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43”智慧竣工决算管理体系构建
——基于国网安徽电力的探索实践

2022-08-04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魏蓉黄陟汪争贤蒋磊

管理会计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分摊自动智慧

文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魏蓉 黄陟 汪争贤 蒋磊

一、引言

财务管理的本质是价值管理。工程财务管理作为链接投资资金与资产形成的重要桥梁,是重投资、重资产企业关键的价值管理职能。电网公司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工程管理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系统,业财数据贯通不够,工作效率和基层减负有待加强。近年来,国网安徽电力在国网建设智慧共享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体系,打造工程建设领域“开放协同、智慧共享”价值生态系统框架下,充分结合国网安徽电力实际现状和发展需求,按照“数字转型、精益管控、共享赋能、智慧应用”的建设原则,以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为主线,加快推动业财深度融合和数字化转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工程财务力量。

二、“1243”智慧竣工决算管理体系建设背景

(一)顺应管理变革的内在要求

伴随着中国电力发展步伐加快、电力改革深入推进,电网所处的发展环境、业务盈利模式及发展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顺应电力改革“建机制”向“强监管”转变趋势,提升工程财务管理精益化水平,合理控制工程成本,确保投资高效转化,夯实有效资产形成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国企力量,彰显央企责任担当。

(二)助力精准投资的有力抓手

当前经营形势严峻复杂,电网企业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必须坚持科学投资、稳健投资、精准投资,必须统筹兼顾好需求能力和效率效益,全面激活投资潜力,促进将有限的资金向保政策、保安全、保增长倾斜,投入到既稳当前又利长远的重点项目上来,提高投资产出效益,促进电网高质量发展。

(三)实现数字转型的重要举措

破解工程财务管理全过程难题,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驱动,加快推动工程全过程业财深度融合和数字化转型,借助大数据、中台等新技术将管理模式从“传统业务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变,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投资转化质效奠定基础,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共用,为业务、管理赋能,使精准施策更加有据可依。

三、“1243”智慧竣工决算管理体系总体架构

(一)建设思路

国网安徽电力聚焦打造工程建设领域“开放协同、智慧共享”价值生态系统,以提升工程全过程价值创造能力为中心,以智慧竣工决算为导向,统一标准、业财协同、信息集成,健全完善工程建设“五阶段”、“七环节”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措施,着力构建以建立“一个平台”(智慧竣工决算管理平台)、深化“两端”融合(设计端、结算端)、完善四套规则(WBS架构及转资位规则、“四码”关系对应规则、费用分摊规则、报表取数逻辑规则),实现“三线贯通”(预算线、核算线、决算线)为核心的“1243”智慧竣工决算管理体系,通过体系化推进、数智化转型、平台化应用,实现决算报表报告智能出具、竣工决算质效全面提升、工程全景实时监控可视,推动促进业财深度融合、数字管理转型、过程精益管理、场景智慧作业。(见图1)

图1 “1243”智慧竣工决算管理体系框架

(二)平台搭建

国网安徽电力聚焦成本智能归集、费用智能分摊、价值智能生成、报表智慧出具、工程全景监控可视的建设目标,依托财务中台、ERP系统,搭建贯穿工程全过程管理的功能体系架构,开发部署工程立项、建设、验收及预转资、结算、决算及正式转资、四码管理八大应用模块,通过中台智慧分析、业务智慧应用、制度规范管理、流程规则固化、业财管理协同,打造智慧竣工决算管理平台能力底座,推动形成有效的业财管理链路。(见图2)

图2 智慧竣工决算管理平台架构

四、“1243”智慧竣工决算管理体系构建路径

(一)统一规则和标准,夯实项目管理基础

1.统一项目管理架构

明确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架构与会计科目关系。WBS是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载体,是业财一体化的翻译器,其实质类似明细会计科目。遵循“一概算、一架构”原则,跟进预规变化,区分项目类型、单项工程类别搭建工程建筑、安装、设备、其他费用明细,作为承载概算、预算、结算、决算“四算”和成本数据的载体。统一WBS转资位属性。分类型、电压等级设计主网基建(11类单项工程)、配网基建、技改等项目标准WBS 架构模板,系统固化73项WBS 转资位,用于确定项目各层级的资产属性及费用性质,为设备购置及其他费用分摊奠定基础。建立WBS 架构与转资位关联映射。通过转资位、对应分摊码、费用分类、一览表分类等四大类型组成转资位体系,对资产、摊销两级WBS进行画像。

如表1所示,将形成房屋资产的WBS标识为JW,形成设备基座的WBS标识为JS,形成设备的WBS标识为SB,设备对应的安装费作为摊销级WBS标识为AZ。其中,对同一个设备(SB)及其配套设备基座(JS)、安装工程(AZ),以“SB+两位流水号”设置相同对应分摊码,作为三者关联关系的识别码,实现安装费和基座费自动对应并归集到设备价值。

