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帮学”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
——以大湾区某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为例

2022-08-05欧阳河胡顺义刘小娟

职教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德智体美数控技术培养目标

□欧阳河 胡顺义 刘小娟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对世界局势作出的重大判断。世界格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准确识别大变局对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大影响,增强人才培养工作对百年大变局时代的适应性,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又是落实“十四五”时期“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1],“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2]的重要举措。目前,能够用中国理论指导中国职业教育课程实践, 应对大变局,领跑世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尚未形成,其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更是任重道远。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在政治层面重申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9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指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的规范性文件[3]。因此,编制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 是高水平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安排个人学习的主要依据。

2020年,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欧阳河职教研究工作室探索用中国理论解决中国职教课程问题,提出了“帮学课程”的核心理念[4],主张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适应学习需求和帮助学生学会。帮学课程的核心要义是帮学所需(内容)、帮学策略(方法)和帮学情怀(态度)。 据此三个维度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设计服务国家战略、具有帮学特色、世界高水平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新探索。

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影响与新要求

过去的课改,注重满足企业需求、关注服务地方发展,但是往往对大时段大背景分析不足,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注重小节,缺乏对宏观背景的正确认识与判断。为此,本研究从宏观背景入手,分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影响与要求。

(一)大变局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影响

百年大变局主要表现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重组、中美关系和新冠肺炎疫情三大变局叠加,对未来应用型人才培养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

1.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重组重塑,重构教育形态。 智能化和人机共处改变了产业结构、社会分工、劳动组织形式、工作方式和教育形态,机器代人更为频繁,人机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信息化、智能化引发了教育工具、学习场所与教学方式的重大变革。面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职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办学与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空间以及学习方式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人才培养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利用新技术赋能教学[5]。

2.中美关系变局,重塑教育生态。 新国际形势下,我国教育更加强化党的领导、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教育实践;坚定制度自信,构建教育现代化制度, 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将成为教育新生态[6]。 立德树人成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主线,更加强调将思政理念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3.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重建学习方式。新冠肺炎疫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冲击,2020年上学期,亿万学生线下面对面课堂教学全面停课,两亿多学生转为居家在线网络学习,在线教育“爆发式增长”。在后疫情时代,学校教育将走向线上与线下混融共生,走向家校合作共育,更加注重对生命健康的教育[7]。 学校教育也将从教学生读书为主转向读“网”为主,从传授硬知识为主转向师生共同建构软知识为主;从学习输入评价为主转向学习输出评价为主;从刚性教学管理、层级化管理转向弹性管理、扁平化管理[8]。网络学习也使得师生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更大发挥,学生自我挖掘、探究问题的能力大大加强,老师主要是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学习资源与方法。

三大变局叠加,有人称之为人类苦难之年。2021年4月在美国上映的由Tom Beard 执导的纪录片,称之为《地球改变之年》[9]。 美国社会生物学家丽贝卡·科斯塔(Rebecca Costa)认为,复杂性导致人类最终遇到无法逾越的“认知门槛”,从而引发社会崩溃。 存在了3000年的古玛雅文明的突然消失就是遇到了认知门槛。 她还认为,一旦社会遭遇了认知门槛,人们就开始把还没有解决的问题留给下一代,直到一个或几个这样的问题最终将文明推到尽头。如能采用预防性措施应对它们,文明就会克服认知门槛,解决那些复杂问题,继续前进。 如不能,就会陷入像玛雅文明那样的复杂性和崩溃模式。

(二)大变局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浙江金华教育学院徐高虹认为:“人才培养质量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与速度,应在不同层面和角度体现时代精神,回应新时代在人才培养上的新要求”[10]。 本文拟做进一步地分析,探讨百年变局对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新要求。

1.教育现代化的时代新目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 的重大举措。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什么?有学者认为,是促进人的现代化,也就是使人的现代性不断增长,如人的社会意识、观念形态、心理状况以及行为方式的现代性[11]的增长。 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要求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更加尊重学生自身特性及需求,更加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时代新任务。 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是增强适应性的关键环节。增强适应性的新任务,主要体现是“三适一高”。一是适应党和政府对于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二是适应经济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从业能力和资格的需求;三是适应学生个体面向未来发展的需求。“一高”是指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要求。 培养什么人,是职业教育的首要问题。 “全面发展”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也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因此,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不是能力本位,也不是素质本位,而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可偏废。

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新视野。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也只有一个世界。 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 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 面向未来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能够在追求中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中国发展中能够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二、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样本分析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高职现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如何呢?“帮学课程”研发团队进行了四次学情调查。 即“高职院校课程范式转型现状调查”[12],“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投入现状调查”[13],“毕业生视野下高职设置的课程在应用中的重要性及普遍性调查”,“高职在校生自助学习现状调查研究”[14]。 根据学情调查,笔者又以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为例,搜集了国内23 所中、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样本。 初步分析如下:

(一)不同层次院校人才培养定位相互重叠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灵魂。 从表1可见,不同层次院校之间的培养目标相互重叠与趋同。 例如中职、高职、职大各层次学校都将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不同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没有区别,导致课程体系构建依据模糊不清。

