒发了悲愤的情感。为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教师需要引入诗人的履历,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了解之后再进行反复朗读,将那种郁闷及悲愤的情感读出来。通过了解时代背景,学生明确陈子昂是一位有政治才能的文人,直言敢谏,指责唐朝武后朝廷的弊政,一度因为“逆党”株连而下狱。当学生了解了诗人的经历和所处时代后,便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对于其他诗歌的教学,教师也应该先借助图文和短视频资源,简单介绍作者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深切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用真情实感朗读诗歌,为深入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在初中诗歌教学中,为启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教师可以先根据诗歌主题、描述内容等,提出与之相关的基本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在学生简单作答后,运用多媒体工具营造生动的诗歌意境,让学生真切感受诗歌描绘的情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例如,统编教材七下的《望岳》,这是一首由杜甫所作的五言古诗,詩歌运用多种手法生动描绘了泰山之景,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大好河山的情感与勇攀高峰的志向。基于本首古诗的主题和内容,教师先提出基本问题:“五岳”中的东岳是哪儿?所处位置是哪里?哪些地方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形象?通过这些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试着回答后,教师引入《航拍中国》山东篇中的泰山片段,将泰山十八盘、云海、日出等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雄伟壮丽的泰山之景。

教师根据诗歌的主题与内容,提出一些基本问题,引发学生初步思考,通过展示与诗歌相关的生动情景,可以让学生熟悉诗歌描述的景象,认识到诗歌的语言力量。在生动的诗歌情景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初步赏析诗歌。

中国诗歌发源于《诗经》和《楚辞》,经过汉乐府诗歌、魏晋南北朝的发展,在隋唐时期达到顶峰,其中名篇佳句数不胜数、美不胜收。关于诗歌审美教育,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析用字用词,先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进行分析总结,从中感悟诗歌的优美意境,以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例如,在《望岳》这首诗歌中,诗歌的具体内容没有使用一个“望”字,但是却都紧紧围绕题目的“望”字,由远及近,描写出泰山雄伟壮丽、气势磅礴的气象。教师可以根据本诗内容,针对用字用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造化钟神秀”哪个字用得好?“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本诗的末尾两句?以此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讨。然后教师根据小组代表的解答情况进行总结,比如,“钟”字是对大自然的拟人化表达,写得有情;“割”字表达泰山高大到遮天蔽日;最后一句升华,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攀绝顶的意志。

古代诗歌的“言诗”多采用“赋、比、兴”的修辞进行生动表现,在咏物抒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独具匠心,表达出非常好的艺术效果。基于诗歌主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用字用词,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诗歌鉴赏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诗歌,分析诗歌内容,结合诗歌主题与内容,明确诗歌的类型,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意象,在整体感知中明确诗歌的情感内涵。在让学生认识诗歌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用字用词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布置整体分析诗歌的任务,要求学生分组参与其中,在规定的时间内派出代表解答,再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例如,统编教材七下的《登飞来峰》,学习本首诗歌,需要通过反复吟诵,结合诗歌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分析其中的形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领悟表达的情感,探析蕴含的文化内涵。教师要求各小组分析本诗,在规定的时间内分组展示。教师根据各组代表的展示情况进行总结。比如,本诗所写的眼前之景不多,重点写了塔高和自己登高的感受,说明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以此引申到作为一名改革家拨云见日与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表达出豪迈的气概。

在总体感知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分句进行赏析,然后再结合诗歌的主题、作者的履历、描写的意象等方面进行总结,深入认识诗歌借景抒情、借物说理的表达手法,明确诗歌的类型,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要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全面熟悉诗歌的基础上,深入探析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的语言,认识鲜明的形象,基于生动描写与精彩评论,结合明喻或者暗示等手法,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与相关寓意。教师可以在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实施相关教学。

例如,统编教材七下的《己亥杂诗(其五)》,本诗的教学目标是在有感情朗读及背诵诗歌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爱国思想,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在本诗的教学中,教师先通过介绍作者其人,带领学生认识写作背景,然后分析遣词造句,从整体上理解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寓意。通过教师引导与小组合作探析,可以让学生明确作者用“落红”进行自喻,表达出自己不甘沉沦,仍然关心国家命运和前途,抒发出浓浓的家国情怀与爱国情感。

诗歌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关于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从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开始,到分析用词用语和赏析名句,最后到感悟哲理寓意,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受诗歌之美,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感,有效提高审美教育的成效。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海安市紫石中学]

猜你喜欢

诗歌教学审美教育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探索
初中英语诗歌教学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