表1 电网基建工程WBS架构示例

2.统一管控四码规则

建立“四码对应”规则库。持续梳理完善全口径“四码”(WBS、物料、设备、资产编码)对应规则,已完成2107个物料组、4万余条物料对应规则梳理并内嵌至ERP系统,支撑物资需求精准提报、实物ID赋码及工程验收盘点等工程全过程各节点精准管控,精益核算并赋值每一台设备,推动设备全生命周期价值赋能,在线审核动态更新。建立“四码”对应标准增量数据维护机制,新增物料主数据自动触发工作流,并提交物资、设备及财务部门专家在线审核实时动态更新,实现“四码”从设计、招标采购、施工安装、设备资产形成的全过程数据贯通,设备资产卡片自动生成。

3.统一费用分摊标准

固化各类分摊规则。统一分摊模式,分摊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并可导出分摊明细为转资凭证提供附件依据,减少人为干预,规避主观判断错误的风险,提升资产价值准确性。智能分摊工程费用。基于实物ID优化工程验收盘点清单功能,细化各类费用分摊规则与设备价值形成来源,针对大件运输措施费、运杂费、设备监造费等需要定向分摊的费用指定分摊到对应设备,将设备基座、安装费用自动分摊到每一台设备,将其他费用分摊至设备基座、安装和设备购置费用,自动归集到每一台设备,实现自动精益核算每一台设备。(见图3)

图3 验收智能盘点

4.统一决算报表出具

统一“四算”数据标准。以WBS架构为载体,以会计核算为主线,实现在统一WBS维度下进行“四算”数据横向对比分析,通过统一结构化数据标准,强化“四算”一体化、线上化管理,实现竣工决算智慧编报。(见图4)关键信息全面共享。打通业务前端工程管理系统项目关键属性信息集成链路,实现工程概况、工期、配网子工程信息等业务数据与财务系统的无缝衔接,减少人工录入环节。智能出具决算报表。系统固化竣工决算四大类22种报表标准格式,通过“转资位+分摊规则”设置报表自动取数逻辑,自动提取工程概况、明细概算、审定结算、费用分摊、其他费用、设备资产、应收应付等信息,建立竣工决算报表间数据稽核规则,实现竣工决算报表数据完整、准确。决算报表在线管理。按照国网统一规定竣工决算报表的格式、内容、维度等信息在系统中固化报表格式,根据决算报表转资位和自动取数逻辑,自动提取费用分摊结果和明细概算,自动生成带签章的决算报表,连同决算项目资料一并提报上级审核单位。

图4 统一“四算”标准

(二)紧跟前端预算线,强化源头精益管控

1.融合设计结算两端

概算、结算是工程预算、决算转资的前提和依据。以变电站为例,基建项目由于费用发生层级较多,概算和结算数据按WBS元素层级依次录入概结算模板,关键字段120多个,每个基建项目手工录入概结算平均耗时30分钟以上。由于项目层级较多,人工录入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存在数据录入层级不一致,录入金额错误,录入项目混淆等问题,影响后期费用分摊和预算执行分析。①获取结构化概结算数据。系统获取标准化概结算数据,2020年完成主网基建项目博微与ERP系统概算集成工作,实现主网基建工程概结算文件一键式集成ERP系统,有效解决标准化项目费用映射、架构版本、单体差异等问题,2021年推进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配网工程全过程管控系统等业务前端工程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业财数据全面协同。②开发概结算自动转换工具。针对非标准化概结算、业务部门数据录入工作量大、准确性差等情况,采用逆向解构方法,研发制作概结算自动转换工具,统一全省概结算报告格式,根据WBS描述字段进行匹配实现系统自动取数,固化非标费用取数映射规则,形成有对应WBS结构信息的概结算数据,一键导入ERP工程预算系统,从而减轻业务部门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数据质量。(见图5)

图5 概结算自动转换工具

2.智能管理工程预算

①深化标准成本应用。整合挖掘历年已决算的资本性项目,测算29类费用的标准成本,滚动修编分地区、项目类别、电压等级和费用类别的标准成本库,并固化在ERP系统。遵循源头管理和联动更新原则,自动同步规划计划系统项目信息,根据项目编码、项目估概算、税率参数,结合总投资预算、年度投资预算规律关系,以工程估概算、WBS架构为基础,建立预算自动编报模型。②实现预算智慧编报。在ERP统一编报和控制单体工程明细费用投资预算,估概算源端直接导入,ERP系统自动匹配、按照“三粗一细”智能编制总投资预算和年度投资预算,自动创建项目明细W BS并赋概预算值,切实减轻基层单位编报负担,提高编审效率。③强化预算精益管控。以单项工程为基本单元,分项目类型、电压等级、建设阶段、单位、归口部门等维度,加强业务源端数据一致性管理,缩短数据传递链条,实现工程预算源头、过程和结果一体化全景展现、多维展示、智慧编报、动态管控,确保“无预算不支出、有预算不超支”。

