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转矩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效果对比

2022-08-08王红元郭美琳

贵州医药 2022年7期
关键词:切牙上颌牙根

王红元 郭美琳

(榆林市第三医院口腔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双颌前突属于错颌畸形的一种,在临床并不常见,但对患者侧貌面型影响较大,临床在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正畸治疗、协调咬合关系的同时,还需保证良好的面型和侧貌矫治效果。正畸性根尖外吸收是正畸治疗中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它不仅会导致根冠比例减小,更会降低牙齿的稳定性,引发牙齿脱落或松动的现象,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1]。引发正畸性根尖外吸收的因素较多,其中矫治力和施力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传统直丝弓托槽岁具备一定的矫治效果,但其矫治后牙根吸收的风险较大,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2]。自锁托槽则可以借助能够开关的滑盖、弹簧夹或托槽自身的弹性结构将矫治弓丝限定在托槽槽沟中,进而减少摩擦阻力[3]。本文主要比较高转矩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在矫治双颌前突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48例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年龄在13~16岁;牙根发育完成;经CT检查证实为双颌前突;临床资料完整;均采取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治疗。已排除既往有过正畸治疗史者;患有牙周病、牙外伤或死髓牙、多生牙或先天缺牙、牙列重度拥挤、前牙埋伏阻生牙者。根据患者使用的矫治器不同,将采用高转矩自锁托槽进行矫治的24例患者纳入研究1组,组内男13例、女11例,年龄(14.35±0.28)岁;采用传统直丝弓托槽矫治的24例患者纳入研究2组,组内男14例、女10例,年龄(14.42±0.3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在患者矫治前根据其具体情况制作牙颌模型,拍摄颌面部照片,常规完善患者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工作,然后根据收集到的患者资料制定矫治方案。首先拔除患者4颗第一前磨牙以配合矫治。研究1组采用由美国ORMCO Corporational公司生产的Damon-Q正畸金属自锁托槽[批准号: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2632166号;型号:高转矩]进行矫治治疗;研究2组采用由美国3M Unitek Corporational公司生产的传统直丝弓托槽[批准号:国食药械(进)字2015第2630713号;型号:标准转矩]进行矫治治疗,使用磨牙强支抗,每项操作均由同一名正畸专科医生完成。两组均将托槽连接于牙冠中心位置。利用镍钛丝整平并排齐患者的上下牙列,采用0.019×0.025的不锈钢丝,以主弓丝滑动法对牙关闭间隙进行内收,细致地调整患者的牙合关系,最后拆除矫治后两组患者均拍摄锥形束CT,采用透明保持器继续维持。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矫治前和矫治12个月后通过拍摄锥形束CT评估患者上颌切牙的牙根长度,具体包括左上侧中切牙、左上颌侧切牙、右上侧中切牙和右上颌侧切牙,每位患者均需在一周内拍摄2次,取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别在患者矫治1个月和矫治12个月后评估患者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根尖吸收情况,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2 结 果

2.1上颌切牙牙根长度 矫治前,两组左上侧中切牙、左上颌侧切牙、右上侧中切牙和右上颌侧切牙的牙根长度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矫治后牙根长度均短于本组矫治前的水平(P<0.05),且研究1组均长于研究2组(t=2.559、3.954、3.235、3.337,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上颌切牙牙根长度比较

2.2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根尖吸收情况 矫治1个月,两组后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根尖吸收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矫治12个月后的吸收情况均有一定增长,但研究1组矫治12个月根尖吸收情况与矫治1个月后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2组矫治12个月后根尖吸收情况明显多于本组矫治1个月后的水平(t=3.318、23.030,P<0.05);研究1组矫治12个月后根尖吸收情况明显少于研究2组(t=2.212、2.385,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上颌中切牙和上颌侧切牙根尖吸收情况比较

3 讨 论

影响双颌前突患者矫治效果的因素可主要为患者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治疗因素中以矫治力和施力时间对患者矫治效果的影响作为突出,二者均会对牙根尖外吸收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中,内收前牙的效果与速度与托槽和弓丝之间的摩擦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矫治器成为保证矫治效果,减轻牙根吸收是关键[4]。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1组矫治后左上侧中切牙、左上颌侧切牙、右上侧中切牙和右上颌侧切牙的牙根程度均长于研究2组(P<0.05),表明高转矩自锁托槽矫治双颌前突患者对其牙根吸收情况影响较小。分析其原因发现,传统直丝弓托槽为防止前牙转矩的丢失和舌倾的发生,通常在关闭间隙过程中主弓丝上前牙加了正转矩,进而产生较大的控根力量,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牙根吸收的风险[5]。高转矩自锁托槽是在排齐整平阶段上逐渐增加上前牙的转矩,而到前牙内收阶段时更换主弓丝后则未加正转矩、后倾弯和摇椅弓等,始终维持弓丝的水平;并且在矫治过程中也未对上前牙增加控根力量,进而在遵循轻力的原则上减小摩擦力,促使弓丝可以产生柔和且持续的力量,更有利于牙周健康的方式高效移动,帮助牙根尽量远离颊侧骨皮质,更利于牙的移动[6-7]。本研究采用主弓丝滑动法进行内收可以有效避免牙支抗的消耗,继而有效减轻牙根吸收情况[8]。本文结果显示,研究1组矫治12个月后根尖吸收情况与矫治1个月后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研究2组矫治12个月后根尖吸收情况明显多于本组矫治1个月后的水平(P<0.05);并且研究1组矫治12个月后根尖吸收情况明显少于研究2组(P<0.05),由此可进一步证明,高转矩自锁托槽在减轻根尖吸收方面的优势,临床矫治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切牙上颌牙根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正畸力对临时支抗装置接触牙根引起牙根表面损伤的影响及其修复过程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骨性Ⅰ类女性下切牙先天缺失者颏部形态的三维研究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研究进展
骨性Ⅱ类均角成年患者上颌中切牙与切牙管位置关系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切牙管与上颌中切牙位置关系的定量研究
成年骨性Ⅱ类错患者上颌中切牙牙根与切牙管的位置关系研究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