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实践与运用

2022-08-06

教育观察 2022年19期
关键词:新入高校教师模块

宋 贝

(百色学院,广西百色,533000)

一、引言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教师了解高校教师职业特点,促进新入职教师了解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要求,对新入职教师加快角色转变,更好地胜任教师工作岗位,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创新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模式对提高高校教师发展工作效力,助力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分为省级培训和校本培训,由省级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组织实施的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教师申请高校教师资格认定的必要条件之一,这类培训以封闭式培训为主,学习内容较固定,很难体现新入职教师对培训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存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学校发展现实需求脱节等问题。[1-2]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的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在弥补省级岗前培训的短板上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够基于本校的岗位需求,结合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效破解省级岗前培训的个性化需求、内容针对性等难题。然而,省级培训和校本培训都以线下面对面培训为主,时间较为稳固,对培训专家、学院的现场到场率要求较高,难以满足新入职教师对个性化时间安排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及国家对教育改革的重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互联网+教育”发展战略,鼓励创新教学模式,提倡混合式学习、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式,使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方向。[3]加之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开始由传统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培训成为常态。[4]在此背景下,要与时俱进地优化高校校本岗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目的达成,高校就要全面推进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内涵式发展。

二、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基本内涵

混合式培训模式是将网络远程培训与传统面授培训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培训模式,旨在通过两种培训方式的特点实现优势互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5]由于混合式培训模式注重信息技术的利用,采用“线上自主培训+面授培训”方式可在基础知识类培训中补短板,提升培训的效果。其中,线上培训能够解决培训专家培训地点受限的问题,避免学工矛盾,进而在很大程度上节约培训成本,其可复制、可选择的特点也使其成为教师岗前培训中学习基础性知识的绝佳选择。面授培训则面向岗位,根据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技术性、经验性的内容开展现场培训,以此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避免培训内容固化造成资源浪费。相关研究表明,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符合混合学习原理,具有资源共享程度高、信息交流多样化、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不受时空限制、长效性等优势。[3]

由此可见,混合式培训模式是对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的探索,通过线上线下培训的有机结合,可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培训活动的融合,有助于培养新入职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培训质量,为培训管理由粗放走向精细提供新的思路。

三、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实践与运用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培训模式包括线上自主学习模块、课堂培训学习模块、巩固学习模块与信息反馈模块四个模块(图1)。其中,课堂培训学习模块、信息反馈模块可以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自主学习模块、巩固学习模块为线上进行。

图1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培训模式

(一)线上自主学习模块设置

线上自主学习模块为依托雨课堂线上资源共享平台,由个人自主完成培训学习任务的模块,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岗位及岗位胜任必备常识性、基础性知识设置。高校教师岗位的基础性知识比较固定且为显性化知识,其多以文本、手册、政策法规的形式存在,可通过宣传、流转、学习、知悉等方式实现知识的传递。这类知识学习难度较低,新入职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文本材料自行完成学习。根据该模块内容的特点,新入职教师可以借助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利用平台上的基础性教育政策及文件性资料和教学示范课等教学影像资源开展学习。

1.基础性教育政策及文件性资料

围绕新入职教师岗位要求及岗位胜任须知的一些政策、规范、法则等文件资料,这类知识往往已成为新入职教师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由于这类知识体系较为固定,便于通过雨课堂进行知识传递,如国家层面颁布的政策法规,即《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政策法规,以及地方及学校层面的政策规则,即《教学事故的认定和处理办法》《教师教学培训办法》《科研管理文件汇编》等学校相关文件,因此,此部分可以由新入职教师自行下载、学习。

2.教学示范课等教学影像资源

教学示范课具有快速传递课程理念,对新教师抓住课程要素、掌握课程技巧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教学示范课要求较高,且以观摩为主,因此,这部分的学习可以采用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满足新入职教师课堂观摩的需要,同时达到优化配置教学资源、降低示范课规划成本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全区教学技能比赛获奖教师教学视频资源作为教学示范课,这类课程一般水平较高,且具有较突出的教学元素,对新入职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技巧、教学状态、时间管理等都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可见,线上自主学习模块不仅可以让新入职教师对常规性岗位须知、岗位要求等内容形成初步的认识,而且可以让新入职教师了解高校教师的基本素养、基本教学理念、基本教学方法等基础性知识。

(二)互动式课程学习模块

互动式课程学习模块以传统面授培训为主,配合雨课堂现场课程录制,实现线下授课与线上资源平台互建的培训形式。面授培训最大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在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专家带来的隐性知识。事实上,知识不仅限于直接传授,特定的情境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意义的建构过程。可见,互动式课程对学习培训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互动式课程学习模块的组织形式为:由新入职教师进行导课、结课,即组织新入职教师分小组根据各场次培训主题,安排一名学员在培训开始前进行导课,一名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学习小结。其中,导课主要介绍授课专家及授课专题,学习小结则主要为本堂课的收获及对授课专家表示感谢,一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达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感悟、培训心得体会等。