3.强化物资预算控制

①设置物资控制上限。选取决算转资的配网项目,采用机器学习等方法计算出设备购置费占概算的比例,以此作为配网物资预算控制上限。②构建预算控制模型。开发采购平均价自动计算报表,按月更新计算配网工程物资分类采购平均价。提报物资需求时,通过自动获取移动平均价、采购平均价、近3~6个月采购平均价三个价格元素分别进行校验展示,超配网物资预算控制上限则不予通过。③前置预算控制逻辑。在物资采购环节固化配网物资预算控制模型,从源头把控物资需求准确性,提高投资转化质效。通过优化物资预算控制模式,强化系统功能,规范项目前期管理、打捆规则、物资挂接和结算时间,从源头精准控制物料采购和领用,减少退补料、频繁移库等操作,提高物资清理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建立工程物资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工程竣工决算管理的精益管控水平。(见图6)

图6 配网工程物资需求预算控制

(三)紧贴过程核算线,强化实时多维反映

1.智能创建服务订单

①开发服务类订单智能创建功能。简化业务部门手工创建操作,通过选择输入项目定义或项目子项、服务类型,系统概算校验通过后,自动筛选出与服务类型对应的WBS,业务部门勾选一条或多条WBS,填入税率、金额等信息后,实现一键准确创建采购申请、采购订单。②自动拆分合并采购订单。兼容前端业务管理现状,减少前端业务人员工作量,开发一键创建采购申请功能,针对跨单项工程或跨费用类型打包签订的合同,支持多个采购申请智能批量创建;针对施工费、设计费、监理费等涉及跨单体费用,以合同金额作为采购订单总金额,取消按进度或按阶段创建订单模式,增加服务确认校验,按照概算比例或实际完工量拆分成本,支撑服务类订单精细化核算。③加强工程服务智能结算。基于数据中台建立全省工程进度共享服务台,统筹管理施工单位的进度报审、项目管理部门进度确认、财务部门审核入账,建立土建施工、安装施工、设计、监理等业务事项与WBS架构的对应关系,打通从需求提报、合同签订、订单创建、合同挂接整体链路,实现采购需求一键式提报、采购订单一键式创建,提高施工类等服务智能结算效率,实时掌握订单合同执行情况,严控虚假入账。(见图7)

图7 全省工程进度共享服务台

2.智能管控工程成本

①强化关键节点预警。在ERP系统细化植入关键业务节点阈值、临界值,分别对应超期倒计时和超期时限,以工作流待办、监控预警平台展示等多种手段督办业务前端部门及时操作,建立了有效的工作节点预警和过程跟踪管控机制;增加物资入账控制,系统设定以计划投运时间为关键节点,通过合同执行情况报表,对计划投运时间前一个月尚未完成设备收发货的采购订单进行预警。②加强报账截止管控。根据项目竣工投运通知,设置110日(220千伏及以上项目)或70日(其他项目)的报账截止日期,并提前通知合同执行部门,系统报账关闭后原则上不允许再次打开。如遇特殊情况确需重新打开的,履行审批程序后办理入账手续,促进投资计划、形象进度与财务支出“三率”匹配,实现将工程财务管理工作的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预警防控转变,全面提升项目全过程管控质效目标。③“移动+智慧”过程管理。依托国网商旅,率先开发跨区移动报销,实现特高压全流程线上处理、移动报账,将费用类型选择环节前置至业务前端,实现属地费用一键结转、工程支出自动归集、支付申请自动触发,充分运用OCR、电子发票等技术,固化共享600多项差旅费用标准、17项管控流程和11项核算标准,有效提高核算质效。④合同执行中台管理。将SAP竣工决算系统中的合同执行情况表迁移部署到数据中台中进行可视化模块展示,并在订单金额、收发货明细数据基础上增加经法合同金额和SAP支付融合平台中的支付金额等信息。(见图8)

图8 合同情况在线查询

3.规范工程资金管理

①保障资金规范支付。合理规划工程资金支付,设定支付规则,区分刚性支付和弹性支付,加强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农民工工资刚性支付管理,引导资金支付更加合法合规、精准有序。②实行资金双重管控。以预付款与累计成本入账含税数之和和分单位年度资金预算规模分别作为单项工程资金支付全周期和各单位年度资金总额调整的上限,同时建立年度资金预算规模分级审批、动态调整机制,兼顾资金预算日常调整灵活性,实现管控质效双提升。③构建资金预测模型。采用工程全周期预算测算法,以工程估概算为参照,结合工程里程碑计划,选定开工前准备、物资申报、物资采购、建设、结算、决算等关键阶段,以ERP投资计划管理清单的项目为预测对象,通过充分应用工程投资预算规律成果,结合历史项目建筑、安装、设备购置、其他费用占比和订单业务支付规律分析,以时间和成本为关键变量,构建工程全周期资金实时预测模型。④合理把控资金安排。根据工程项目工期维护工具、合同实际履约情况、资金实际支付情况,滚动修正工程资金需求,形成远、中、近期资金预测结果,与融资计划和按日排程自动对接,推动工程预算与资金管控紧密耦合与联动,为公司年度资金预算安排、月度现金流编制和按日排程提供重要支撑。