表1 人才培养类型及词频的样本分析

(二)培养规格的三维表述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据对17 所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分析,培养规格全部采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进行表述。由于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非并列关系,能力包括知识,素质也包括能力。因此,编制人员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理解不同,规格要求的归类就不同,详见表2。 更加重要的是,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规格是知识、能力、素质,两者之间不匹配,不利于五育并举课程的设置与考核评价。

表2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表述分析

(三)课程体系构架与“五育并举”不对称

现行课程体系框架源于西方工业革命背景下形成的专业教育课程设计,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块。 后来为打破学科课程,加强能力培养,将课程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块。 这种“公专二分”的课程框架,是培养公共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课程设置思路,而我国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公专二分”与“五育并举”的课程设置要求不适配。也就是说,课程内容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而框架是公共课、专业课。样本学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分析见表3 所示。这种框架最大的问题是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五育并举难以落实,尤其是体育、美育类课程设置边缘化甚至缺失。

表3 样本学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分析

(四)课程设置面向智能制造、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尽如人意

以样本学校7 为例,该校为国家“双高”建设高职院校, 以2020 级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样本,课程设置的情况如表4 所示。一方面,该人才培养方案适应社会发展,应对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薄弱,虽然课程设置中开设了机器人技术等课程,但是仍旧缺失智能制造控制及应用等方面综合实践知识及技能; 另一方面,该人才培养方案美育课程缺失,提高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未来的心理社会行为能力的课程薄弱。

表4 某“双高”建设高职学院2020 级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情况

(五)思想政治教育等需要贯穿始终的课程编排前紧后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领域的培养目标,需要在校期间全程持续发力,才能收到成效。 因此,其课程安排,应该贯穿学生在校的全过程。 以一所省一流建设高职学院2020 级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程安排为例,如表5所示, 发现相关课程的进程安排属于并列式安排,在第一学年基本完成,前紧后松,不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表5 需要贯穿学生在校全过程课程的开设进程安排情况

(六)以年级为单位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指导同年级不同生源学生的教学需要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多种多样,主要为普通高考、对口单招、自主招生、注册入学、中高职贯通招生等5 类。 其中一部分生源来自普通高中,没有学习过专业课程。 一部分来自中职学校,已经学习过专业课程或具有工作实践经验。 但是,样本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是以年级为单位、以专业课为零起点编制的。 这样对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生源、注册入学的学生就很不适合,专业课的重复率大概占三分之一。

三、基于“帮学”的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设计

基于“帮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以“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根本任务,将“帮学所需”作为优化课程体系的主线,以“五育并举”作为优化课程结构的价值取向,以校企合作作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技术路线,以模糊评价作为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工具。优化策略是局部优化与整体优化相结合。 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编制的灵魂,各课程各环节都应该为达到培养目标而设计和实施。优化设计涉及学制、学时、毕业要求、课程设置、课程时间安排、专业实习、实践要求诸方面,但是,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核心要件。

(一)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从模糊到分级分层分类定位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由多个分目标构成的,包括一定时期国家教育总体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类型目标、高职院校层次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 它明确了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类型和质量要求。当前,有三个分目标是明确的。 如国家教育总体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修正)第五条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又如职业教育类型目标,基本上也是明确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表述为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5]。 数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相关文件也有明确表述。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表述为培养“数控技术”人才。

存在争议的是高职院校层次目标。笔者考察近30年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表述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见表6。

表6 不同时期文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

据笔者观察,表述的频繁变化,主要不是时代变化引起的,而是文件起草者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认识角度不同所致。 有的从技术的角度[16],有的从教育的角度[17],有的从生产的角度[18]。 为此,笔者构建了一个“分级分层分类”分析框架,以便将各层次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别开来。“分级”是指教育机构的等级,“分类”是指教育的类型,“分层”是指职业类人才的层次,并将三个变量进行交叉综合分析,最终明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分级分类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 届大会审议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2011 版为基本依据。 这个分类将教育划分为8 个等级。 与我国职业院校对应的等级为三、五、六、七4 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又分为“学术”和“专业”两个类型。由于分类法没有更精确地定义学术或专业,便分别用“普通”和“职业”来替代。界定教育等级的依据,主要是“课程类型”。但是,该分类法并没有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类型及其层次进行划分。

笔者认为,我国职业院校所培养的职业人才类型,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 版)为基本依据,按照职位分层进行划分。 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 个大类,1838 个细类(职业)。 据查,高职院校专业目录及招生专业,覆盖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负责人,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副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军人等8 大类职业。但是,现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类型的表述中,“适用人才”过于宽泛;“高级操作人员”属于以偏概全;“技能型人才”属于不完全归纳;“技术技能”人才也很难覆盖基层负责人、办事人员、服务人员、事务人员、军事人员。那么,高职院校培养的这8 大类人员的共性是什么?笔者认为,联合词组“应用型人才”比较接近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类型的共性。“应用型”可以和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区别开来。运用“级别”可以将中职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区别开来,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中等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分层,有的采用工程技术人才分类法,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 也有的借鉴“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将能力成熟度分为初始级、可重复级、已定义级、已管理级和优化级。 还有的借鉴德雷福斯技能获取模型(Dreyfus model of skill acquisition),把职业能力水平分为新手、高级新手、胜任者、精通者和专家五个层次。 笔者倾向于运用职业带理论。该理论将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分为工程师、技术员和技术工人。 培养工程师的称专业教育,培养技术工人的称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员的称技术教育。 借鉴这种理论,以及对上述三个变量的交叉分析,可以将各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如表7。