需要注意的是,以互动式面授为主的线下培训课程看重的是专家隐性知识的传递,对专家的教学经验、实践经验、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通过互动可以为新入职教师提供权威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专家可以根据学员在线上自主学习模块表现出的问题及其在互动式课程学习模块中提出的问题,确定各阶段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在明确重难点之后,专家可以围绕教师教学、科研、管理及教师职业规划等主题,结合学校需求和专业特色,通过实践指导传递隐性知识,即具有经验性、实操性、技能性的知识,如学校相关部门职能及工作特性、教师课堂管理技巧、科研和教研的协调方式等。之后,专家还可以组织新入职教师进行互动研讨,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培训活动,充分调动其原有经验,提高培训质量。

(三)巩固学习模块

巩固学习模块具有延续和加强线上自主学习模块和互动式课程学习模块教学效果的作用。在这一阶段,新入职教师结合雨课堂的培训反馈功能,充分利用平台资源持续加强和巩固薄弱知识点。具体来说,培训指导人员根据学员在前两个阶段反映出的重点问题,利用雨课堂平台的评估功能设置的培训考核内容,在组织学员进行考核后通过雨课堂的后台数据分析功能,了解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检验培训学习效果。学员也可以根据考核结果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结合自身具体的工作问题和职业发展需要,通过重新学习线上资料和回看面授课程录像的方式回顾培训课程内容查漏补缺、巩固学习,进而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可见,巩固学习模块让培训更具人性化,使培训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延续性。

(四)信息反馈模块

信息反馈模块贯穿整个岗前培训。培训前主要体现为对新入职教师进行需求调查,一般以开展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新入职教师心中最迫切需要了解的关于岗位的内容;培训中,通过雨课堂信息反馈平台加强新入职教师与学生、授课专家、培训指导人员之间的交流,使新入职教师在交流中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及需要重点学习的部分,同时为各参培人员提供反馈培训效果的渠道;培训后,通过培训满意度问卷收集新入职教师的培训效果与培训心得。通过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线上线下交叉的立体、全方位的信息反馈,可以实现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四、混合式培训模式在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中的应用启发

(一)精细管理,精准定位线上线下部分的适用范围

混合式教学被认为是有效提高学员学习广度和深度的培训方式,为当前的教师教学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路。[6]不难发现,混合式培训模式的线上部分在基础知识类培训、岗位能力素质类培训中的基础知识部分、政策解读类等时效性高且培训覆盖面广的培训上具有优势,而实践教学等具有展示隐性知识的环节依然需要进行线下教学。为此,高校要做好混合式培训模式的精细化管理,要摒弃“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不分知识类型滥用线上教学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发挥混合式培训模式线上部分便于传递显性知识和线下部分可以传递隐性知识的优势,切实提高各部分的培训实效,以最短时间及最低经济成本满足培训需求,缓解新入职教师的工学矛盾。

(二)提高知识管理意识,搭建岗前培训资源库

当前,知识经济日益壮大,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经济和生产的竞争最终都是以人才为载体的知识的竞争,未来最具价值的资产将是知识工作者及其生产力。科学合理的知识管理可以使组织和个人的知识储备更有竞争力,因此,高校要及时将行业内的前沿科技和最新成果转化为培训资源,加强资源库建设。具体来说,为确保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培训内容质量,高校要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优质的岗前培训资源,加强数字化资源管理,如拓宽岗前培训所需的业务资料渠道、建立数字化资源库,以此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岗前培训成本,提高岗前培训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高校要鼓励培训指导人员多与一线教师交流,或直接将一线教师转化为培训指导人员,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教师视角中的培训需求,自主开发网络培训资源,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提高培训的灵活性。

(三)重视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岗前培训机制

由于混合式培训模式尚处起步阶段,在实践中或多或少仍存在线上培训评价机制不健全、线上线下部分划分缺少明确要求和标准规范、各实施环节尤其是线上线下的衔接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导致混合式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参差不齐。因此,高校以成果为导向对混合式培训模式进行优化改良非常必要。第一,关注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培训评价和效果反馈,及时改进培训内容和方法,确保培训符合学员的要求。第二,线上部分要注重培训中的教学互动效果,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优势,提高培训内容的参与性、互动性、针对性和时效性,确保培训的效果及其在学员中的评价;线下部分则应以现场互动为主,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调动学员的积极性,重视实践内容的展示,提高培训实效。第三,加强培训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高校要做好培训流程、方案的设计,在培训开始前通过精细化的调研了解学员的学习需求,实现培训精准到位;加强网络环境建设,确保网络畅通,为线上学习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加强培训过程中的衔接及纪律管理,并以制度形式对培训结果进行认定与考核。

猜你喜欢

新入高校教师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模糊多标准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研究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