(四)紧盯末端决算线,实现结果智慧共享

1.精益核算资产价值

①智能暂估工程成本。通过采购订单和经法合同强关联,自动抓取合同金额和已确认收货(或服务确认)的金额差异作为预计可暂估金额,经业务部门确认后自动办理暂估过账。②智能匹配资产价值。充分结合“四码”对应关系,对物料与设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多种情况进行自动拆分,降低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在现场验收盘点填写难度;结合实物ID应用现状,优化改造验收盘点清单功能,在增量实物ID自动获取基础上,增加存量实物ID获取方式,减少基层单位因实物ID问题带来额外的工作量,提升基层用户体验。③优化投产转资效率。提高验收业务协同水平,基于“四码”对应规则自动生成工程验收现场盘点清单,应用实物“ID”及移动终端等技术,提升验收盘点管理质效,溯源精准获取设备购置价值,自动维护结算规则和月结,一键操作在建工程转固操作,工程转资平均完成时间由5天缩短为2天。

2.强化四算对比分析

①结算信息在线管理。制定通用模板与结算文件对应规则,固化标准架构模板,固化结算模板中的结算值、税率、税额字段,在线微调结算信息和在线查询附件功能。②物资耗用智能调整。根据物资耗用及结余情况与导入或集成的工程结算审定物资量和实际发货量进行自动比较,业务部门根据差异及时签署补充协议、办理物资领退、结算确认手续,确保财务入账数量与工程结算审定数量一致。③结算差异智能入账。根据财务账面项目成本与审定结算进行比对,自动生成结算信息与项目成本差异分析报表,以便工程管理部门进行核对确认,并依据此表信息调用重过账功能自动进行账务调整。④“四算”数据智慧分析。加强概算、预算、结算和决算对比分析,强化投资、形象、入账、资金、转资进度“五率”业财协同管理,加强关键节点管控,合理压缩资本性项目投资节余,提高投资转化效率和效益,提升投资决策支撑能力。

3.实时监控决算进展

①建设线上“数字员工”。全息展示竣工决算编制、项目转资和关闭等全过程情况,按日发布工程预警清单,实现竣工决算全过程财务管控。②完善信息预警机制。开发应用“工程竣工决算转资进度一览表”,将所有结转、续建、新建资本性项目纳入监控范围,实现项目关键节点在线预警防控,推进专项工作指标结果在线监控。③建立项目销号机制。开发应用项目冻结功能,按月梳理冻结已办结项目,严格冻结项目打开流程审批,登记一项治理一项、整改一项销号一项,同时推进办结项目当月关闭,强化项目闭环管理,防止前清后乱。④决算信息在线监控。设置自动竣工决算应用率(包括概算数字化率、设备材料清册数字化率、工程验收盘点清册数字化率、设备台账发布率、结算数字化率、竣工决算报表数字化率、竣工决算报告数字化率)、转资及时率等关键指标的监控功能,从整体上规范竣工决算的质量,提升竣工决算效率,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工作氛围。(见图9)

图9 决算信息在线监控

五、结束语

“1243”智慧竣工决算管理体系在国网安徽电力运行以来,经过不断深化应用,成效明显。一是全面提高决算管理效率,平均报账时间提前10天,平均决算用时减少15天,竣工决算完成率提升至95%以上,助力基层减负提效。二是全面提高资产形成质效,设备台账创建及时率和新增资产信息准确率达100%,暂估资产及时率和折旧计提准确率达100%,有效提升工程资产一体化管理水平。三是全面提高服务支撑能力,通过加强概、预、结、决“四算”对比分析,开展工程建设计划节余率,转资率,转固率,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等费用节余率规律分析,深挖工程全过程价值信息,并呈报固定资产转化综合分析报告,为投资决策和管理提升提供支撑。

猜你喜欢

分摊自动智慧
考虑公平性的两阶段系统固定成本分摊DEA模型
房产测绘的共有建筑面积分摊方法和实践分析
自动捕盗机
让小鸭子自动转身
自动摇摆的“跷跷板”
关于自动驾驶
日媒称联合国维和出钱 中国超过日本
共同配送下成本分摊影响因素的计算实验研究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