表7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层分类分级分析

对培养目标分级分类分层,可为一体化设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课程提供基本依据。 例如,高职教育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可以定位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等应用型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其中,“高等”是分级表述,“应用型”是分类表述,数控技术“专业”是分层表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国家教育总体培养目标,比高素质的表述更加鲜明确切。

(二)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从“知识、能力、素质”到“德智体美劳”的分类分级

人才培养规格是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是培养对象在毕业时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它规定培养对象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必须达到哪些方面的具体要求,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安排课程教学进程的最直接的依据。优化的思路是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初步分类分级,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规格的描述。人才培养规格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劳五类。每一类的分级是一个需要专门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借鉴豪恩斯坦的行为整合统筹分类学[19],结合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此做初步讨论,这里只是提出一种破解问题的思考方向,并不是研究的结论,如表8。

表8 人才培养规格的粗略分类分级

(三)课程体系优化:从“公专二分”到“五育并举”

因为公共课、专业课二分法难以对接五育并举,所以笔者采用德智体美劳五个类别(模块)对接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每一类别(模块)再设置若干门课程。如果德智体美劳五个类别(模块)的课程设置都能够做到科学合理,并保持足够的协调性和代表性,那么,德智体美劳五个类别(模块)的课程“组合起来”, 就应该能够实现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笔者以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为例,采用课程矩阵的方法,经过多次研讨,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见表9。

表9 大湾区某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设计

(四)课程编排优化:从“过程式”到“平行式、直线式、交替式和螺旋式”

科学合理的课程编排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优化学校教学资源配置,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 当前各门课程的进程安排过于单一,不利于达到不同课程的学习目标。优化的思路是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采用分支平行式、直线式、螺旋式等多种编排方式。

1.分支平行式。 把课程分为德智体美劳五个分支,每一个学期针对这五个分支安排课程。 一般按照先正确认识事物,再尝试解决问题的原则,每个学期都安排德智体美劳课程的学习。

2.直线式。 借鉴加涅学习理论,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系列可获得的能力,然后按较简单的辨别技能的学习到复杂解决技能的学习,把全部内容按等级来排列。 许多专业课按工作过程,环环相扣,直线推进,原则上后面课程的内容不重复前面出现过的内容。

3.螺旋式。 借鉴布鲁纳的观点,每门学科都具有一个由基本概念所构成的知识结构,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应该学习掌握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规律等。 课程编排按照学习者的接受能力,由浅入深,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螺旋上升。根据学生的思想容易出现反复的特点,思政课每个学期都有安排,贯穿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促进知行合一。

4.工学交替式。 由于职业教育课程与企业对接度高、实践性非常强,以及半工半读生源的特殊性,教学场所受季节、生产场地和市场营销的制约,许多专业需要采用工学交替的课程编排方式。如农业类专业按照生产季节安排农事活动课、旅游专业按照旺季和淡季安排专业实践课程。

5.综合式。 奥苏贝尔提出的渐进分化和综合贯通的学习原则,认为人的认识过程往往先认识事物的一般属性,然后逐步认识具体细节。 综合贯通主要表现在上位学习和组织学习中,通过在已习得的各种分散、孤立的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联系,对学习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加以重新组织和协调。 劳动教育类课程,主要采用综合式。

(五)方案构成优化:范式方案+班计划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方案的构成采用“范式方案+班计划”的编制模式。

1.范式方案:范式方案是学校按照年级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针对的生源类型为普通高中毕业生,是该校该专业该年级通用的方案,是各种生源班级的培养方案范式。

2.班计划:根据年级培养方案范式,不同生源的班级,如普通高中毕业生源、高职扩招生源、中职对口升学生源、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徒制生源等不同情况,紧扣不同类型生源自身特性,编制特定的人才培养班计划。

班计划主要对范式方案的智育和劳动教育课程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以适应不同生源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率。 班计划属于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人才培养方案同等效力。

(六)方案执行评价优化:模糊综合评价

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和执行完毕后,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学期结束时,要对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二是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结束后,先对德智体美劳五个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达成度进行评价, 然后对总的培养目标达成度进行评价。三是学生毕业3—5年后,对培养目标的社会适应度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要先确定每一个环节的评价因素集合, 每一个环节的评价过程数值集合,再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确定模糊整合评价矩阵,计算综合评价结果[20]。

猜你喜欢

德智体美数控技术培养目标
基于CATIA现代信息手段的数控技术课程教改探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数控技术在自动化机械制造中的运用研究
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自动化中的进展运用
本期话题: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谈职高音乐与素质教育之间的联系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